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龙眼之乡在大新和广西大新县特产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龙眼之乡在大新以及广西大新县特产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谁知道关于大新的历史
1、大新县是中国广西一个边境县,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的辖县。
2、大新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北纬22°29′~23°05′、东经106°39′~107°29′之间,东北邻隆安县,正北与天等县接壤,西北同 *** 县相近,西南靠龙州县,正西与 *** *** *** 国毗连,国界线长40余公里,县人民 *** 距自治区首府南宁143公里。
3、大新县历史悠久,在 *** 早期的45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大新是土司 *** 时间较长、 *** 比较完整的地区。
4、根据自治区博物馆考古学者对1956年和以后在榄圩逐标“歌寿岩”残存的一些文化堆积如双肩石釜、单肩石铲、三足陶罐以及在雷平车站附近、中军潭电站附近发现的大石铲、有肩石斧等的鉴定,认为这是 *** 的晚期遗物,距今已有四五 *** ,说明当时就有人类活动。
5、在郡县建置以前,大新县属骆越地,秦属象郡。公元前76年象郡废。汉属郁林郡临尘县地,三国属郁林郡临浦县地,东晋、宋、齐、梁、陈属晋兴郡,隋属郁林郡,唐属邕管,始建五个州,即西原州(今下雷)、波州(今安平)、万承(形)州(今龙门)、养利州(今桃城)、思诚州(今恩城),五代十国属宜州,西原州改为罗和峒,宋以后属邕管,罗和峒改为下雷州,增设太平、全茗、茗盈三州,波州改为安平州,全县定型为下雷、太平、安平、万承、养利、恩城、全茗、茗盈八个州,属左江道,元属太平路(下雷属镇安路),明属左江道太平府(下雷属镇安府)。清属太平思顺道太平府①。 *** *** 前养利县先属左江道,后属广西省龙州专区, *** 十七、 *** 起雷平县、万承县属广西省龙州专区。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养利、雷平、万承县属龙州专区;1951年属崇左专区,1952年属邕宁专区;1952年12月属桂西壮族自治区;1956年属桂西壮族自治州;1958年废州复设邕宁专区属邕宁专区;同年7月邕宁专区改名南宁专区后,属南宁专区;1970年南宁专区改为南宁地区后,即属南宁地区至2003年7月;2003年8月撤销南宁地区设立地级崇左市后即属崇左市。
6、大新在春秋战国时期属骆越地,秦属象郡。汉武帝派重兵平定南越,大新属郁林郡临尘县地。三国时,大新先是属临浦县地,后属晋兴郡。唐大新属邕管始设置羁縻州。邕管辖地共34个州,其中大新设西原(今下雷)、波州(今安平)、万承州(今龙门、福隆)、养利(今桃城镇)州、恩诚(今恩城)州。宋朝时大新设置有万承、恩城、养利、太平(增设)、波州(后改为安平州)、西原州(五代十国称罗和峒,后改为下雷州)、茗盈、全茗州(当时属于龙茗县,解放后拨入大新县)8个土州。元明因之。大新的土司统属左江道太平府(下雷属镇安府),其中恩诚州改为恩城土司。清末太平府改为思顺道太平府(下雷属太平道),恩城属崇善县地, *** 时期改成分县。 *** 元年(公元1911年),养利土州改为县,县治今桃城镇;恩城州改为崇善县恩城分县(1918年并入养利县)。1916年9月,龙英、全茗、茗盈三土州合并为龙茗县;1 *** 9年万承州改为万承县,县治在万承(今龙门);太平、安平、下雷州合并置雷平县,县治在雹圩(今宝圩)。龙英、茗盈、全茗3州合并成立龙茗县。养利、万承、雷平分别于1949年12月6日、12月22日、12月26日解放。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养利、万承、雷平均属龙州专区。1951年4月,养利、万承两县合并为养利万承联合县(内定称为大新县)。同年9月养利万承联合县与雷平县合并称为大新县。1953年3月,茗盈、全茗由龙茗县划入大新县。大新县先属崇左专区,后属邕宁专区。1952年12月,属桂西壮族自治区,1956年属桂西壮族自治州,1958年复属邕宁专区。同年7月,邕宁专区改名为南宁地区后,属南宁地区。1959年1月,大新县与天等县合并成立新英县,县城设在龙茗镇,当年5月,新英县撤销,重置大新县,县治桃城镇。2003年地级崇左市成立后属崇左市管辖。现在大新县共辖5镇10乡,129个村委会,17个居委会(社区)。
二、广西崇左市大新县属于哪个市哪个区
大新县人自己的论坛,大新社区
大新县是广西一个边境县,属南 *** 带季风气候,境内翠山连绵,河溪交错,山清不秀,春夏秋冬,气候宜人。在 *** *** 以来,县委、县 *** 审时度势,抓信机遇,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经济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各项事业都有新的发展,社会日趋 *** 团结,群众安居乐业,呈现一派繁荣景象。200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0.41亿元,其中之一产业增加值为4.5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27亿元,(工业增加值为2.6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5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939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6.99亿元,工业总产值为7.45亿元。
