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龙舞之乡安居,铜梁龙舞之乡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5

今天给各位分享铜梁龙舞之乡安居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铜梁龙舞之乡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铜梁龙文化是怎样形成的,龙的故乡又是从何而得名
  2. 重庆铜梁龙灯艺术节展区介绍+表演时间+交通指南
  3. 铜梁龙舞的腾飞之路

一、铜梁龙文化是怎样形成的,龙的故乡又是从何而得名

1、铜梁龙灯是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首。铜梁扎龙技术的传人是二坪镇街道一位罗姓的老人,铜梁龙就是从这里走出去发扬光大。铜梁龙灯两度晋京参加 *** 大典,铜梁舞龙队被中国龙狮协会冠名为“中国国家舞龙队”,铜梁龙具被国家体委指定为全国舞龙竞技比赛标准道具,铜梁龙舞被国家体委指定为全国舞龙竞技比赛的标准套路,铜梁县被国家 *** 命名为“中国龙灯之乡”。铜梁龙灯成为更具中国龙文化的杰出 *** 。铜梁龙灯的 *** 品种是为大蠕龙,世人将其直呼为“铜梁龙”。它的舞蹈在多变的构图和动作转换中,传达着神龙的无穷意趣、雄浑气势和神韵风采。给人以一种酣畅淋漓的视觉感受……然而,铜梁龙更为突出的表演艺术特色是:以大龙具、大场面、大套路、大变化来体现大气势、大情感。在这几“大”之中,又始终包 *** 精致和细腻,贯穿着灵动与轻捷。它集南北龙舞之所长,既体现出北方龙的浩大和豪放,又同时具有南方龙的精美与灵巧特;既有北方龙舞刚猛有力、激烈奔放、浑朴昂扬、表意直接的“刚”,又有南方龙舞柔缓细腻、轻捷矫健、活泼灵巧、变化有致的“柔”;从而能够集高、难、精、美于一身,用丰富的动作和套路来有声有色地展现出巨龙翻滚腾飞的意蕴与雄姿。正是这种兼收南北龙舞之所长而形成的刚柔相济的风格特征,规定了铜梁龙所具有不同凡响的特殊美学品格——磅礴与细腻共存,浩大与精美同辉。1976年春,"铜梁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2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已有人类居住。县城凤山公园博物馆内陈列有更新世纪石器、殷周方鼎和恐龙化石,被中国科学院命名为"铜梁文化"。春秋战国时,先铜梁县

2、为巴国的垫江属地,后属秦。历汉至唐为合州的石镜县辖地。唐武周长安四年(704年)始建县,以境内有"小铜梁山",命名铜梁县。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割石镜之南、铜梁之东置巴川县;唐乾元年(758年)分巴川县置大足县;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废巴川县入铜梁县;明成化十七年(1480年)划铜梁县、遂宁县部分地置安居县。清康熙元年(1662年)撤铜梁、安居二县地复置铜梁县,属重庆府。六十年(1721)将原铜梁、安居二县划出置铜梁县。1912-1 *** 8年铜梁仍属重庆府。1 *** 9年铜梁直属四川省 *** 。1935年改属四川省第三 *** 区后改为永川专区。1949年后,隶属川东行政公署璧山专员公署,1951年属江津专区,1981年属永川地区;1983年随永川地区划归重庆市。县城距重庆市103公里,渝遂高速通车后只有52公里。县人民 *** 驻巴川街道。 1937年“七七事变”后, *** *** 从 *** 撤退,黄埔军校校本部奉命西迁成都。西迁途中,曾设校在铜梁,从铜梁走出了6500多名黄埔军校毕业学员奔赴 *** 前线!黄埔军校永远是人们心中的丰碑,激励着每一代热血青年。曾是黄埔校址的铜梁,已经铭刻在无数黄埔人的心里。每个铜梁人,都无不为此而感骄傲

