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乡网学者专栏(山间人专栏)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4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之乡网学者专栏的问题,以及和山间人专栏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之乡网学者专栏(山间人专栏)-第1张图片-

  1. 传播学经典书籍
  2. 如何关注 *** 国知青网
  3. 卢明专栏 | 瞻汤阴岳庙

一、传播学经典书籍

李普曼是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在宣传分析和 *** 研究方面享有很高的声誉。这位世界上最有名的 *** 专栏作家在其1 *** 2年的著作《公众 *** 》中,开创了今天被称为议程设置的早期思想。此书被公认为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

作为一部传播学经典著作,该书之一次对公众 *** 做了全景式的描述,让读者能细细地体会到 *** 现象的种种内在与外在联系。此书自1 *** 2年问世以来,在几十年中已经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至今仍然保持着这个领域中的权威地位。

李普曼的《公众 *** 》影响力经久不衰的奥秘在于,该书对 *** 研究中一系列难以回避的问题做了卓有成效的梳理,如 *** 从哪里来和怎么样形成的?它能造成什么样的结果?谁是公众,什么样的公众?公众 *** 是什么意思?它是仅仅在公众中传播还是由公众自己形成的?它是不是或者什么时候才能成为 *** 的力量?

在近代以来的社会中,公众 *** 主要作为一种 *** 现象,可以说只出现过两个源头,即 *** 的 *** 生成与流通 *** 和封闭的 *** 制造与灌输 *** ,尽管它们都会产生一个复杂程度不相上下的 *** 过程,但是结果却不大一样。李普曼的《公众 *** 》对成见、兴趣、公意的形成和 *** 形象等问题做了精辟而深刻的探讨,完成了新闻史上对 *** 传播现象的之一次全面的梳理,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李普曼很早就注意到了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因此,在《公众 *** 》和《 *** 与新闻》等著作中,它不仅对新闻的 *** 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是“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另一个就是“刻板成见”(stereotype)。李普曼认为,现代社会越来越巨大化和复杂化,人们由于实际活动的范围、精力和注意力有限,不可能对与他们有关的整个外部环境和众多的事情都保持经验 *** 接触,对超出自己亲身感知以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认知。这样,人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而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

所谓“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 *** 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然而,由于这种加工、选择和结构化活动是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媒介内部)进行的,所以,通常人们意识不到这一点,而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

而“刻板成见”指的是人们对特定的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刻板成见可以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但也阻碍着对新事物的接受。个人有个人的刻板成见,一个社会也有其社会成员广泛接受的和普遍通行的刻板成见,因而它也起着社会的控 *** 用。李普曼特别强调大众传播的力量,认为大众传播不仅是“拟态环境”的主要营造者,而且在形成、维护和改变一个社会的刻板成见方面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此外,议程设置的研究最早也起始于李普曼的《公众 *** 》,虽然书中没有使用议程设置这一名词,但是,他表达了这样的基本思想:媒体创造了我们头脑中的象征 *** 的想像,这些想像有可能与我们经历的“外在”世界完全不同。他论证了大众媒体是现实世界的某个事件和我们头脑中对这个事件的想像之间的主要连接物。议程设置过程描绘了 *** 在一个 *** 制中如何发挥作用。40年后,科恩继续为议程设置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指出新闻界在告诉人们“怎样想”方面都不大成功,但是,在告诉人们“想什么”方面却异常有效。当然,直到1972年麦库姆斯和肖的文章发表在《 *** 季刊》上,议程设置才被命名。李普曼作为最早探讨了大众传播的宏观效果的学者之一,对该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经典论著《公众 *** 》也因为对上述传播学问题的精辟论述而经久不衰。

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是美国之一个社会学系,芝加哥学派则是20世纪美国社会科学领域最有影响的学派。在芝加哥学派中,对传播学影响更大的是被称之为“开创了大众传播研究的学者”的罗伯特·帕克。

