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的才子之乡(中国的才子之乡是哪里)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11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黄冈的才子之乡的问题,以及和中国的才子之乡是哪里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中国所谓的龙脉在那里
  2. 才子之乡是哪里
  3. 中国最著名的三大人才之乡,你知道几个
  4. 黄冈山的常山黄冈山

一、中国所谓的龙脉在那里

按风水讲,唐宋时期黄河流域的龙脉被 *** 后,龙脉向长江流域转移,500年后,首先会在“惟楚有材”的楚国区域-----湖广大地形成龙脉,在湖广大地出真龙天子。湖北的蛇山,这座山如一条巨龙一样向长江奔去,就是龙的喝水和出口处。龙脉形成后,明朝的湖北钟祥就出了嘉靖皇帝、湖北江陵的宰相张居正、清朝后期湖南的曾国藩、 *** 时期北洋 *** 总统湖北大悟县的黎元洪、 *** 国的 *** :湖南的 *** 、湖北的 *** 、湖南的 *** 、湖北的 *** 。这些人都是从水路到武汉后,在现在的黄鹤楼附近(蛇山)巨龙入江口两岸 *** ,然后走向外地的。现在武汉叫集家嘴的地方就是原来嘉靖皇帝从钟祥坐船沿汉江到武汉在长江边 *** 的地方,集家嘴的名字就是由“接驾洲”的名字演变而来的。曾国藩的湘军就是沿湘江到长江,在黄鹤楼附近的水域训练后,一直打到南京,平定了太平天国的洪秀全,成为清朝实际的当权人物,让 *** 重新登上 *** 舞台,改变了清朝后期的命运。 *** 就是在蛇山脚下的武汉市武昌解放路红巷组建了农 *** 动讲习所,从这里开始了他的 *** 长征,一直到北京登基,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命运,因此 *** 生前最喜欢到武汉畅游长江。湖北的大别山区属于龙脉中部,是诞生雏龙的 *** ,因此在大别山区的黄冈地区出了一百多位将军、一个元帅、2个 *** 。其中黄冈地区红安县的 *** 担任过中华人民 *** 国副 *** 、代 *** ,红安县的 *** 也担任过 *** 。 1957年修武汉长江大桥的时候,为了连接当时的粤汉铁路和京汉铁路,把蛇山拦腰挖断(地点就在今天的武昌大东门),龙脉挖断后,小龙无法到长江喝水,小龙无法长成大龙,进不了大海,从此湖广地区龙脉不再,真龙天子就向其他地方转移。龙脉被挖断后, *** 这条雏龙无法得到长江水的滋养和保护,很难长成大龙;即使长成了大龙,也因为没有水路的出口,只能强行从陆地飞天,由于没有雨水的保护,光和火是他的克星,所以 *** 后来的身体很差,见不得阳光,他住的地方总是用窗帘把阳光挡住,并且后来出逃时,飞机坠毁,被火烧死。湖广地区的龙脉挖断后,龙气到处寻找出口,于是中国又开始陷入混乱的状态。具体表现就是1958年的 *** 、 1959年的庐山会议、 1966年的 *** 、1971年 *** 叛逃、1976年唐山大 *** 等。真龙天子也开始四处寻找落脚的地方,先后出现了不同地区的人担任 *** 的现象。按照风水师的分析认为:中国的大龙脉正在西进和东出的状态中:西进方向是黄河流域,华山地区是大龙的喝水和出口处;东进方向是长江流域,黄山地区是大龙的喝水和出口处。这两个区域以后会形成中国新的大龙脉。中国的小龙脉还在楚国的地盘上,长江流域的庐山是小龙的喝水和出口处。

二、才子之乡是哪里

  在中国因才子众多而享有“才子之乡”美誉的地方一共有三个,分别是:湖北省黄冈市的蕲春县、江西省抚州市的临川县(现临川区)以及江苏省无锡的宜兴市。

1、蕲春的古代名人众多,比如宋朝文学大家吴淑、明朝蕲国公康茂才、世界名人李时珍、清朝博通君子顾景星、教育家陈诗、国学 *** 黄侃等等。

2、临川县是临川区的前身。这里在古代可是人才的摇篮,唐朝时临川文化达到顶峰,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全唐诗》中有很多是临川诗人的作品;从宋朝到清朝,在科举 *** 中,仅临川一地录取举人一千多人、进士七百多人;《四库全书》中七百多卷来自临川学者。

