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之乡介绍,齐鲁在哪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7

很多朋友对于齐鲁之乡介绍和齐鲁在哪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山东介绍简短
  2. 介绍齐鲁历史的作文
  3. 介绍章丘

一、山东介绍简短

山东:以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南道;宋设京东路,后分京东东、西路;金更名山东东、西路,为山东得名的开始;元设山东东西道;明置山东省,后改山东布政使司;清改山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山东省地处中国东部、黄河下游,东临渤海、黄海,与 *** 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山东省历史悠久,山川秀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被誉为“五岳之尊”的泰山和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故乡曲阜的孔庙、孔府、孔林,先后被 *** 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山东省省会为济南市,南依泰山,北临黄河,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因泉水众多,被称为“泉城”。

山东的文明史可以上溯到5000多年前,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山东,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文字--“大汶口陶文”和邹县丁公村“龙山陶书”,发掘出了中国最早的城邦--“城子崖龙山古城”,拥有中国现存最古老的长城--齐长城。这里还是陶瓷和丝绸的发源地之一。

山东历史上出现过一大批至今仍对中华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名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 家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在世界上产生重大影响。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至今仍然是中外军界和商界推崇的经典。由于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著名的鲁国和齐国都在今天的山东境内,山东因而简称“鲁”或“齐鲁”。独具特色的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山东人具有勤劳、朴实、重情义、守信用的传统美德,向以不怕困难、不甘落后、吃苦耐劳、勤俭努力而为世人称道。

山东省是全国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境内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旅游点约493处,古建筑、古遗址1.3万多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79处。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构成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共同构成了山东旅游独特的风格。

目前,全省360多处旅游景点,基本形成了6大旅游区:济南、 *** 、曲阜延伸到邹城的“山水圣人”旅游区(曲阜圣地之旅);以青岛、烟台、威海为一体的海滨旅游区;以潍坊市区为中心,以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民俗风情为主体的民俗旅游区;以淄博齐国故城、殉马坑、蒲松龄故居为主体的齐文化旅游区;以黄河入海奇观和原始风貌为特征的东营黄河口旅游区;以 *** 故事为主线,梁山、阳谷为重点的“ *** ”旅游线。

历史文化名城曲阜,是世界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故里,儒家学说的发祥地,孔庙,孔府,孔林规模宏大,文物荟萃,被 *** 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泰山,作为中国“五岳之首”,雄伟壮丽的风光和博大精深的文化象征着中华之魂,被 *** 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山东东部漫长的海岸线上,分布着风光绮丽的海滨城市青岛,烟台,威海,日照。青岛被誉为“黄海明珠”,前海风光独具魅力,崂山为道教胜地,古迹众多。“鱼果之乡”烟台,“人间仙境”蓬莱阁,“海滨花园”威海,景色秀丽,气候宜人,是理想的旅游,疗养,度假胜地。

山东中部,民俗风情丰富多彩,“世界风筝都”潍坊的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石家庄民俗旅游等卓有特色。以古老齐文化著称的古齐国都城淄博,拥有齐国故城遗址,东周殉马坑,齐长城遗址等古迹。

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流经山东570公里汇入渤海,黄河入海口自然风光壮丽奇特,令人叹为观止。

此外,梁山水泊遗址,菏泽的牡丹,聊城的光岳楼,铁塔,德州的苏禄王墓,枣庄万亩石榴,徽山湖十万亩荷花以及古运河游等也都各具特色。

为满足中外游客的需求,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山东每年都举办一系列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如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青岛国际啤酒节、潍坊国际风筝会、泰山国际登山节、菏泽国际 *** 会等,同时,还开发了常年可以参加的孔子家乡修学旅游、 *** 旅游、徐福东渡游、农家民俗旅游、书法旅游、烹饪旅游、中医康复旅游、朝圣旅游等三十多个专项旅游活动,受到中外游客的欢迎

二、介绍齐鲁历史的作文

“齐鲁”缘起于先秦齐、鲁两国,是齐、鲁两国的合称,原是国家概念。齐与鲁是西周初年的两个封国,是西周在东方代行 *** 权的两个重要阵地。因为西周初建时,东部沿海地区殷人和东夷人的势力强大,不服 *** ,屡次发生反周叛乱。周公 *** ,平定武庚和商奄叛乱之后,周王便将两个最得力的人物:周公和姜太公分别封于商奄和薄姑旧地,建立鲁国和齐国,以镇抚东方殷人和夷人。鲁居泰山之阳,都曲阜,齐居泰山之阴,始都营丘(今山东昌乐,一说即临淄),后迁薄姑,再迁至临淄。齐、鲁始封时,地方各百里,至春秋战国时期,经过数百年的兼并战争,两国疆域不断拓展扩大,基本控制’了今山东地区。而且随着两国 *** 、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融合,人文同化。文化的交流,齐、鲁两国内部联系逐步加强。有别于中原、燕赵、秦、晋、吴越、荆楚等的齐鲁地域文化圈逐步形成。“齐、鲁”一词也逐步联系起来,由国家概念向地域概念过渡,

