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之乡连乡左,中国黄连之乡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4

大家好,关于黄连之乡连乡左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中国黄连之乡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黄莲是在哪些省才有
  2. 桐梓黄连乡海拔多高
  3. 关敏与顺德黄连之一

一、黄莲是在哪些省才有

黄连是在我国湖北、四川、重庆、陕西、湖南等省有,由于其产区及种类的不同,商品黄连有味连、雅连、云连之分。其中味连(又称鸡爪连)的栽培面积更大,是黄连的主要商品品种,约占整个黄连销量的90%以上。味连主要分布在湖北西部、四川(现为重庆)东部及陕西南部一带。湖北利川和重庆石柱两县市在全国均有“黄连之乡”的美誉,也都先后获得国家颁发的黄连原产地域保护及黄连GAP认证证书。尽管湖北利川与重庆石柱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省市,而实际上两县市仅仅相距100公里左右,而两县市真正盛产黄连的地域事实上都处在同一山脉(齐跃山)的东西两侧约100公里范围内的相邻几个乡镇以及临近的恩施、咸丰、建始、巴东县(市)等海拔1200—1600米的二高山地区。仅利川和石柱两县市的味连栽培面积就达6万亩之多,约占全国黄连总面积的60%以上,加上临近几个县市的面积,事实上仅湖北省的恩施自治州及重庆石柱的黄连产量约占全国商品黄连总量的80%以上;而雅连主产于四川省的洪雅县、雅安市一带,故称雅连,目前的栽培面积较小,基本上是以野生为主,所以其商品供应量很少;而云连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北部,其特征是多为单枝状,过桥过长,现市场供应量也较少。中国 *** 典规定上述三种黄连均可作为黄连使用。

二、桐梓黄连乡海拔多高

黄莲坝村小大坪,海拔1 *** 0米;更低地点后深溪村河坝,海拔600米。平均海拔1400米。

根据查询百度百科得知,黄莲乡地处天花坪原始森林、后深溪大峡谷、深根螺蟹大山间的地堑地带,地形属高山岩溶森林峡谷地。为喀斯特高山峡谷,更高点位于黄莲坝村小大坪,海拔1 *** 0米;更低地点后深溪村河坝,海拔600米。平均海拔1400米。

黄莲乡,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下辖乡,地处桐梓县东北部,东接正安县庙塘镇、绥阳县太白镇,西、南邻松坎镇,西、北抵木瓜镇、水坝塘镇、小水乡,行政区域面积197.83平方千米。

三、关敏与顺德黄连之一

   本篇讲讲关于关敏的故事。按照广东关氏族谱,从关敏到我辈已到二十代,而从福建建宁府到广东佛山就已经三十代了。在黄连关地坊,有关敏公祠或称关敏庙(已拆,现在是黄连中心公园球场)和南昌公祠(现在为关地公益厅),大家有时间可以去看看。至于关地一族,也时不时参与广东一带的刘关张聚会,尤其是清明端午为盛。从元末明初,要讲广东历史,绕不开东莞伯,而顺德历史,绕不开关敏那辈的努力与牺牲。

1.关敏其人(关敏公,敦武公,关敏公祠,南海忠义祠-关敏庙)

关敏(1349年-1368年),广东顺德县黄连人,正九年(1349)生,明洪武元年(1368)卒,明朝,敦武校尉兵马副指挥。元末明初,关敏家族,“出家财,练土兵,屯聚保圉,约束严,乡赖以安”。

(1)备注一,清咸丰,郭汝诚总撰,《顺德县志》。勒流黄连人关敏、张仲贤和龙山人邓佛德就是其中的 *** 。在元朝,顺德土匪出没,顺德以南的外洋,更是盗贼渊薮。关敏在元代的黄连,“出家财,练土兵,屯聚保圉,约束严,乡赖以安”,与强大的卢实善、苏世录两大海盗集团抗衡。朱元璋开创明朝的洪武元年,征南将军廖永忠驻兵广州,关敏、张仲贤、邓佛德马上 *** 地方武装向廖永忠表示归顺,在廖永忠与几大海盗集团的斗争中,关敏领导的地方武装先后剿灭海盗数百人,关敏也遭到了海盗集团的报复 *** 打击。海盗 *** 黄连,“敏力战死,一门被害者二十余人”,连他的表亲 *** 圃也 *** 。张仲贤后来在与海盗战役中,“手杀数百人,及暮,死之”。

