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龙船之乡地名是哪里这个问题,带乡的地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傣族分布在哪个国家
1、傣族,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我国傣族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和临沧地区,少数散居在附近其他州县。傣族通常喜欢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我国傣族人口约150万,绝大多数的傣族都 *** 南传上座部 *** [1]。全世界的傣族现有人口约5000万,虽然国内属于少数,但学术上认为,傣族先民出自我国云南西南傣族聚居区,东南亚各国傣族都来源于此。而居住在国外的傣族主要分布于泰国(约3000万人)、 *** 、 *** 、 *** 、 *** 等东南亚国家。历史上傣族以泰国北部和 *** 为核心建有 *** 国家——焚香国。后经历史演变,这个国家已不复存在,傣族散居于我国西南一带和各个东南亚半岛国家。
2、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景谷、新平、金平、元江、双江等地
3、傣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景谷、新平、金平、元江、双江等地,现有人口1075128人。傣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其先民汉晋时期被称为“滇越”、“掸”、“擅”、“僚”、“鸠僚”,同时其分布地区亦被称之为“乘象国”;唐宋时期被称为“茫蛮”、“金齿”、“银齿”、“白衣”等;元明时期被称为“白衣”、“百夷”等;清以后被称为“摆夷”或“摆衣”。“傣”为本民族自称。按分布地区又有“傣力”、“傣雅”、“傣那”、“傣绷”、“傣端”等自称,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一称为傣族。此外,不同地区的傣族,因其风俗习惯、服饰特点的差异,分别被称为“旱傣”、“水傣”和“花腰傣”。
4、傣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傣文来源于梵文字母的拼音文字,原有傣力、傣那、傣绷、金平四种,现通行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文字。
5、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我国西南边陲,这里聚居著傣、哈尼、 *** 、基诺、拉祜、瑶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唐宋时期属南诏、大理地方 *** 管辖;宋淳熙年间(公元1180年),傣族首领叭真以景洪为中心,建立了名为“景龙金殿圆”的勐泐地方 *** ;元朝设车里军民总管府;明清改为车里宣慰司; *** 时期设立思普沿边 *** ,后改为思普殖边总办公署;1953年1月23日建立自治区,1955年6月改为自治州,辖有景洪、勐海、勐腊三个县,总面积为1 *** 20平方公里。
6、相传有个叫帕雅拉吾的傣族首领,为了捉到一只金色的鹿,翻过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座高山,蹚过了九千九百九十九条大河,眼前现出一泓美丽的金湖,金鹿跃入金湖,刹时湖面莲花盛开,湖边林木苍翠,百鸟啼鸣。帕雅拉吾深深地爱上了这“美好而神奇的乐土”——勐巴拉纳西,这就是今日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傣语意为“十二千田”。“西双”即十二,“版纳”为一千块田。公元1570年,车里宣慰使刀应勐将其管辖区域划成十二个田赋单位,每个“版纳”为一份田赋额。后来,他又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十二个行政区。
7、西双版纳风光旖旎,物产丰富,生长著两万多种植物,仅热带高等植物就有大约5千种,占全国总数的六分之一。这里不仅是植物王国,也是天然动物园,有珍禽异兽200多种。同时也是“南 *** 之乡”、“普洱茶”的原产地。
