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糖瓜之乡,以及糖瓜的原料有哪些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一、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是什么习俗
1、耳熟能详的“二十三糖瓜粘”,指的是什么习俗?
2、小的时候,过完腊八就特别期待小年的到来,因为到了小年之后,家里总是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美食,我们这些小吃货就有口福了,那么小年有哪些美食习俗呢?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小年吃的芝麻糖,芝麻糖也被称为灶糖,除了灶糖之外,还要吃其它的美食
3、在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因为小年跟祭灶是同一天,所以小年这一天,灶糖是家家户户都要吃的传统美食。灶糖就是用麦芽糖 *** 而成的,然后外边粘上满满的一层芝麻,吃起来特别的甜,但是有点粘牙。据说吃灶糖是为了黏住灶王 *** 嘴,让她不要乱说话,这样来年才能诸事顺利,大吉大利!
4、饺子是咱们华夏民族的传统美食,俗话讲,好吃不过饺子,但凡是重大节日,总是少不了要吃上一顿饺子,所以小年的时候,饺子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小时候听爷爷奶奶讲,小年吃饺子的时候还有说法,因为我们这里历来有“送行饺子迎风面”的习俗,小年包饺子是为了送别灶 *** ,让他上天言好事!
5、在很多地方还有小年吃火烧的习俗,这里的火烧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烧饼,但是这一天吃的烧饼一定是圆圆的,而且越圆越好!因为小年这一天,出门在外的游子们都要返回家乡与家人团聚,而圆圆的火烧则象征着团圆,另外吃火烧还有来年日子红红火火的寓意!
6、在晋东南地区地区,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二十三不吃烧,大年初一一锅倒”,所以在腊月二十三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会选择把炒玉米用麦芽糖黏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跟灶糖有异曲同工之意。
7、南方的年糕就如同北方的鹅饺子一样,但凡是重大节日,从来不会缺席,所以很多地方也会选择在小年这一天吃年糕,年糕的寓意就是年年高升,大吉大利!
二、糖瓜在哪能买到
1、糖瓜是春节年节食品又是祭祀用品(祭灶神)。过去讲廿三那天要祭灶王,买些用麦芽糖做的祭灶糖如糖瓜、关东糖供着,既有在他 *** 到玉皇大帝那儿禀报时,请他多多美言之意,又有以糖粘上灶 *** 的嘴不让他多说之心。
2、老北京人,特别讲究“过年”,于是便有了: *** *** 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3、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民谣。民谣中列举的腊八粥、炸豆腐、炖羊肉等等,都是春节老北京的美食。
三、糖瓜的作文
1、导语:糖瓜是古老的传统名点,既是春节年节食品又是祭祀用品(祭灶神)。下面是关于糖瓜的作文。欢迎阅读及参考!
2、腊月二十三这天,我们家乡的风俗和外地一样,称之为小年。这一天,除了要放鞭炮外,还有一样重要的仪式——祭灶神。
3、祭灶神这一风俗早就有了,但各地 *** 却千差万别,有的是仅用几碗饭菜和点心来祭拜,而我们那里有一样重要的祭品——糖瓜。由于糖太粘,在传统文化中,有灶 *** 吃了糖瓜可以粘住嘴,上天之后不说坏话之说。于是,“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这句民俗就广为流传,也反映了当地的风俗。
4、我们家乡早先盛产大麦和小米,因此,就地取材,就用这两种原材料而 *** 的, *** 前要先泡麦芽,即要使大麦生芽。然后则为熬糖稀。将粉碎了的大麦芽和蒸熟的小米拌匀,倒入发酵缸内发酵后生成饴糖,然后添加开水,使经过发酵产生的糖溶于热水之中,饴糖沉入底部,渣子会漂浮上来。然后将澄清的糖浆放入锅中,再溶入一定比例的白糖,用旺火烧开至满锅冒泡,并开始搅拌,防止糊锅,搅拌的过程也叫炒糖。在水分完全蒸发后,把糖舀出。
5、然后就可以进行拔糖了。大锅内放水加温,盖好锅盖并留出气孔,出气孔上挂一木钩,待水烧开,出气孔上有蒸汽时,把炒好的糖拔出一块,挂在木钩上,开始用手拔,边拔边在出气。
