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阿都文化之乡和普格阿都文化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姓氏阿的来历
1、①在中国 *** 中,以“阿”音起头的经名很多,这是形成阿姓的主要来源。
2、②出自南北朝时鲜卑族复姓、三字姓所改。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阿贺氏、阿伏干氏,汉俗改为阿氏。
3、源自蒙古族,大部分在青海省境内,姓取自以阿开头为名的祖先,本来生活在内蒙草原,后辗转迁至宁夏,南京等地,最终于明万历年间随柴国柱(柴总兵)迁至西宁卫境内(今青海省大通县)。由于当时是阿氏两个兄弟在为柴总兵负责管理马匹粮草等物资,所以柴总兵让其分开驻扎在两个地方。
4、一个离柴总兵驻所(大通县柴家堡村)近(即大通县黄家寨镇阿家台村),而另一个相对较远一些(即大通县朔北乡阿家堡村)。经过四百多年的繁衍,两兄弟的后人已经成为两个单独的村落,即大通县朔北乡阿家堡村和大通县黄家寨镇阿家台村。
5、而到今天青海省境内很多地方都能找到阿姓后人,如大通县黄家寨镇下陶村和湟中县上五庄村等地。
6、出自 *** ,以经名为氏。在中国 *** 中,以“阿”音起头的经名很多,这是形成阿姓的来源之一。如在元代的官员中就有阿刺浅、阿刺瓦而思、阿里罕、阿思兰、阿葩实、阿都赤、阿都刺、阿里、阿合马等几十人。在明代,还有 *** 天文学家阿答兀丁、阿都刺等。
7、一些 *** 人将与阿无关的经名改为阿姓的也有。如清代内务府 *** 人海里玛,后改阿姓,遂成为了 *** 阿姓的又一支。阿姓 *** 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8、姓出自满族姓氏:在中国满族中,也有很多以“阿”音起头的姓,在改汉姓(几乎没有满族人用满姓了)的时候大多直接改为阿,改为阿姓的满族老姓包括:巴尔拉氏、乌扎库氏、阿哈觉罗氏、阿塔穆氏、阿喇氏、阿尔布氏、阿赉氏,以及加入满族的阿其格查依尔氏(鄂伦春族)、阿尔丹氏(达斡尔族)等。
9、出自商代伊尹之后,以官名为氏。据《管子·地数》称伊尹“善通移轻重、开阖、决塞,通于高下徐疾之□”。他辅佐商汤先后灭掉葛、韦、顾、昆吾等方国,最后一举灭夏,建立了商王朝。伊尹被商汤尊为“阿衡”(相当于宰相)。其支孙有的以祖上官职为荣,遂以阿字为姓,称为阿氏。
10、出自南北朝时鲜卑族复姓、三字姓所改。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阿贺氏、阿伏干氏,入中原后随汉俗改为阿氏。据《魏书·官氏志》载:“阿伏于氏,后改为阿氏。”这是孝文帝十九年(495年) *** 洛阳后的事。
11、在孝文帝正式下诏前五六年的太和十二、三年(488-4 *** )阿伏于(或称阿伏干)这一少数民族姓氏就自行简化作阿了。这种简化便成了后来孝文帝正式改姓的依据。
二、布拖县(中国彝族火把文化之乡)有哪些交通方式
布拖县(中国彝族火把文化之乡)交通指南:凉山已形成以西昌为中心,公路为骨干,铁路、航空为主的交通运输格局。成昆铁路、国道108线纵贯全境。成都至西昌火车已实现电气化通车;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12000公里,雅攀高速公路凉山段已完成30公里。西昌每天有十一对列车过境,每周到成都有十四个航班,并开通了西昌—昆明—广州的航班。
布拖县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南部,隔金沙江与云南省巧家县相望,是一个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彝族聚居县。全县幅员面积1685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 *** 个村,总人口14.4万人,其中彝族占94%。县城海拔2385米,距州府西昌114公里。
布拖物产丰富,山川秀美,民族风情浓郁,是久负盛名的“火把文化之乡”。火把节期间,要举行 *** 、斗羊、斗鸡、 *** 、摔跤、选美、朵洛荷等各种传统活动,到了夜晚,村村寨寨燃烧的火把点亮山川,像银河繁星、似火龙出山,兴奋的人们通宵狂欢,还能感受到独具特色的彝族阿都恋爱风情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铅、锌、铁、铜、石英石、大理石、煤等14种矿产资源。镜内流域面积大于10万平方公里的河流有7条,水能理论蕴藏量在百万千瓦以上,可开发量为76.8万千瓦。适生动植物种类繁多,优质内 *** 、马铃薯、荞麦、燕麦、附子等特色农产品闻名遐迩。
冬日的布拖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是观雪览胜的好地方。夏日的布拖气候宜人,平均气温21至23度,是理想的避暑胜地。布拖多奇观异景,有雄奇的金沙江大峡谷、迷人的乌科高原风光、秀美的吉留秀原始森林、静谧的补莫湿地、神奇的金沙江白石滩。每到春来,布拖大地山花烂漫,索玛花争奇斗妍,让 *** 连忘返、美不胜收。
这里彝族阿都文化保留完整,素有“所地山歌之乡”、“彝族口弦之乡”、“彝族银饰之乡”的美称。这里民风淳朴,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火把节 *** 奔放。独具特色的砣砣肉、酸菜汤、辣子鸡汤、荞粑粑令人悠然神往。
彝家多美酒,美酒敬宾朋。热忱欢迎八方有识之士来布拖投资兴业,观光旅游。
三、火把原乡 燃情阿都——布拖县火把节开幕
吹响口弦琴、跳起朵洛荷......7月19日,在布拖县体育馆拉开了“2018中国·布拖彝族原生态火把节”的序幕,让游客感受原生态火把节!
