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广德是竹之乡的一些知识点,和广德笄山竹海风景区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广德县属于安徽哪个市
广德于长江三角洲西部,安徽省东南部,苏浙皖交界处。东和东南连浙江 *** 兴县、安吉县,南邻宁国市,西接宣州区、郎溪县,北界江苏省溧阳市、宜兴市。
南、北较高,中部较低。低山丘陵广布,河谷平原狭小。桐河、无量溪北流汇为郎川河。属北 *** 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4℃,年均降水量1328毫米,无霜期近300天。矿藏有岗岩、石灰岩、萤石、黄砂等。有“竹子之乡”、“板栗之乡”之称。
广德市降水较为充沛,境内无量溪、桐汭河两岸及丘陵地区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且埋藏深度一般为1.0—2.5米。南部和北部山区地下水处于深层,浅层储量少。位于新杭镇的太极洞内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常年不断。下寺村、赵村村相连的仙姑殿地区,山中常年有水外流。
二、广德县的文化
1、祠山文化,是指西汉末年起,以安徽省广德县横山为中心,遍及江淮和东南沿海广大地区,由缅怀治水英雄张渤关爱民众、弥灾捍患、勇于献身的精神而形成的官民共祷的祭祀文化,因唐玄宗赦封横山为祠山得名。”张渤治水的传说“,被列入广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广德早期是一个传统的吴文化地区。据县志记载:建安初,孙策平定宣城以东地区,孙吴分故鄣县地始置广德县。广德虽然地处吴头楚尾,但区治上多隶属江浙。从唐末至宋以来,虽然战乱不断,广德基本上是受以扬州(今江苏扬州)、建康(今江苏南京)为中心的 *** 控制。吴、南唐 *** 多次曾派使前往广德祠山祖殿祭祀祈祷。
3、元至正十四年,改广德军为广德路,属江浙行中书省。元至正十六年,朱元璋改广德路为广兴府(不久改称广德府),属江南行中书省。明初,改广兴府为广德直隶州。因此,从地缘 *** 的角度考量,早期的广德应是吴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地区。从广德甘溪沟土著人吴侬软语的方言中,也可以窥见广德地区早期吴文化的渊源。另外的因素就是就是祠山文化的兴起与传播。
4、明朝徐应秋《玉芝堂谈荟》称“雷之布鼓,登之 *** 市,河源地丘之神债,广德祠山之埋藏,是谓天下四异,非妄传也。”可见,祠山文化来源于吴越,勃发于广德,又张扬于吴越大地。祠山文化,既具有吴文化的典型特征,又是吴文化发展的一个极至。
5、明清时期,徽文化逐渐成为广德的主流文化:
6、祠堂,起始于徽州,是徽州人文思想的高度物化,是封建宗法 *** 的载体,是族权自治的象征,也是徽州人最基本的人居环境。徽州的祠堂文化和牌坊文化、谱牒文化一起,组成了支撑封建宗法自治 *** 的三根支柱。自宋朝始,徽文化被徽商带进广德。随着徽商在广德的发展,宗法自治 *** 也带到广德,通过几十代人几百年的努力,徽文化以潜移默化的形式,经过同广德的本土文化的不断撞击、融合,从最初的互相排斥到后来的相互包容。发展到明代后,徽文化在广德地区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从 *** 的凤桥大范村的范氏宗祠、誓节芦塘陈氏宗祠中,不仅能窥见徽派建筑艺术的精髓,更能洞见宗法自治的物化形式——祠堂管理模式。
7、牌坊作为徽派建筑艺术的 *** ,在广德的留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广德人对徽文化的接纳和归属。
8、谱牒文化与牌坊相似,广德保留下来的诸多宗姓的族谱,也反映了徽文化的影响作用。
9、现代广德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多元的 *** 文化,具有包容 *** 的特点。在清朝末年到 *** 初年的半个多世纪中,广德逐步形成了以河南 *** 带来的中原文化和湖北 *** 带来的西楚文化为主的多元文化结构,其中尤以河南省光山县 *** 为众。
10、起初,这种 *** 文化是以较为封闭的形式存在,形成以村、镇为单位的文化割居现象。但是,经过半个世纪的两代人努力,广德的本地人和各地 *** 通过联姻、商贸、生产和社区活动等形式,加强了不同 *** 、习俗、教育、伦理道德之间的各种文化交流。通过交流,各种文化扬长避短,取舍有度,从而形成了相互包容的地区特色 *** 文化。
11、四合地蹬子戏,四合地蹬子戏又名“地花鼓戏”,地摊子戏,是盛行在四合乡耿村、焦村、宏霞村的遐嵩片以及梨山一带的一种民间戏曲,是不需舞台的广场表演形式。因具有不受场地、时间 *** 等优点,所以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2010年4月,四合地花鼓戏被宣城市人民 *** 、宣城市文化广播电视 *** 局授予“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12、桐夭村的旱船,旱船也称龙船、彩船。它是我 *** 间的一种游艺。广德县最有名气的旱船当数桃州镇白桥村(原属高湖乡)桐夭村的旱船。该地旱船起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至今已有九十余年历史了。