8、类似“西双版纳”这样的傣语地名在傣族地区多不胜数,但其汉语字面意义与其实际含意相差甚远,所以对这些地名千万不能望文生义,“勐龙飞龙没有龙,弄岛冰岛未见岛,姐告姐相非姐妹,南京不是石头城”的打油诗就是对这种状况的说明。傣语“龙”是大,勐龙、飞龙是“大坝子”、“大树荫”;“岛”为青苔,弄岛、冰岛是“长青苔的水塘”和“长青苔的角落”;“姐”为城,姐告、姐相是“老城”、“宝石城”;云南省镇源县有南京乡、南京街,瑞丽县有南京里,其实傣语中“南”为江河、水源、“京”为吃,“里”为好,“南京”就是有水吃的地方,“南京里”就是有好水吃的地方。
9、西双版纳州府所在地景洪,是黎明之城的意思,“景”为城镇,“洪”为黎明。传说佛主 *** 四处巡游传教,当抵达该地时,正是夜尽天晓,雄鸡啼鸣的时候,于是佛主便将此地命名为“黎明之城”。 *** 继续前行,走到今景洪庄洪路时,正值早餐时分,于是便有:“庄洪路”之称。“庄洪路”为傣汉语混用地名,“庄洪”为傣语,意为头道餐即早餐,“路”是汉语。佛主绕过勐养蹬上基诺山的曼坡时,回首眺望,发现还有一小块地方自己没有走到,于是惊呼“勐养囡!”——还剩下一小块地方!此地便有了勐养或小勐养之称。“勐”为......>>
10、我国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其余散居云南省的新平、元江、金平等30余县。
11、我国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其余散居云南省的新平、元江、金平等30余县。
12、中国境内有傣族人口123万(2010年数据)。主要分布在伊洛瓦底江上游的支流域、怒江流域、澜沧江流域、红河流域、金沙江流域等几大江河流域的热带河谷及高原盆地中。主要在云南省。
13、国外有多少傣族和德昂族?都分别分布在哪几个国家?要写 *** ,急用~
14、国内傣族很多,而且支系众多,汉傣、水傣、花腰傣等。主要分布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双版纳自治州、临沧等地、保山地区、玉溪地区等。。德昂族人口大概为一万七千多人。主要在保山、德宏、临沧、澜沧等地。这两个民族在东南亚都有分布,而且分布很分散。
15、傣族现有人口约1159322人。傣族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少数散居在附近其他县。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有德宏方言和西双版纳方言。傣族有拼音文字,各地使用文字略有不同,可分为傣仂文(西双版纳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绷文和金平傣文(又称傣端文)4种。4种傣文都来源于古印度字母。傣族多 *** 南传上座部 *** *** 。
16、傣族有千余年的老傣文文献,有古老的贝叶经。傣族有自己独特的历法。傣历和公历 *** 相差638年,即公历的639年为傣历元年。傣历的年是阳历年,月却是阴历月。傣历分为三季,一至四月为冷季,五至八月为热季,九至十二月为雨季。傣族人民十分喜爱诗歌,尤其是叙事长诗。叙事诗《召树屯与楠玛诺娜》、《娥并与桑洛》等作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傣族舞蹈种类很多,动作及内容主要模拟当地常见的动物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加以人格化。孔雀舞既来源于孔雀优美动作的模仿,也来源于傣族美丽动人的传说。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因表演孔雀舞而闻名中外。
17、泼水节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的新年,节期在六月六日至七月六日之间,相当于公历4月。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著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