帕克一生著作不多,别人说他是那种宁愿指导别人写10本书,也不愿意抽时间自己写一本书的人。除了博士 *** ,出版于1 *** 2年的《 *** 报刊及其控制》是他惟一的著作。他做过一系列的颇有影响力的报道,还出版过对自己 *** 书籍的介绍。但是,他更具影响力的还是《 *** 报刊及其控制》,这本书是迄今为止关于早期美国传播学最重要的教科书和读物。

《 *** 报刊及其控制》共四部分十八章。之一部分“ *** 报刊的生存土壤”,分四章介绍了外语报刊存在的原因, *** 报刊的欧洲背景, *** 报刊与相互融合, *** 报刊带来的启示;第二部分“外语报刊的状况”分五章分析了广告,地方报刊的发展,都市报刊,都市报刊与战争,阶级斗争;第三部分“ *** 报刊的历史”,分五章介绍了早期 *** 创办的报刊,后期的 *** 报刊,报刊对其 *** 状况的反映,报刊的生存斗争,以及适者生存的结果;第四部分“报业控制”,分四章讨论了控制杠杆,海默林的 *** 纵控制,对手宣传与 *** 干预,联盟控制。

《 *** 报刊及其控制》是作为一种民族担忧的结果而问世的,即担忧美国的 *** 可能出现的不忠诚。成千上万的德国裔美国人会忠诚于美国还是会忠诚于K.威廉?他们会扩散宣传,还是会从事 *** ?帕克指导了对 *** 外语报刊的研究。他发现,意第绪语、波兰语、德语等报刊主要帮助近来的 *** 懂得如何在北美生存下来。很少有报刊鼓励对于原先祖国的忠诚。美国的外语报刊通过帮助它们的 *** 读者同化于美国文化,而逐渐地构成了它们自己的角色。在美国,帕克是最早对少数民族(族裔)和传媒的关系展开研究的人。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新 *** 来到美国。如何使这些新 *** 同化,是当时美国主流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同时,美国社会也存在着排斥新 *** 的现象。帕克深入少数民族社区,在对数十种外文报刊进行调查后,于1 *** 2年出版了关于 *** 报刊的专著《 *** 报刊及其控制》,反对压抑或控制这些报刊。他强调它们的角色有助于维护种族文化,并使读者透过家乡的语言而接触到大都会生活,使 *** 顺利融入美国社会中。帕克注重实证分析,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作为其主要的研究方向,他调查了芝加哥的贫民窟与当时颇为严重的犯罪问题。帕克的研究内容和 *** ,对日后欧美和日本等国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媒体的学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帕克在《 *** 报刊及其控制》中提到了传播学一直到现在还在研究的论题:媒体内容怎样影响公众意见?大众媒体是怎么被公众意见所影响的?大众媒体是否能够带来社会改变?人际传播是怎样与大众传播进行联系的?其对于传播的定义与香农后来提出的信息理论有相似之处。

3.拉扎斯菲尔德的《人民的选择》

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在形成现代传播研究方 *** 有重要的思想影响,是传播效果研究的开创者。从1930年在维也纳首次从事对广播听众的传播效果研究开始,到1937年在美国进行的“广播研究项目”和1940年的美国总统 *** 研究,他通过分析 *** 地利用样本调查,做出了影响个人行为的、有因果关系的推论。拉扎斯菲尔德及其助手合作完成的《人民的选择》被称为“社会科学史上最复杂的调查研究之一”,也是传播效果研究的经典著作。

