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米之乡作用,哪里是鱼米之乡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6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鱼米之乡作用的问题,以及和哪里是鱼米之乡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长江中下游被称为鱼米之乡主要有哪些有利的自然因素
  2. 江南鱼米之乡的自然条件有什么好处
  3. 为什么称长江为鱼米之乡
  4. 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什么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5. 中国四大鱼米之乡
  6. 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富庶的“鱼米之乡”有什么有利条件
  7. 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

一、长江中下游被称为鱼米之乡主要有哪些有利的自然因素

1、长江中下游被称为鱼米之乡主要的有利的自然因素:

2、①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资源丰富、配合好。江淮地区梅雨适时适量,有利于水稻生长。②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汊纵横,既灌溉便利,也利于发展淡水养殖。

3、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起巫山东麓,东到黄海、东海滨,北接桐柏山、大别山南麓及黄淮平原,南至江南丘陵及钱塘江、杭州湾以北沿江平原,东西长约1000千米,南北宽100~400千米,总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主要由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皖苏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及长江三角洲平原等6块平原组成。一般海拔5~100米,多在海拔50米以下。年均温14~18℃,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油、棉生产基地,亦为中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长江天然水系及纵横交错的人工河渠使该区成为中国河网密度更大地区。同时该区是中国淡水湖群分布最集中地区,著名淡水湖有鄱阳湖、洞庭湖等。

4、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壤主要是黄棕壤或黄褐土,南缘为红壤,平地大部为水稻土。红壤生物富集作用十分旺盛,自然植被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可达70~80克/千克,但受土壤侵蚀、耕作方式影响较大。黄棕壤有机质含量也比较高,但经过耕垦明显下降。紫色土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通常林草地>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形成良好结构,增强土壤颗粒的粘结力,提高蓄水保土能力。该地区的红壤、黄壤、黄棕壤与石灰土一般质地粘重,透水 *** 差,地表径流量大,若植被消失、土壤结构 *** ,极易发生水土流失。

二、江南鱼米之乡的自然条件有什么好处

1、江海交汇地的华东,气候温润,河湖密布,土地丰饶,景色迷人,被称为江南鱼米之乡。优越的自然条件对塑造该区传统民歌清丽抒情的总体音乐 *** 格起到重要作用。

2、该区的传统民歌内部也带有地域 *** 风格特色,形成“吴语”、“徽语”和“江淮”等风格分区,“淮海”、“江淮”、“南通”、“苏南”等风格片。

三、为什么称长江为鱼米之乡

长江中下游平原大部分属于 *** 带气候,这里的年平均气温14℃~18℃,最冷月均温0℃~5.5℃,绝对更低气温-10℃~-20℃,最热月均温27℃~28℃,无霜期210~270天。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大都集中于春、夏两季。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带 *** 土壤仅见于低丘缓冈,主要是黄棕壤或黄褐土。南缘为红壤,平原大部为水稻土。土地垦殖指数高。这一地区盛产稻米、小麦、棉花、油菜、桑蚕、苎麻、黄麻等。

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汊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湖泊面积约有2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平原面积的10%。在两湖平原上,较大的湖泊有1300多个,小湖泊更是不计其数,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方。其中包括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大淡水湖。这些湖泊均与长江相通,具有调节水量、削减洪峰的天然水库作用。长江水域盛产鱼、虾、蟹、莲、菱、苇,还有中华鲟、扬子鳄、白鱀豚、扬子江豚等世界珍品,在中国水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温热的气候条件和充沛的水源,使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中下游流域是中华文化的诞生地之一,这里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 遗址几乎遍布长江中游的江汉地区,并且大多集中在江汉平原,仅湖北已发现的 *** 遗址就有450多处,经发掘和试掘的有60多处。这其中就包括了早中晚期文化特征都具备的屈家岭文化,其以薄如蛋壳的小型彩陶器、彩陶纺轮、交圈足豆等为主要文化特征。畜 *** 也相应发展,饲养的动物种类增多,并已有了渔业。