18、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舂米、织布的地方。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妇女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䙓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19、傣族以大米为主食,更具特色是竹筒饭。 *** *** 是将米装进新鲜的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普洱茶是云南西双版纳特产,唐代就远销中国各地,清代时远销东南亚及南亚,现已进入日本和西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成为中外驰名的名茶。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特产非常丰富,仅水果就有110多种,这里动植物品种繁多,是有名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1991年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正式向外界 *** ,人们可以亲身游历大自然的宝库,体味浓郁的 *** 带风情。
20、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华人民 *** 国云南省西南端,是云南省下辖的一个自治州。西双版纳,古代傣语为“勐巴拉那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这里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是中国的热点旅游城市之一。每年的泼水节于4月中旬举行,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的游客参与
二、宜州地区的民俗
1、祥贝乡是多民族聚居地,以壮族为多,杂居以汉族、瑶族、仫佬族。多民族杂居致使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相互交汇、渗透、融合,形成了多元的民俗文化。全乡通行壮语,乡府驻地使用壮语与桂柳话(官话)。壮族以牛和青蛙作为图腾,瑶族崇拜铜鼓,都是祥贝比较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随着现代教育的开展和普及,民族文化逐渐式微,到现在很多民族文化已经为汉文化所同化,但乡境内一些地名仍以牛和青蛙来命名,如拉托村有牛岩屯,里洞村有水牛屯;如今乡内妇女仍喜欢佩带铜质的佩饰。认为铜可以驱虫辟邪,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出民族文化的一些端倪。
2、全乡三天一圩,有祥贝、 *** 、里峒、长峒4个圩场,以祥贝圩大而闹热。
3、农历二月初六(有的地方为初八)是社王节,这一天,全村人都有要凑份子“做社”,家家出钱出工,修葺社庙。然后宰杀三牲,祭拜社王,以此祈求一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祭祀结束后,集体在社庙(树)下会餐。
4、农历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村民保留着赶歌圩的习俗。每到这一天,村民们放下农活,穿上节日的盛装,三五成群到村头树下席地而坐,尽情对唱情歌。祥贝的山歌文化历史久远,有壮歌,也有汉歌。人们生产、生活都离不要山歌,青年男女恋爱依靠唱山歌传情达意,农夫干活累了就吼上几句聊以解乏。遇到大事更是离不开山歌,可谓婚有婚歌,丧有丧歌。2004年5月,自治区有关专家组到祥贝旅游考察,在祥贝社区大思兰屯发现了新的壮歌种类。是年,自治区人民 *** 把临江河沿岸的古文、 *** 、白伟、车头、祥贝等五个村委(社区)划定为“刘三姐歌谣文化”保护区域。
5、到端午节,祭罢河神,在临江河九重坝首至拉洛坝首河段举行每年一度隆重而盛大的龙舟赛,沿河各村都要组织龙船竞逐。