大新位于广西西南部,北纬22°29′~23°05′、东经106°39′~107°29′之间,东南界崇左县,东北邻隆安县,正北与天等县接壤,西北同 *** 县相近,西南靠龙州县,正西与 *** *** *** 国毗连,国界线长40余公里,距自治区首府南宁143公里,县内各乡镇均已通柏油公路,交通十分方便。
郡县建制以前,本县属骆越地,秦属象郡,汉属郁林郡临尘县地,东晋、宋、齐、梁、陈属晋兴郡,隋属郁林郡,唐属邕管,始建五个羁縻州(西原、波州、万承、养利、思城),宋以后增设太平、全茗、茗盈三州,全县定型为八个土州。清末改土归流结束后,于 *** 元年(1912年)改养利土州为养利县,改思城土州为崇善县思城分县, *** 七年(1918年)思城分县并入养利县, *** 十七年(1 *** 8年)下雷、安平、太平、合并置雷平县, *** *** (1 *** 9年)置万承县,属龙州专区。1949年12月养利、万承、雷平3县陆续解放。1951年3月三县合并为大新县,属龙州专区,1952年属邕宁专区,1956年属桂西壮族自治州,1958年曾与天等县合并为新英县,次年恢复两县原制,属南宁专区,1970年改属南宁地区,至今不变。全县辖5个镇,11个乡,145个行政村。县人民 *** 驻桃城镇。
大新县东西横距90公里,南北纵距75公里,总面积2755平方公里,折合275501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3211公顷(水田16580公顷,旱地16631公顷),有林面积23600公顷。1981年全县总人口32.3?万人,1991年全县总人口34.32万人,2001年全县总人口35.4万人,境内聚居壮、汉、瑶、苗等15个民族。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7.2%,其中农村人口31.0万。
县内地势北高南略低。地处云贵高原南缘,石山泥岭间杂遍布,形成许多不完整的小盆地。属温暖多雨的南 *** 带季风气候,冬春微寒,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四季气温变化不明显。年平均温度21.3℃,极端更高温度39.8℃,更低气温-2.2℃。年平均降雨量1326毫米,降雨多集中在夏秋季,冬春较少。境内主要河流有黑水河、桃城河、榄圩河,有中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14座。
大新县物产资源较为丰富,矿产类有锰、铅、锌、水晶、朱砂、铜、铁、金等22种,锰矿贮藏量一亿吨以上,藏量大、品位高,居全国首位。全境河流年流量1.9亿立方米,水资源蕴藏量为5.88万千瓦,已开发2.04万千瓦,1987年已建成农村初级电气化县。有耕地3.30万公顷,人均耕地0.09公顷,有林面积4.2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7.66%,活立木蓄积量121.44万立方米。有42666公顷(折 *** 万亩)草山草地可发展畜 *** 生产。年产鲜果1000万公斤、面积2466.66公顷的龙眼果树林。是全国六大龙眼基地之一,素有“龙眼之乡”的美称。大新龙眼(桂圆干、桂圆肉)荣获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列入国家保护的珍贵植物有砚木、金花茶。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二级保护动物冠斑犀鸟,以及珍贵动物白猴、白猿、金丝猴、黑叶猴等30多种。农、林、副、土特产品有苦丁茶、桂圆肉、桂圆酒、芋头 *** 酒、蛤蚧、八角、玉桂、木棉花、木薯、杉、竹、金钱草、金银花、砚木砧板等。主要农产品有大米、玉米、大豆、红薯、花生等。全县还有欧阳、康谭、芦山、太平玉泉 4个矿泉水。
农业是大新县的经济基础,主要是以粮、林、牧、副、渔五业为主体。粮食生产有水稻、玉米、豆类、红薯等。1991年农业总产值24126万元,比1978年增长3.98倍;粮食总产量10298万公斤,比1978年增长2%,人均产粮328公斤。1991县有林地面积23600公顷(折35.4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01.21万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积量94.79万立方米,占总量93.7%。1991年全县大牲畜年末存栏10.68万头,生猪饲养量28.48万头,存栏17.87万头,家禽饲养量210万羽,全年肉类总产1008万公斤。2002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1.61万公顷,甘蔗产量74.19万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 *** 万公顷,年产量11.79万吨;