二、重庆铜梁龙灯艺术节展区介绍+表演时间+交通指南

铜梁龙灯艺术节已经开始了,这次艺术节会一直持续到过年的时候,而关于活动的时间表大家也可以仔细看看,想要参加活动或者是观赏表演,这里就一定不要错过了。

本届龙灯艺术节布展共分为7大主题板块,包括人民公园主展区和玄天湖、望山公园见水公园、龙城天街、城区街道节点、奇彩梦园、安居古城等6个分展区。

大家可以在铜梁城区、部分景区欣赏到精心扎制的各种龙灯制品,体验流光溢彩的节会氛围。

春节前的每个周六,铜梁奇彩梦园和玄天湖龙舞广场都会有大蠕龙、竞技龙、火龙等龙舞演出!

举办时间:年1月2日(腊八节——2月24日(二月初二龙抬头

举办地点:重庆·铜梁(玄天湖龙舞广场、奇彩梦园景区、人民公园、望山公园和见水公园、龙城天街、安居古城等

铜梁龙舞之乡安居,铜梁龙舞之乡-第1张图片-

原乡风情大舞台—“非遗”民俗文化展演活动

时间:1月2日—1月24日、2月1日—2月8日的每个周末;1月25日—1月31日每天

时间:1月3日—4日、11日、18日,1月25日—1月31日(正月初一至初七,2月8日(正月十五,每晚7:30

时间:1月2日—1月25日的每个周六,1月25日—1月31日(正月初一至初七,2月8日(正月十五,每晚7:30

人民公园以“原乡风情大美铜梁”为设计理念,突出铜梁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

*** :重庆市铜梁区迎宾路南金龙体育馆对面

先乘车至铜梁,再乘坐铜梁102路内环、铜梁102路外环、铜梁103路、铜梁105路、铜梁109路、铜梁113路、铜梁118a、铜梁118b、铜梁118路至人民公园站下车

重庆主城-成渝环线高速-铜梁互通-龙腾大道-金川大道-迎宾东路

景区打造各种以庆丰收为主题的彩灯景观,将原有梦幻的花海妆点得更加美丽浪漫。

除了看灯,还有精彩纷呈的大蠕龙、竞技龙、火龙等龙舞演出!

*** :重庆市铜梁区南城街道办事处黄门村12社(富家桥

龙舞表演时间:春节前每周六,即1月4日、11日、18日晚19:30开始演出;1月25日-2月9日晚19:30开始演出

年1月2日-1月23日门票:40元(微信可购买37元优惠票

年1月25日—1月31日(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七,19:30开始、年2月8日景区门票:白天80元/张,晚间18:00以后60元/张

年2月1日-7日(正月初八至正月十四景区门票:白天60元/张,晚间18:00以后40元/张

购票方式:关注重庆本地宝微信公众号,回复[龙灯]即可购买优惠门票!

重要提醒:龙舞表演和天气等因素有关,以景区实际演出为准

乘车:铜梁汽车南和铜梁汽车客运北站坐108路到南门下车,从铜梁老南门汽车站-黄桷门奇彩梦园专线。

自驾:重庆-渝遂高速铜梁出口下-奇彩梦园

玄天湖以绿色生态、山水人文风情和“非遗”为主。气势恢宏的盛世中华,夜间不断变换色彩,美观大气。

火龙汇时间:年1月3、4、11、18日晚19:30;年1月25日-30日(初一至初六

每天两场,之一场19:30开始;第二场20:30开始

票价:A区(VIP160元;B区(B1、B2120元;C区(C1、C280元;普通50元

①公交:乘坐铜梁602路至景区停车场下车

②自驾:主城-成渝环线高速-龙腾大道-玄天湖

安居古城主要展现“古韵安居”的特点,突出乡愁文化。

重庆北站(龙头寺南广场汽车站可乘车直达安居古镇

望山公园以动物、田园花草造型为主;见水公园以花朵、昆虫造型设计为主,展现绿色环保的铜梁生态之美。

乘坐铜梁104路;铜梁107路至妇幼保健院站下车

主城-成渝环线高速-龙腾大道-白龙二路-望山公园

龙城天街满满的现代都市时尚元素,展现铜梁经济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城区街道节点利用行道树形状布局各种造型的灯饰,塑造地方文化,提升城市形象。

