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密桃之乡 青州 *** 的特点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13

很多朋友对于青州密桃之乡和青州 *** 的特点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山东省青州市有哪些特产
  2. 青州是不是古九州之首
  3. 古代青州府益都县西南乡九回庄今在何方,如今是什么村

一、山东省青州市有哪些特产

青州柿干栽培历史悠久,主栽品种有大萼子、小萼子,其树抗旱、抗寒、耐瘠薄、单株产量高。

青州 *** 是青州市名优果品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品系繁多。

青州银瓜有着一甜、二香、三脆的独特风味,其含糖量也很高。

敞口山楂是大山楂中品质更好的品种。据青州府志记载,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

青州柿果是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的特产。青州市柿树栽培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柿果加工成的柿饼,质地柔软,霜厚而严,口感极佳。

二、青州是不是古九州之首

天下九州之首——冀州2009年02月05日星期四 10:29冀州历史悠久,它的历史变迁,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现依据历史资料分上古冀州、信都冀州、直隶冀州、近现代冀州四个时段,对冀州的历史沿革作概略介绍,为了解冀州历史文化提供参考。

九州的说法,名称不一,在《禹贡》、《尔雅》、《周礼》等多部古籍记载中,有夏制、殷制、周制三种说法:

一、《尚书·禹贡》记载的九州是: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

二、《尔雅·释地》中所载九州是冀、豫、雍、扬、兖、徐、幽、营、荆,相对于《尚书·禹贡》的说法,增加了幽州和营州,而没有了青州和梁州;

三、《周礼·职方》记载的九州是冀、豫、雍、扬、兖、幽、并、青、荆,相对于《尚书·禹贡》的说法,增加了幽州和并州,而没有了徐州和梁州。另外《尚书·尧典》还有十二州的记载,称虞舜曾就禹所划的九州,又划出幽、并、营三州,合为十二州。无论是哪种说法,冀州都在其内,且列首位,可见冀州在上古时期的影响。

夏、商、周上古三代的九州,影响深远,凝结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情结。据传夏朝(约前21世纪-前16世纪)和商朝(约前16世纪-前1066年)及西周(约前1066年-前771年)均沿袭了上古九州的划分。

东周(前770年-前256年)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北方戎狄纵横河北,现冀州市境曾属白狄的鲜虞国。公元前4 *** ,鲜虞国为晋所灭。现冀州市境为晋国的东阳地区。战国时期,公元前295年,现冀州市境改属赵国。

先秦时期,州只是传说中的地方行政区划 *** ,实际上并不存在,州作为地方行政区单位是从汉 *** 始的。

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两级制,划天下为三十六郡。现冀州市境属巨鹿郡。

西汉至宋代,冀州的治所大多设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所以将这一阶段称之为“信都冀州”。

西汉西汉初实行的是郡(国)、县两级制;后改为州、郡(国)、县 *** 制。

高帝六年(公元201年),设置信都郡(地区级),治所设在信都,即现在冀州市的旧城。信都郡下设信都县等诸县,其中现冀州市境内设置了四个县,即:信都县(今冀州旧城)、扶柳县(今小寨乡扶柳城一带)、昌成县(今码头李镇南顾城村一带)、辟阳县(今安兴村一带)。信都郡和信都县两级治所都在冀州市旧城。

高后六年(前182年),高后封赵王张耳之孙(刘邦长女鲁元公主之子)张侈为信都侯,将信都郡改为信都国,治所仍在信都(现冀州市旧城),所辖区域没有变化。在现冀州市境内仍设置四个县,即:信都县(今冀州市旧城)、扶柳县(今冀州市扶柳城)、辟阳县(今冀州市安兴一带)、昌成县(今冀州市南顾城)。

公元前155年,汉景帝封自己的八儿子彭祖在信都为广川王,改信都国为广川国。广川国的治所、所辖区域和现冀州市境内设置的四县都没有变化。

武帝五年(公元前106年)开始设州,实行州、郡(国)、县 *** 制。将全国划分为冀州等诸州(相当于今省级,也称刺史部。当时,州作为监察机构巡行,无固定治所),冀州下辖魏、清河、巨鹿、常山四郡和广川、赵、广平、河间、中山、真定六国(郡、国属于地区级)。广川国治所在信都(现在的冀州旧城),领县十七,即信都、辟阳、扶柳、昌成、下博、桃、观津、东乡、、历、高堤、平堤、武邑、广川、南宫、东昌、西梁。在现冀州市境内仍设置四个县,即:信都县(今冀州市旧城)、扶柳县(今冀州市扶柳城)、辟阳县(今冀州市安兴一带)、昌成县(今冀州市南顾城)。