*** *** 以前,大新县工业发展缓慢。 ***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工业发展较快,1990年以前,已形成冶金(锰业)、制糖、食品、化工、建材、轻工等6大行业,共10家国营企业,至2002年上半年基本完成多种体制 *** 。1991年工业总产值21045万元,比1978年增长5.45倍。冶金、白糖、化工,以年产分别为6.81万吨(原矿、锰粉、锰铁)、2.90万吨、7. *** 万吨(普钙、 *** )为骨干企业。 *** 新开发的涂料钛 *** 远销美国、加拿大、荷兰、日本等国。以蛤蚧、桂圆肉提炼制成的桂圆蛤蚧口服液,1991年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金奖,投入批量生产后,年产52万盒,产品销往区内外。2002年上半年工业总产值完成23683.1万元,占年计划产值 79.75%,比2001年同期 9131万元,增长 159.37%。
大新县的乡镇企业,近年来坚持“中个轮子”一起转,实行乡办、村办、联户办、户办的方针,从实际出发,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加工、纺织、采矿、建筑、建材、运输等,现已初步形成了工、商、建、运、服规模全面发展的格局。1991年全县有乡镇企业6113个,从业人员1198.人,总收入3078万元,比1978年增长15倍,实现利润369万元,比1978年增长8.2倍。
“七五”期间,大新县商业、外贸工作发展迅速。1991年底,全县商业零售网点发展到37 *** 个,其中全民143个,集体40个,个体3581个,从业人员4793人(不包括全民、集体数)。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0847万元,比1978年增长2.95倍;农村集市贸易成交额6858万元,比1978年增长3.9倍;外贸出口收购总额635万元,比1978年增长4.04倍,出口商品种类20多个,产品主要有桂圆肉、蛤蚧、指天椒、茴油、鸭毛、中草 *** 等。2001年全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产值 2.09亿元。
边境贸易是大新县的一大优势,在 *** *** *** 政策的指引下,十多年来县委、县 *** 利用边境有利条件,除同 *** 高平市联营新平友谊餐馆外,还开发了硕龙、德天边境互市贸易区,岩应贸易点、逐更收购点。德天一个贸易区就有90多家摊位,参加贸易的中越两国边民,每天(圩)达一二千人,上市的商品除工业品外,还有谷米、豆类、花生、猪肉、油脂、烟酒、蔬菜、桐油、山货等,整个互市贸易区每天(圩)成交额20—30万元,其中较大宗的进口是锰矿石,一天收购量达一二百吨,金额五六万元。全年边贸成交总额1020万元,比1990年增长4.8倍,税收收入87万元。19 *** 年1—6月总成交额 *** 00万元,比1991年同期增5.27倍,税费收入150万元,增72%。
解放以来,大新县的财政收入逐年增加。1991年地方财政收入2763万元,比1978年增长1.38倍。2000年全县财政收入完成11008万元,全年财政支出11734万元,2001年县地方财政收入为10 *** 5万元,地方财政支出为14780万元。全县有金融机构 6大家,服务网点37处。1991年城镇储蓄余额8058万元,比1978年增56.15倍.人工农、建 4家银行年内发放各种 *** 余额20719万元,比1978年增长10.32倍.保险事业不断发展,1991年全县已开办财产、人身、种植三大险种,保费收入48.81万元。农村信用合作社也发挥了补充国家银行力量不足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建设,大新县的交通、邮电事业不断发展。1991年县全县境内公路已有568.9公里,货运汽车446辆,其中个体232辆;客运83辆,其中个体49辆;2002年初,境内公路总长718公里,其中省道157.3公里。年客运量323.7万人次,年货运量453万吨。全部乡镇和98.6%的村委会通汽车。;1991年全县有邮电局(所)17个, *** 交换机总容量1098门,载波机3路5套,中继实线 *** ,可以和国内外通话。1991年投资200多万元安装程控 *** 1000门,19 *** 年 8月投入使用。全县17个乡镇全部通邮,145个村公所通 *** 。1991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105万元,报纸、 *** 累计发行23种 *** .49份。
大新县的文化事业不断发展。1991年全县已有 *** 院4座、影剧院1座,共有2800多个座位; *** 放映单位(含各乡镇、矿厂企业)46个。县文化馆有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大楼,内设舞厅、卓球厅、画展厅等。县图书馆建筑面积有1012平方米的大楼,藏书共6.2万册。广播电视,全县有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7个,差转台12个;乡镇有广播站17个,线路245公里,入户喇叭10165只。至2001年 *** %的村委会已收到广播电视节目。教育,目前全县有教师进修学校1所,职业学校1所,完全中学3所,普通中学23所,小学153所,1991年在校生共计54416人,专任教师2179人。2001年在校生共计43200人,全县有教师专业技术人员3458人,小学入学率为99.02%,普及率为98. *** %,巩固率为99.42%,毕业率为94.59%。1977年恢复升学 *** 以来,至1991年全县共向大中专院校输送 *** 874名。