战国以后,伴随着大国争雄,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百家争鸣”的新时代。随着齐、鲁文化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及列国纷争形势的造就,齐、鲁作为文化“重心”的地位进一步显现,学术繁荣、名人辈出,齐鲁地域文化由“齐鲁之学”成为“天下之学”,最终由地域文化上升为中国早期文明的核心,并深刻的影响了整个中国文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进程。

战国诸子学术的繁荣,是先秦思想学术文化臻于极盛的重要标志,而其发生、发展的中心区域即在齐鲁之地。诸子各家及其 *** 人物多半出于齐鲁或受齐鲁之重大影响。《汉书·艺文志》列“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孔子、孟子与墨子都是邹、鲁之人;儒家另一位 *** 荀子虽为赵人,但年十五即游学于齐之稷下,学术成就于齐国;道、法两家之 *** 人物老子、韩非子虽不是出自齐鲁两国,但道、法思想的产生却源出齐太公对商代伊尹思想的继承,而先秦道家的重要一派——“黄老之学”的形成与发展则主要是在齐国稷下完成的。庄子是宋国人,但其故里在今山东东明县(东明县古属宋地)。后世法家多出 *** ,但法家与齐国的关系却源远流长,与兵家同渊源于殷周之际的兵家始祖姜太公。

齐鲁是汉代经学最发达的地区,西汉的五经八师中,伏生等六人都是齐鲁大儒;东汉时设置的五经博士,齐鲁儒生占了八名。在《汉书·儒林传》中单 *** 目的有二十七人,齐鲁籍的有十二人。至东汉末年,齐鲁地区又出现了两位著名的大经学家,一位是今文经学 *** 何休,另一位是古文经学 *** 郑玄。东晋南朝时期流寓江南的著名士族如琅琊王氏、兰陵萧氏、高平郗氏、琅琊颜氏和泰山羊氏都来自齐鲁之乡。齐鲁名士和先进的齐鲁文化南下,为江南地区的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直至北宋,尚有“为学慕齐鲁”的称誉。魏晋之后,虽然齐鲁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已逐渐失去其 *** *** ,但它的基本精神依然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

战国学术文化之重心区域在于齐鲁,与齐国稷下学宫的设置有直接的关系。田齐 *** 者在齐国都城临淄一带,“立稷下学宫,设大夫之号,招致贤人而尊崇之”,人数曾多至数千人。当时各国的学者,都从四面八方汇聚到稷下学宫,稷下诸子 *** 争鸣,百家理论展现稷下讲坛。被称为稷下先生著作总汇的《管子》,真实地记载了当时各家学派的理论成果。

战国诸子之中,儒墨两家并称“显学”,儒家重教育,墨家重实务,两家 *** 众多,支派林立,影响巨大。儒家之中 *** 如孟子、荀子,俱为中国文化巨人,另有七十二 *** ,也都个个为圣贤。墨家学派尽管在秦汉之后,淡出主流显学地位,但也涌现出如公输般等中国文化史上的名人。

兵学发达,是先秦文化的一大特色,其辉煌成就多为齐人所创。中国古代兵学号称有十大兵书,先秦时代就有《六韬》、《司马兵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兵法》、《尉缭子》六种,前四种皆为齐人所著。先秦兵书出于齐者还不止以上数部,《管子》、《荀子》、《鲁连子》等书中都载有重要的兵学内容;齐人中的军事家,除享誉世界的孙武外,像姜太公、管仲、司马穰苴、孙膑、田单,田忌、齐威王都照耀中 *** 事史。众多军事家与兵学典籍多出于齐,反映出齐国悠久的兵学传统和深厚的兵学根基,从军事文化的层面展现了齐鲁文化在先秦各地域文化中的地位。

