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非遗传承之乡,以及非遗小镇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更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非遗对国家的意义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了中华民族祖祖辈辈积累的卓越智慧和认知经验,以及世代持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传统文化精神内涵,为国人提供着强大的凝聚力和不竭的创造力。我将从以下方面谈谈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分为十大类,即: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 *** 、民俗。
1、非遗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也是历史的真实见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
2、非遗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促进民族团结、保持国家统一的坚实基础。保护和利用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培育民族认同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保护和利用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凝结和绵延,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
3、非遗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 *** 的体现。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 *** 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
特别是对被忽视或还未认知资源的调查。认真做好现有馆藏的登记、建档、建卡和数字化工作,依法进行备案。
2、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
3、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
传承是保护的核心,活态传承是保护的重点。一是加强保护和传承试点工作,鼓励 *** 作传承人进行传习活动。二是对秉承传统、技艺精湛的民间艺人授予称号,继续开展“民间艺术之乡”的命名活动。三是形成比较科学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
4、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
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项目、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要充分利用“文化遗产日”宣传,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论坛、讲座、培训、交流等系列活动。建议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途径,让更多的“非遗”面向群众。
总结:非遗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年轻人,我们可以多去了解关于非遗的事物。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皮影戏、剪纸、古琴、珠算、二十四节气、针灸、书法、京剧、活字印刷术、清明节等等。
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 *** 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 *** 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一般指中国剪纸。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 *** 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古籍记载伏羲作琴,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
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 *** ,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算盘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把木板刻为3部分,上、下两部分是停游珠用的,中间一部分是作 *** 用的。)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三、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单(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单)
舞蹈是人类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可以说,中国有多少年的文明,就有多少年的舞蹈史,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具中国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舞蹈得以传承,有很多传统舞蹈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舞蹈名单,包括秧歌、土家族摆手舞、铜鼓舞、傣族孔雀舞、蒙古族安代舞、彝族三弦舞、龙舞、高跷等。
中国 *** 族农乐舞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反映传统农耕生产生活中祭祀祈福、欢庆丰收的民间表演艺术。“农乐舞”俗称“农乐”,流传于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等地的 *** 族聚居区。历史可追溯到古 *** 时代春播秋收时的祭天仪式中的“踩地神”。农乐舞分为十二部分。 *** 族农乐是之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者伴随唢呐、洞箫、锣鼓的节拍欢歌起舞,表达了追求吉祥幸福的美好愿望。2006年5月20日, *** 族农乐舞经 *** 批准列入之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高跷也叫“高跷秧歌”,是一种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舞蹈,因舞蹈时多双脚踩踏木跷而得名。高跷历史久远,源于古代百戏中的一种技术表演,北魏时即有踩高跷的石刻画像;高跷一般以舞队的形式表演,舞队人数十多人至数十人不等;大多舞者扮演某个古代神话或历史故事中的角色形象,服饰多模仿戏曲行头;常用道具有扇子、手绢、木棍、刀枪等;表演形式有“踩街”和“撂场”两种,撂场有舞队集体边舞边走各种队形图案的“大场”和两三人表演的“小场”,角色间多男女对舞,有时边舞边唱。