6、口的蒸汽上蒸,越拔越白,直至松软洁白。然后则将拔好的糖,三个人像拉拉面一样,来回拉几次,形成糖片,再经过合缝吹胀形成糖管子,再用细绳把一个个糖管子截断,用筛子晃动,使其 *** 、定型。最后即要粘芝麻。把成型的糖瓜再放到出气孔周围,让成型的糖瓜有粘 *** ,放入炒好的芝麻中,使其粘满芝麻,糖瓜就做成了。
7、糖瓜 *** 在冬季,但在熬糖稀、拔糖过程中,由于炉火旺盛,蒸汽满屋,所以糖瓜作坊里会看到大冬天里穿着短袖衣服拔糖炒糖的场景,也就不足为怪了。糖瓜 *** 过程需要十多人,投入也相对大,加之季节 *** 强,村民一般采用合伙的方式来经营。
8、糖瓜不仅在我的家乡有,在关中大地上也有出产糖瓜的地方。但像我们那,一个村子联合起来 *** 糖瓜却是难以看见的。
9、糖瓜的特点是香、甜、粘。既是祭祖祭宗、馈赠朋友的礼品,又是小孩子爱吃的东西。一个小小的糖瓜在孩子们的眼中甚至是互相炫耀的玩物。糖瓜形状多为圆型,有的个头很大但是重量很轻很薄,有的个头小,却皮厚,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由于糖易于成型,也衍生出了各种糖的品种,糖豆,糖块,麻花糖。虽然没有现在超市的糖制品漂亮,但是这纯粹的手工传统工艺 *** 的糖瓜,吃到嘴中似乎有着一种纯粹的麦芽的香气,在鼻腔中,蜿蜒萦绕,让每一个鼻毛都畅快。
10、糖瓜似乎也是有讲究的,吃时不能将其打碎,一块块的吃,而要一整块的吃,糖瓜似乎有些硬,因此不会在吃时弄碎,但其也有着 *** 、幸福的意味。
11、糖瓜 *** 始于清朝同治年间,也距今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它既是富有家乡风味的特色小吃,也是家乡的传统文化,其悠久的文化韵味让我们流连忘返、难以忘怀。
12、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一听到这首古老的童谣,我就想起了我的家乡。因为我的家乡就 *** 香酥脆甜的糖瓜。每年一进腊月,天气就冷起来,冷得让人在大街上站不住脚,人们一个个窝在温暖的灶炉旁唠嗑。大街小巷人影稀少,四处冷冷清清。天气那么冷,爷爷却很高兴。因为天气冷就可以 *** 糖瓜了。爷爷可是 *** 糖瓜的行家里手啊!
13、气温已经达到了零下,正是 *** 糖瓜的好时候。爷爷喜滋滋地去找村里最有威望的太爷爷。太爷爷带着老花镜,翻开黄历仔细地看,哪天是点灶的好日子。定好日子,大家着手从商贩手里买来大堆的煤块,一袋袋的小米、白糖、芝麻……仓库里堆得跟小山似的,只等点灶的吉日到来。吉日一到,爷爷招呼所有的伙计,一大早就忙活起来,摆上案桌,炒好供菜,点上纸烛,四处烟雾袅袅。村中的 *** 在桌边双手举香,口中念念有词。大家神态庄重,虔诚地在供桌前跪倒,四处笼罩着一种神秘的气氛。最后在 *** 的指挥下,大家一起磕六个头,表示六六大顺。点灶仪式就算完毕了。
14、爷爷亲自点火生灶。灶上一口硕大的黑锅,里面倒入发酵后生成的饴糖(将粉碎了的大麦芽和蒸熟的小米拌匀,倒入发酵缸内发酵后生成饴糖),兑上一定比例的开水和白糖,开始“熬糖稀”。身强力壮的长海叔手拿木掀开始不住地翻动。锅里的糖渐渐融化,变成又粘又稠,散发着金 *** 泽的'黄糖稀。此刻作坊里热雾缭绕,弥漫着一股甜丝丝的气息。长海叔搅拌起来格外费劲了,糖稀随着木掀的搅动起起落落,发出沉闷的“咚咚“声。虽然是寒冬腊月,长海叔光着膀子还累得满身是汗。这是 *** 糖瓜的之一步“熬糖稀”。糖稀熬好,六七个师傅开始大显身手了,进入最关键的“拔糖”环节。大锅内放水加温,待水烧开,有经验的师傅们就把炒好的糖拔出一块,挂在木钩上,开始用手拔,边拔边在出气口的蒸汽上蒸,越拔越白,直至松软洁白。火候成熟,几个师傅手握拔好的糖条从热气腾腾的作坊里鱼贯而出。滚烫的糖条骤然变得温软。他们像拉拉面一样,来回拉几次,形成糖片,再合缝形成糖管子。外面的冷空气灌入糖管中,膨胀起来。师傅们娴熟地用腰间的麻绳把糖稀条割断,迅速为糖瓜塑形。糖瓜是圆是扁就看师傅们的手艺了。形状一旦形成,就很难再改变了。“拔糖”的工序完成,糖瓜就具备了雏形——外圆内空。只是外表还光秃秃,就像一个没穿衣服的皮球。把 *** 的糖瓜放入盛有芝麻的竹筛中,几个心灵手巧的大婶开始“粘芝麻”。随着竹筛均匀地晃动,尚有余温的糖瓜上粘了一层密密的芝麻,就像给糖瓜裹上了一件 *** 衫。
15、你别以为糖瓜都一样,都是又圆又大。其实,你仔细瞅,就会发现,糖瓜的模样有的显得蠢,有的很秀气,还有的很大气。模样端庄的糖瓜往往被选作小年祭灶的供品,记得小时候家里穷,只有小年的时候奶奶才买一个糖瓜,放在供桌上祭灶神。我馋得不得了,可奶奶不让吃,说要等灶 *** 吃完了,从供桌上撤下来我才能吃。我问奶奶:“为什么要给灶 *** 吃糖瓜?”奶奶说:“这是老一辈儿传下来的规矩,过小年献糖瓜给灶 *** 吃,要用糖瓜黏住灶 *** 的嘴,让他上天说好话,下界保平安。”这样的传说故事我是半信半疑,可也没胆量与灶 *** 争糖瓜吃,却又忍不住嘴馋,常偷偷地趁奶奶不注意,用指甲掐下一两粒芝麻来放在嘴里解馋。现在想来真是既可怜又可笑。现在一到冬天,满大街都是摆摊儿卖糖瓜的,只要想吃就能买到,却感觉再也没有小时候那么甜,那么香了。