(2)备注二,关敏传见黄佐《广东通志》。洪武元年,明朝征南将军廖永忠授他巡检权,未授官,“贼衔之,乃聚众复围其乡。”敏在乡战死。这句“贼衔之”到底反映了当地人对他的巡检权有什么看法,现在已不可考。但是,他死后,明 *** 赐他敦武校尉兵马指挥司副指挥,“表其乡曰忠义,令有司立祠,岁时祀焉。”另《广东通志・舆地志》有顺德黄莲乡忠义乡亭的记载。亭有匾,题“忠义乡”三个字。

(3)备注三,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七首页> 06史藏-1725部> 03别史-100部> 51-明实录武宗实录--> 59-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七重修故敦武校尉兵马副指挥关敏庙□广东顺德县人洪武初从大将军廖永忠征南有功其后以战而没建祠顺德至是其孙万春奏请修葺许之

(4)备注四,《黄莲乡敦义祠纪事》与关氏族谱孙《黄莲乡敦义祠纪事》是当代立祠的记录。据关氏族谱载,关敏至正九年(1349)生,洪武元年(1368)卒,所以他死的时候只有20岁。关敏没有子女, *** 只有一子三女,所以由另房过继。因此,要了解他聚居地的家族关系,需要从他祖父一辈开始。据族谱载,他的祖父良辰原居南海山南乡,“元朝迁居黄莲茅谕里,今贯顺德县东涌乡,都黄莲堡,九圆六甲民籍,户名绳武,世居黄莲忠义乡忠国坊报功里”。

(按语)这是2017年5月27日在wiki整理的:已经加入“wiki/关敏”词条。坦白说,明朝之后,是先有关敏,才有黄连忠义乡之封,后有关敏庙,以及关敏庙词,都是明朝为统一广东,教化本地民众树立的庙祠以及榜样,这是后话。

《钦定四库全书》,《西庵集》,巻九。明,孙蕡,撰。

风英英兮龙堂,海窈影兮,云流芳。

蜀椒佩兮越纻裳,中牢肴兮,交桂浆。

新宫峨峨兮侯故乡,侯船来迟兮,我心伤。

以身易名兮树此孤蹇,哀如飘风兮,山宿之显。

枇杷青兮金斗黄,千秋万夏兮,侯食此邦。

云旌旗兮雨干将,佑正直兮,诛奸狂。

这是广东孙大诗人一首词,收录在四库全书,也是其作品集中倒数的一首词。我本来想翻译成现代诗,现在作罢,只做分句,分段。诗词中,表述了作者出席同乡好友纪念活动时候的情景,也抒发了作者对故乡人-物-景的感情。最后一段,表达对关敏其人忠义的难忘纪念,其正直,可谓千秋万夏,能诛奸狂。

事实如此,孙关正是一起参与收复广东,归顺大明的众兄弟当中,一文一武的表率。在顺德人老乡(注,当时还没有顺德)当中,关敏以武殉国留下忠义乡与关敏庙,而孙大诗人则留下了这首关敏庙词。

作为廖永忠的幕僚,孙大诗人特意上奏朝廷,歌颂这位为大明牺牲的关敏,追封黄连为忠义乡,立庙祭祀关敏,以教化广东百姓。现在,孙关已经作古。关敏庙(关敏公祠)已经不复存在了。留下的,是忠义乡-黄连,还有生活在这里可爱可亲的顺德人。

后面会说说黄连,现在黄连已经是旅游的小镇,岭南水乡与龙船文化的 *** 地之一,关敏像于2019年重立于黄连史料馆,重新焕发以及延续他在顺德光辉。

看看《黄连史料》,找寻一下明清 *** 遗址,那一座座祠堂与乡村庙宇,还有每到端午的一条条欢快的龙船以及众多的黄连游人,那一定是乐事。有空就去顺德,去黄连,找寻这个岭南文旅小镇的独特魅力。

3.黄连关敏公祠(关敏庙,南海忠义祠-关敏庙,已拆毁)

出自《广东关氏族谱》和《大明会典》

关敏庙按顺德县志:在黄莲乡。敏,元末聚民保境,王师下广,以众归降,未几死事。诏赠敦武校尉、兵马司副指挥,立祠,岁以秋九月祀之。见载于《大明会典》。(南海忠义祠:洪武,初祀,南海民,关敏)