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广川国改称信都国。信都国仍属于冀州,信都国所辖区域与原广川国相比没有变化,且现冀州市境内设置的四县也没有变动,信都国和信都县的治所仍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

新朝行政区划与西汉相同,实行州、郡、县 *** 制。公元9年把信都国改称新博,把信都县改称新博亭,治所都在信都(今冀州旧城)。新博仍属冀州,在现冀州市境内设置四个县,即:扶柳县(今冀州市扶柳城)、昌成县(今冀州市南顾城)、乐信县(今冀州市安兴一带)和新博亭(今冀州市旧城)。

东汉东汉王朝,实行州、郡(国)、县 *** 制,东汉初,州仍没有固定治所,东汉后期,州的治所才开始固定下来。

建武元年(25年),全国分为冀州等诸州(相当于今省级,东汉初无固定治所),冀州下设信都、常山、中山、河间、清河、赵国、巨鹿、渤海、魏九个郡(国)。信都郡(相当于现在的地区级)领信都、阜城、扶柳、南宫、经、武邑、观津、堂阳、武遂、下博、饶阳、安平、深泽十三个县。信都郡和信都县两级治所都在信都(今冀州旧城)。现在的冀州市境内设置三个县,即:信都县(今冀州市旧城)、扶柳县(今冀州市扶柳城)、辟阳县(今冀州市安兴一带)。

永平15年(72年),明帝封自己的六儿子刘 *** 为乐成王,改信都郡为乐成国。乐成国仍属于冀州,乐成国的治所仍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在现冀州市境内设置了三个县:信都县(今冀州市旧城)、扶柳县(今冀州市扶柳城)、辟阳县(今冀州市安兴一带)没有变动。

延光元年(122年),安帝封章帝之孙刘得为安平王,改乐成国为安平国。安平国仍属于冀州,安平国的治所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现冀州市境内设置三县,即:信都县(今冀州市旧城)、扶柳县(今冀州市扶柳城)、阜城县(今冀州市南顾城),把原辟阳县并入了信都县(今冀州市旧城)。延光年间,州的治所开始固定下来,冀州治所在高邑(今河北柏乡县北),冀州的下辖区域没有变化。

中平元年(184年),安帝将安平国改为安平郡。安平郡仍属冀州,安平郡治所仍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现冀州市境内设置三县,即:信都县(今冀州市旧城)、扶柳县(今冀州市扶柳城)、阜城县(今冀州市南顾城)。中平年间,冀州州治迁于邺(今河北临漳县邺镇),三国冀州属曹魏,魏国实行州、郡(国)、县 *** 制。

黄初二年(221年),魏国划分为冀州等诸州(相当于今省级),曹丕将冀州的治所从邺迁到了信都(今冀州市旧城),冀州下辖安平、赵国、巨鹿、平原、渤海、章武、河间、高阳、博陵、清河、中山、常山、乐陵等十三个郡(国)。安平郡下设信都等诸县,安平郡治所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现冀州市境设了三个县,即:信都县(今冀州市旧城)、扶柳县(今冀州市扶柳城)、阜城县(今冀州市南顾城)。信都成为州、郡、县 *** 行政中心,从此冀州的名称与今天冀州市的属地有了更为紧密的联系。

晋朝武帝泰始元年(265年),全国分为冀州等诸州(相当于今省级),实行州、郡(国)、县 *** 制,安平郡改为安平国。冀州下辖包括安平国在内的诸郡、国(地区级),冀州的治所在信都(今冀州旧城)。安平国下辖信都、下博、广宗、经、观津、武邑、武遂、扶柳八县,安平郡治所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现冀州市境内设两个县,即:信都县(今冀州市旧城)和扶柳县(今冀州市扶柳城)。

太康五年(284年)安平国改为长乐国。长乐国的治所仍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辖区和现冀州市境内设置的两个县都没有变化。

晋惠帝之后(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鲜卑、氐族等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冀州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和后燕,随所属国家的变换,冀州的治所经常变动。后赵时期,将州治自信都迁至邺(今河北临漳县邺镇),前燕鲜卑族慕容俊将冀州治所迁于房子,前秦时将冀州州治迁于邺,后又将冀州治所迁至信都,至后燕慕容垂沿袭下来。

南北朝冀州先后属北魏、北齐、北周,三代均实行州、郡、县 *** 制。北魏时(396年)将全国分为冀州等诸州(相当于今省级),冀州辖长乐、武邑、渤海三郡,冀州治所在信都(今冀州旧城)。长乐郡(相当于今地区级)下辖信都、扶柳、堂阳、枣强、索芦、广川、南宫、下博等八县,长乐郡治所在信都(今冀州旧城)。现冀州市境内只设信都一县,治所在冀州旧城。信都为州、郡、县 *** 治所。北齐、北周两时期全国的州、郡、县的划分没有变化。