①乘车:乘坐铜梁102路内环;铜梁102路外环;铜梁117路;铜梁118a;铜梁118b;铜梁118路至龙城天街站下车的

②自驾:主城-成渝环线高速-金龙大道-龙城天街

三、铜梁龙舞的腾飞之路

1、清代道光版《铜梁县志》这样记载舞龙盛况:“上元张灯火,自初 *** 至十五日,辉煌达旦,并扮演龙灯、狮灯及其它杂剧,喧阗街市,有月逐人,尘随马之观。”据史料记载,当时的铜梁龙灯吸引了临近的璧山、永川、荣昌、大足、潼南、合川以及上川东、小川北一带客商到铜梁赏玩。每到正月舞龙,县城旅栈客满,街道堵塞。“大足朝佛,铜梁观灯”的俚语传遍巴渝。

2、县文广新局工作人员李明忠介绍,铜梁有正月舞龙传统的习俗。舞龙往往是商会主持,行帮参与,龙灯会也带有竞赛 *** 质,扎制水平,舞龙人数和舞龙水平都是比试科目。参与行帮在道具上体现出各自的行业特点,如渔业帮舞“三条龙”,铁业社玩“火龙贺岁”,佛门有“蚌戏沙弥”,教育界耍“十八学士”、“鱼跃龙门”,百货帮舞彩龙和“二龙戏珠”,屠宰业耍“猪啃南瓜”、“犀牛望月”,就连丐帮也不示弱,扎草龙连夜狂欢。年复一年,周而复始,铜梁涌现出以刘连山、李杰之为 *** 的著名彩扎艺人,也积累了20余个经典品类的铜梁龙灯。

3、但在新中国成立后的20多年里,耍龙灯被作为封建迷信的毒草拔出了,扎龙、舞龙技艺几乎一度失传。

4、重庆铜梁火龙被冠为龙舞之首,这种舞以铁水打金花,辅以不同材质的导引火、口中火、脊上火、腹中火、场中火、 *** 火等,组成一片狂热的立体火阵,极为热烈多彩。每到元宵节,人们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购买 *** ,制造火龙,配以烟架、禹门等多种火焰表演。最长的火龙长达40多米,表演时场面壮观、惊险奇特,受到群众的格外青睐。首先,它风味独特、套路多变。交织的火花、炸鸣的鞭炮、激烈的打击乐,浓郁的乡土气息,充分调动着人们的观赏热情。其次,贴近汉族民间生活情趣。舞龙手赤膊上阵,拼搏向前,阳刚气十足,反映了人们对火热生活的热爱。再就是民间传说认为,火烧龙火花袭人,可以除去身上晦气,可为来年祛病免灾,事事称心如意。火花越大、鞭炮越响,舞龙人和观龙人就越有兴致。

5、铜梁龙舞有与当地汉族民俗活动紧密相连、套路丰富、动律谐趣的特点,伴奏音乐独特,道具构思巧妙,造型夸张,服饰俭朴大方,舞者参舞 *** ,退舞方便,群众参与 *** 极强。铜梁龙舞体现了团结合力、造福人类、奋发向上、与天和谐的精神,同时具有娱神娱人、彰显威力等社会功能。铜梁龙舞闻名于世的仅大蠕龙、火龙等少数品种,多数龙舞品种已处于濒危境地,亟待保护和拯救。

