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柳编之乡在哪(阜南柳编) - 之乡 -

阜南柳编之乡在哪(阜南柳编)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1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阜南柳编之乡在哪,以及阜南柳编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中国柳编之乡阜南县柳编产业基本情况
  2. 安徽阜阳有哪些土特产
  3. 安徽阜阳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一、中国柳编之乡阜南县柳编产业基本情况

阜南县,作为中国柳编之乡,其柳编工艺品在国内外市场占据显著地位,是出口创汇的重要支柱。全县种植的杞柳面积超过8万公顷,遍布14个乡镇,近9万人投身于柳编产业,每年为农民带来约23.4亿元的收入。70多家柳编企业中,有23家具备自营出口权,产品涉及10多个系列,上万个品种,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商品包装、家居装饰和艺术观赏等领域。

阜南柳编之乡在哪(阜南柳编)-第1张图片-

柳编产品外向度极高,90%以上直接或间接出口,远销56个国家和地区,如北美、西欧、 *** 和东南亚,以及港、澳、台。享有国际声誉的品牌如“黄岗”和“阜南”柳编工艺品,见证了行业的繁荣。阜南柳编产业集群被安徽省 *** 列为重要基地,柳编产业是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悠久的阜南柳编源于《诗经》时代的杞柳,当地有长达500多年的编织传统。黄岗镇更是全国闻名的柳编集散地,设有专门的柳编一条街。柳编技艺精湛,从50年代的创新产品到 *** *** 后的多样化设计,如花篮、面包篮等,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

阜南柳编不仅资源丰富,且工艺独特,融合传统与现代技术,如经编、立编和拧编等,产品具有艺术 *** 和环保 *** ,深受全球消费者喜爱。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则在产品设计创新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推动了柳编产业的持续升级。

产业规模庞大,管理科学是阜南柳编的另一亮点。柳编产业遍布14个乡镇,以黄岗镇为中心,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经营模式,包括协会、公司、基地和编织户的合作,提升了产业的市场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振华柳编等企业引领了柳编产业的现代化生产。

总的来说,阜南柳编产业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于传承文化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区域科学发展和实现阜南崛起的重要力量。

阜南县拥有全国唯一的“中国柳编之乡”称号,在北部三河尖、往流、丰港沿淮地区形成了柳编产业集群,柳编产业发展红火,驰名国内外。目前,全县柳编生产企业有100多家,其中拥有贸易进出口自营权的企业有10多家,产品远销欧美及东南亚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4000多万美金,带动沿淮乡镇近10万人脱贫致富。仅在三河尖乡,柳编产业的税收一年达400多万元,每年来自柳编产业的收入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二、安徽阜阳有哪些土特产

1、颍上大米。颍上大米是安徽阜阳颍上的特产。日前,由颍上县稻谷深加工循环经济科技创新协会申报的“颍上大米”经国家 *** *** 商标局核准,被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黄岗柳编。黄岗柳条柔软易弯、粗细匀称、色泽高雅,通过新颖的设计,可以编织成各种朴实自然、造型美观、轻便耐用的实用工艺品。其产品包括:柳条箱(包)、饭篮、菜篮(圆、椭圆)、笊篱、针线笸箩、炕席、苇箔等。

3、太和贡椿,芳香肥嫩,质脆味美,品种多样,有黑油椿、红油椿、春油椿等。太和椿芽尤以黑油椿品质更佳,谷雨前来摘,腌制后长年不腐,常食可抗肿瘤。

三、安徽阜阳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阜阳 *** 文化是淮河文化,是甘罗、管仲、鲍叔牙、吕蒙、刘福通的故里,晏殊、欧阳修、苏轼曾在此为官。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阜阳的名胜古迹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文峰塔、阜阳博物馆、管仲公园、琉璃寺、资福寺、青莲庵、竹音寺、禅堂寺、铁佛寺、白雀寺、三圣寺、北照寺

阜阳咸鸭蛋阜阳河流众多也是养鸭蛋好地方,自然鸭蛋也很多,阜阳有个最普遍也是最传统的 *** ,是由天然烧碱(草木灰),食用盐(无公害),腌制15——20天,个个出油。

太和贡椿中国唐代曾用此物作贡礼,清朝时被御封为“贡椿”,名扬天下。尤其在谷雨前采摘的椿芽,更是香鲜脆嫩,食之能使人提神、明目。既可沏成椿芽茶,又可调拌成面食。据《中国中 *** 大全》记载,椿芽可防止咳嗽、嘶哑、水土不服及妊娠反应等症状。太和椿芽尤以黑油椿品质更佳,谷雨前来摘,腌制后长年不腐,常食可抗肿瘤。