《人民的选择》以1940年的美国总统 *** 为分析案例,试图阐释在大众传媒及人际关系的影响下,选民如何做出 *** 的选择。

促使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对大众在总统 *** 中的行为进行研究的诱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机器直接推动了包括传播学在内的诸多人文社会科学在美国的发展:社会学家奉命研究士兵的士气,以使整个 *** 的精神面貌更利于作战;社会心理学家奉命研究 *** 宣传的有效 *** 问题,以使 *** 的指令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而深谙世界各国文化的人类学家则负责向 *** 提供建议,以减少美国 *** 在与日韩等国打交道时产生的摩擦。这些学者在各自领域的成功为人文社科带来很高的声誉和愈来愈广泛的研究领域。基于社会需要的各种新兴研究领域也促使人文社科摆脱单纯的思辨式研究方式而代之以实证式的研究方式,因为每一个研究成果都被期待着对紧迫的社会问题做出解释或者作为 *** 制定政策的依据。《人民的选择》和实证派传播学都诞生于这样的学术氛围之下。

《人民的选择》对于传播学学术思想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大众传播的有限效果论,一是“两级传播”和“ *** 领袖”观点的形成。

早期的宣传理论家支持强有力的大众媒体,但是,后来的传播学学者在研究媒体对于 *** 行为、消费决策和其他类型的行为变化时,没有找到这类强效果的证据。开始怀疑强有力的大众媒体效果论的主要学者就是拉扎斯菲尔德,而正是他的伊利县研究引发了他的怀疑。

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希望证实大众媒体在构 *** 们关于总统 *** 中如何行事的意向上具有直接的与强有力的效果。他假定,在总统 *** 的 *** 决定会在竞选过程中做出,并会受到大众媒体 *** 现的有关 *** 问题和候选人的新闻和专题报道的影响。但研究结果却揭示了相反的事实:许多伊利县的选民在 *** 竞选开始之前就拿定了主意。600名调查对象中仅54名曾从一个候选人转向另一个候选人,而这些转变者当中只有一些人是直接因为大众媒体的影响才这么做的。媒体只能告知和说服一些关键个人,也就是后来被称为“ *** 领袖”的那些个人,它们转而通过与其追随者的人际传播联系,即以一种两级传播流通的模式将这种效果加以扩大。

此外,将面对面的访谈和分组试验、定量分析的 *** 引入传播学研究也是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学方 *** 体系做出的一大贡献。阅读《人民的选择》不仅可以对传播学早年的学科发展有清晰的了解,也能从中学到不少有效的研究 *** 。

二、如何关注 *** 国知青网

1、目前来看,国内外以“知青”为主题至今仍正常运行的网站有88个。国内主要有:中国知青网、北京知青网、中国知青村网、凤凰网知青频道、上海知青网、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中华知青网、中国老三届、黑龙江 *** 网、 *** 战友、 *** 国知青网、东北知青网论坛、农垦知青网、湖南知青网、上海知青文艺网、知青文化艺术中心等。国外主要是华盛顿中国知青协会网、南加州知青中国协会网、休斯敦知青联谊会网、悉尼中国知青协会网。这些网站建站时间都不算太长,大多是近10年创建的。网站经营 *** 质多为“非盈利 *** 质的公益网站”。网站一般实行会员制,通过注册,入会者可 *** 进行交流沟通活动。因网站主题为“知青”,所以,网站的受众对象主要是有过 *** 经历的老知青、对知青问题感兴趣的爱好者和做知青问题研究的学者。网站的建站宗旨相似,一般立足于知青沟通、知青文化建设、知青历史回顾等。如中国知青网的建站宗旨是“为全国各地的老知青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学习交流的平台,以促进和提高知青的文化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为目的;弘扬知青精神,追求社会和谐。”[1]上海知青网的宗旨是“手拉手,心连心,团结互助,共创美好生活”[2],天津知青网论坛的宗旨是“相约天知网,知青一家人”[3],中国西部知青网的宗旨是“天下知青是一家”[4]。基于网站受众对象的特点(有过 *** 经历的老知青如今都已到退休年龄,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和网站的建站宗旨,这些网站受关注程度都比较高。如中国知青村网总访问量为102917人次,总浏览量为209317人次(截至2013年2月26日);北京知青网论坛会员总数62453人,更高日发帖量为3468篇;中国知青网论坛会员总数48298人,更高日发帖量为3340贴;天津知青网会员总数 *** 83,日均发帖量为1000余贴(以上数据截止日期为2013年1月9日)。此外,每个网站都有较正规的组织机构和较完善的管理模式,网站的弃管现象很少。从知青网站的存在状态来看,知青网的发展规模、发展态势都处于上升阶段。当然,在知青网站繁荣的背后,也有个别网站已成为历史名词。一个网站的长久存在除了依赖良好的社会环境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实力”,这与网站的内容建构,特色彰显是分不开的。