6、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铜梁龙舞经 *** 批准列入之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铜梁龙舞表演队获得国家 *** 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铜梁龙精致的 *** ,精彩的舞技,离不开几位老艺人,更离不开喜爱这项运动的铜梁人。“哪怕有上百条龙,铜梁的龙,我们也能一眼认出!”一见面,铜梁县文化馆馆长宗和云就告诉记者。原以为这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不过数十张照片看下来,记者发现还真不假。就拿龙头来说,别处的龙一张大嘴半开半合,只有铜梁龙的嘴张开近 90度,口中含宝,面貌威严而慈祥。大蠕龙华丽的龙身红黄相间,体长48米,大的长百米以上,体型上就比其他地方的龙大得多,火龙和竞技龙也比其他地方的龙做得精致。说起来,铜梁龙发展到今天的模样,与3位老人的努力分不开——蒋玉霖、周均安和傅泉太。他们是上世纪80年代铜梁龙扎制的 *** 人物,可惜的是,如今只有傅泉太还健在了,他也是铜梁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7、“蒋玉霖的功底扎实,用料讲究,他扎的龙骨架更好,可惜他的儿子没能学会他的手艺,他去世后手艺就失传了。周均安也是自小学扎龙,他的龙做得精细,他去世后他的子孙们继承了他的手艺。”75岁的傅泉太一边回忆着自己的同行们,一边细细地为记者讲解了铜梁龙扎制工艺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之初,县里有纸扎铺,纸扎匠们平时 *** 祭祀用的纸扎品,到年节时扎龙。那时的铜梁龙只扎一个龙头,龙身就用绳子、木棍绑在一起代替,讲求神似。慢慢的,纸扎匠们开始用竹篾条扎架子,外面糊上棉纸,再用颜料画上鳞甲、龙鳍,形成一条完整的龙。颜色则多用红黄蓝三原色,使铜梁龙具有了一种古朴大方的气质。”

8、傅泉太至今还记得,小时候自己一放学就去看扎纸。正是这份爱好,让他放弃了中学教师的工作,走上了纸扎艺人的道路。1986年,傅泉太成立了县里的之一个个体扎龙厂——铜梁县安居纸扎工艺厂。有了自己的作坊,傅泉太就琢磨开了:原先的龙口中不含宝,显得空荡荡的,如果要含宝,龙嘴就要张得大一些才好看,就这样,铜梁龙的嘴变成了今天近90度的大张口;原先的龙身用棉纸糊,容易损坏,他就试着用纱布糊,不好看,最后发现了

9、龙的角和舌头是弯的,原先用烤过的竹子做架子,时间久了会恢复成直的,傅泉太就想出了用铅丝来弯,为了好粘黏,又用棉纸缠在铅丝上……就这样一点点地琢磨,一步步地探索,铜梁龙终于呈现出今天的外貌,傅泉太对铜梁龙的改造也被总结为“铜梁龙工艺的十大改进”,许多做法到今天仍是“秘诀”。“浙江省建德市曾经购买了一条龙回去,打算研究仿制,没想到把龙头拆开之后,怎么也还原不了,每年还是只好来铜梁买龙。”傅泉太自豪地说。铜梁龙出名不仅因为它 *** 精美,更在于它舞动起来气势恢弘、变化多端。铜梁龙舞的套路之多,远超过其他省市的龙舞。余德强是县里公认的龙文化专家,在他看来,铜梁龙舞单单开头的部分就大有讲究,“先是‘龙出洞’,标志着立春了,龙要上天了;‘二吐须’,龙出来之后要抖一抖自己的须子,就像人出门之前要梳妆打扮;‘三点头’,跟周围的人点一点头,告诉大家春天到了,万物复苏,都该起 *** 活了;‘拜四方’,四处游走,就像人们走亲访友一样。”

10、早期的铜梁龙舞就简单多了,“看父辈们舞龙,那个龙只会两边倒,左一偏,右一偏,跟着龙珠走,纯粹是看个热闹。”余德强回忆说。现铜梁龙舞一共有30多个套路,二龙戏珠、孔雀展屏、 *** 过海、龙凤呈祥……这些套路都是邀请了舞龙的老艺人和舞蹈界的专家一起琢磨出来的。正因为铜梁龙 *** 精美,舞技精妙,1984年和1999年,铜梁龙先后参加了 *** 35周年和50周年的 *** 表演,1994年铜梁龙还被当时的国家体委定为竞技龙的标准龙具,铜梁龙舞也成为标准套路。而铜梁龙最近的一次露脸,则是在 2008年北京 *** 会开幕式前的表演,9条特制的铜梁大蠕龙在“ *** ”跳跃翻腾,格外引人注目。铜梁龙不仅在国内大展风采,还多次应邀到日本、法国、美国、加拿大以及东南亚、 *** 等国家和地区展演,所到之处,无不掀起一股龙舞的热潮。

