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米之乡方言 江南鱼米之乡指的是哪里 - 之乡 -

鱼米之乡方言 江南鱼米之乡指的是哪里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2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鱼米之乡方言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鱼米之乡方言的知识,包括江南鱼米之乡指的是哪里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方言用普通话表述有三种情况,你知道吗
  2. 方言词汇有哪些
  3. 为什么湖南这么多方言

一、方言用普通话表述有三种情况,你知道吗

1、对应的是同一个字,只是读音有差异。

2、如,“街”,普通话读“jie接”,方言读“gai该”。苋菜的苋,普通话读“xian现”,方言读“han汉”。盐味之“咸”,普通话读“xián贤”,方言读“han寒”。街、苋、咸等字,出现南北读音差异的原因,是南方话承袭古音基本没变,而北方话发音变了(声母g、h颚化为j、x)。

3、同字不同音,就不存在转换问题。我们不可把方言“街”转写为“该”,“苋”转写为“汉”,“咸”转写为“贤”。

4、正确做法是,读方言的音,写本来的汉字。

5、另一种情况,字、音不一样,但用普通话字词可准确替代。

6、如方言表达扭转的动词“jiǔ久”,可用普通话“拧”完美替代。

7、湖北方言,把瓶盖松开,称“jiǔ久(发音)”,把盖子松开称“jiǔ开”,把盖子拧上,称“jiǔ紧”。jiǔ毛巾,jiǔ绳子,jiǔ胳膊,jiǔ麻花,jiǔ了筋。

8、衣服洗好了jiǔ干。把水龙头jiǔ紧些。修铅笔的卷笔刀说为jiǔ笔刀。

9、这个“jiǔ”,湖广渔夫认为,对应的汉字“本字”,应该就是“扭”。

10、扭niǔ,基本释义为“用手转动”,又引申出多个衍生释义。扭开,扭转,扭动,扭字本义与方言“jiǔ”含义完全相符。从读音看,niǔ与jiǔ,韵母一样,声调一样,声母n与j发音差别也不大,应是口语“扭开kāi”“扭紧jǐn”产生的声母音变。

11、从表义出发,我们可把方言“jiǔ”直接写为“扭”,或转换为普通话词汇“拧”。

12、拧,实为北方方言。要补充的是,“拧”含义比方言“jiǔ”要广得多。拧,多音多义,读作:níng;nǐng;nìng。

13、这孩子脾气真拧,不叫他去他偏要去(倔,固执)。

14、两个人越说越拧(别扭,抵触)。

15、也有专家建议,为准确表音,可把方言“jiǔ”,写为“糺”。糺,有两个读音,jiǔ(久)与jiū(纠)。糺,古同“纠”。

16、糺jiǔ是个生僻字,为古代辽金元时期 *** 的一种名称。

17、赣语中,借用“㧃jiù”,表达用力拧、抓之义。但“㧃”同“摎”字,本义是缚杀、绞死之义。

18、还有借用“捄 jiù”字,但“捄”同“救”字。

19、第三种情况,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讨论的,一些方言词汇,在普通话里找不到对应的词汇。

20、“足+反”,音同“板bǎn”,这个方言字,电脑字库打不出,《现代汉语词典》也没收入,但《汉语大词典》收有此字。本文暂借用“板”字。

21、板,最初应是表述鱼离开水之后的跳动、扭动、挣扎,鱼没有四肢,多数鱼为扁形,与其他动物比,鱼的挣扎是独特的。用跳、蹦、爬来表达,均不合适。鱼在地面也能跃起,但靠的是身体的扭动起跳,不像其他动物靠四足。南方水多、鱼多,需要有个简洁精准的字词来表达鱼的挣扎情形,相反北方水少、鱼少,吃鱼也少,不一定需要一个专用词汇。

22、方言的细腻,来自独特的生活环境与生产方式,与地域相关。湖北是鱼米之乡,更需要有“板”这个常用字词。

23、板,后来又引申出形容人的行为,板人,板命,跶脚板手。

24、板子:指鱼产卵的情形。一些淡水鱼产卵时,要游到浅水区水草中,扭动身体排卵,并且动静很大。

25、“鲤鱼板子。”“板子的鱼不肥。”

26、按字典规范,不宜写为“板籽”。

27、板人:累人,使人劳神费力。“这件事太板人了,我搞怕了。”