13、广德四绝,就是在安徽广德县境内的四道特色菜,它们分别是:杨滩镇境内“御桌珍馐桐花鱼”,横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珍禽美味横山雉”,卢村乡的“山珍之珍笄山笋”,誓节镇的“珍稀沙河鳖”。
14、广德天下之一鲜,广德县的天下之一鲜是只需要闻到它的香味就能让人垂涎欲滴。而天下之一鲜却是无意中得来的美食。是靠嗅觉就能判断是否地道的一道汤菜。是专属于广德的味道。民众教育馆
15、广德县民众教育馆始建于 *** 13年(1 *** 4),馆址在文庙西侧(现人民广场西)。25年迁至西大街真武庙(现增谷路北端)。次年, *** 战争爆发,改称流动施教团。32年,复称民众教育馆,馆址在西南乡崇法寺。其主要活动为开展平民教育,设有问字处,阅报处、图书室等。 *** 前后,曾组织过球类、棋类、歌咏、婴儿健康、 *** 车(自行车)比赛和小型业余演出,并举办“ *** 建国图画展览”、“国货与敌货展览”等。34年底,民众教育馆停办。
16、县文化馆建于1950年2月,馆址设在北大街。初称为广德县人民教育馆,次年改称县文化馆。1957年迁入南二街(今桃州路)新址。1969年1月,县文化科、文化馆、新华书店等单位合并成立“ *** 思想宣传社”。一度文化馆又与桃州戏院合并。1978年恢复原建制后干部、职工逐年增多。1987年底,有干部、职工20余人,设行政、宣传、文艺3个组。
17、区、乡(镇)文化站1953年全县9个区各设有1个文化站。此后,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变更,1956年只设誓节、柏垫、邱村3个文化馆。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除城关外,又改设五个公社文化站,1962年,原公社文化站升格为区级站,改称为中心文化站。1975年,各站都新建了办公用房,增加了人员、设备。1976年5月,开始试办社办公助文化站。1986年全县有乡办公助文化站23个,其中砖桥文化站建有两层楼房1座,设图书、游艺、录像放映等室。1987年底,全县共有乡(镇)文化站28个,人员36人。
18、广德县图书馆的前身是县文化馆图书阅览室,原藏书4500册。1981年与文化馆分开,单独建馆,有馆舍150平方米,管理人员4人。以后,人员、藏书、设备逐年增多。1987年底,有工作人员12人,藏书45300余册,其中善本古籍1852册,期刊报纸330余种。读者人数已由建馆初期的每月几百人次增至2000余人次。
19、1958年11月, *** 广德县委和县人民 *** 会档案室合并成立广德县档案馆,有专职干部2人。1963年11月,广德县档案管理科成立,与县档案馆合署内公,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 ”开始后,机构裁撤,人员下放。1973年7月恢复县档案馆。1980年11月成立广德县 *** ,仍与县档案馆合署办公。1987年底,有库房296.5平方米,人员8名,收藏档案全宗85个,各类档案、资料计27121卷(册)。其中文书档案12 *** 5卷,科技档案135卷,专门档案2676卷,资料11385卷。长期以来,档案只供内部使用。后经全面整理,部份向社会 *** 。1980~1987年为各界人士提供凭证和数据资料1.7万余卷次。1987年县档案馆被评为全省档案工作先进单位。大圣宝塔
20、位于桃州镇迎春街北侧,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始建。初为五层六门砖塔。宋元符二年(1099)十二月二十七日夜“为火焚”。元符三年(1100)至崇宁四年(1105)六月,由宋荣、宋宗弟兄领头重修为七级浮屠。后几经修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遭火灾,飞檐、楼板、塔顶化为灰烬,仅存砖制塔体。1956年11月,安徽省人民 *** 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7月,由国家 *** 拨款重修,1986年4月全面修复。现塔高42米,底座周长26.4米,七级六门,六角飞檐。覆铁锅式塔顶,飞檐均铺青灰色简瓦,造型瑰伟。塔侧尚存唐代古井一口和明代植银杏树一株。
21、位于四合乡洪冲村耿村河北岸。据史志载:该寺始建一说在唐贞观间(627~ *** 9),一说在唐天衤右中(904~907),后历代多次修缮。原寺院有三座殿宇,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一进西侧有戏楼,后殿已毁,现存中进大佛殿和前进天王殿,现存建筑经国家 *** 和南京工学院专家鉴定,其主体为明代结构。1983年6月,县人民 *** 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又名崇福寺,位于砖桥乡陈家边保安山。唐天宝七年(748)建,后圮,明代重修。清康熙六十年(1721)、乾隆二十五年(1760)重修,咸丰十年(1860)战乱又毁。同治间(1862~1874)重修大殿,光绪 *** ( *** 2)再修。该寺原为三进两院,中进与后进1968年拆毁。仅存前殿,为典型的清代建筑,现作民居。