儒家文化植根于传统单一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之中,立足于宗法社会和血缘亲情之上,具有浓厚的等级名分观念、礼治主义、亲情主义、等序之爱、泛孝主义等特质,这些使得它不光受到普通民众的认可,也迎合了维护封建 *** 集权和等差秩序的 *** 需要,有助于把分散的个体小农整合到 *** *** 秩序之中,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尽管儒家学派众多,观点各异,际遇不同,但大多都是围绕如何夺取权力和保住王位,而提出 *** 主张、策略、政策和 *** ,既为构建完整的主流文化体系提供理论准备和合理 *** 论证,又为维护封建大一统秩序作意识形态辨护。

儒学的丰富内涵和济世安邦的价值取向,使之具有了极其深厚的社会基础,更易为封建王朝所接受,为儒学的广泛传播和发展完善奠定了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较长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春秋、战国和秦汉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由于齐国对鲁国的兼并,造成黄河下游地区 *** 上的局部统一。而学术文化界兴起的百家争鸣,则促进了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两支不同特色的文化逐渐交流融合,逐渐走上了一体化的道路。仅在鲁国,孔子门下就有72贤人、3000多个 *** 来学习传播儒学。随着齐鲁文化的相互交融,儒学首先传播到齐国。从战国初期,一直到秦始皇,齐国均在临淄设立学术基地,最著名当属稷下学宫,邀请各派名家授业传道。正是有了这个条件,儒学得以在齐国广泛传播。在著名的儒家学者里面,齐人是鲁国之外最多的。孔子之后两个更大的儒学 *** 孟子和荀子,都和齐国关系密切。孟子相当一段时间在齐国,荀子长期在稷下学宫传播儒文化,在其书中之一次将齐鲁并称,说明当时齐鲁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已经大大推进。同时,齐国的管仲学派也积极推动道家思想、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融合发展。到了战国时期,儒学获得了极大地发展,实际上已经占据了鲁国、齐国两个国家,实现了儒学的齐鲁化,儒学由“ *** 之学术”成为“天下之学术”。

齐鲁文化对中国古代 *** 、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秦统一中国后,法家思想虽然成为 *** 上的指导思想,但渊源于阴阳五行学说的“方士文化”在秦朝也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至西汉初年,属于齐文化 *** 的黄老之学又风靡一时,当时 *** 集团中好黄老之学者甚众,在全国推行无为 *** ,不过六七十年间,便造成了中国历史上之一个封建盛世——“文景之治”。汉代形成的“ *** 道杂之”的“汉家 *** ”,也和齐鲁文化有深远的渊源关系。西汉学者刘向在《说苑·政理篇》曾说过,齐国“尊贤先疏后亲,先义后仁也,此霸者之迹也。”鲁国“亲亲者先内后外,先仁后义也,此王者之迹也。”“故鲁有王迹者仁厚也,齐有霸迹者武政也。”齐鲁 *** 之道,不仅被汉代 *** 者所接受,逐渐合成为“汉家 *** ”,而且对此后历代有作为的封建 *** 者的治国方略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汉时期,大儒董仲舒吸收了新的思想,既推崇孔子,阐扬仁学,又采齐学之阴阳五行,大讲天人感应,并兼采墨、法等尚同、法治思想,将儒家改铸成新学说,成为维护 *** 阶级地位的工具。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学纳入封建大一统文化的核心圈之中,成为影响深远的主流文化。

三、介绍章丘

章丘市地处齐鲁腹地,位于山东省会济南以东45公里处。

南依泰山,北临黄河,总面积1855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908个行政村(居),总人口100.4万。

章丘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

先人早在8000年前即在这片沃土上生息繁衍,并创造了历代英才。

齐鲁之乡介绍,齐鲁在哪-第1张图片-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明代戏曲家李开先等都曾在中国几 *** 文明史上尽领***。

章丘人民务工经商历史悠久,世称“铁匠之乡”。

境内有百脉泉、白云湖、七星台、锦屏山等自然景区和城子崖遗址、东平陵故城、齐长城等历史遗迹,近年发现的洛庄汉墓、危山兵马俑名扬海内外。

历代名人辈出,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邹衍、唐代名相房玄龄、宋代词人李清照、近代著名商业资本家孟洛川的故乡。

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25种,是全国重点产煤县(市)、优质铝土出口基地和石灰石储区。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产业配套能力强。

胶济铁路、济青、济王公路和济青高速公路贯穿东西,0九路、章莱公路纵贯南北;济南国际机场距明水35公里。

工业基础雄厚,形成了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食品饮料四大产业。

2008年完成GDP37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0.03亿元,列2008年度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第40位,荣获全国中小城市更具投资潜力百强、全国更具区域带动力百强和全国十佳节约型中小城市。

关于齐鲁之乡介绍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标签: 齐鲁 介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