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王安石贵之乡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王安石最终下场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一、两次探访一代名相王安石后裔聚落江西金溪县月塘村,究竟为何
笔者素闻江西金溪县月塘村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家族祖坟山,亦是民间传说明初王安石墓迁葬地,故笔者先后两次前往月塘村欲探究竟。
去年农历七月廿九,一行人午饭毕,从浒湾出发,过浒湾黄坊往琉璃尚庄方向,在距离琉璃月塘不远处的一片小树林下车,然后同行的金溪县王华明先生介绍眼前的这片小树林位于月塘正前方,相当于月塘的照壁。月塘原是王安石家族祖坟山所在地。这可是一块绝佳的 *** ,它的四周山势地形完全符合风水学上“两边有抱,后面有靠,前面有照,照中有泡”的标准,因此在宋代王安石家族非常兴旺发达,特别是王安石官拜宰相,封荆国公。《月塘王氏族谱》载:“公卒半山寺,敕葬于钟山之阳。我明太祖阡陵,问曰:‘旧为若坟?’辅臣对曰:‘水口为吴王孙权墓,服山为宋丞相王安石。’太祖乃曰:‘孙权居水口,留为守陵。王安石可召其子孙迁葬。’时其子孙王伯安承命迁于临川月塘祖坟旁。”之后由金陵随王安石墓回迁金溪月塘祖坟山的王氏族人在此定居继续负责守墓,故村中建有“金陵衍派”门坊,其正前方有一方“半月形”池塘,月塘由此而得名。在月塘村口还有一座“荆国世家”门坊,样式结构简洁大气,具有很浓郁的明代气质特征。
沿路往村庄方向前行,在路旁山脚处立有一块石碑,上刻有“徐太保山界”等字样。王华明先生介绍徐太保是指明代天顺元年榜眼徐琼,官至太子太保,金溪大耿人。为何在王氏聚居村庄附近有徐氏界山呢?《月塘王氏族谱》载:“(月塘)第九世:正三公(正字派,排行第三)字德祥,举乡饮大宾。徐氏伐洗荆公山, *** 墓殆尽,公以牲醴临山祭奠,徐公曰:‘老者来认祖乎?将何言?’公答曰:‘前朝宰相祖 *** ,当代宰相伐之,何敢言!’徐惭,遂止弗伐。”这则记载相当有意思,当时相当于宰相之位的徐琼见月塘四周山势地形甚佳,就依仗权势要挖前朝宰相王安石坟墓和祖坟,修建其母坟墓,而王氏族人无可奈何只能忍气吞声,宝宝心里苦只是宝宝不说,从此王安石死无葬身之地。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王安石当时还是一个历史反面典型人物,明朝尚未认可其历史功绩,所以对其坟墓未加重视。由于王安石坟墓被毁殆尽,加上年代久远,至今王安石墓址所在处仍无从查证,近年月塘王氏族人只好在月塘右前方的荆公山上重修“北宋名相王安石之墓”以慰荆公在天之灵。
从荆公世家门楼入村,村中仅有数处古建筑,其中在一棵古樟村旁有一座清光绪年间重修的五圣庙特别显眼,而且础柱雕刻十分精美,在墙边还立一块合族公立碑刻,其载:“我族与大耿徐姓不睦由来久矣,读九世祖德祥公世系下数语,想见当日势力不敌,受徐欺凌。德祥公实伤心隐痛莫可如何也。今子孙即不能与前人吐气,亦应体前人苦心,共志勿忘。徐有唐田拾余亩,青山数叚,我先人尝吞声饮泣以诫子孙,听其另表他姓。我族子孙决不许领佃看守,兹年代久远,恕有不肖之徒贪微利,背祖训,妄思承领,是反颜事仇念祖实甚。族众公议即将其合家丁胙革除,逐出境外,倘有徇情姑纵者,厥罪惟钧,爰凭族众复申旧议,立石于祠以垂后人,愿世世子孙永守勿替焉。族房长:汇南、胜才、展成。共议:纯清、英顺、寿山、梅清、宇文、畏三、南山、先茂、盘珍。道光九年岁次已丑十一月吉旦。”这是一份研究中国传统家族之间世仇恩怨的珍贵史料,也侧面印证了族谱上记载王、徐两家恩怨的真实 *** 。
数日前农历四月廿八,阴有小雨。晨起,逍遥先生邀约一同前往金溪月塘偶遇研究王安石学者,遂又往诣月塘。上午九时许,笔者至金溪县琉璃乡月塘村,初夏绿满田野,鸟鸣声声入耳,不多时诸学者亦至,有沪上方笑一、高密刘成国、丰城毛静、金溪曾铭等。为何诸多学者不远千里而来月塘王家?因为在当地不仅流传明初朱元璋下旨由王安石后裔将王安石墓由南京迁回月塘王安石家族祖坟山,甚至传说王安石出生于月塘一带,故学者特来实地考察。
一行人先参观荆国世家门楼。由于宋神宗敕封王安石为荆国公,故其家族后裔称荆国世家。荆国世家门楼为硬山顶三开间门廊式结构,大门朝向按照风水 *** 面朝东南,前方是“笔架形状”山峰。在月塘附近有安石岭亦是得名于王安石,有学者认为安石岭命名说明后人粗鲁野蛮无礼,因自古国人忌讳直呼先贤其名,如“荆国世家”,而非“安石世家”,安石岭一名应是后人无知附会而来。
