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石之乡在哪里(麻石是什么石)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3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麻石之乡在哪里,以及麻石是什么石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烟桥古村属于哪里
  2. 胡适祖、父墓在哪里
  3. 湘南王氏发源地是哪里

一、烟桥古村属于哪里

烟桥古村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烟南村委会。从“孝廉公”由南雄珠玑巷迁来南海九江石龙村,传六代至慕庄公,明朝正统年间(1436-1449年)迁往烟桥,并于明代正统十四年(1450年)建村。烟桥村总面积80万平方米。村内现有206户,村民 *** 6人,基本姓“何”。古村规划严整,肌理尚存,保存了大量清代古建筑群,其中何氏六世祖祠以及旌表节孝牌坊都是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人就有号“七十二峰山人”、“烟桥老人”的何_和清嘉庆进士、兵部主事、员外郎何文绮等。民俗活动有扒龙舟、重阳敬老、清明祭祖、拜北帝、拜祠堂和编修家谱。美食有大盘鱼、醉翁鸡等。

1.六世祖祠:位于烟桥西面大巷口,祀二世小涧公、六世慕庄公等先祖。始建年代不详,嘉庆十九年(1814)重建,光绪 *** ( *** 2)重修,现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顺德举人梁骝藻题额“何氏六世祖祠”,顺德探花(大书法家)李文田题匾“_叙堂”。何文绮撰重建碑记(见家谱第三册)和祖祠大门楹联“云_仪水部,坊表重烟桥。”祖祠为二进三间,抬梁式木构架,镬耳山墙硬山顶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极具岭南宗祠建筑特色。木雕、石雕、砖雕及灰塑手工精巧,人物、花鸟等造型栩栩如生。上世纪60、70年代曾用作村内谷仓,才幸以保存至今。

2.“旌表节孝”牌坊:现位于于烟桥新庄贞巷旁边,旨建于道光年间。该牌坊以花岗岩构筑,右间刻有“百世”,左间刻有“流芳”,中间为“旌表节孝”,竖刻“道光元年(1821)六月为处士何蕴斯之妻节妇何程氏建。”据何氏族谱记载,何蕴斯之妻程氏在其夫去世后克守妇道,守义四十年,勤惠一生。其夫弟何文绮在京师为官,留下其长子给程氏抚养,程氏视若己出。其行闻于朝,文绮奉旨建坊旌表。牌坊现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3.南厅:现位于烟桥大巷口南面,是十九世植三公绍珍于1914年所建。当时还建有高厅,当年甲寅大水时尚未竣工,高厅矗立三层,于日敌时遭兵焚,原高厅所在地,现为乡人何德奋的“复古居”。现存南厅(尚志堂),原来是要建一间祠堂的,后来主人改变主意,兴建了一栋中西合璧大门向南的建筑,这是当时烟桥村唯一门口向南的建筑物,南厅得名也因此而来。西洋风格的窗篷是南厅的一大特色,虽经百年风雨洗礼,仍旧色彩鲜明。

4.兰桂坊:现位于烟桥星桥书舍一巷,是村中百福堂的附助建筑物。原主人在西欧经商,光绪二十年( *** 4)回乡兴建。取名兰桂坊乃取其“兰桂腾芳”之意,寓意子孙显贵发达。门楼上有中国传统壁画,砖雕、灰雕保存良好。更让人称奇的是该建筑物面向大路的多个窗户,窗框是用麻石砌成的,是传统的中式建筑,而窗篷却是西洋风格建筑。虽历经一百多年的风雨侵蚀,其花纹图案雕刻仍显得十分精致,色彩光鲜。穿过门楼,原来的两边都是古老建筑,传说,在60年代在 *** 的古建筑处建蚕房时,有人还在地下挖出了几斤黄金。由此,足以见证主人家世的显赫。

5.丹桂堂朝厅:现位于“丛桂巷”门楼旁边,是“丹桂堂”附属建筑物,独具清代岭南古建筑特色。近年,“丹桂堂”后人出资邀请修复广州陈家祠的工匠修复“.朝厅”。此处砖雕手工精致,灰雕活灵活现,极具立体感,是摄影发烧友流连拍摄的好地方。