23、位于卢村甘溪桥头村,始建年代不详。太平天国 *** 前尚有祠山庙宇及看楼,与戏台组合成群。现存建筑面积86.4平方米,舞台用木板铺成,台面高出地面2.2米,台口宽2.74米,进深3.43米,面积约20平方米,总体结构为明架抬梁,山墙架穿斗式,现楼面及部分梁架已朽,总体面目犹存。
24、位于誓节镇芦塘村左,祠内碑文记载系明万历 *** (1590)重修,砖木结构,三进两院,总面积668.5平方米。未曾大修,仍基本完好。范氏宗祠原称范公祠,亦名文正堂,为祀宋名臣范文正公仲淹的祠庙。位于凤桥乡范村村中,砖木结构。原为二进一院,占地512平方米。门外石狮一对。现存后进5间,面积123平方米,基本完好。该祠宋绍兴九年(1139)初建,明景泰三年(1452)重修,主体为明代建筑。《范氏宗谱》称系文正公二子纯仁后裔所建。省级
25、广德民歌,皖南根雕,明德折扇。
26、之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渤治水传说,柏垫西坞马灯,东亭狮子舞,柏垫张复菜刀 *** 技艺,广德绿茶 *** 技艺,誓节桑园木榨榨油技艺,誓节杨杆传统制陶技艺,邱村芦塘凉席传统编制技艺,广德祠山庙会。
27、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刘文静与灵山寺传说,桃姑迷宫传说,东亭湖的传说,“三山不见山”传说,高庙米酒,甘溪方言,易棋。
28、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狮墩(灯)、郎步街(西关街)的传说、建平竹篮编织、大王龙灯、海峰造纸术、横冲旱船(灯)、大费金龙(灯)、邱村民歌(车水号子与薅秧号子)、山北船灯编织扎制、老鸦山闷酱腐乳 *** 、太极洞的传说、耿村竹编、大板龙、娘娘石的传说、仁和竹编。
三、中国十大竹子之乡是指哪些地方
福建的建瓯市、顺昌,浙江的临安、安吉,江西的崇义、宜丰,广东的广宁,安徽的广德,湖南的桃江、贵州的赤水等10县市为“十大竹子之乡”。
1.福建建瓯:建瓯市简称芝,素有“金瓯宝地”、“绿色金库”、“竹海粮仓”、“酒城笋都”之称,盛产厘竹、笋干、香菇、木耳、松脂、锥栗、莲子、泽泻、山苍籽、仙人草等50多种土特产品。
2.福建顺昌:顺昌县位于福建西北部,是重点林业县和毛竹基地县,竹业已成为顺昌县农村的致富产业,全县竹加工经营企业100多家,竹产品达4大系列近50种,产品远销10多个省市及日本、韩国、 *** 等国家和地区。
3.浙江临安:临安市地处浙江省西北部,西接黄山,东邻杭州,是长江三角洲的一颗绿色明珠。
4.浙江安吉:安吉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迅速崛起的一个对外 *** 景区,北靠天目山,面向沪宁杭。
5.江西崇义:是全国南方重点林业县、全国森林经营示范县、全国“十大之子竹乡”、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
6.江西宜丰:更高峰是 *** 尖,海拔1480米。
7.广东广宁:地处广东省西北部,北江支流绥江中游,气候和环境十分适宜竹子生长。境内气候属南、中 *** 带过渡型,光源好,热量较足,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应多种植物生长,尤其是竹子的生长,为发展竹子生产与经营提供有利条件。
8.安徽广德:广德县地处安徽省东南,苏浙皖三省交界处,广德盛产“毛竹、板栗”;被誉为“竹海栗乡”。
9.湖南桃江:桃江是国家命名的“中国竹子之乡”,全县有竹林50多万亩,其中万亩以上的竹林,有32处。
10.贵州赤水:共有十大景区,均以原始古朴、自然天成著称,被权威专家赞誉为“桫椤王国”、“竹子之乡”、“千瀑之市”、“丹霞之冠”,以地貌奇特、山峰廷秀、森林葱郁、沟壑纵横、百川竞流、物种繁多为世人称羡。
中国十大竹乡是国家 *** 1996年评选出。竹类资源是热带、 *** 带地区森林资源重要组成成份,是一种再生资源和可持续利用的资源。竹子的特点是生长快、繁殖能力强、产量高、更新容易、适应 *** 广,用途多,一次造林成功,可年年发笋成竹,长期受益。
并且竹子全身是宝,可供综合开发利用,因此对竹类资源的发展、保护和合理的加工利用也越显重要。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因竹及其笋富含黄酮,具特殊清香,常游竹海,多吃竹笋,可润心清肺,软化血管,清洁肠胃,起延年益寿之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十大竹乡
四、中国十大竹子之乡是那里