之后,一行人又参观清光绪六年重修的五圣殿、“半月形”池塘、清道光九年重修的金陵衍派门楼。金陵是南京别称,金陵衍派表示月塘王氏可能是随同王安石墓回迁月塘原定居南京的王安石后裔。而《金溪县地名志》载:“月塘王家,在琉璃岗以西偏南7.5公里的山垄里。33户,162人。<王氏族谐>:明洪武(1368-1398年)初年,王朝利(王安石后代),祖籍抚州西门盐埠岭,由本邑洛城分迁而来。因村前有一水塘象月形,故名。”洛城今为金溪县浒湾镇洛城村,南宋淳佑四年(1244年)王氏从抚州西门盐埠岭迁此。由此表明月塘王氏并非由南京回迁,金陵衍派可能只是表示月塘王氏与王安石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然后一行人又前往洋幽安石岭实地调查。
最后,关于月塘是王安石出生地问题和关于王安石墓迁回月塘问题,有关学者认为前者子虚 *** ,史学界公认王安石宋天禧五年(1021)出生于临江军清江县;后者王安石归葬月塘存疑 *** ,至今考古界尚未发现王安石归葬月塘墓址所在具 *** 置,仅是王氏族谱一面之词,而王安石墓葬地史料记录有南宋《景定建康志》载:“墓地在半山园(后改半山寺)后”和元代《金陵新志·卷十二》载:“王舒王墓,名安石,在半山寺后”。
二、王安石资料
1、分类:文化/艺术>>文学>>小说
2、宋代 *** 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庆历二年(1042)进士第四名及第。任地方官多年。王安石认为宋代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兼并。因此,在嘉佑三年(1058)上宋仁宗赵祯的 *** 中,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 *** ,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封建士大夫也把致国太平的厚望寄托于王安石,期待他能早日登台执政。由于深得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 *** ,进行变法。王安石明确提出理财是宰相要抓的头等大事,阐释了政事和理财的关系,并认为,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好国家财政问题。执政以后,王安石继续发挥了他的这一见解。在 *** 中,他把发展生产作为当务之急而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王安石虽然强调了国家 *** 在 *** 中的领导作用,但他并不赞成国家过多地干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反对搞过多的专利征榷,提出和坚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张和做法。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变法派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新法,从农业到手工业、商业,从乡村到城市,展开了广泛的社会 *** 。与此同时,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 *** 军事 *** ,以提高 *** 的素质和战斗力,强化对广大农村的控制;为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对科举、学校教育 *** 也进行了 *** 。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之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 *** 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3、王安石在哲学思想方面,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一些思想,是传统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洪范传》、《老子注》是他在这方面的主要著作,后者已经散佚。他的文章以论说见长,列于唐宋八大家。在诗歌方面,早年写了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有集本传世,一是《临川先生文集》本,一是《王文公文集》本,两本都掺有他人的著作。王安石曾封于舒、荆,死后又谥为文,故也称为王荆公或王文公。
4、北宋王安石于宋神宗熙宁年间进行的 *** 。治平四年(1067)正月,宋神宗赵顼即位。神宗立志革新,熙宁元年(1068)四月,召王安石入京,变法立制,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