6.烟桥正道:现位于“何氏六世祖祠旁”,在烟桥村的东西轴线上,由长长的石板所铺成,是村中贯通南北大道的主干道,由爱国华侨牧_公兴建。正道东面入口是一座高达的麻石门楼,门楼宽约3.5米,深约3米,高约4米,花岗 *** 地面与墙脚,青砖瓦顶,花鸟雕塑,硬山顶。麻石门楼上刻有“烟桥正道”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门楣上画有壁画(据传为何丹山之作),门楼的墙上还留有村民刻下的“甲寅水灾”印记。

7.元亨利贞巷:现位于“旌表节孝”牌坊旁,始建于光绪年间,是“一经堂”产业。元亨利贞出自《周易》乾卦卦辞,现在还保存亨巷、利巷两个青砖门楼。巷内古建筑设计根据《周易》精粹,共有15座建筑物,每座建筑均为99平方米,青砖老屋屋顶是拱背的龙纹灰雕,檐下涂黑,一面绘上朱红夔龙纹,一面饰花草灰雕。具有清末岭南古民居特色。

8.古木桥:据《烟桥何氏家谱》记载,烟桥村前原有长木桥,称烟桥,最初用竹架制成。1831—1835年间,乡人如骧公倡改建为木桥,1908年乡人锡恩公与族侄毓桢公重修改建。该桥用坚厚木板共12块砌成,稳如磐石。木制的烟桥由3条长长的木板组成,宽约40厘米,长25米。最为特别的是,中间的木板是一块柚木。当水位升高,小艇和船只无法穿过时,这柚木可以抽起来,腾出空位让船经过。百多年来长桥卧波,并因这里水汽充足,朝暮烟浮,久而久之,成了烟桥八景之一。随着时代发展,由于木桥不便通车,1995年,在征得村民同意下,扩建河清至烟南公路,并将木桥改建为钢筋水泥结构的公路桥。2013年,烟桥村成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村民又搜集齐当年建木桥的木板,拆掉水泥桥,重新修建古木桥,回复“烟桥”当年旧貌。

9.何晃钊故居:现位于烟桥大巷尾7号,共3座,保存较好,具有清末岭南古民居特色。房屋主人是旅古巴爱国华侨商人,1967年曾被 *** 邀请上京参加 *** 大典。

10.北帝庙:现位于烟桥南北大道路边,始建于清代道光之前,建国后遭毁,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华侨重新在原址修建。北帝庙又称玉虚宫,供奉北方水神的庙宇,三月初三为诞日。庙内门楣“玉虚宫”三字为红色隶书,已被浓烟熏黑,可见北帝庙香火之鼎盛,现在,经常有外乡人到此收签、祈福、许愿。

11.五美堂:作祭祀祖先之用,始建拆毁年代不详。留有《五美堂家规》。

二、胡适祖、父墓在哪里

胡适祖、父墓为宣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坐落在绩溪县上庄镇余川村西北面的一个小山包上,距上庄村约三华里。该墓坐北朝南,依山开穴,占地面积65平方米。整个墓址由墓塘、坟面、坟 *** 、墓碑几大部分组成。墓内共葬有四人,依次是:胡适 *** 胡传、母亲冯顺娣、祖父胡奎熙、祖母程太夫人。整个坟墓全用花岗 *** 砌筑而成,墓碑由 *** *** 、大书法家郑孝胥书写,墓塘内置有石桌、石凳一套,墓塘南侧结有草庐一间,专为祭墓时所用,整个墓园保存基本完整。