青州密桃之乡 青州蜜桃的特点-第1张图片-

隋朝前两年实行州、郡、县 *** 制,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掉郡一级,实行州、县两级制。分全国为冀州等诸州(地区级),冀州下辖十二个县,即信都、堂阳、衡水、枣强、武邑、、南宫、武强、鹿城、下博、阜城、斌强。冀州治所在信都(今冀州旧城),现冀州市境只设信都一县。开皇六年分信都县,设置长乐县(今冀州市旧城);开皇十六年分长乐县,设置泽城县(今冀州市扶柳城)。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行郡、县两级制,冀州改为信都郡,辖域未变,郡治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同时,信都县和泽城县均并入长乐县。

唐朝实行道、州、县 *** 制。唐初分天下为河北道等十道(省级),河北道下辖冀州等诸州。冀州(曾改称魏州或信都郡)下辖信都、堂阳、南宫、枣强、武邑、衡水、阜城、、武强九县(后改辖六县),州治在信都(今冀州旧城)。现冀州市境只设信都一县(今冀州市旧城)。

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改冀州为魏州,州治仍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咸亨三年(672年)复名冀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信都郡。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罢郡复为冀州,所领县由九个改为六个,即信都、南宫、堂阳、枣强、武邑、衡水等六县。唐哀帝天佑二年(905年),改信都县为尧都县。

五代(梁、唐、晋、汉、周)各朝均实行道、州、县 *** 制。将辖域分为河北道等诸道(省级),河北道下辖冀州等诸州,冀州(地区级)下辖信都等诸县,冀州治所在信都(今冀州旧城)。现冀州市境内只设信都一县(今冀州市旧城)。五代时,冀州多战事,“梁兵取冀州, *** 用救之。契丹攻冀州,周兵拒之。自唐末乱离,群豪竟起,兵连祸连,血战数年”。

宋朝实行路、府(州)、县 *** 制。分天下为河北东路等十五路(省级),河北东路下辖冀州等诸州(地区级),冀州下辖信都、南宫、枣强、武邑、、衡水、阜城七县,冀州治所在信都(今冀州旧城)。现冀州市境内只设信都一县。

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冀州归属金国。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年)仍设置冀州(地区级,也称安武军)。冀州治所仍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冀州属河间府(省级与地区级之间的一级行政机构),隶河北东路(省级)。贞佑元年(1213年)蒙古兵攻占冀州。

元、明、清三代,冀州作为陪辅京都的“畿内巨州”,一直为路(元)、府(明)、布政司(清)直辖,故称之为“直隶冀州”。

元朝实行路、府、州、县四级制,将全国分为真定路等诸路(省级),冀州(地区级)直属真定路(跨过了府一级),隶属燕南河北道(省级)。冀州治所在信都(今冀州旧城),冀州下辖信都、南宫、新河、枣强、武邑五县。现冀州境内只设信都一县。

明朝实行府、州、县 *** 制。将全国分为真定府等诸府(省级),冀州(地区级)属真定府。冀州下辖枣强、武邑、南宫、新河四县(洪武二年,即1369年,废除信都县,归冀州直辖),冀州治所在信都(今冀州旧城),现冀州市境直属冀州。

清朝实行府、州、县 *** 制。雍正二年(1724年)冀州升为直隶州,直属朝延布政司所辖。冀州下辖南宫、新河、枣强、武邑、衡水等五县,州治在信都(今冀州旧城),现冀州市境直属冀州。

*** 三年(1914年)裁撤直隶州冀州,设立冀县,属直隶省的冀南道(地区级),第二年改属大名道(地区级)。 *** 十七年(1 *** 8年)废道一级,冀县隶属河北省。 *** 二十五年(1936年)属南宫行政区, *** 二十六年(1937年),属河北省第十四 *** 区。 *** 二十七年(1938年)4月15日,冀南军政 *** 会成立,冀县设 *** *** *** 。 *** 二 *** (1939年)2月9日,日军侵占冀县。 *** 二十九年(1940年), *** 冀县 *** 自行消亡。

1941年8月15日,冀县属中国 *** 晋冀鲁豫边区的冀南区十四专区。1942年“四·二九”后,归冀南六分区领导。 1945年 *** 战争胜利后,冀县改属冀南区五专区。1946年2月,各边区及交叉村分归原属,恢复旧县治,冀南行署正式命名“冀县人民 *** ”,并归五专署领导。