黄连关氏族谱载记:第十世关敏、字挺聪。当王师南下,保障乡闾归命,从龙平复龙潭,诸冦没,於王亊。征南大将军廖永忠,奏请建祠,敇赠开国功臣。敦武候,校尉兵马司副指挥。使諡”忠“。 *** ,每岁秋九月县宰致祭,敇赐,黄(黄连)为忠义乡,免税三十馀。顷亊载明朝功臣录,广州府志忠总传南海。旧县迹志、顺德志、亭表祠。祀礼仪志,家传表忠录。逮淸乾隆九年,加封复命有司,岁祭亨祀京都。历代功臣,麒麟閤祭品。银両部仪定例与柴,山川社稷,前贤节本省,藩司均派。

附录一:关敏公祠《奋起抵御外侮,忠义享誉于世》

2017-04-28由南方都市报发表于历史

原文 *** :

附录二:黄连关敏祠(顺德博客)

黄连之乡连乡左,中国黄连之乡-第1张图片-

我所知道的【黄连关敏祠】(顺德博客)绿园中叔发表于2020-12-23

  黄连社区关地村在五十年代有座关敏祠,祠内供奉的关敏是个很有故事的人物:元朝时代,我们姓梁的开村前人梁某,娶了关敏的亲妹为妻,关敏见其妹夫好人一个,却无寸土立足谋生,便在村边划了一大块耕地给他耕种为生,这就是现时黄连北头村,可见关敏之为 *** 义,据有关历史记载:

  在元代,顺德土匪出没,顺德以南的外洋,更是盗贼渊薮。关敏在元代的黄连,“出家财,练士兵,屯聚保圉,约束严,乡赖以安”,与强大的卢实善、苏世录两大海盗集团抗衡。朱元璋开创明朝的洪武元年,征南将军廖永忠驻兵广州,关敏、张仲贤、邓佛德三人 *** 地方武装向廖永忠表示归顺,在廖永忠与几大海盗集团的斗争中,关敏领导的地方武装先后剿灭海盗数百人,关敏也遭到了海盗集团的报复 *** 打击。海盗 *** 黄连,“敏力战死,一门被害者二十余人”。

   我们黄连还有个传说:关敏与海盗大战至死,屍落宽阔的西江中,族人恐其屍随水飘流出海,即扒艇四处寻找却寻不着,只好失望而回,谁知关敏的遗体竟逆水而漂浮回黄连,,这便是黄连“逆水流屍”的传说。征南大将军廖永忠将关敏的事迹上奏朝廷, 为表其忠义,明朝洪武年间明太祖皇帝特意追封关敏为忠义候,赐官银若干兴建忠义祠作为纪念,黄连乡则赐【忠义乡】之名,关敏忠义祠落成之后,因是受皇封的,有御赐牌坊和旗杆夹,故成了顺德更大最有资历有名气的祭祀祠堂。黄连乡也被称为忠义乡。

  五十年代初我读小学时,有位叫萧君健的小学教师老年病逝,他,只身黄连无家人又是外地人,屍停关敏祠内,我和几个同学专程去关敏祠告别萧老师,那时关敏祠内还有关敏高大威猛的塑像,座落在宽阔的白石座上,黄连还有个传说:关敏座像之下有口深不见底的井,有条铁链直垂井下,曾有人试把铁链揉上来,却揉之不绝,只好放弃。其实并无此事。那年代我可是个乖乖仔,除了在家念书之外从不到处乱去,所以这是我唯一的一次到关敏祠。

  五十年代后期我上勒流中学读书,乡间事更知之甚小,可能是番顺县在大良盖大礼堂还是勒流公社时代在大晚盖六角会堂需要青砖[那时代还未有烧红砖的砖厂],若大的关敏祠便被拆为平地,至今遗迹全无,尚令人唏嘘,近年黄连关姓人曾开会议欲重建关敏祠,却因牵涉甚多而难成议。

  世间事,过去的总归过去了,一切&# *** ;朝前看,一些历史总会被遗忘,总会被烟没在历史的长河里,就看后人有否有心记录传世了。现在很多社区都搞起了村史馆,让后人知其历史,黄连也设了村史馆,这是件很有积极意义的工作。