胡适祖父胡奎熙为清 *** 的小官吏,与程太夫人死后均未正式下葬,而是停放在距现墓址附近的厝基内。胡适 *** 胡传为清 *** 驻台官员, *** 5年甲午战争期间,奉命内渡 *** ,因染时疫客死厦门,其灵柩由胡适二哥胡绍之从厦门远道运回家乡上庄,也未正式下葬,也存放在距现墓址附近的一个厝基内。1918年,胡适母亲冯顺娣病逝,胡适归里奔丧,正式选择今日墓址下葬,并将祖父母及 *** 棺椁一并移葬于此。胡适素称孝子,在建造祖墓时更显得毫不吝啬,建造祖墓时费银颇多,整个坟墓全用花岗 *** (俗称麻石)砌筑而成,墓碑由 *** *** 、大书法家郑孝胥书写,墓塘内置有石桌、石凳一套,墓塘南侧结有草庐一间,专为祭墓时所用,此种墓葬规模非为 *** 初期乡镇普通人家所能承造,可见胡适家族及胡适本人在当时的社会影响即由此可知。今日上庄镇五六十岁以上的人,多数对胡适祖墓原貌仍有回忆。1988年,由乡 *** 出面与胡适亲属筹款将胡适祖、父墓修葺一新。新修成的祖墓形制与规模大体与前规格相似,只是所用材料不同,新修成的墓地是用砖块与水泥砌筑而成的,墓碑仍用郑孝胥书写原件,墓顶竖有“锄月山房”直碑一块,墓面左右扶手镌刻有对联一付,内容是:人心曲曲弯弯水,世事重重叠叠山。字体由上庄族人胡云书写。此种墓容格调极富有哲理 *** 与文人气息。

胡适祖、父墓是上庄镇文化内涵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胡适故居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批准文号绩政【2005】41号;2016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批准文号宣政秘【2016】219号。

胡适( *** 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 *** 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嗣_,学名洪_,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胡适5岁启蒙,在绩溪老家受过9年私塾教育,打下胡适详细信息++

余川村:余川村简介余川村位于绩溪县上庄镇西1公里处,与上庄村毗邻,是一个有着骄人历史和丰富文化沉绽的古村落,是现代著名诗人汪静之、茶叶 *** 汪裕泰的故乡,也是全县著名的 *** 老区。余川村村委会下辖余川、金山两自然村,473户,1 *** 3人,月田地932亩,山场14432亩,近年来,村两委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农民种茶栽桑,开发经济作物,闻名县内外的

三、湘南王氏发源地是哪里

1、里田上湾是湘南王氏始祖王仁鞠(仁鞠公)的故居,也是湘南王氏的发源之地,开基于北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八月二十五日。

2、里田上湾:位于湖南省蓝山县太平墟镇大洞办事处下辖的自然村庄里田村村内,里田上湾只是在明末清后时仁鞠公后裔再续族谱时一个通俗口顺的叫法,它实际上是里田村内地一个方位 *** 的村内小地名。

3、在宋朝时期,湘南王氏始祖仁鞠公选择居住"上湾"的地方还没有形成村落村庒,因为那个古朝代时期人口稀少,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相隔有一段的距离,但总体上那个地方它是叫做"湾",按照方向的特 *** 一个湾内有上湾、中湾、下湾。始祖仁鞠公于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八月二十五日徙居上湾的情形是:中湾已先遣乐氏嗣居,下湾已经有杨氏嗣居,只有上湾无人嗣住,所以始祖仁鞠公选择了徙居上湾。

麻石之乡在哪里(麻石是什么石)-第1张图片-

4、"上湾屋坪"在明朝崇祯十六年(公元1 *** 3年)下湾(下里田)一十九代贡生仕德公、字积化也叫积化公,向当时的桂阳州府提出湾改里田的议章,桂阳州府批准了湾改里田。由此上湾、中湾、下湾,三湾统一村名为"里田村"。"中湾而曰上里田,下湾而曰下里田。"而上湾屋坪在元朝之后已无人居住。

5、明朝崇祯十六年湾改名成了里田村之后,清朝后的修谱续谱之人为了表达准确的方位信息,于是在续谱修谱之时修谱之人便会在始祖仁鞠公故居"上湾"或前或后的加注"里田"二字,这样就有了上湾里田、里田上湾,里田中湾、里田下湾、里田大屋桥头山,这样在族谱中表述里田村内某某方位 *** 这种简单的口语式表述。

6、清朝之后所续族谱文言文中的"里田上湾"它所表达的意思用现代汉语翻译就是:里田村的上湾。所以上湾只是里田村内的一个某某方位 *** 地方名称,而不是一个村庄的名。