2、共 *** 与特色并存网站的建站宗旨、活跃程度、运营特点这些外源 *** 的存在因素离不开网站内容的建设。打开80余个知青网站的初起,会有一个感觉,这些网站的关注内容都以“知青历史记忆”、“知青当下状态”、“知青文化生活”、“知青情感”,以及“关爱知青”为主线。“知青的历史记忆”是以回忆往昔为主题的随笔感想或纪实 *** 文学创作;“知青当下状态”主要对知青联谊活动、回乡活动的报道;“知青文化生活”为知青原创作品和发表言论提供了空间;“知青情感”主要是一些婚恋趣谈和婚姻介绍;“关爱知青”是对贫困知青的关爱帮助。这些内容充分体现了网站的建站宗旨,为知青提供了抒怀、联谊、友爱和才艺展示的空间。知青网站内容设置的相似 *** ,体现了知青群体的共同需求。但这些网站如果在内容上仅仅囿于其中会造成 *** 的雷同现象,不利于网站的存在和开发利用,网站的社会价值也会随之贬值。所以,一个网站在内容上的创新是必须也是必要的,知青网站的建设在此方面是有所探索的。

3、在对80余个网站的具体内容和专栏设置仔细浏览后,会发现这些网站在共同关注的话题之外,也会有一定的创新点。如北京知青网在“知青活动”、“知青岁月”、“知青文化研究”、“知青文苑”,以及“知青牵手家园情”之外,还设立了“报告文学连载”、“返城史录”、“80后风采”等栏目,凸显了北京知青网的特色,即报告文学原创园地、对知青返城历史进行 *** 梳理、对知青后代的报道,从而使知青问题具有了从历史到现实到未来的全方位关注,并凸显了知青网的文化特色。承德知青网的专栏设置也没有跳出“知青风采”、“往事悠悠”、“精品文库”的窠臼。但在这些老生常谈之外,还设立了“承知专栏”,重点关注“知青的回乡”活动。湖南知青网的文化气氛较浓,主要以知青的原创作品为主,所以,站内各专栏内的文字材料较多,文字多书面语、修辞色彩较重,呈“雅言”状态,相比于其他知青网站 *** 和声像材料较少,在屏幕化的21世纪,湖南知青网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印象。上海知青网以“知青专访”为特色,通过“知青研究”和“知青文集”专栏的设置打通了知青网站在言论导向上趋“通俗”的路线。在知青聊家常之外,对知青问题进行了学术 *** 的研究和关注,呈现“雅俗共赏”的状态,扩大了受众对象。中国知青村网在关注知青活动和知青的文化生活外,还重点关注了知青大学的建设与发展情况。此外还开设了“知青心中的 *** ”、“杨华”、“侯隽”专题介绍。而凤凰网知青频道则以“敞开”的方式,面向全国各地的知青朋友,打破了大多数网站的“区域化”特征,为知青开设了一个 *** 交流、 *** 展示的“大家园”。来这里查看和交流的知青会获得一个广阔的视野空间,而不再局限于“同乡”化的交流。