大新县的群众 *** 体育运动蓬勃发展。县内有田径场2个,篮球场5个,游泳场1个,水池深2.5米。1991年举重项目获自治区级比赛 12枚金牌,游泳项目获铜牌 1枚。卫生设施日臻完善,医院服务质量逐步提高,现有县人民医院、民族中医院、皮防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所用各乡镇卫生院等国营医疗卫生机构共41个。2001年全县共有医务人员673人,其中医生339人,病床551张。全县145个行政村,村村建立有卫生所(室)。
大新县委县 *** 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撅经济的重要措施来抓。近年来,全县交通、能源、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总投入1371万元。1991年投入1500万元扩建中军潭水电站,装机总容量7500千瓦;投资200多万元安装1000门程控 *** ;投入11.5万元对县城所在地的桃城镇进行市容建设。城区已建成面积2.83平方公里。
*** *** 以来,人民群众和职工生活不断提高。199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20元,比1978年增长6.93倍;全县职工工资年人均收入1793元,比1978.5倍;1991年城镇居民储蓄余额达8058万元,比197856.15倍。2002年职工年平均工资6662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品6.0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5.0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20.61平方米
桂圆肉:桂圆肉是大新县较大宗的土特产品,自古以来被视为珍贵的滋补佳品,功效被心益脾,养血安神,是治疗健忘、惊悸和病后虚弱、贫血痿黄、神经衰弱、产后血虚等症的佳品,可生吃、可冲开水饮、可泡酒、可与鸡肉煨汤,也可配 *** 用。年产100万公斤,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地。
苦丁茶:苦丁茶是大新县比较名贵、名闻遐迩的土特产品,此茶独特,既可泡茶饮,又可作 *** 用具有消炎、解毒、杀菌、止痒等作用。主治肝风、耳鸣、活血脉,含服能止牙痛,还可防治胃炎、肝炎、痢疾、高血压等。1980年以前,全县仅有陈年老树5棵,年产60至70公斤,每年春季一上市便被抢购一空,远销广州、 *** 。1980年以后,县林业部门已培育扦 *** 繁殖成功,1985年县 *** 拨专款建了 20公顷面积的茶场,种植 *** 0多株茶树,每年还培育几十万株茶苗,供各地种植。
蛤蚧酒:近年来大新县酒厂利用本地资源蛤蚧,蒸泡制成的蛤蚧酒,具有延年益寿、壮腰补肾功能,产品经卫生防疫部门鉴定,符合国家卫生及有关质量的理化标准,年产1000吨,销往区内外,1990年荣获自治区轻工厅优质产品奖。
桂圆蛤蚧口服液:大新县食品饮料厂于1987年在自治区中医 *** 研究所协作帮助下,用蛤蚧、桂圆肉提炼精制而成的桂圆蛤蚧口服液,经南宁地区科委鉴定属全区首创产品,质量达到部颁标准。具有促进新陈代谢,激发机体活力,提高 *** 机能,增食欲,助睡眠等功能,老幼皆宜的天然保健珍品。产品销往南宁、北京等地。1991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金杯奖,19 *** 年获全国妇女儿童精品博览会金杯奖。
锰矿石:锰矿是大新县一个优势资源,储藏量大,品位高,居全国首位。矿质属灰黑色金属, *** 坚而脆,是制造特种钢的更佳元素。县内生产的锰矿石均精密的筛选加工,品位含锰在32—36%,成为矿质优、品位高而名闻全国,远销区内外20个省市。
锰粉:锰粉是大新县锰业总厂加工生产,分放电锰和化工锰粉两种。①二级放电锰粉(制造电池用),二氧化锰含量70%,铁含量不大于7%,连续放电时间为510分,不通过120目筛余量为3%,年产是2万吨。②化工锰粉(化工用),二级二氧化锰含量70%, *** 含量为65%,两种产品酸不溶物7%,三氧化二铝3%,水3%,年产5000吨。产品畅销广东、江西、北京、天津、上海等近100个厂家,出口日本、东南亚。
钛 *** :大新县化工厂生产产品,一是涂料钛 *** ,用于高档油漆、塑料泡光、造纸;二是搪瓷钛 *** ,可用作品盅、面盆搪瓷。产品均符合部颁,远销美国、加拿大、荷兰、日本等国。
大新县山川壮丽,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有“小桂林”之称,主要旅游景点有德天瀑布、那岸水库、明仕田园、龙宫洞、黑水河漂流、沙屯多级瀑布和恩城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其中明仕风光、那岸明珠、德天瀑布已被列为广西南国边关风情旅游线路中的的风景旅游点。名闻遐迩的德天瀑布,属国家特级瀑布,距县城68公里,可乘车直达。瀑布处于德天村与 *** 交界处我方境内的浦汤岛下,120多米宽的急流从40余米高的石崖灌木丛中倾泻而下,飞流溢而复折,折而复聚,形成多级天然瀑布,仿佛串串银链高挂,又似幅幅素绢倒悬,水声哗哗,气势磅礴,银瀑飞泻,动人心魄,雄伟壮观。瀑布位于中越界河上,与 *** 板约瀑布连为一体,堪称世界第二跨国瀑布,近年来国内外 *** 人墨客,以用自治区、 *** 每到大新视察,必往德天瀑布观赏一番。全县有旅行社3家,宾馆4家,年接待境内外游客28万人次。