16、家乡的糖瓜吃起来脆甜香酥粘,别有风味,不仅是年年供桌上的必需品,还是走亲访友的佳品。家乡的糖瓜远销全国各地,给乡亲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家乡人们也因为糖瓜过上了如糖瓜般甜蜜的生活!
17、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
18、传说,灶 *** 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它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看着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把好事坏事都详细记录下来,到了腊月二十三日就回转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各户的善恶情况。到了腊月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间,根据玉帝的旨意惩恶扬善。
19、腊月二十三这天就叫做小年,要放炮,吃糖瓜。糖瓜就是一种白色黏呼呼的糖,据说可以把灶王的嘴粘住,让他回天庭不要乱讲话,就像开 *** 会议似的。
20、印象中之一次吃糖瓜是小学一年级时的元旦联欢会上。老师用班费买了一大堆吃的,我和另外几个小孩帮着分,其中就有糖瓜。发糖的时候由于我没在座位上,好多东西都没发给我,我就去找老师要,要的东西中就有糖瓜。一点都不好吃,难怪我家没买过,不怎么粘嘴,特别粘牙。要过后发现巧克力也没有我的,特别后悔没一起要来,巧克力比糖瓜好吃多了。后来我再也没吃过糖瓜。吃过一次瓜条,也不好吃,好像在嚼西瓜皮。真是难为灶王了。
21、如果祭灶是要灶王开心一点,嘴巴甜一点,就应该用巧克力,灶王吃了很高兴,回去肯定说好话。如果要粘嘴可以吃口香糖。
四、过年吃糖瓜是哪里的风俗
1、1月25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三,也是我国北方民间俗称的“小年”。
2、民俗专家表示,“小年”其实并不“小”。这天以后,人们开始进入准备过年的阶段,民间有“祭灶”“扫尘”等趣味习俗。旧时,在我国北方,家家户户的厨房灶头常设有灶王神龛或贴有灶君神像供人尊奉。传说,灶 *** 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会上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一年来的好与坏。
3、人们为了祈福求顺,常常会在灶王像两边贴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之类的对联,横批是“一家之主”。民间也由此诞生出在腊月二十三当晚祭灶的习俗。“人们向灶君供上糖瓜、糕饼等物,以期灶君在玉帝面前多进美言,不提过失。”
4、北方地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而南方地区则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二十三,糖瓜粘。在山东,吃糖瓜,吃的是吉祥是如意,更是向新的一年寄托甜蜜。
5、山东糖瓜有多大?一个拳头比不过!糖瓜就是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粘 *** 很大的瓜型糖球,凝固后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长长的糖条在众人的合力下被分成圆滚滚的形状,一系一抖间,圆润治愈,朴实的味道中凝结着的是人们对于家乡味道的怀念和追寻。
6、糖瓜 *** 技艺于2009年9月27日被列入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莱芜的“陈楼糖瓜”颇负盛名,还登上过《舌尖上的中国》栏目。陈楼糖瓜的 *** 始于清朝,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每到小年,莱芜陈楼村整个村里都弥漫着香甜的气息,在这里家家都有个糖瓜筐。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