28、板命:形容人爱折腾,爱做危险事。“他这人爱板命。”

29、板浪:人或动物,在水里翻动时溅起浪花,扑腾。

30、板,还有“摆弄”之义。“你别把车子板坏了。”“他这人喜欢板架子。”

31、跶脚板手:指人躺在地上,手捶地,脚蹬地,翻滚扑腾,非常悲痛懊悔或委屈愤怒的样子,程度超过“捶胸顿足”。

32、跶脚板手,也可简称为“板”。“她在地上瞎板。”比喻人像鱼一样,在地上挣扎。

二、方言词汇有哪些

1、一些方言词汇,在普通话里找不到对应的词汇组词窄。

2、“足+反”,音同“板bǎn”,这个方言字,电脑字库打不出,《现代汉语词典》也没收入,但《汉语大词典》收有此字组词窄。本文暂借用“板”字。

3、板,最初应是表述鱼离开水之后的跳动、扭动、挣扎,鱼没有四肢,多数鱼为扁形,与其他动物比,鱼的挣扎是独特的组词窄。用跳、蹦、爬来表达,均不合适。鱼在地面也能跃起,但靠的是身体的扭动起跳,不像其他动物靠四足。南方水多、鱼多,需要有个简洁精准的字词来表达鱼的挣扎情形,相反北方水少、鱼少,吃鱼也少,不一定需要一个专用词汇。

4、方言的细腻,来自独特的生活环境与生产方式,与地域相关组词窄。湖北是鱼米之乡,更需要有“板”这个常用字词。

5、板,后来又引申出形容人的行为,板人,板命,跶脚板手组词窄。

6、板子:指鱼产卵的情形组词窄。一些淡水鱼产卵时,要游到浅水区水草中,扭动身体排卵,并且动静很大。

7、“鲤鱼板子组词窄。”“板子的鱼不肥。”

8、按字典规范,不宜写为“板籽”组词窄。

9、板人:累人,使人劳神费力组词窄。“这件事太板人了,我搞怕了。”

10、板命:形容人爱折腾,爱做危险事组词窄。“他这人爱板命。”

11、板浪:人或动物,在水里翻动时溅起浪花,扑腾组词窄。

12、板,还有“摆弄”之义组词窄。“你别把车子板坏了。”“他这人喜欢板架子。”

13、跶脚板手:指人躺在地上,手捶地,脚蹬地,翻滚扑腾,非常悲痛懊悔或委屈愤怒的样子,程度超过“捶胸顿足”组词窄。

14、跶脚板手,也可简称为“板”组词窄。“她在地上瞎板。”比喻人像鱼一样,在地上挣扎。

15、板这个单音节词,在普通话语言中,找不到对应字组词窄。普通话双音节词“挣扎”“蹦跶”“扭动”等,均不能完全对应方言“板”的含义。

16、挏dong(东字读二声),湖北方言常用词汇,特别是水乡地区多用组词窄。将物品在水中上下往返,如清洗家具,用桶在井里打水,都有往返击水的动作,称为“挏dong”。

17、《新华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均没有这个字组词窄。相关字也没有,dong拼音的二声字缺失。

18、《汉语大词典》《百度汉语》有挏字,但注音为四声“洞”组词窄。

19、跟前面说的“足+反”一样,挏这个湖北方言词,也体现了方言细腻特征,普通话词汇难以转换替代组词窄。

20、《汉语大词典》对挏字解释,①推引,撞击;②方言组词窄。自上掷下。

21、据《百度汉语》,挏,有在液体里来回猛烈地摇动或拌动之义组词窄。

22、二 *** 前的《说文解字》里有挏,解释为“推引”,与湖北方言含义差不多组词窄。说明这个方言,来自古汉语。

23、“自上掷下”并不完全符合湖北方言挏之含义,挏是掷下又提起组词窄。

24、湖北方言,有时把“蘸”也说为挏组词窄。“挏点酱再吃。”(蘸酱吃)

25、把漂浮物打进水里,也是挏组词窄。如水烧开煮菜,用筷子把浮在表面的菜挏一下。

26、方言挏还有引申义“盖”与“怂恿”组词窄。

27、盖印章——“给我挏个章子组词窄。”

28、促成,怂恿——“你去把他挏起走嘛组词窄。”