1948年9月26日,华北人民 *** 成立,冀县属华北行政区冀南五专区。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 *** 成立,冀县划归河北省衡水专区。1952年11月7日,冀县改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12月20日,撤销冀县并入衡水县(亦属石家庄专区)。1961年7月9日,衡水大县分开,冀县、枣强划出,合为冀县。1962年1月1日析冀县为冀县、枣强两县,冀县仍为原建制。同年6月27日复置衡水专区,冀县仍属衡水专区。 1970年衡水专区改为衡水地区,冀县依然属之。 1993年9月22日,经 *** 批准,冀县撤县建市(县级市)。1996年7月10日,衡水地区改为地级衡水市,冀州市依然属衡水市至今。

来源:

三、古代青州府益都县西南乡九回庄今在何方,如今是什么村

青州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为古“九州”之一。因地处东海和泰山之间,位于中国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名“青州”。1986年由原益都县撤县设市,现为省辖县级市,地级潍坊市代管。总面积1569平方千米,属半山区半平原地形结构。辖4个街道办事处和8个镇,人口91万。青州交通发达,胶济铁路和羊临铁路、济青高速公路和长深高速公路在境内交叉贯通,309国道、胶王路等穿境而过,被列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等17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青州在远古时为东夷之地,传说大禹治水后,按照山川河流的走向,把全国划分为青、徐、扬、荆、豫、青州弥河风光

冀、兖、雍、梁九州,青州是其中之一。中国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称“海岱惟青州”。海即渤海,岱即泰山。据《周礼》记载“正东曰青州”,并注释说:“盖以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曰青州。”青州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北纬36度4分至36度8分,东经118度0分至118度6分,为温带气候。西接淄博市临淄区,东临昌乐县,北靠寿光市和东营广饶县,南接临朐县。青其南为沂蒙山区,其北为鲁北平原及渤海,青州正当此咽喉地带,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青州境内河网密布。面积1569平方公里,人口88万。石灰石和铁矿石的储量较大。青州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地处山东半岛中部,胶济铁路和羊临铁路、济青高速公路和长深高速公路在境内交叉贯通,309国道、胶王路等穿境而过,已被列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行政区划

青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尚书禹贡》记载“海岱惟青州”,因地处海(东海)岱(泰山)之间,位于中国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名青州。自两汉时期到明朝初年,青州一直是山东地区的 *** 、经济、军事、文化、贸易中心。寇准、范仲淹、宗泽、张叔夜等朝廷重臣,郑道昭、欧阳修、王世贞等文坛巨匠,都曾居官青州;王曾、邢王介、钟羽正、冯溥等一代名臣,燕肃、于钦等学术巨擘(bo),都诞生在青州;还哺育过郦道元、黄庭坚、李清照、冯惟敏等一代名流。有国家一级博物馆“青州博物馆”,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云门山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仰天山森林公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驼山。龙兴寺 *** 造像是中国“二十世纪百项考古发现”之一。青州市

青州之名起源较早。据《尚书·禹贡》载∶“海岱惟青州”,是古九州之一。据《周礼》记载∶“正东曰青州”。按古代五行学说,东方属木,其色为青,青州在 *** 的东方故名。 1986年3月11日, *** 批准撤销益都县,设立青州市,于3月30日正式 *** 。 1991年12月30日,撤销石河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弥河镇;撤销孙旺乡、 *** 乡,将该两乡的行政区域划归王坟镇;撤销上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庙子镇;撤销观音沟乡、莲花盆乡,将该两乡的行政区域划归五里镇;撤销石家车马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普通乡;撤销苏闻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高柳镇;撤销阳河乡,将其所辖的张高、双河、石家庄、大孙、张家河、吕村郇6个自然村划归何官乡,其余村庄划归朱良镇;撤销徐集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口埠镇;撤销大王乡,将其所辖的西季、于林、马家园3个自然村划归东夏镇,侯庙、麻湾两个自然村划归杨家庄乡,其余村庄划归王母宫乡;撤销苏屯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东夏镇;撤销宋池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谭坊镇;撤销赵坡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郑母镇;将杨集乡的东富旺、西富旺、南富旺、北富旺4个自然村划归庙子镇。 19 *** 年6月15日,将口埠镇的蔡家、牛家、小宋、小胡、于集等5个村划归王母宫乡管辖。1993年10月26日,撤销王母宫乡,设立王母宫镇;撤销黄楼乡,设立黄楼镇;撤销东坝乡,设立东坝镇;撤销普通乡,设立普通镇。青州市