大新县历史悠久,解放以来收集和挖掘文物 32处近百件,较著名的有 *** 巨猿化石、肩石斧、双肩石铲、单肩石铲、三足陶罐、陶釜、大石铲等8件。1953年在榄圩乡正隆村那隆屯牛睡山黑洞中发现了 3颗巨猿牙齿化石,其中 1颗是下第三臼齿,1颗是之一前臼齿,1颗是上臼齿最出名。是著名古人类学家裴文中、贾兰两教授率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广西工作队发现的,这是世界上之一次从原生堆积中发现巨猿化石和共生动物群,意义重大。还在榄圩乡新球村逐标屯歌寿岩发现的三足陶罐,三足已残,直唇小口,直身圆底,饰粗绳纹,深灰色胎,夹少许细砂粒,火候很高,是目前广西地区唯一完整的 *** 陶罐,距今已四千多年历史,现存广西博物馆内。古代遗址有桃城古迹、恩城画廊、云门紫洞、全茗画岩和会仙岩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歌寿岩(古文化遗址)、穷斗山摩崖造象(明)、靖边城炮台(清)、庙山岩洞葬(宋—明)、正隆巨猿化石等。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大新县位列第231名。
2019年3月,大新县列入之一批 *** 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左右江片区)。
2018年12月,大新县上榜广西2018年度自治区级生态县(市、区)名单。
2018年2月22日,大新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三、广西大新安平历史
1.广西地区的大新历史
楼主,您好!
大新县著名景点、国家4 *** 景区大新德天瀑布
大新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所辖的一个县。大新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崇左市城区北面,与 *** 毗邻,边境线长43多公里。大新县下辖桃城镇、全茗镇、雷平镇、硕龙镇、下雷镇、五山乡、龙门乡、昌明乡、福隆乡、那岭乡、恩城乡、榄圩乡、宝圩乡、堪圩乡,共5个镇、9个乡,146个村(居)委会。另辖华侨经济管理区国营桃城华侨农场。总面积2742平方公里,总人口35.98万人。境内聚居着壮、瑶、苗、水等11个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
大新县旅游资源丰富,是广西优秀旅游县,目前发现的旅游景点有40多处,主要有国家AAA *** 旅游景区德天跨国大瀑布、明仕田园风光、黑水河等。大新有龙眼、鸡皮果、三华李、苦丁茶、酸梅酒、明仕田园珍珠鸭蛋、明仕香米、龙须草、大黄牛肉干巴等特产美食。大新县有国家二类口岸1个和3个边民互市点,“矿产、蔗糖、旅游、水果”是大 *** 大支柱产业,矿产业中锰矿已探明储藏量占全国储量的四分之一,居全国首位,被誉为“中国锰都”;这里盛产甘蔗、龙眼、苦丁茶、蛤蚧等,是中国“六大龙眼生产基地县”和“中国苦丁茶的原产地”。大新县属温暖多雨的南 *** 带季风气候,地形为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近年因其秀丽多姿的景色被人们誉为“山水画廊”。壮语是大新县人民交际和交流的主要语言,是典型的壮族集居地。
崇左市辖区内与大新县为同级行政单位的有江州区、宁明县、龙州县、扶绥县、天等县、凭祥市(崇左市代管的县级市)。
大新县是中国广西一个边境县,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的辖县。
大新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北纬22°29′~23°05′、东经106°39′~107°29′之间,东北邻隆安县,正北与天等县接壤,西北同 *** 县相近,西南靠龙州县,正西与 *** *** *** 国毗连,国界线长40余公里,县人民***距自治区首府南宁143公里。
大新县历史悠久,在 *** 早期的45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大新是土司 *** 时间较长、 *** 比较完整的地区。
*** 带季风气候,冬春微寒,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夏季雨量较多,有时出现汛期,秋、冬、春三季降雨量较少,无霜期长达341天。[5]年平均气温21.3摄氏度。年平均日照时数1597小时,年平均阵雨量1362毫米
在郡县建置以前,属骆越地;秦属象郡。公元前76年象郡废。
汉属郁林郡临尘县地,三国属郁林郡临浦县地,东晋、宋、齐、梁、陈属晋兴郡,隋属郁林郡。
唐属邕管,始建五个州,即西原州(今下雷)、波州(今安平)、万承(形)州(今龙门)、养利州(今桃城)、思诚州(今恩城)。
五代十国属宜州,西原州改为罗和峒。
宋以后属邕管,罗和峒改为下雷州,增设太平、全茗、茗盈三州,波州改为安平州:全县定型为下雷、太平、安平、万承、养利、恩城、全茗、茗盈八个州,属左江道,元属太平路(下雷属镇安路),明属左江道太平府(下雷属镇安府)。