4、在这些各具特色的知青网站之外,需格外强调的是中国之一个知青研究所的网站,即黑河学院知青研究所网站。该网站因为隶属于研究所,所以,在建站特色上与其他知青网站不同,具有较强的学术 *** ,设定“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学术出版”、“文献资料”、“认识知青”及“交流平台”等专栏。基于知青问题研究处于初期阶段,很多基础 *** 的史料工作还需收集、整理、研究,所以,知青研究所网站在表现内容上,将知青学术交流活动、知青档案的整理和口述史料的收集作为重点。知青网站的内容设置在兼具共 *** 的同时不乏个 *** 追求,这不仅满足了受众对象的个 *** 需求,也为网站的长久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5、三、缺失与发展趋势经过近10年的探索

6、知青 *** 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7、(1)区域 *** 比重过大。在80余个知青网站中,区域 *** 占86%,专题 *** 占6%,综合 *** 占8%。区域 *** 的建立虽然有利于知青联谊、觅友和区域史料的整理,但受众对象的 *** ,使每个知青网站成为一个封闭的小圈子,不利于视野的开阔和知青大范围的交流。

8、(2)个别网站声像材料运用过度, *** 堆积现象严重。“知青活动”、“知青联谊”、“旅游天地”等栏目,打开后映入眼帘的往往是大量的照片,缺少文字的润色和补白,也缺少主题思想 *** 的表达。

9、(3)部分网站内容建设过于感官化,缺少理论深度和学理层次的建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网站存在的特点和存在形式有关。 *** 作为一种大众媒介,以其“无 *** ”,即 *** ,发表渠道畅通,“三无”(无 *** 别、无年龄、无名)得到了大众宠爱。而“大众”是多层次的,上至鸿儒下至白丁,只需简单的电脑 *** 作技能就可以在 *** 中“畅游”。知青网站的受众对象也是如此。因“知青”知识水平和所从事行业的 *** ,他们在发表言论和建设网站时,多追求通俗 *** 和大众化,很少对知青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学术 *** 探究,以至知青网站的内容流于表层化的诉说和交流,缺少深度。而且从目前的网站受关注程度看,比较受欢迎的网站往往是论坛 *** 质的,为此,很多网站为了生存,便在内容的设定和专栏的设置上多导向“通俗”,而不是学术 *** 。知青网站的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从网站的长久发展和功能价值的发挥来看,网站的建设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10、(1)整合资源,打破区域界线,适度增加专题和综合 *** 的知青网站;

11、(2)合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加强文字的补白和润色;

12、(3)栏目设置内容应与时代的发展和知青群体的当下需求相呼应,适时调整栏目设置;

13、(4)增强精品意识,提高网站的学理层次,打造精品工程,推出知青成果。在这方面北京知青网、上海知青网、黑龙江 *** 网做得比较好。 *** 是一种快餐文化,其存在形态具有短暂 *** ,对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如果不及时整理,会迅速淹没在文字和 *** 的海洋里。所以,及时整理网站上的内容不仅是对言说者的尊重,同时对 *** 和知青问题研究也是必要的。以上分析是就知青网站的目前状态而言的,随着社会和学术界对知青问题的再认识,知青网站的更新与发展会将上述言论淹没,但对知青网站的 *** 研究是应该被学术界重视的。

三、卢明专栏 | 瞻汤阴岳庙

1、堂堂中华,五 *** 悠久的历史,出现过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人们从这些英雄身上感受天地正气,表达无限的景仰之情。活动于南宋初年的岳飞,就是这样一位英雄人物,其事迹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一次,我来到岳飞的家乡汤阴,特意瞻仰了岳飞庙。

2、岳飞庙建于明景泰元年,明弘治、正德、天启年间,清乾隆、道光年间都进行过修葺、增建,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去的时候,这里是国家4 *** 景区。

3、岳飞庙建筑群不算太大,但绿树红墙,古色古香。尤其是那些牌楼和大殿,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精美之中透出一种高古之气。碧色琉璃瓦辉映着的门坊上,“宋岳忠武王庙”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自门坊进入,有山门坐北朝南,上有“精忠报国”、“浩然正气”、“庙食千秋”三块巨匾,门前一对石狮子分踞左右。拾级入庙,院中有两座亭子,东名“肃瞻”,西称“觐光”。众碑刻排列成墙,有帝王谒庙诗篇,有修殿扩庙胜迹记述,也有颂扬岳飞的诗词。