29、表达“怂恿”之义,挏可读为三声“董”音组词窄。这只是一种音变现象。

30、他这个人姓董(信挏)——信挏,轻信别人怂恿,指这个人特别容易受别人鼓动,上当受骗组词窄。

31、回头再说跶脚板手之“跶”组词窄。

32、跶虽然是普通话常用字,但字义窄、组词少,只依附于蹦跶、遛跶少数词汇中组词窄。

鱼米之乡方言 江南鱼米之乡指的是哪里-第1张图片-

33、蹦跶:跳跃,现多形容挣扎组词窄。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34、方言跶da,读二声达,含义较多组词窄。基本字义是失足跌倒,对应跌、摔。

35、跶倒——跌倒,摔倒组词窄。跶跤——跌跤,摔跤。跶倒了。

36、普通话:哪里摔倒哪里爬起来组词窄。

37、方言:自家跶倒自家爬组词窄。自家——自己。家,读“嘎”。

38、方言“跤”,读古音“高”组词窄。跶跤,读“达高”,或“达了一高”。如果你读成普通话“达交”,就很拗口。

39、跶,还有摔落、 *** 之义组词窄。碗跶破了。小孩不小心从床上跶下来了。

40、跶脚板手之“跶”,是蹬踹、扑腾组词窄。

41、现在大力推广普通话,方言消失的很快组词窄。湖广渔夫认为,普通话对方言的替代,称呼与名称首当其冲。如现在的小孩喊祖辈,不称爹爹、婆婆了,基本上称为爷爷、奶奶。但对于那些有地域特色、普通话难以转换的方言词汇,仍将长期存在,并有可能融入到普通话词汇中去。如前面说的“板”“挏”等方言字词,仍有生命力,短时间不会消亡。

三、为什么湖南这么多方言

1、说起湖南,倒也历史悠久。当年黄帝先生四处旅游,就曾“南至于江,登熊、湘”。后来“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这个帝喾,据说是黄帝的曾孙、尧帝他老爸,祝融嘛,书上说:“楚,祝融后也”,南岳之一峰,就名祝融。再后来大禹篡位,舜“南巡狩,崩於苍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为零陵”,“九疑”即今九嶷,“零陵”嘛,早几年还叫“零陵”,不过现在已改叫“永州”了。禹开九州,“淮海维扬,荆衡维荆”,今之湖南,古荆州之地也。夏而殷、殷而周,周王室微,然后有楚。周夷王时,祝融先生的第N代孙熊渠趁着 *** *** 管理乏力,自立为王,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不过当时的楚国想来很小,大概现在的湖南只有那么一小块属楚吧(湖北的兄弟爱说湖南人不是楚人,若是指的这个时候的楚,倒也有些道理)。到了楚庄王(就是“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那位)观兵周郊问鼎中原的时候,楚国的版图就大了起来,大概已经包括湖南的一大块了吧。当然,在楚国最强大之时,恐怕不仅两湖,连两江、川、豫等地都包括了(所以刘、项并非两湖人氏,也都自称楚人)。之后秦统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当时南方地广人稀,偌大一个湖南只设了个长沙郡(湘西一带当属黔中郡)。汉以其郡太大,遂立长沙国,辖现湘东、北,另置武陵、零陵、桂阳三郡,辖现湘西、南。这个时候,湖南已经不是蛮荒之地了,三郡 *** ,在西汉全盛时期人口超过了七十万,当然,相对于全国总人口(六千万左右)仍然微不足道。汉末,长沙国除为郡。三国时湖南全境属吴,吴分长沙立湘东、衡阳、安成郡,分武陵立天门郡,分零陵立始安、邵陵郡,分桂阳立始兴郡,属荆州(始兴、始安后属广州)。西晋末曾在湖南设湘州,东晋末并入荆州,至宋武帝刘裕,再设湘州,辖十郡,之后直到陈灭,这个大体涵盖了湖南全境的湘州存在了两百多年。也许,中国有“湘人”的概念就始于此时吧?隋改湘州为潭州,置潭州、永州总管府,又改易郡州,湘南有衡山、零陵、桂阳,湘北有长沙、巴陵、武陵、沅陵、澧阳等。唐分天下为十五道,湖南大部属江南西道(湘北属山南东道、湘西属黔中道),有岳州(巴陵郡)、潭州(长沙郡)、衡州(衡阳郡)、澧州(澧阳郡)、朗州(武陵郡)、道州(江华郡)、郴州(桂阳郡)、邵州(邵阳郡)、辰州(卢溪郡)等,并置了湖南观察使,辖区虽与现在的湖南省有些出入,但“湖南”之名,应该始于此时。五代时湖南大部属楚,所谓“马王”,就是这时的楚王。宋时分湖南为荆湖南、北二路,大致分辖现湘东南和湘西北(加湖北部分)。因宋朝疆域蹙狭,尤其南渡以后,湖南成了腹地,面积、人口近“天下”十一,文化也空前繁荣,显然此时之湖南,已非复“吴下阿蒙”矣!蒙元海内划一,天下一家,两湖两广(部分)加海南给合起来成了“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湖南被划为十几条“路”,岳州、常德、澧州、辰州、沅州等路属江南湖北道,天临、衡州、道州、郴州、宝庆、武冈、桂阳等路属岭北湖南道。明初划出两广,但仍保留了“湖广”的省名(湖广布政使司)。万历二 *** ,“帝以楚地辽阔”,析湖广置偏沅巡抚,辖湖南地。“清初因之。康熙三年,析置湖南布政使司,为湖南省,移偏沅巡抚驻长沙。雍正二年,改偏沅巡抚为湖南巡抚,并归湖广总督兼辖。”至此,湖南省基本定形,省名、首府、疆界,沿用至今。