1 *** 9年前养利县先属左江道,后属广西省龙州专区。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养利、雷平、万承县属龙州专区;1951年属崇左专区,1952年属邕宁专区;1952年12月属桂西壮族自治区;1956年属桂西壮族自治州;1958年废州复设邕宁专区属邕宁专区;同年7年邕宁专区改名南宁专区后,属南宁专区;1970年南宁专区又改为南宁地区后,即属南宁地区至今。
大新县历史悠久,解放以来收集和挖掘文物 32处近百件,较著名的有 *** 巨猿化石、肩石斧、双肩石铲、单肩石铲、三足陶罐、陶釜、大石铲等8件。1953年在榄圩乡正隆村那隆屯牛睡山黑洞中发现了 3颗巨猿牙齿化石,这是世界上之一次从原生堆积中发现巨猿化石和共生动物群。还在榄圩乡新球村逐标屯歌寿岩发现的三足陶罐,现存广西博物馆内。古代遗址有桃城古迹、恩城画廊、云门紫洞、全茗画岩和会仙岩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歌寿岩(古文化遗址)、穷斗山摩崖造象(明)、靖边城炮台(清)、庙山岩洞葬(宋—明)、正隆巨猿化石等。
战国时,县境初属中山国,后归赵国。秦时属巨鹿郡。
西汉始置安平县,并于县治西南25里处角邱置谷邱县,均属涿郡。新莽时,安平称广望亭。
东汉初,复安平县原名,并废谷邱县。建初四年(79年)隶乐成国。
延熹元年(158年),安平初属安平国,后隶博陵郡,郡治安平城。统安平、安国、南深泽、饶阳四县。
三国魏时,安平仍属博陵郡。晋时,于安平置博陵国。
统安平、饶阳、安国、南深泽四县。北魏、北齐、北周时,安平皆属博陵郡。
郡治仍在安平县城。隋开皇三年(583年)罢郡设州。
安平改属定州,十六年(596年)更属深州。大业二年(606年)还隶定州。
三年(607年)废州置郡,定州改为博陵郡。大业九年(613年)改博陵郡为高阳郡,安平仍属之。
唐武德四年(621年),安平改属深州,州治初为安平,寻徙饶阳。贞观十七年( *** 3年)废深州,安平还属定州。
先天二年(713年)复属深州。北宋、金时,安平属深州。
元太祖十九年(1224年)废深州,安平改隶南平州,并为州治,领饶阳。太宗七年(1235年),南平州废,安平复隶深州。
中统二年(1261年)改隶真定路晋州。明时,安平县属真定府晋州。
清初,县仍隶晋州。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改属深州。
安平的历史沿革春秋时,境域属鲜虞国。
战国时,县境初属中山国,后归赵国。秦时属巨鹿郡。
西汉始置安平县,并于县治西南25里处角邱置谷邱县,均属涿郡。新莽时,安平称广望亭。
东汉初,复安平县原名,并废谷邱县。建初四年(79年)隶乐成国。
延熹元年(158年),安平初属安平国,后隶博陵郡,郡治安平城。统安平、安国、南深泽、饶阳四县。
三国魏时,安平仍属博陵郡。晋时,于安平置博陵国。
统安平、饶阳、安国、南深泽四县。北魏、北齐、北周时,安平皆属博陵郡。
郡治仍在安平县城。隋开皇三年(583年)罢郡设州。
安平改属定州,十六年(596年)更属深州。大业二年(606年)还隶定州。
三年(607年)废州置郡,定州改为博陵郡。大业九年(613年)改博陵郡为高阳郡,安平仍属之。
唐武德四年(621年),安平改属深州,州治初为安平,寻徙饶阳。贞观十七年( *** 3年)废深州,安平还属定州。
先天二年(713年)复属深州。北宋、金时,安平属深州。
元太祖十九年(1224年)废深州,安平改隶南平州,并为州治,领饶阳。太宗七年(1235年),南平州废,安平复隶深州。
中统二年(1261年)改隶真定路晋州。明时,安平县属真定府晋州。
清初,县仍隶晋州。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改属深州。
*** 二年(1913年)废州制,县属直隶省范阳道,次年范阳道改为保定道,安平仍属之。 *** 17年(1 *** 8年)7月,直隶省改河北省,直领安平县。
*** 26年(1937年),县划归河北省第十 *** 区。 *** 27年(1938年),安平县 *** ***建立,属晋察冀边区冀中区。
同年9月属冀中区二专区。 *** 29年(1940年)秋,属冀中区八专区。
*** 33年(1944年)6月,改属冀中七专区。 *** 35年(1946年)7月,又改属冀中区九专区。
*** 37年(1948年)9月,华北人民***成立,安平属华北行政区冀中区九专区。 *** 38年(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成立,县划归河北省定县专区。
1954年4月24日,定县专区撤消,安平县划归石家庄专区。1958年11月5日,安平并入深县,1961年4月底复设安平县(含原饶阳辖区),仍属石家庄专区。
1962年1月,饶阳从安平析出,县恢复原建制。同年6月17日,安平改属衡水专区。
1970年,衡水专区改称衡水地区,仍属之。安平县历史悠久,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衡水市建置最早的县。
安平县是 *** 老区,有着光荣的 *** 传统。河北省之一个***县委在安平建立,全国农村之一个 *** 支部在安平台城村建立; *** 战争时期,***冀中区 *** 委、冀中行署、冀中区支部均在此创建;合作化时期,被*** *** 誉为“全国五亿农民的方向”的初级合作社典型就出自安平县南王庄。
战国时,县境初属中山国,后归赵国。
西汉始置安平县,并于县治西南25里处角邱置谷邱县,均属涿郡。
东汉初,复安平县原名,并废谷邱县。建初四年(79年),隶乐成国。延熹元年(158年),安平初属安平国,后隶博陵郡,郡治安平城。统安平、安国、南深泽、饶阳四县。