附录三,珠江三角洲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

《国家与礼仪:宋至清中叶珠江三角洲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

“不过,空泛地讨论地域社会,很难说明地方与 *** 在礼仪方面相辅相承的关系。以下透过一个稍为复杂的例子,可望能够清楚地阐明这个论点。这个例子就是元末明初广东士豪,后来被明太祖封为东莞伯的何真的部属关敏家族的经历,其中反映了田产和祭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敏传见黄佐《广东通志》。〔19〕洪武元年,明朝征南将军廖永忠授他巡检权,未授官,“贼衔之,乃聚众复围其乡。”敏在乡战死。这句“贼衔之”到底反映了当地人对他的巡检权有什么看法,现在已不可考。但是,他死后,明 *** 赐他敦武校尉兵马指挥司副指挥,“表其乡曰忠义,令有司立祠,岁时祀焉。”另《广东通志·舆地志》有顺德黄莲乡忠义乡亭的记载。亭有匾,题“忠义乡”三个字。〔20〕孙《黄莲乡敦义祠纪事》是当代立祠的记录。〔21〕据关氏族谱载,关敏至正九年(1349)生,洪武元年(1368)卒,所以他死的时候只有 20岁。关敏没有子女, *** 只有一子三女,所以由另房过继。〔22〕因此,要了解他聚居地的家族关系,需要从他祖父一辈开始。

据族谱载,他的祖父良辰原居南海山南乡,“元朝迁居黄莲茅谕里,今贯顺德县东涌乡,都黄莲堡,九圆六甲民籍,户名绳武,世居黄莲忠义乡忠国坊报功里”。良辰以下几代的世系如下图(长幼次序从右往左排列)所示:

  这个以良辰为始祖的家族在第二代以后分为三房,长房的四世祖(1369~ 1425)“屡蒙旌奖……洪武二十七年(1394)倡大义集碣石卫军”;二房三世长子普(1346~)“因逆犯抄,田地二十一顷入官,后逃亡,故绝”;三房三世敏无子女,但因协助明朝 *** 平定广东,由朝廷立祠奉祀,同时,关敏一房显然有相当规模的恒产,他 *** 出嫁时也有奁田随嫁。因此,在这个家族中,同时立有祠庙祭祀和财产较为丰厚的是关敏一房,此时,由于家族祠堂还没有建立,家族祭祀很可能是以关敏的祠庙为中心。但由于关敏早故无后,有可能继承其祭祀香火和财产的只有长房和二房下面的羽立一支。但长房的嫡子被垛集为军户,似乎另外立籍了,两个义子或另立户籍,或充军北京。于是,关敏的祠庙祭祀和财产,显然都由过继的羽立继承下来。同时,由于羽立的次子过继给其兄宇文,该家族贯宇和斗垣两房的财产和以关敏祠庙为中心的家族祭祀,遂控制在羽立一支的子孙手中。这个例子反映了继嗣关系、土地控制与祭祀的礼仪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附录四,(顺德博客)黄连关敏史海拾遗,关敏,张仲贤,梁成之

黄连关敏史海拾遗(顺德博客)绿园中叔 发表于2020-12-25

关敏,顺德黄连人。《广东通志》:顺德黄连旌忠房《关氏族谱》载:关敏是元朝南迁广东之始祖景器公的十世孙。

元末,天下纷乱,流寇四窜,土豪峙立,把持各方,静待时变。关敏捐家财,练兵丁,守家乡,民赖安。明洪武元年(1368),征南将军廖永忠驻兵广州,关敏率众归附,出兵擒获龙潭乡巨匪卢实善、苏世录等。后余 *** *** ,关敏力战身亡,全家20余人惨死刀下。征南大将军廖永忠以其忠勇上奏朝廷。明朝洪武帝以关敏在世时未授官而能仗义,为讨贼而牺牲,于是赐封关敏为“敦武校尉兵马司副指挥”,赐黄连乡为“忠义乡”,并建“忠义亭”,立“敦义祠”,每年秋九月即行祭祀,以彰表其忠义。忠义乡优免差役三年,免田30余顷税粮一年。洪武二年(1369),朝廷在黄连关地村建造敦武祠。顺德著名诗人、时执掌郡教(相当于现时的佛山市教育局长)的孙蕡曾有诗歌赞颂其德:“云旌旗兮雨干将,佑正直兮诛狂奸”。

除《广东通志》外,关敏事略还记载于《明会典》、明《国初忠臣》、《明通鉴》、清代陈梦雷著的《古今图书集成》、《广州忠义传》、《顺德县志》《南海县志》等典籍中。

明代,朝廷颁布法典——《明会典》,对各地 *** 祭祀的“正神”作统一规定:包括天地、山川、孔圣、先贤、历代先王、开国功臣等全 *** 335名,其中广东“正神”15名,关敏名列其中,成为平民走向神坛享受世人祭祀的“正神”。可见他在当时的社会影响。