位于长江中游的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有着从旧石器时代晚期过渡到 *** 早期完整而清晰的地层堆积。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美合作农业考古,在遗址 *** 早期地层中,发现了距今1万年前的水稻栽培稻植硅石,把世界水稻栽培种植的历史提前了1万年,成为目前已知世界最早的水稻栽培稻起源地之一。同时,该地层中还发现了距今1.7万年前发展有序的大量原始陶片,是目前世界已知的最早原始制陶的发源地。

长江下游的 *** 文化序列以河姆渡文化、马家洪文化和良渚文化为 *** 。20世纪50年代,还在长江流域陆续发现了一批殷商文化遗址。

四、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什么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1.长江中下游平原之所以被誉为“鱼米之乡”,首因是其地势的平坦和天然水系的发达。这里河流纵横,湖泊众多,为水稻种植和渔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该地区降水充沛,气候湿润,非常适合水稻的种植。农业生产因此繁荣,成为国家重要的粮食基地。

3.长江中下游平原拥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著名的大型淡水湖,这些湖泊的渔业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地,对维护国家食品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4.历史上,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最早进行水稻种植和渔业生产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这里的农业和渔业生产方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农业生产文化。

长江中下游平原东起上海,西至四川的宜昌,南抵两湖盆地的南缘,北达淮河,地跨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浙江、上海等七省市,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片平原不仅是中国的重要粮食和油料基地,也是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其水陆交通便利,长江作为东西向的水运大动脉,加上众多支流,构成了发达的水道交通运输网。

区域内淡水湖泊众多,湖荡星罗棋布,湖泊面积约占平原面积的10%。在这些湖泊的点缀下,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中国湖泊最多的地方之一。

五、中国四大鱼米之乡

1、中国四大鱼米之乡指的是江苏无锡、湖南长沙、安徽芜湖和江西九江四个地方,除了“中国四大鱼米之乡”的美称外,这四个地方也被称为“江南四大米市”。

2、鱼米之乡是指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平原,因为我国东部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所以气候湿润,物产丰富,被称为鱼米之乡。中国历史上,曾因大米集中交易而形成了“四大米市”。江西九江、江苏无锡、安徽芜湖、湖南长沙四地均在江南,又被称为“江南四大米市”。

3、中国的“四大米市”是在旧时农业商品经济不发达过程产生的,对促进当时的粮食生产、流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给当地的社会发展、农民生活和商业经贸有很大的提高。无锡、长沙、芜湖、九江作为四大鱼乡,有着共同的沿江交通便利、粮食生产丰富和商贸流通发达的优势。

六、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富庶的“鱼米之乡”有什么有利条件

1、一.气候条件较好.气候温和,降水较多,且水热集中(降水多的季节气温也较高),而这是对水稻等作物特别有利的条件.

2、二,地形条件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流众多,土地肥沃,阳光充足,这就利于水稻生长和各种鱼类的繁殖.

3、所以,该地区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七、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

“鱼米之乡”指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不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因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内稻、麦、棉、麻、丝、油、水产等产量居中国前列,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1、长江三角洲是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中国之一大经济区, *** *** *** 的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2、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指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为中国三大平原之一,地跨中国鄂、湘、赣、皖、苏、浙、沪等7省市。

1、长江三角洲基底为扬子准地台的一部分。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中断沉降。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中,地壳和海平面频繁升降,最后一次大海侵结束后,长江携带的泥沙不断沉积,开始在江口发育三角洲。

2、长江三角洲的地理顶点在江苏省仪征市真州镇附近。在六七 *** 以前,是一个三角形港湾,长江河口好似一只向东张口的喇叭,水面辽阔,潮汐作用显著。

3、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扬子准地台褶皱断拗带内,燕山运动产生一系列断陷盆地,后经长江切通贯连和冲积后,形成现今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整体。

4、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油、棉生产基地,亦为中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长江天然水系及纵横交错的人工河渠使该区成为中国河网密度更大地区。同时该区是中国淡水湖群分布最集中地区,著名淡水湖有鄱阳湖、洞庭湖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鱼米之乡百度百科_长江三角洲

关于鱼米之乡作用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鱼米之乡作用,哪里是鱼米之乡-第1张图片-

标签: 鱼米之乡 作用 哪里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