晋时,于安平置博陵国。统安平、饶阳、安国、南深泽四县。
北魏、北齐、北周时,安平皆属博陵郡。郡治仍在安平县城。
隋开皇三年(583年),罢郡设州,安平改属定州。十六年(596年),更属深州。大业二年(606年),还隶定州。三年(607年),废州置郡,定州改为博陵郡。大业九年(613年),改博陵郡为高阳郡,安平仍属之。
唐武德四年(621年),安平改属深州,州治初为安平,寻徙饶阳。贞观十七年( *** 3年),废深州,安平还属定州。先天二年(713年),复属深州。
元太祖十九年(1224年),废深州,安平改隶南平州,并为州治,领饶阳。太宗七年(1235年),南平州废,安平复隶深州。中统二年(1261年)改隶真定路晋州。
清初,县仍隶晋州。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改属深州。
*** 二年(1913年),废州制,县属直隶省范阳道,次年范阳道改为保定道,安平仍属之。
*** 十七年(1 *** 8年)7月,直隶省改河北省,直领安平县。
*** 二十六年(1937年),县划归河北省第十 *** 区。
*** 二十七年(1938年),安平县 *** ***建立,属晋察冀边区冀中区。同年9月属冀中区二专区。
*** 二十九年(1940年)秋,属冀中区八专区。
*** 三十三年(1944年)6月,改属冀中七专区。
*** 三十五年(1946年)7月,又改属冀中区九专区。
*** 三十七年(1948年)9月,华北人民***成立,安平属华北行政区冀中区九专区。
*** 三 ***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成立,县划归河北省定县专区。
1954年4月24日,定县专区撤消,安平县划归石家庄专区。
1958年11月5日,安平并入深县。
1961年4月底,复设安平县(含原饶阳辖区),仍属石家庄专区。
1962年1月,饶阳从安平析出,县恢复原建制。同年6月17日,安平改属衡水专区。
1970年,衡水专区改称衡水地区,仍属之。
公元 *** 5年,以铜丝为原料生产丝网传入了安平。至此,安平开始了以金属丝为原料生产丝网的时代。经过几代安平人的不懈追求和辛勤劳作,丝网已在安平生根,发芽,并不断壮大。目前,安平已成为中国更大的丝网集散地。安平--被国内外誉为:“丝网之乡”‘丝网产销基地’。
到目前,已有500多年发展历史的安平丝网产业,年生产量和销售量均占全国的80%,丝网产品已发展到8大系列、400多个品种、6000多种规格。“中国丝网产销基地”的荣誉称号是中国五金交电化 *** 业协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动工具分会,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材料 *** 会通过对安平丝网产业充分考察论证后联合授予的。
政策带动,加快发展优环境。安平县相继 *** 了《关于鼓励个体 *** 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实施特色兴县战略的决定》、《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关于鼓励外来项目投资和建设的规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投资400多万元建成了县***政务服务中心,制定了《外来企业服务 *** 》,实行项目“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极大地简化了项目审批手续。并从办电、用地、资金等方面给予优惠,使广大丝网生产经营者放心想路子,放手铺摊子,放胆挣票子。另外,安平县为使丝网产业做大做强,规模化发展,又做出了建设高标准中国安平国际丝网生产基地的决定,该项目投资60亿元占地6780亩,由清华大学设计的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98家大型丝网生产企业已入驻。
科技推动,更新设备强科技。投资数亿元引进高密度织机、超细型拔丝机、聚脂网织机等一大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设备和技术,把全县旧型织机全部更新,全行业机械化程度达到了98%,与京津30多所大专院校结成科研联合体,进行高新技术开发,目前,全县已研制出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1600台(套)、研制开发新产品60多项、其中29项填补国内空白,24项填补省内空白,11项获省、部优奖,使全县丝网业的整体科技水平和丝网产品的科技含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 促动,注入新机添活力。安平县加大对外 *** 力度,坚持引、输并重,积极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请丝网行业的专家、学者和教授培训丝网专业人才,传授国际贸易知识;请各级中间商到安平实地参观考察,使他们进一步了解安平丝网的规模、质量和信誉,活跃安平丝网的流通和销售;请生产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外地丝网企业到安平投资办厂。近几年相继建成鹤皇、捷通、云升等丝网三资企业54家。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泰国、 *** 、 *** 等国家设立20多处丝网销售窗口和办事机构,直接参与国际大循环、大竞争。