据《 *** 关氏族谱》载:十世祖关敏翁为人忠义,助皇太祖佐定天下,奉命削平岭南,阵中战亡,明朝初建,未有记录,故未赐褒封。过了数载,高帝削平沙漠,我祖精忠报国,虽死仍有神气,阴灵阵中旗号 *** 蚊蝇推砌成如“关敏”二字,军中先锋对敌大胜,长驱大捷。皇上骇问军师蚊蝇砌字之事,才知是我祖姓名。皇上欲封伯爵,议赐世袭。是夜皇梦我祖不愿袭封,只愿年年赐一饱醉足矣。于是明帝命建祠于黄连。赐封“敦武”,全称“兵马司指挥忠义畏国关公”,每岁春秋致祭,子孙代代赐给衣巾奉祀。

张仲贤:为人刚毅果决,博史通经,深谋大略,义气争先。当年与妻舅关敏同壕御寇,拱卫家乡。关敏去世后,张仲贤跟随“南雄侯”赵庸 *** 东莞曹真。张仲贤驾舟率先突进,勇夺敌港,破贼前锋,官舰乘潮纷涌,势不可挡。贼众得见,不战自溃。赵庸深爱其勇,更佩服其壮,便提升张仲贤为“白沙都巡检”。后又派遣他率军力破东莞困局。张仲贤乘舟到海口,贼军深惮其勇,群围共攻。张仲贤毫无惧色,淡定迎敌,力战一天,杀敌数百,最后阵亡沙场,终平敌患。赵庸嘉叹其忠不巳,从此,官员及品德高尚者都派人向他致祭。150年后嘉靖乙未年(1535),朝廷特赐其“忠臣匾”。200年后万历己亥年(1599),再赐“岭海忠烈”匾,“忠义流芳”匾。将其事迹入“志”记录,更旌表其家族,在黄连建“忠臣祠”,祭祀规格与关敏一致。此外,张仲贤、关敏、关彦成等获中书省褒赠,并出“忠义乡榜文”公示四乡。

“洗眼秀才”梁成之(梁是关敏表亲一族)

黄连梁成之,字文升,号兼善,梁起第三子梁桢的后代。梁宗玉为梁桢儿子。元末,梁宗玉娶关敏之妹为妻,关氏家族将海滩余地作嫁妆相赠。从此,梁氏长居黄连。

梁成之少年丧父,专心侍奉母亲。母亲久患眼疾,梁成之心伤不已,日夜落泪,后以泪水清洗母亲双眼,十四天后,母亲双目竟痊愈,乡里称奇,人们称他为“洗眼秀才”。其子梁登为乾隆举人,孙子梁兆榜为翰林庶吉士,重孙梁寿昌为嘉庆举人。

平时乡中偶有纷争,梁成之都以言相劝,语温随和,义理兼容,顿令仇恨冰释,乡人都称他为善人。[以上内容由关键提供]

关地:现在处于关地的黄连中心公园,就是原来关敏公祠(关敏庙)位置附近。关地与北头(梁姓),冲口(张姓)相邻。原来南昌公祠(关地公益厅)的龙船菏已经变成了公路,现在关地的龙船埋在冲口的天后宫对出河边。关地还有关敏的纪念处,分别是"报功里“(巷头有重修牌匾),“忠义流芳”牌匾(在华光庙对面),跟关姓有关的是“陇西巷”(陇西堂号),以及仅有的三座祠堂,南昌公祠,西庄公祠,见田祖祠,主要龙船仪仗放在原关敏庙旁的洪圣庙里面。关地的大小庆祝活动都在南昌公祠(关地公益厅)里面进行了。

黄连村史馆与黄连:在黄连村史馆馆内,关敏像已经在2019重立,黄连也重新昔日的光环,成为岭南的文旅小镇,都是一大幸事。顺德博客的两篇文章,也说明,这些历史小故事其实是深入民间的,再加上前几日发布的《黄连史料》1993,整个黄连与关敏的形象就更加立体了。

以下是一些黄连的简单介绍(见以下两篇)

好了,关于黄连之乡连乡左和中国黄连之乡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标签: 黄连 中国 连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