一大早,十里八村的彝族老乡,扶老携幼身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涌向民族体育馆 *** 。来自北京、成都等全国各地及州内外的游人纷至沓来,共同观瞻火把节的盛典。
据了解,布拖是彝族火把文化的发源地,素有“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阿都高腔之乡”、“彝族口弦乡”、“彝族银饰之乡”、“彝族朵洛荷之乡”的美誉。
布拖火把节历史悠久,是全国彝族传统文化保存最完善的地方,也是我国申报“彝族火把”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资料的主要采集地。火把节、彝族年等为核心的彝族阿都特色文化在民间保留较为完整,口弦、朵洛荷、银饰、阿都高腔等民族文化入选国家级、省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声名远扬。现场,1441人齐跳朵洛荷,万人黄伞创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记录。
布拖火把节于每年公历7月20日举行,欢庆三天三夜。以其丰富多彩的活动、浓厚的民俗风情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而深受大家喜爱。
火把节习俗
火把节之一天,家家户户忙碌着打扫房屋,清洗炊具,宰杀猪鸡,并用牲畜肉和荞粑祭祀祖灵。入夜,举行点火把仪式,家家户户点燃火把,围绕着锅庄边转边念祈福语,以消灾避祸,祈祷丰收。
节日期间,还将开展延续 *** 的选美(以村为单位,在本村女孩中选出最美索玛花,男孩中选出最俊雄鹰)、民族体育竞技, *** 、斗羊、斗鸡及 *** 活动。
据火把节组委会介绍,为大力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在打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总体战中深入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加快发展旅游首位产业,加快形成以旅游业带动促进精准扶贫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突出“倡树新风、感恩奋进”导向,通过举办“火把原乡·燃情阿都”火把节,积极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浓厚氛围,进一步坚定全县人民脱贫奔康的信心和决心,建设美丽幸福文明和谐新布拖。
据了解,本次火把节以“火把原乡·燃情阿都”为主题,突出布拖以火把节文化为 *** 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风情。定于2018年 7月 20日至 22日火把节期间开展九大活动丰富多彩。
(一)千人朵洛荷表演:7月 19日 09:00-11:00,在县城火把广场举行。
(二)火把节取 *** 仪式:7月 19日 15:00-15:30,在沙洛乡木各觉举行。
(三)“火把原乡·燃情阿都”—火把节开幕式暨文艺演出:7月 20 09:00-11:00,在县城火把广场举行。
(四)火把节传统选美、朵洛荷、阿都高腔比赛:7月 20日 12:00-17:30,在县城火把广场举行。
(五)脱贫攻坚协作会:7月20日下午15:00—17:30在县城会议中心举行。
(六)“都格啦”—火把狂欢夜(火把巡游、篝火达体舞):7月2020:30-23:00,在县城火把广场举行。
1.县城主会场: 7月21日09:00-18:00,在县城火把广场举行。
2.分会场: 7月22日09:00-18:00。
地点:拖觉镇火把广场(拖觉片区)、俄里坪乡火沙毕火把广场(衣某片区)、合井乡火木吉乃火把广场(交际河片区)、补洛乡麻卡博火把广场(西溪河片区)举行。
(八)“阿都风味”—布拖彝族特色美食文化节:7月19日—7月22日,县城指定餐饮店举行。
(九)“多彩布拖”—摄影作品展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7月19日—7月30日,在县图书馆和文化馆举行。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