3、宜兴群英荟萃,先后走出了四位状元、十位宰相,历史名人有晋朝尽忠报国的周处、南北朝一代名将 *** 之、宋末元初词人蒋捷、明朝宰相周延儒等等。近现代宜兴名人有徐悲鸿、吴冠中、周培源、顾景舟等人。

三、中国最著名的三大人才之乡,你知道几个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出人才的地方,比如天下名人过一半的河南,状元最多的江浙和礼仪之邦的山东。今天我们来说说中国三大才子之乡。

中国出人才最多的是湖北黄冈蕲春、江苏宜兴、江西临川。下面来一一介绍这三个才子之乡。说到湖北黄冈,大家肯定是想到了高难度的黄冈 *** ,湖北黄冈中学也是如雷贯耳。那么这个蕲春县是个什么地方呢?

蕲春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以北,隶属黄冈市,著名“教授县”,以人才辈出著称。面积2397.6平方公里。总人口103.4万人。北倚大别山,南临长江,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地处中国“中三角”中心地带,与武汉、南昌、合肥等大中城市同属“1小时城市圈”。4300多位教授从这里走向全国,有中国之一教授县美誉,仅北京大学蕲春籍教授15人,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50多人,全国100强各大学中有蕲春藉教授260多人,提起蕲州,可能90%的中国人不知道,但说李时珍,吴承恩无人不晓,文学巨匠吴淑,国学 *** 黄侃,文理论家胡风都从蕲州走出,约500米的狭长街道上走出200多位博士,教授等。

湖北蕲春所在地黄冈素有唯楚有才,鄂东为最之说。黄冈名人灿烂繁星,共有1600多人,其中进士944人(5名状元,61人官至二品以上),举人中杰出者1 *** 人(黄冈共有举人3985人),近现代名人466人

江西走出了:王安石;东方戏圣汤显祖、理学 *** 陆九渊、诗人宴殊、晏几道、文章大家曾巩……自宋自清临川700多人考中进士,800余卷著述收入(四库全书),近1800人列入(中国名人辞典)。

江苏宜兴:历代曾出进士近400人,现代也是文人荟萃,从宜兴走出了26位两院院士,近100位大学校长,如央行掌门人 *** ,台球小子丁俊晖等名人。宜兴市,简称宜,古称“荆邑”、“阳羡”,位于江苏南部,太湖西岸。中国著名陶都。

四、黄冈山的常山黄冈山

黄冈山,位于常山县何家乡黄冈村,海拔713米,因山上有一座 *** 古刹——万寿寺(又名永年寺)而远近闻名。从远处望,整座山就像一尊气势雄伟的佛像,所以山的更高峰被称为 *** 峰,万寿寺就坐落在佛的怀抱中。黄冈山素来以人杰地灵著称,传说典故颇多。

黄冈山永年寺的背后山坡上,有一块巨大的石壁。壁面上隐约可见四个人影,其中三人居左上角,呈站立相拥状,另一人立于右边,呈抱拳仰望状。这块石壁,今人尊称它为“四贤壁”。

关于“四贤壁”的由来,要从常山“四贤”说起。相传,南宋名相赵鼎、大学士范冲和侍御史魏矼三人,都是因金兵南犯,于北宋末年随同高宗南渡来到常山的名士,寓居于黄冈山永年寺之中。

赵鼎(山西闻喜人)来常的第二年(1128)春,被招回朝廷授任重职。第三年(1129),因受朝中奸臣排挤,卸职重新回到永年寺。南宋绍兴二年(1132)再次被朝廷起用,力荐岳飞率军抗金,成功收复中原失地,被晋升为宰相。后因秦桧、张浚等人拨弄是非,诬陷忠良,赵鼎先后两次被革职,并于绍兴八年(1138)被贬谪流放至海南三亚,绍兴十七年(1147),忧愤绝食而死。临终前,他自书灵幡:“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并 *** 奏请死后归葬常山黄冈山北的石门山。