*** :山西省,辽宁省,山东省,河南省,甘肃省
秧歌是中国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 *** 和 *** *** 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历史悠久,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介绍的民间舞队中就有“村田乐”的记载,清代吴锡麟的《新年杂咏抄》中明文记载了现存秧歌与宋代“村田乐”的源流关系。
*** :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山东省,陕西省,天津市,吉林省
鼓舞是中国苗族的一种民间舞蹈。苗族“鼓舞”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历史上有关苗族击鼓歌舞的文字记载,较早的可见于唐代。鼓舞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根据跳舞的人数可以分为单人、双人、群体鼓舞三类;还可以根据鼓舞的表演形式分为猴儿鼓、对跳鼓、四面鼓、团圆鼓鼓舞等四类,花样繁多的表演形式,应对着不同的节庆氛围,精彩纷呈。
*** :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吉林省,浙江省,山东省,陕西省,甘肃省,云南省,辽宁省
花鼓灯是传播于淮河流域的一种以歌舞为主要内容的综合 *** 艺术形式,是一种比较完整 *** 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有歌有舞有戏剧,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艺术语言,以冯派、陈派、郑派、杨派等十几个流派为 *** 的花鼓灯,它的舞蹈动作刚健朴实、欢快热烈、动作洒脱,表演风格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的音乐源自民歌,题材广泛,节奏多变,或高昂激越或婉转纤柔,是中华民族具有 *** *** 和震撼力的民间舞蹈之一。曾被周 *** 誉为“东方芭蕾”,又有“淮畔幽兰”的美誉。
傣族孔雀舞是我国傣族民间舞中负盛名的传统表演 *** 舞蹈,流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潞西及西双版纳、孟定、孟达、景谷、沧源等傣族聚居区,其中以云南西部瑞丽市的孔雀舞具 *** *** 。相传一千多年前傣族领袖召麻栗杰数模仿孔雀的优美姿态而学舞,后经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成型,流传下来,形成孔雀舞。2006年5月20日,傣族孔雀舞经 *** 批准列入之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狮舞,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华各族人民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狮舞历史久远,《汉书礼乐志》中记载的“象人”便是狮舞的前身;唐宋诗文中多有对狮舞的生动描写。现存狮舞分为南狮、北狮两大类,南狮具有较多的武功高难技巧,神态矫健凶猛;北狮娇憨可爱,多以嬉戏玩耍为表演内容;根据狮子假型 *** 材料和扎制 *** 的不同,各地的狮舞种类繁多,异彩纷呈。
*** :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河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贵州省
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或“舞龙灯”,在全国各地和各民族间广泛分布,其形式品种的多样,是任何其他民间舞都无法比拟的。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现以数人集体祭龙求雨的文字;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的记录中已有明确的各种舞龙求雨的记载;此后历朝历代的诗文中记录宫廷或民间舞龙的文字屡见不鲜。直至现在,龙舞仍是民间喜庆节令场合普遍存在的舞蹈形式之一。龙舞基本的表现手段是其道具造型、构图变化和动作套路。
*** :河北省,辽宁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
摆手舞是土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主要流传在鄂、湘、渝交界的酉水河流域,以重庆市秀山县、酉阳县、湖北恩施自治州的来凤、湖南湘西自治州的龙山、永顺为主要传承地。摆手舞它分大摆手和小摆手两种。小摆手,土家语叫“Sevbax”或“Sevbaxbax”;大摆手,土家语称为Yevtixhhex。它集舞蹈艺术与体育健身于一体,有“东方迪斯科”之称。摆手舞反映土家人的生产生活,如 *** 舞表现 *** 活动和摹拟 *** 活动姿态。
灯舞是历史悠久的中 *** 间舞。主要在元宵节表演,至少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灯舞源于灯节,是灯的 *** 工艺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彩灯作道具的舞蹈形式,因灯的造型不同而有各种名称,其表演以南方见长。明、清两代己盛行灯舞,清代文献中记载比较多。灯舞主要在夜晚表演,彩灯照耀中灯、人相映情趣盎然,或通过彩灯形成不同的队形、图案,或摆成“吉祥”“ *** ”等字样,或在变化与穿 *** 中表现各种意境。
*** :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广东省
*** 族农乐舞吉林省Ⅲ-24高跷甘肃省Ⅲ-9秧歌北京市Ⅲ-2鼓舞北京市Ⅲ-42花鼓灯安徽省Ⅲ-6傣族孔雀舞云南省Ⅲ-27狮舞北京市Ⅲ-5龙舞广东省Ⅲ-4土家族摆手舞湖北省Ⅲ-17灯舞江西省Ⅲ-45傩舞广东省Ⅲ-7热巴舞云南省Ⅲ-21苗族芦笙舞贵州省Ⅲ-23铜鼓舞广西壮族自治区Ⅲ-26竹马浙江省Ⅲ-44 *** 族长鼓舞吉林省Ⅲ-59彝族三弦舞云南省Ⅲ-75宣舞 *** 自治区Ⅲ-80谐钦 *** 自治区Ⅲ-83 *** 族踢踏舞新疆 *** 尔自治区Ⅲ-144黄羊钱鞭宁夏 *** 自治区Ⅲ-143陇西云阳板甘肃省Ⅲ-142傣族白象、马鹿舞云南省Ⅲ-141苗族古瓢舞贵州省Ⅲ-140壮族打扁担广西壮族自治区Ⅲ-139多耶广西壮族自治区Ⅲ-138海南苗族盘皇舞海南省Ⅲ-137阴阳板山东省Ⅲ-136佾舞福建省Ⅲ-135泰兴花鼓江苏省Ⅲ-134翼城浑身板山西省Ⅲ-133六郎庄五虎棍北京市Ⅲ-132鹤舞吉林省Ⅲ-58瑶族长鼓舞广西壮族自治区Ⅲ-60麒麟舞 *** Ⅲ-43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黑龙江省Ⅲ-28木鼓舞贵州省Ⅲ-25锅庄舞云南省Ⅲ-20弦子舞 *** 自治区Ⅲ-19纳孜库姆新疆 *** 尔自治区Ⅲ-131锅哇青海省Ⅲ-130怒族达比亚舞云南省Ⅲ-129水鼓舞云南省Ⅲ-128_鼓舞云南省Ⅲ-127耳子歌云南省Ⅲ-126布依族转场舞贵州省Ⅲ-125阿妹戚托贵州省Ⅲ-124登嘎甘_四川省Ⅲ-123古蔺花灯四川省Ⅲ-122玩牛重庆市Ⅲ-121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