4、穿过御碑亭,便是岳庙之主体建筑——正殿。该殿面阔五间,气势宏大。殿门楣上悬有“乃武乃文”、“故乡俎豆”、“忠灵示泯”、“百战精威”、“乾坤正气”五块巨匾。正殿有“还我河山”贴金巨匾。殿 *** 为岳飞彩塑坐像,看上去英武魁伟,正气凛凛。四周墙上,悬挂着国内著名书画家颂扬岳飞的书画墨宝。大殿两侧的庑殿,为岳飞史迹陈列室。

5、大殿后院有寝殿,殿内有刻石一百四十余方,其中有书法珍品《出师表》。院内另有岳云祠、岳珂祠、孝娥祠等祠堂。岳云是岳飞长子,与其父一起受刑殉难。岳珂是岳飞三子岳霖的儿子,曾任绍兴知府、户部侍郎,著有《金佗粹编》和《金佗续编》三十卷,辑集有关其祖岳飞的资料,为后人研究岳飞和南宋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孝娥,《金陀续编》说是岳飞之女,通书史知大义,见父死于冤狱,含恨抱着 *** 生前留给她的银瓶投井,死得很壮烈。

6、岳飞庙山门对面有施全祠。施全原为殿司小军官,对秦桧主降误国、诬害岳飞的罪行极为愤恨。在岳飞遇害八年后的1150年,施全藏于桥下刺杀秦桧未成被捕,他大义凛然,宁死不屈,被以磔刑处死。祠内塑施全像,祠前石阶下塑有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王俊五人的铁质跪像。祠廊两侧有一副楹联:“蓬头垢面跪当前,想想当年宰相;端冕垂旒临坐上,看看今日将军”。塑像和对联,充分体现了世人对奸臣的痛恨,对英雄的爱戴,说明正义终能昭彰于天下,奸人可能得势于一时,但终将被天下唾弃。在杭州岳飞庙里,也有秦桧、王氏跪地受罚的铁塑像,与此处相仿,不同的是杭州还有岳飞墓。杭州的岳飞庙与汤阴的岳飞庙虽然规模不同,但纪念岳飞、赞美英雄精神的目的是一样的。两个庙一南一北,一个建在岳飞的家乡,一个建在岳飞的殉难地,遥相呼应,供人们千秋瞻仰。

7、岳飞庙中有清乾隆皇帝纪念岳飞的御碑,是这样一首诗:

8、翠柏红垣见葆祠,羔豚命祭复过之。

9、两言臣则师千古,百战兵威震一时。

10、道济长城谁自坏?临安一木幸犹支。

11、故乡俎豆复何恨?恨是金牌太促期!

12、可见,岳飞这样的英雄,不仅受到汉族民众的景仰,而且受到金人后裔的敬重,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统一的思想认知。

13、作者:卢明,男,1960年生人,笔名黄河入海。郓城县委退休干部,郓城县作家协会 *** ,县诗词学会会长。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菏泽市诗词学会副会长,菏泽学院 *** 文化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郓城县历史文化研究学者。在《 *** 》、《山东文学》、《时代文学》等多种报刊及 *** 平台发表散文100余篇、小说20余篇、诗词诗歌1000余首,其中《菏泽赋》在《 *** 》发表。著有《正话 *** 》《 *** 印象》《好汉文化探究》《郓城文史考略》(三卷)文化书籍六部,主编《郓城文学作品选》《郓城文韵》《 *** 别传》《 *** 酒故事》作品集四部。在菏泽电视台主讲主讲 *** 文化十三期。

关于之乡网学者专栏,山间人专栏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专栏 山间 学者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