1993年10月26日,撤销益都镇,以原益都镇的行政区域分别设立青州市益都、王府、昭德3个街道办事处,作为青州市 *** 的派出机关。新设3个街道办事处的驻地及管辖范围以青政发[1993]呈字93号为准。 1994年6月9日,撤销杨集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庙子镇管辖;撤销杨家庄乡、何官乡、邵庄乡,设立杨家庄镇、何官镇、邵庄镇。1994年9月29日,将益都街道办事处的任七里村划归该市王母宫镇管辖。 2000年,青州市辖3个街道、19个镇、1个乡。总人口 *** 4468人,各乡镇人口:王府街道 69853、益都街道 505 *** 、昭德街道 53113、弥河镇 52545、王坟镇 50225、五里镇 50141、庙子镇 39783、文登镇 153 *** 、邵庄镇 24321、普通镇 28780、东高镇 30742、王母宫镇 3 *** 76、高柳镇 33373、朱良镇 38280、何官镇 33206、口埠镇 41515、东夏镇 49449、杨家庄镇 17847、谭坊镇 52660、郑母镇 42656、黄楼镇 39047、东坝镇 27602、云峡河 *** 乡 14401。(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青州市博物馆

截至2002年12月31日,全市总面积1569平方千米,辖3个街道、17个镇、1个乡,1052个行政村。年底全市总人口 *** .8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36万人。 2003年,全市总面积1569平方千米,辖2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052个行政村。年底全市总人口 *** .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9万人。 2007年8月31日市十五届 *** *** 会第33次会议通过关于对部分镇、街道行政区划进行调整的决定:一、撤销五里镇,将原五里镇的行政区域划归王府街道管辖,街道工作机关驻原五里镇工作机关驻地;青州市

二、撤销东高镇,将原东高镇的行政区域划归益都街道管辖,街道工作机关驻原东高镇工作机关驻地;三、撤销朱良镇,将原朱良镇的行政区域并入高柳镇,镇工作机关驻原朱良镇工作机关驻地;四、撤销普通镇,将原普通镇的行政区域并入邵庄镇,镇工作机关驻地不变;五、撤销口埠镇,将原口埠镇的行政区域并入何官镇,镇工作机关驻地不变;六、撤销郑母镇,将原郑母镇的行政区域并入谭坊镇,镇工作机关驻地不变;七、撤销王母宫街道,将原王母宫街道的大崔家、小崔家、孙家庄、大王庄、孟家炉、小田、冷门、董家8个村,东夏镇的东侯庙、西侯庙、麻湾、西坡、东坡、张家楼、彭家湾、王岗、沙店、南于、大尹、李家庄、大赵务、巨弥、寨里15个村并入黄楼镇,镇工作机关驻地不变;青州市博物馆

八、将王母宫街道的徐七里、王七联、裴桥、柳沟、东郎、西郎、姜家、王母宫、十八里、寺古、双庙、张孟口、南四、辛庄、侯古、房古、于古、义和、孟古、李官庄、范王、赵家、东李、张裴、胡桥、姜庙、韩家、蔡家、牛家、胡集、懒柳树、凌马、马氏村、朱刘马34个村并入东夏镇,东夏镇工作机关驻原王母宫街道工作机关驻地。 2010年,青州市撤销黄楼镇设立黄楼街道办事处。青州市

全市辖4个街道、8个镇,即王府街道、益都街道、云门山街道、黄楼街道、弥河镇、王坟镇、庙子镇、邵庄镇、高柳镇、何官镇、东夏镇、谭坊镇。益都县山东省青州市的旧称。位于中国山东省山东半岛。人口85.5万。汉族为主,有回、满、蒙古、 *** 、土家、苗、壮、侗、京、水等29个少数民族。面积1569平方千米。青州属古九州之一;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置青州刺史部;西晋怀帝永嘉五年(311)筑广固城;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为南燕国都,义熙六年(410)筑东阳城;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增筑南阳城,清雍正年间(1729)又设满洲兵驻防旗城,即北城。 *** 初期,撤销青州府,建立益都县;1948年设青州特别市;1952年恢复益都县;1958年将临淄县并入,1961年又析出;1986年撤销益都县,设立青州市。矿藏资源主要有青石、石灰石、粘土、铁。土特产品有青州山楂、青州柿饼、青州 *** 、青州银瓜、青州府花边大套。名胜古迹有三山(云门山、驼山、玲珑山)、两园(偶园、范公亭公园)、一馆(青州博物馆)。益都县“青州白丸子”文化遗产闻名全国,

青州密桃之乡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青州 *** 的特点、青州密桃之乡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标签: 青州 *** 特点 桃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