安吉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迅速崛起的一个对外 *** 景区,北靠天目山,面向沪宁杭。全县辖16个乡镇(开发区),人口45万,面积1886平方公里,建县于东汉中平二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汉灵帝赐名“安吉”取之《诗经》“安且吉兮”。
建瓯市简称芝,地处东经117°58""至118°57""和北纬26°38""至27°20""之间,位于福建名胜武夷山东南侧城关海拔110米,属 *** 带海洋 *** 季风气候,山区气候明显,春季多雨,夏长较热,秋高气爽,冬短而凉且多雾,年平均气温18.7度,降雨量600—1800毫米,日照1612小时,全年无霜期平均286天,一年四季长青。
崇义县地处江西省西南边陲,毗邻广东仁化、湖南汝城、桂东,县城距省会南昌市506公里,至广州417公里,达深圳570公里,到赣州97公里。是全国南方重点林业县、全国森林经营示范县、全国“十大之子竹乡”、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全县活立竹6258万根。
宜丰县位于江西省,北纬28度17分至28度40分,东经114度30分至115度08分之间。全县土地面积1935平方公里,活立竹蓄积量7283万根。
会同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怀化地区南部,地处云贵高原东缘缓坡,雪峰山脉西南,以中山、低山、丘陵为主,境内群山叠翠,更高海拔1437.4m,一般海拔300~800m之间。盛产木竹,具有2000多年的楠竹栽培历史,以“广木之乡”盛名。
桃江县位于湖南省,是个被世人叫做美人窝的地方,30年代在东南亚是很出名的,源于一首《桃花江是美人窝》。这里是国家命名的“中国竹子之乡”,全县有竹林50多万亩,其中万亩以上的竹林,有32处。占湖南省之一位,全国第三位。
广德县地处安徽省东南,苏浙皖三省交界处,面积2156平方公里。1998年末人口50.56万人,有汉、回、彝、壮、满、蒙古、布依高山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0.02%。辖7个镇,22个乡,280个行政村,13个居民 *** 会,4214个村民小组,117个居民小组。属安徽省宣城市。
赤水县位于贵州省,属中 *** 带湿润报风气候区,冬暖春早,夏季炎热多伏旱,全年日照少,初夏晚秋多阴雨,立体气候和地区差异显著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8℃(更高气温41℃,更低气温-2℃)。年降雨量平均为1268.8毫米,年均相对湿度82%,日照1297.7小时;无霜期340—350天,并随海拔高度上升而递减,800米以下地区无霜期300天左右,800米以上地区无霜期210—300天期间。
广宁县是著名十大“中国竹子之乡”之一。地处广东省西北部,北江支流绥江中游,全县总面积2459.32平方公里。县 *** 所在地南街填,距广州市120公里、肇庆市90公里。省道960线(四连线)斜贯境内,交通便利。全县总人口约60万(2010年),2003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63.93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2.18亿元,农业总产值11.75亿元。
顺昌县位于福建西北部,是重点林业县和毛竹基地县,全县总人口24.8万人,农业人口17.3万人,土地总面积297万亩,林业用地243.3万亩,占81.8%,有林地面积220.62万亩,其中毛竹林48.12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21.8%,全县森林覆盖率74.3%,绿化程度90.7%。1995年,笋、竹年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4.3%,笋、竹产品出口创汇额占全县出口创汇总额的61.6%,农民人均竹经营收入占全年纯收入的34.2%,竹业已成为顺昌县农村的致富产业,
临安市地处浙江省西北部,西接黄山,东邻杭州,是长江三角洲的一颗绿色明珠。全市幅员3126.8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22个乡镇,人口51万。
先后获得了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浙江省首批小康县(市)、中国竹子之乡、中国山核桃之乡、中 *** 间书画艺术之乡、全国科技先进市、全国农业开发示范市、全国生态示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一系列殊荣,并跨入浙江省经济十七强和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行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十大竹乡
文章分享结束,广德是竹之乡和广德笄山竹海风景区的 *** 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