范冲(四川成都人),《资治通鉴》参编者范祖禹的长子,赵鼎姻亲。来常第二年(1128)秋被招入朝,奉命重修神宗、哲宗两朝实录,又兼高宗侍读,为高宗讲解《春秋左传》,时寓规谏。后任孝宗老师、龙图阁直学士。绍兴十一年(1141)底,卒于婺州(金华),后葬于黄冈山永年寺傍容车山。

魏矼(安徽沥阳人),唐相魏征之后,来常当年(1127)任常山知县,第四年(1130)奉调入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职。绍兴四年(1134)扈驾从征,受命督视各路抗金军马。当时刘光世、韩世忠、张浚三大将势均力敌,互怀私隙,莫肯协心。魏矼从中 *** ,终使三帅重归于好,合力御敌,屡战屡捷。后因与秦桧政见不合,要求卸任,一直隐居永年寺,直到绍兴二十一年(1151)终老。至此,赵鼎、范冲、魏矼三人永远地留在了常山这片土地上。

赵、范、魏三贤,在各自职位上忠实地实践着自己的报国雄心,作出了可歌可颂的业绩。同样,他们在常山期间,也做了不少好事。他们因政见相同,意气相投,经常与黄岗山永年寺高僧了空和尚一起吟诗唱和,针砭政局时弊,畅谈爱国抱负,探求治国之策;组织同迁常山的北方名士,主动与当地百姓打成一片,帮助排忧解难;出面筹集资金,帮助永年寺建成了 *** 殿,修葺原有寺院舍屋,等等。当地百姓有感于“三贤”的为人处事,敬仰之心无以言表,于是将他们筹资新建的永年寺 *** 殿称为“三贤堂”,将他们相互吟唱的诗作汇编成《三贤唱和诗》传世。

翁蒙之(福建武夷山人),历任常山尉、监登闻鼓院、军器监丞等,相对“三贤”而言是个晚辈。绍兴 *** (1148),赵汾奉旨护送其父赵鼎的灵柩回到常山,时任衢州太守的章杰为讨好秦桧,暗令常山县尉翁蒙之在葬礼现场拘捕参加葬礼的士大夫,并搜查赵鼎私人信件,以求找到可供谋害赵鼎等人的证据。翁蒙之为人正直尚义,提前修书告知赵汾,因此后来搜查时根本找不出什么问题,从而使赵家幸免于这场灾祸。就因为这件事,当地百姓牢牢记住了翁蒙之,将他与“三贤”相提并论,合称为“四贤”。

许多年后的一个初春,一个暴雷将原本完整的永年寺后山岩劈出一块大石壁。事后人们发现大石壁上隐约可见四个人影,其中三人居左上角,呈站立相拥状,另一个立于右边,呈抱拳仰望状。这也许是一个偶然的自然现象,可常山人们凭着对赵鼎、范冲、魏矼和翁蒙之的崇敬之情,认定大石壁是一面天镜,照映下了这四位贤人的高大形象,尊称这块大石壁为“四贤壁”。

明嘉靖年间,人们为了祭祀赵、范、魏“三贤”,同时纪念翁蒙之的正义之举,在县城西门白龙洞前设立“四贤祠”,并建环清、仰止二亭。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徵明游经此地,有感而发,写下了思辨荣辱观的《四贤祠记跋》。清道光年间,因原“四贤祠”圯废已久,人们又将黄冈山原“三贤堂”改建为“四贤祠”,并设立一座高1.5米、宽0.8米的“重建四贤祠记”石碑作纪典,此石碑现仍存寺内。

赵鼎死后,宋孝宗追封其为丰国公,谥号忠简,故人们又称赵鼎墓为“忠简古 *** ”。后人发现,赵鼎墓地所在的石门坑,常常云雾缭绕,佳气腾腾,形成一种波澜壮阔的磅礴气势,这就是常山一大自然景观“石门佳气”。每当石门佳气喷涌之时,永年寺后的“四贤壁”一带同样云雾缭绕,雾去后,石壁上缀满如汗似泪的水珠。人们都说,这石门佳气便是赵鼎忠魂所化;石壁上的水珠则是四贤为自己忠贞报国而流下的幸福无悔的泪水。

黄冈的才子之乡(中国的才子之乡是哪里)-第1张图片-

在万寿寺后山(即 *** 峰左山脊)的山顶上,有一处石景点:“尼僧会面”。它是天然造设的三块 *** 山岩,中间的一块山岩犹如一只大香炉,左右两块山岩则酷似尼姑与和尚会面相望的造型。传说尼僧的会面,为的是延续这炉香火。