6、中秋节之夜,在 *** 举行具有地方特色的“押禁”活动。“押禁”带着浓重的神秘色彩。作法是这样的:月圆之夜,选一处宽敞洁净的晒场,铺一张竹席。随机请一自愿者(须父母双全)扮演“押禁婆”,坐到竹席上,面朝月亮升起的地方,用一袭黑布把头罩住,面前再摆一碗清水,扎上一个草绑或 *** 一枝桃枝。诸事完备,待月亮升起后,道公开始焚香作法,请歌仙十五姐下凡“附体”。道公让围观众人为十五姐让开一条道,口中唱到:“十五姐,时挨挨,八月十五请你来,来要来得早,不要三更半夜来,三更半夜桥难过,四更半夜锁难开。”如此反复念叨几遍,只听蓦的“嘟噜——驾”一声,“押禁婆”浑身抖动,念念有辞,喝一声“我来也”。道公问他(她):“来的是吴刚还是十五姐?”如果是吴刚,就先让女歌手与其对歌;如果是十五姐,则由男歌手先与其对歌。从此一问一答,一唱一和,歌声此落彼起。全村男女老少都参与,众人车轮战术,也丝毫占不到上风,“押禁婆”可谓口挂银河,应唱如流。古歌,情歌,歌调无论;汉歌,壮歌,样样在行。“押禁”直到午夜方歇,复由法师烧香作解,送十五姐回去,亦念口诀:“水车转,水磨推,押禁来了又转回,要我外婆孙女转,要我外公孙仔回。”亦反复数遍,“押禁婆”方如大梦初醒,你看他(她)一脸倦相,打几个哈欠,伸个懒腰,叫声“好困”。掀开罩头布,见众人围观,却问旁人自己在做什么,为何坐在这里?分明不知刚刚与众人对歌的事,你再问他刚才去过哪里,他却再也记忆不起,茫茫然不知怎么回事,时常惹得旁人哄然发笑。听老人说如果法师不做解法请十五姐离去,“押禁婆”会连续唱上三天三夜,精疲而死。让人感到最奇的是选来的扮演“押禁婆”的人在此之前并不一定会唱山歌。此活动80年代在宜山县文化馆内曾作为民间文艺进行表演,笔者亲眼目睹。《庆远府志》亦载:“八月十五夜不供月,惟以被覆妇女,用土音咒诵,妇女晕去,他人生魂即附其身,能歌能唱,名曰压禁。”
7、每年的农历三月末至四月初八,每天清晨,宜州市的城北、城南各个农贸集市上,都有人挑着一担担红蓝草、枫树叶以及扎成一小把一小把的黄蔓花摆卖。买的人很多,大多都是家庭主妇围着担子认真地挑选,为宜州早市增加了又一幅壮乡风情画。年青人不知这些野花野草的用途,好奇的上去请教阿姨、奶奶,得到的回答只是"蒸糯米饭"四个字。如何蒸,他(她)们就不得而知了。其实,这些花草不是燃料,也不是蔬菜,而是壮家人传统的染料。
8、古时人没有化学染料,给糯米染色全都采用可以吃的植物煮水来染。有鸡血藤或红苋菜的汁染红色,红蓝草的汁染紫色,枫树叶的汁染黑色,黄蔓花熬的汁染 *** ,保留一部分未染的糯米为白色,构成了五色。自从有了化学合成食用染料"花红粉"后,百多年来,人们都用它取代了鸡血藤,得出的红色鲜艳可观,使用又方便,但是紫、黑、黄这三种植物染料仍普遍采用植物汁,因为它们本身含有浓郁的芳香,蒸出来的糯米饭不但色彩鲜,而且芳馨扑鼻。
9、壮家人的五彩香糯饭,还有着“五色土”的寓意。人类和一切生物依土而生,以它祭天、祭祖,亲友间互相敬赠,给子孙后代吃,使子孙后代永远不忘“五色土”给予人类的深情厚意。
10、农历四月初八,是壮家人传统的"牛生日节"。这天除了用三牲供天地、供 *** 之外,还要给牛栏焚香祭祀,祭品中还多加五色香糯饭,祭祀之后,合家老少,欢欢喜喜分吃五彩糯饭,有的人家还用青菜叶或鲜嫩的莲叶包好糯米饭喂给牛吃。
11、在宜州的壮家人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牛是人类生存中最忠厚的朋友,地里、田里的所有农作物没有哪样不浇注牛的血汗,一年到尾,牛辛辛苦苦地耕田梨地,到头来,"牛儿耕田牛吃草,马不犁地马吃谷",牛儿连谷米是什么味道都不晓得,未免太失公道,太亏待牛了。于是,莫一大王倡议,定春耕耙田 *** 秧后,牛稍得歇息的四月初八这一天为"牛的生日节",让牛好好休息一天。从此,这天一大早,人们就把牛栏里里外外打扫干净,用三牲、香糯饭祭祀天地、祖先之后祭祀牛栏,祈祷牛王保佑它的子孙健壮、兴旺,能为人出更大的力气。祭祀时用青菜叶包裹糯饭给牛吃,谁知牛从来不敢吃白色的东西。此时,专门偷吃农家作物似狐非狐的动物,连狗也不敢惹的"狗舅",趁人不在,把香喷喷的洁白糯饭偷吃光了。人来了它就逃之夭夭。年年如此,人们没有法子对付,只好去求教莫一大王。莫一大王想了一下,轻声附耳叮嘱来人如此如此,便会平安无事。于是,壮家人家家户户按照莫一大王传授的秘方,把糯米饭染成了红、黄、黑、紫、白五种颜色。四月八这天,"狗舅"又来了,看见花花绿绿的五彩糯米饭,不知是什么东西,不敢偷吃,家家都如此,只好饿着肚子跑走了。牛栏里的牛看见,以为是什么奇花仙草,高高兴兴地嚼在嘴里,吞进肚里。从此,四月八蒸五彩香糯饭的风俗在壮家各地传开了,一直传到现在。如今,科技发达了,自然已没有人再烧香供牛栏,给牛吃糯米饭了,但在宜州不论城里、乡间家家都还流传蒸糯米饭,吃五彩香糯饭的习惯。四月八这天,菜市上、街头上,有小贩专门卖五彩糯饭,小 *** 手执一团如花似锦的五彩糯饭高高兴兴地走向学校,组成了又一幅充满浓厚乡情的壮锦!
OK,关于龙船之乡地名是哪里和带乡的地名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