红薯粉丝阜阳自古盛产红薯粉丝,但产于阜南县苗集镇的“张古牌传统农家粉丝”最为著名。

太和樱桃太和县是中国樱桃的主要产地,唐宋时期已有名气,著名品种有:大鹰嘴、杏黄桃、黄金桃、金畿桃、银红桃等。其特点为成熟早,果核内无仁、含糖量高。

荆芥是安徽省阜阳市栽培历史较久的一种夏季绿叶香辛蔬菜,其柔嫩茎叶可作凉拌菜,具有清凉薄荷香味;炒食鱼、肉、虾时,放入荆芥可解除腥味。荆芥在医学上也有一定价值,取其花穗入 *** ,可祛风利咽,消除咽肿、火眼等。

柳编阜南黄岗、颍上半岗利用当地丰富的杞柳资源,早在明清时期,就从事柳编生产,为传统手工艺产品,主要有各式提篮、面包篮、水果盘、食物箱、花篮、动物篮等40多种型号,600多个品种。产品已远销日、意、荷、英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阜南杞柳:全县已发展杞柳十万亩,年产鲜条1.5亿公斤,年创产值2.5亿元,面积、产值均居全省之一,是中国四大杞柳产区之一。阜南县柳编工艺已有500年的历史,产品畅销国内二十多个省市、出口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阜南县有二十余万人从事柳编加工。2000年,阜南县被评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

界首彩陶秉承唐三彩遗风,又吸收了剪纸、木版年画的艺术风格,在制陶技艺中自成流派。在胎面的 *** 上,界首彩陶饰以两层化妆土,在刻画过程中表现出赭、黄或赭、白两种基本对比色;在刻画题材上,除以生活中的花、鸟、鱼、虫为创作对象外,还着重吸取了传统戏曲中的艺术元素,以一幕幕场景的形式加以表现,卢山义的"刀马人"系列是其 *** !

阜阳市历史上以颍州(今阜阳市区)为中心的南部开发较早。西周以后,在今阜阳境内即建立了董姓的胡子国,临泉境内的姬姓沈子国,颍上境内的慎等。春秋战国时,又出现了太和原墙的原阳、倪邱的新、临泉的寝等县邑。由此地域概念逐渐形成。秦代始置汝阴县,东汉时期属于豫州(治所今安徽亳州)。三国魏置汝阴郡。北魏孝昌四年(528年)置颍州,隋设汝阴郡,唐设颍州。唐德五年属亳州管辖(622)在亳州置总管府,辖亳,宋,颍,沈,谯等州。宋设顺昌府,元属汝宁府。

明朝属凤阳府。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在阜阳县置颍川卫。

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颍州为直隶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颍州为颍州府,并以颍州本辖新置附郭县,乾隆皇帝依奏赐名阜阳县。颍、亳二州首次并为统一版图,“省谯县入亳州,寻降亳州为亳县,改属颍州”。不仅包括今阜阳市、亳州市全境,而且含今六安地区霍丘县的大部分地界。

*** 初年撤销颍州府。 *** 三 *** (1949年)3月,撤阜阳市,并入阜阳县。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 *** 国建立时,阜阳地区有界首市、亳县、太和县、阜阳县、涡阳县、蒙城县、颍上县、阜南县、临泉县和凤台县。县、市以下划分区(镇)。区以下划分乡(镇)。乡(镇)以下为行政村。中华人民 *** 国成立后,设立阜阳地区专员公署,下辖八县一个行政办事处。

1953年9月,界首市撤销,建界首县。阜阳地区其它县区划未变。

19 *** 年10月,建立利辛县。其辖地包括由阜阳县划出的4个区,由蒙城县划出的1个区,由涡阳县划出的3个区和由凤台县划出的2个区。

1977年1月,凤台县从阜阳地区划出,归属淮南市。 1986年, *** 决定撤销亳县建制,设立县级亳州市。

19 *** 年12月撤阜阳县、阜阳市,重新组建县级阜阳市;1996年1月,撤消阜阳地区和县级阜阳市,设立地级阜阳市。 1998年2月,亳州市从阜阳市划出,由省直辖。2000年5月, *** 批准设立地级亳州市,涡阳、蒙城、利辛三县由阜阳市划归亳州市管辖。

阜阳地级市下辖3区4县1市:颍州区、颍东区、颍泉区、临泉县、太和县、阜南县、颍上县、界首市。

关于阜南柳编之乡在哪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阜南 柳编 编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