市场拉动,着眼全球拓空间。安平县不但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设有固定的销售门店6000多家,还依靠企业和商户集资,建立了国内一流的贸易城。
优越的交通,河北省安平县,位于京、津、石三角中心,西邻京广,东依京九,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安平丝网大世界,是国家纪委批准立项的全国唯一的丝网产品专业 *** 市场.总投资2亿元,市场占地600亩,建筑面积16万平米,可容纳座商1260户,水、电、路、通讯、绿化等配套工程完备.市场 *** 营业的丝网厂、公司、门店980多家,转运站16家.市场丝网产品交易十分活跃,每天有50辆集装箱,将安平丝网发往全国及世界个地.2000年时交易金额已达30多亿.现已成为丝网产品开发、销售、转运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 *** 市场,是全县乡、镇、村、户丝网生产、销售的核心.1999年9月8日,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在北京人民 *** 授于安平县“中国丝网之乡”荣誉称号,在安平丝网发展史上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大新县有5个镇、9个乡。分别是:桃城镇、全茗镇、雷平镇、硕龙镇、下雷镇和龙门乡、五山乡、昌明乡、福隆乡、那岭乡、榄圩乡、恩城乡、宝圩乡、堪圩乡。
大新县辖14个乡(镇)1个华侨经济管理区,146个行政村(社区),1356个自然屯,分别为:桃城镇、全茗镇、龙门乡、五山乡、昌明乡、福隆乡、那岭乡、榄圩乡、恩城乡、雷平镇、宝圩乡、堪圩乡、硕龙镇、下雷镇和大新华侨经济管理区。县人民***驻桃城镇。
大新县地处广西西南边陲,全县总面积2742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1个华侨经济管理区,146个行政村(社区),1356个自然屯,总人口38万人, *** 着壮、汉、瑶、苗等15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占98%。
大新矿产富集,锰矿储量1.36亿吨,占广西的一半,居全国首位。糖业不断壮大,全县甘蔗种植面积48.2万亩。区位优势明显,与 *** 高平省下琅县、重庆县山水相连,边境线长43公里,有刚刚申报成功的国家一类双边 *** 口岸——硕龙口岸和岩应、硕龙、德天三个边贸互市点。
大新古属骆越地,始治于秦,宋袭土司 *** ,八大土司管治延续 *** ,文化底蕴深厚,民俗独特、风情浓郁,有短衣壮文化、高腔诗蕾山歌文化、南疆土司文化、山崖壁画等文化遗产。
大新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内首个跨境旅游合作区的中越德天·板约国际旅游合作区,有中国最美的德天跨国瀑布、有中国更具原生态的大新县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有中国最美的乡村风光明仕田园,
有 *** 历史的安平土州等40多处高品位旅游景区景点,是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先后荣获“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中国更具原生态景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中国长寿之乡”“广西十佳休闲旅游目的地”“广西优秀旅游县”“中国土司文化之乡”“中国侬垌文化之乡”等多项荣誉称号。2017年全年累计接待游客650.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50.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37%、14.84%。
近年来,大新县紧紧围绕崇左市委、市***做好“两篇大文章”打好“四大攻坚战”工作部署要求,大力实施“强工兴旅固边”发展战略,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初步形成了锰、糖、旅游等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绿色经济·生态家园”的科学发展之路,
荣获“2016年度广西科学发展先进县”。据统计,201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8.73亿元,同比增长8.1%;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1.22亿元,同比增长11.1%;财政收入完成4.28亿元;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 *** 63元,同比增长10.9%;完成甘蔗种植面积48.2万亩,入厂原料蔗217.40万吨。
OK,关于龙眼之乡在大新和广西大新县特产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