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孔孟之乡?山东是齐鲁大地孔孟之乡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3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这才是孔孟之乡,以及山东是齐鲁大地孔孟之乡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从古到今,中国哪个省的教育水平才是更好的
  2. 为什么山东会诞生出孔子、孟子这样的大家
  3. 古代作为“孔孟之乡”的山东,为何还频出绿林好汉响马贼
  4. 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吗

一、从古到今,中国哪个省的教育水平才是更好的

1.山东自古以来就是教育水平较高的地方,被誉为孔孟之乡。孔子和孟子都是山东人,春秋战国时期这里的教育就已经有所发展。

2.尽管云贵川等西南地区后来也推行了科举制,并受到孔孟思想的影响,但这些地区的发展速度并未与山东同步。

3.现今的山东依然是一个教育大省,每年参加 *** 的人数约100万。激烈的竞争导致许多成绩优秀的 *** ,在其他省份可能能上重点大学,但在山东可能只能上普通一本或二本。

这才是孔孟之乡?山东是齐鲁大地孔孟之乡-第1张图片-

4.因此,很多山东 *** 在大学快毕业时选择 *** ,使得山东有许多 *** 名校。一些学校的 *** 几乎90%都会选择 *** ,学校也会提供相应的辅导和资源。

5.古代山东的教育也比较发达,中原地区包括现在北京、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地,而贵州、云南等西南地区由于历史原因,教育资源相对较少,教育发展不够连贯。

6.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对生活在教育发达地区如山东、河南的 *** 造成压力。他们可能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最终也只能上一个普通本科。而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省份,如黑龙江、吉林、云南、陕西,同样的努力可能就能上重点大学。

二、为什么山东会诞生出孔子、孟子这样的大家

1、说到孔子和孟子,很多人都知道这两位是儒家的 *** 人物,在儒学中提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神奇的现象,这两位大家均是出自于山东。很多人就会好奇,为什么山东会经常诞生这些历史名人?我们要从山东的历史说起。在百家争鸣中,山东的诸子百家颇多,占了大概一半左右,并且山东的源头正是齐鲁大地,齐鲁大地的文化传统偏向于忠实、以德服人。所以正是由于这些历史原因造就了孔子和孟子这类儒学 *** 。

2、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经济中心大部分来源于中原地区,而山东位于黄河的沿岸,属于平原地区,所以当时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此处。并且最早的山东地区是尧舜禹这些仁者的后代,有着非常独特的文化基础。齐鲁大地所孕育出来的文化,大多都是以和为贵,劝人向善的。这种优秀的文化一直传承下来,就形成了像孔子和孟子这样的儒学 *** 。

3、山东地区诞生了最早的文化,不管是经济方面还是 *** 方面,都有着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山东的地位就相当于耶路撒冷的地位,这两者都十分重要。山东文化所孕育出来的大多比较忠诚,服从规矩,大多都不太会变通,或者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而这正是儒家文化所传承的。可以说正是有了这些文化的存在,孔子和孟子这类儒家的 *** 才会受此环境影响,创立了儒学,流传至今。山东是孔孟之乡,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历史,当地的文化也正是最经典的儒学文化,而这一切的来源都是齐鲁大地曾经孕育出的。山东是中国文化的摇篮,也出现了许多文人雅客,这都与当地的环境与独特的背景密不可分。

三、古代作为“孔孟之乡”的山东,为何还频出绿林好汉响马贼

1、说到“响马”一词,大家会想到什么?通常是强盗吧,但是既然有专门的称呼,那自然也有独特的一面,“响马”是有 *** ,而且在劫掠之前,先会放响箭为号,所以称为“响马”。

2、其实“响马”并不只是强盗的另一种称呼而已,其实特指山东地区明清一直到建国前的一种专门的盗贼团体,这些绿林好汉组成马队,经常在道路上劫掠过往客商,然后四处逃窜,在山东地方戏曲“梆子”中竟然还有专门的曲牌名——

3、首先这个土匪盗贼问题并不是山东独有的,在古代中国可以说是盗贼如牛毛,即使是在盛世,官府最多也只能 *** 这些势力,而无力彻底根除,毕竟古代 *** 的 *** 能力实在是有限,在有些自然环境恶劣,经常受到水旱灾害的地方有时甚至会出现“家族式土匪”,甚至全村为土匪的情况,有的时候这种团伙历史竟然达到数百年,翻一翻有些地方(尤其是山区,黄泛区,或者边塞)的地方志,这种事情层出不穷。

4、这个问题彻底解决还要到建国之后,在人民 *** 和 *** 的强势打击下,全国各路匪患才被荡平,社会才有了 *** 的环境。

5、而山东,在中国古代是土匪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据统计,1918年,山东约30个州县曾拥有土匪三万多名!为啥“孔孟之乡”的山东会出现这么多绿林好汉?这是因为山东地区是产粮大省,而且民风彪悍重义,而且山东虽然有很多平原,但境内也多泰山山脉、胶东丘陵,所以藏起来也容易。加之古代山东频繁遭受水灾(主要是黄河造成的),经常搞得民不聊生,出现大量流民,所以出现一些绿林团伙也很正常。