相传在万寿古刹建成之初,是个尼姑庵,只有创庵尼姑印心在此静修。由于印心一心忙于筹建万寿庵,外出化缘时间极少,万寿庵一直没有收纳到其他出家人。转眼间,印心已经人到中年,而万寿庵的佛门清灯下,仍然只有她一人孤身吊影。

万寿庵北面不远处就是永年寺,寺内住着一位中年和尚,法号苦竺,也是孤家寡人一个。每天早晨暮晚,万寿庵“笃笃笃”清脆的木鱼声与永年寺“镗镗镗”洪亮的古钟声山谷中回响,却掩盖不住印心和苦竺内心深深的无奈与叹息:年华渐去,衣钵难传,后继无人啊。

虽然尼僧不便相见,但由于万寿庵和永年寺相距很近,日子久了,两个 *** 慢慢得知对方的大致情况,彼此之间大有同病相怜之感。一天,苦竺从木鱼与古钟悦耳的交和声中得到传承衣钵的灵感,随后立即觉得羞愧难当。自此以后,苦竺更加注重修行,白天勤于敲钟除尘,夜里勤于坐禅诵经。

然而,日子还是一天天地过去了,苦竺已经步入知天命的年龄。虽然苦竺在佛学上的修为已经高深莫测,却无法 *** 后继传承的心事。万寿庵里那闷闷木鱼声隐隐传来,苦竺知道,印心内心也无时无刻为传承人的事而倍受煎熬。

终于有一天,苦竺犹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一切让 *** 来决定吧。于是他洗沐戒斋七七四十九天,恭候 *** 的法旨。第四十九天的后半夜里,一声洪钟般的佛语从后山传来:阿弥佗佛!善哉善哉!紧接着,一阵飞沙走石的巨响,一切又恢复平静。第二天清晨,苦竺起来一看,山项上凸起了三块 *** 的 *** ,正如一僧一尼隔着香炉相对而望。苦竺明白,这便是 *** 的昭示:尼僧会面,自续香火。

苦竺心领神会,兴冲冲地奔向万寿庵。印心对他说,昨夜 *** 已经入梦向她说明了一切。十个月后,他们喜得一子。从此,永年寺并入万寿庵,合二为一,称为万寿寺。“尼僧会面”作为一个 *** 法旨的典故,便流传了下来。

一年后,苦竺修成正果,得道圆寂。他的灵魂变化为一棵苦槠树,守护在寺院门口。后来,印心也得道涅槃,她的灵魂变化为一棵银杏树,与那棵苦槠树相依相伴,为万寿寺遮风挡雨。当时,印心死后,寺人为了纪念万寿寺这位开创者和奠基人,将其安置于一座花轿内,用干柴火化后,专门建造了一座石塔予以安葬,称之为“万寿塔”或“尼姑塔”,如今这一石塔还保存完好。塔因古树而得荫,古树因塔而扬名。不幸的是,在“ *** ”期间,这棵银杏树因受万寿寺佛门之地的牵连,遭到了灾难 *** 的 *** 。然而,也正是她把根深深地扎在黄冈山这块佛门圣地上,大树被砍的第二年,根部又长出了两根小银杏,人们称之为“夫妻树”。

在开寺尼僧儿子的经营下,万寿寺香火愈旺,名声愈响。后来,他的灵魂变成了一棵无名树,与银杏树南北相对。这棵树每年长新枝时,枝头先长出一个小核桃般的球芽,然后从球芽中萌发出叶片,因而寺人称之为“桃心树”。“桃心树”的树冠庞大,恰似一个天然的巨型伞盖,将寺门前笼罩于一片绿荫之中。近年来,有关专家对这棵树进行了多次查证,但始终未得出真正的树名。

人们说,“桃心树”枝头长出的小球芽,是山顶“大香炉”的活现,是万寿寺香火延续的标志;球芽萌发的新叶片,寓意着万寿古刹永远充满生命活力。这正是:尼僧奇缘前生定,古木英灵后人传。

文章分享结束,黄冈的才子之乡和中国的才子之乡是哪里的 *** 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标签: 黄冈 中国 子之乡 哪里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