7、上湾屋坪传承到了八世祖时候,八世祖升礼公英年早逝留下年幼二子与八世祖婆朱氏仍住上湾屋坪,长子和叟公(字:天章)、次子通叟公。

8、总谱谱头纪要中:"......通(通:上里田上坊先祖九世祖通叟公)愆德隳好兄阋也(阋同䦧,读xi平声)'愆德隳好'-成语指做人没有原则人品差且道德败坏。'兄阋'来源于成语兄弟阋于墙,意为兄弟不和但对付外敌还是会一致对外,在此处仅指兄弟不和)父故矣 *** 躁(受 *** 亡故的影响 *** 格变暴躁不安 *** 大变),不仁焚之隳巢。於宋恭宗德佑元年(一二七五年)八月七日,披祖铠甲,篡祖辈逃居中湾。后人曰:三雄裔孙骂二郎玍(玍:方言,意为 *** 格怪癖无赖),血母不孝兄阋(意为:不孝尽母亲不尊重兄长)三代官巢二百余秋,焚巢披铠百世耻!"

9、"话曰通叟公隳巢(放火烧祖居)天空雷鸣大雨淋巢,天助和叟公也。翌曰和叟公收始祖公帐帙文史子恭述传珍文珍物,始祖公至六代系孙祖容塑像、灵牌等,於宋恭宗德佑元年乙亥年(一二七五年)八月八日,和叟公营独义顺嫠(嫠:读li阳平声,意为 *** )血母(朱氏)乞飞矣(乞飞矣:意为只求赶紧飞奔的离开),居下湾右则青龙头为嗣。后人赞拜:人生百行孝为先,营独义顺嫠血母,好教后世仰前贤。又赞曰:尺布可缝粟可椿,骨肉兄弟不相容,构成煮豆燃豆箕。"

10、八世祖婆朱氏与长子和叟公于八月八日 *** 俩人带着抢救到的仁鞠家族珍贵文物、一世祖到六世祖祖容塑身像、 *** 灵牌等,离开上湾屋坪被毁故居一起搬到了下湾(下里田)青龙头右首嗣居。

11、上湾屋坪的故居历史到此而结束。

12、朱氏与长子和叟公搬到下湾居住后痛心上湾屋坪二百多年的世居被毁,整天哭啼以泪洗面,"后人赞拜:朱氏泪仰祭祖容,何日建祠裔祭典,子见母泪心悲痛,和与子孙誓建祠。"临终前朱氏给下湾子孙留下遗训:重建宗祠立槐堂,好叫后世仰前贤!

13、因而 *** 湘南仁鞠王氏祖遗和精神文化象征的宗祠《六郎仁鞠槐堂》重建责任落在了下里田先祖和叟公子孙身上。

14、元朝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十一世祖和叟公之孙元庆公 *** 持湘南王氏仁鞠公后裔的仨裔大族(湘南仁鞠王氏彦环公、彦琳公、彦璍公三族后裔)共商建祠重事。

15、"十一世祖和叟公之孙元庆公 *** 仨裔之绅老(和叟公孙子元庆公带头主持仨裔有身份有威望的人),共商建祠重事(共同商量重建宗祠大事),公族募捐白银数仟两(三大族裔宗 *** 捐款银子数仟两)。元庆捐九百两,元资捐四佰两(和叟公孙子元庆公捐九佰两银子,元资公捐四佰两银子),於元朝皇文帝(元朝文宗皇帝)天历元年年初奠基。"

16、《六郎仁鞠槐堂》于元朝皇文帝(元朝文宗皇帝)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年初在仁鞠故居的下湾(下里田)动工到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八月竣工,共历时四年。

17、自此,上湾屋坪(里田上湾)故居祖遗及文化传承由九世祖婆朱氏和长子和叟公带至到了下湾传承。湘南王氏仁鞠公后裔仨裔大族从此敬里田村下湾(下里田)为祖遗故居。

麻石之乡在哪里和麻石是什么石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标签: 麻石 哪里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