6、最有名的山东绿林好汉团体应该算是《 *** 传》中的梁山好汉吧

7、不过,土匪多,好理解,湘西啊,东北啊很多地方都出土匪,但山东土匪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马多,这就奇怪了。

8、很奇怪吗?当然,你是不知道古代的马有多贵!古代有一匹普通的马那就相当于现在有一辆小轿车,而优等的战马呢?那更贵,明朝训练有素的战马一匹马八十两银子,一百两银子都很正常。

9、所以说有 *** 土匪——“响马贼”,还真不是那种穷得没办法而恶向胆边生的一般农民,他们既然有马,那自然也有原因,那么这些山东响 *** 马是哪里来的?

10、这其实根子在于明朝恶劣的马政。

11、马是好东西啊,对于国防,信息传递等都有极大的作用,所以中国古代历代 *** 都非常重视对官用马匹的牧养﹑训练﹑使用和采购,关于马匹的政策称为“马政”,而明朝的政策是这样的,大量推行“民牧”,就是让老百姓和官府一起养马,明朝初期在鲁、晋、豫、南北直隶等地设立大量马户,洪武二 *** (1395年)榜示,

12、“江南十一户,江北五户共养马一匹。”

13、官方让老百姓帮着一起养 *** 原因是啥?其实这是一种变相的“民役”,因为养马成本太高,所以官方让民间也承担一部分责任,加之由于明朝要对抗蒙古,所以养马压力更大,很显然,老百姓不可能原因干这种费力不讨好的 *** 事情,而且由于官府逼迫很严重——订有应纳马驹数,若不够,养马户须赔偿,搞得一堆“马户”倾家荡产。

14、那怎么办?自然是反他 *** !而且这些人还有马,虽然一般不是什么好马,和蒙古人无法比,但在机动力比一般县级 *** 的衙役或是基层驻军要强太多了,于是一些胆大的破产马户就成了“响马”,而山东和北直隶地区由于马政最苛,所以“响马”问题最严重。

15、明朝正德五年(1510),北直隶霸州(今河北霸县)文安县人刘六、刘七、杨虎等人 *** ,一呼百应,聚流民、响马、屯军数千人,屡败官军,被 *** 呼作

16、明朝的苛刻马政直接影响后世,所以一直以来山东的马匹数量都很多,这些马匹相当一部分都流入盗贼团伙的手中,到1930年,山东境内的土匪人数竟超过20万人,里面有相当一部分都是“马贼”。

17、这些“山东响马”相当彪悍,犯案前常以“官兵奈我何!”进行挑衅,表明自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好汉”。

18、一直到 *** 时期,“响马”团体都还在山东广泛存在,山东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响马”起事便是著名的1 *** 3年5月的临城劫车案,由于关系到很多外国人被劫为 *** ,所以这个事情搞得是中外震惊。“山东响马”也因此名震中外。

19、到了现代,自然没什么大规模的土匪盗贼团伙了,但“响马”甚至已经成了一种地方文化,虽说山间道路上已不再有结伙骑马拦路之 *** ,然[山东响马]之名号,习气与记忆依然在山区和半岛沿海民众间流传,很多 *** 也有很多以旧式响马自许,可谓奇特的地方现象。

20、当然,这只是“响马”的本意,由于“响马”名气太大,所以“响马”后来成了北地很多土匪和盗贼团体的泛称,有些没有马匹的土匪有时候也会被称为响马。

四、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吗

1、山东号称“孔孟之乡”,首先要说的当然是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即今天的山东省曲阜市人。曲阜,历史上是鲁国都城,又因出了孔子这样的圣人,故而被誉为“东方圣城”、“东方耶路撒冷”。

2、孔子生平坎坷,他的祖籍是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如果刨根问底,还是宋国贵族,不过到孔子的 *** 时,为了避乱逃到了陬(zou)邑,年逾花甲才有的孔子,关于这段故事,不是很光彩,谓之“ *** ”,不合礼仪的婚配。

3、孔子三岁的时候,其父亡故,孔子的苦难生活,才算真正的开始。步入仕途的孔子,满怀抱负,初为委吏,也就是管理仓库,直到三十多岁,孔子有了些名气,结识了齐景公,齐景公对孔子颇为赏识,曾经想把尼溪之田封于孔子,但是遭到了晏子反对。

4、后来,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赶紧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自己老了,不能用了,孔子只好逃回了鲁国。纵观孔子生平,乃至周游列国,虽得其名,却从未得以重用,这可能就是当时时局的 *** 吧,时也命也运也!

5、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圣人”,其死后,关于孔子及 *** 的言行、思想整理成儒家经典《论语》,有句话叫做“半部论语治天下”,足见人们对孔子的尊崇、对《论语》的重视。

6、另外曲阜三孔(孔府、孔庙、孔林),属于国家AAAA *** 旅游景区,世界文化遗产,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的游人,至此缅怀孔圣人。

7、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 *** 之美,不 *** 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标签: 孔孟 齐鲁大地 山东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