2、从历史地位上来看,湖南在宋以前可以说无足轻重。上古时期,“中国”甚小,湖南地处“四夷”,为“要服”之地,境内人烟稀少、文化落后,乃有名的流放之所。即使到了西汉全盛时期,贾谊谪居长沙,尤赋《鵩鸟》、惧“寿不得长”,可知湖南当时不是什么好地方。按说两宋要好些,但事实上湖南在宋代也还是谪戍之地,境内“峒蛮甚夥”,很不安宁,虽然因为“山饶材木、地多金铁、土宜谷稻”,“赋入稍多”了,但也还远谈不上“物阜民康”。那个时候江浙一带乃“天下粮仓”——所谓“苏湖熟,天下足”也,湖南之钱谷较之江西都有所不及,自然更是远逊江南“鱼米之乡”了,人口自然也少得多,人才更是少得不成比例。湖南地位显著上升的转折点是明初:元明之际,湖南被兵最烈,人口顿减(民间传说朱元璋为剿陈友谅曾“ *** ”湖南,将湖南人赶入一丘大田里,就留了这一丘田的人,其余的全杀了),使得本来人口却少的湖南一片荒芜。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招抚 *** 、放还奴隶、劝课农桑、鼓励开垦等,并且对湖南进行了大规模 *** 。这就是所谓的“江西填湖广”, *** 主要来自江西,当然也有一小部分来自湖北、安徽。因江西等地本较湖南开发,大量 *** 的到来不仅提高了湖南人口的整体素质,也使大量的土地得到开发,特别是湘北洞庭湖区及周围平原地带的开发,使得湖南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粮食产地。由于这时江浙一带的良田已改种棉花,加之人口稠密,粮食已不能自给,反仰食于江西、湖广,因此民谚就变成“湖广熟,天下足”了,到了清朝,这句话甚至出现在了康熙的“上谕”上。明末清初,湖南又重复了一遍战乱、招抚、恢复的过程,清 *** 也同样采取了奖励垦荒、减免赋税的政策,同样收效显著。如果说明以来湖南还是在追赶江西的话,入清以后则湖南已开始后来居上了。终明一代,湖广人口都不及江西,可到清末,从湖广分出来的湖南一省的人口已经超过江西近一倍,所以清以来湖南的崛起、江西的没落,人口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农业社会,有人口就有钱粮、有赋税、有兵源、有人才,也就有地位,因此在过去的几百年里,湖南作为全国数一数二的农业大省,想没有地位都难。但是如今进入工业社会了,不仅工业,连第三产业都已远远抛低农业,而湖南前些年还在强调“农业大省”、“农业强省”,结果三个产业都不景气,湖南欲维持其在全国的地位不下跌,其可得乎?势不能矣!好在这几年的政策方向有所改变,最近又有了“泛珠9+1”和“中部崛起”的概念,重振湖湘雄风,廿余年后,其庶几乎?

鱼米之乡方言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江南鱼米之乡指的是哪里、鱼米之乡方言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标签: 鱼米之乡 江南 方言 哪里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