11、坚持传统与适应市场的争论中,铜梁全力打造龙文化,走出了一条市场化的路子。傅泉太已经有一阵子没有做龙了,“县里只有外国人来买龙的时候才介绍到我这里来。”2012年他只扎了两条龙,一条卖到了加拿大,一条卖到了美国。周均安去世后,他的儿子和孙子在县里开起了3家扎龙厂,其中做得更好的要数周合平。周合平的公司就在铜梁县城里,两层的小楼,一楼有3个工人正忙着扎龙头,缝龙身,粘龙珠。他们扎的龙已经跟传统工艺有了很大区别,更大的变化就是手工上色改为了直接在尼龙布上喷绘,他们自己刻了印版,用喷枪一喷,就能形成龙肚子、龙身上不同的鳞甲,再由人手工勾绘,缝上金片,“又快,又省钱,颜色还鲜亮。”龙头还是手工扎制、上色的,但是也做了改进,像舌头、龙角都用泡沫填充,“既饱满又轻巧。”周合平说,“我们经常根据客户的需要改进。像北京 *** 会用的龙,为了在增加长度的同时减轻重量,看起来飘逸,我们就用上了透风的网状布,还将篾条改成了钢丝穿胶管,这样原来一条30来斤重的龙现在只重7斤左右。”周家做的龙轻巧又好看,还能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自然更受欢迎,“你看这楼里贴的龙舞照片,都是我做的龙。”周合平说。照片有北京 *** 会时在“ *** ”里拍的,最新的一张则是身穿舞龙服的周合平跟英国伦敦市 *** 的合影。不仅是龙具,整个重庆市的纸扎灯具基本都出自这家工厂,其年销售额高达200多万元。周氏叔侄的另外两家工厂,年销售额也有近百万元。全县的龙灯 *** 厂加起来,年销售收入超过600万元。以周氏兄弟为 *** ,这两年,铜梁龙走出了一条市场化的路子。更先得实惠的就是舞龙手们。

12、听舞龙手们聊天是件有意思的事情。平日里,走南闯北“赶场子”更是常有的事情。李诗敏自豪地说,“各省区市我基本都跑遍了。”他已经好多年没有在家过春节了,“逢年过节,正是舞龙活动最多的时候,一天舞一场80元钱,加演再加40元,管吃管住,能挣不少钱呢。”从春节至今,李诗敏光靠舞龙就已经挣了4000多元钱。现铜梁县里成立了大大小小的龙舞公司12家。常年在外进行商业演出的舞龙队20多支,舞龙队员近千名,每年的演出收入在3000万元左右。高楼镇成立了高楼火龙文化传播公司,专门负责接洽火龙演出,2012年实现劳务收入600多万元。镇上还特意买了辆小面包车,喷上“火龙”做起了活广告,被戏称为“火龙车”。

13、铜梁县也因为舞龙出了名,被称为“龙之乡”。如何将知名度转化为经济效益,县里很下了些功夫。2007年县里 *** 了《关于加快龙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表示要把打造“中国龙文化旅游之都”作为铜梁未来的发展 *** 。“县里修建了一座龙文化博物馆,打造了一台《龙乡放歌》歌舞剧,还将举办龙灯艺术节,推广龙舞进校园活动。”宗和云说,“我们就是要让龙元素渗透到铜梁人的生活中,成为一项会呼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铜梁龙舞之乡安居和铜梁龙舞之乡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标签: 铜梁 安居 舞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