5、王安石建立一个指导变法的新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条例司撤销后,由司农寺主持变法的大部分事务。吕惠卿、曾布等人参与草拟新法。这些新法按照内容和作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6、供应国家需要和 *** 商人的政策,主要是均输法、市易法和免行法。
7、熙宁二年七月,颁行淮、浙、江、湖六路均输法。由发运使掌握六路的财赋情况,斟酌每年应该上供和京城每年所需物资的情况,然后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从便变易蓄买”,贮存备用,借以节省价款和转运的劳费。均输法夺取了富商大贾的部分利益,同时也稍稍减轻了纳税户的许多额外负担。
8、熙宁五年三月,颁行市易法。在开封设置市易务。市易务根据市场情况,决定 *** ,收购滞销货物,待至市场上需要时 *** ,商贩可以向市易务 *** ,或赊购货物。后又将开封市易务升为都提举市易司,作为市易务的总机构。市易法在 *** 大商人垄断市场方面发挥了作用,也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
9、熙宁六年七月,正式颁行免行法。免行法规定,各行商铺依据赢利的多寡,每月向市易务交纳免行钱,不再轮流以实物或人力供应官府。
10、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的政策以及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有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
11、熙宁二年九月,颁布青苗法。规定以各路常平、广惠仓所积存的钱谷为本,其存粮遇粮价贵,即较市价降低 *** ,遇价贱,即较市价增贵收购。其所积现钱,每年分两期,即在需要播种和夏、秋未熟的正月和五月,按自愿原则,由农民向***借贷钱物。收成后,随夏、秋两税,加息十分之二或十分之三归还谷物或现钱。青苗法使农民在新陈不接之际,不至受“兼并之家” *** 的盘剥,使农民能够“赴时趋事”。
12、熙宁四年颁布实施。募役法(免役法)规定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募役法使原来轮流充役的农村居民回乡务农,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得不交纳役钱,官府也因此增加了一宗收入。
13、熙宁五年颁行。方田均税法规定每年九月由县官丈量土地,检验土地肥瘠,分为五等,规定税额。丈量后,到次年三月分发土地帐帖,作为“地符”。分家析产、典卖割移,都以现在丈量的田亩为准,由官府登记,发给契书。以 *** 官僚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和人口。
14、熙宁二年颁布。条约奖励各地开垦荒田,兴修水利,修筑堤防圩岸,由受益人户按户等高下出资兴修。在王安石的倡导下,一时形成“四方争言农田水利”的热潮。北方在治理黄、漳等河的同时,还在几道河渠的沿岸淤灌成大批“淤田”,使贫瘠的土壤变成了良田。
15、巩固封建 *** 秩序和整顿、加强 *** 的措施,有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以及建立军器监等。
16、作为“强兵”的措施,王安石一方面精简 *** ,裁汰老弱,合并军营,另一方面实行将兵法。自熙宁七年始,在北方挑选武艺较高、作战经验较多的武官专掌训练。将兵法的实行,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 *** 的战斗力。
17、熙宁三年颁行。各地农村住户,不论主户或客户,每十家(后改为五家)组成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家有两丁以上的,出一人为保丁。农闲时***保丁,进行军训;夜间轮差 *** ,维持治安。保甲法既可以使各地壮丁接受军训,与正规军相参为用,以节省国家的大量军费,又可以建立严密的治安网,把各地人民按照保甲编制起来,以便稳定封建秩序。
18、王安石等变法派还 *** 了科举制,整顿了各级学校,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
19、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从新法实施,到守旧派废罢新法,前后将近15年时间。在此期间,每项新法在推行后,基本上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使豪强兼并和 *** 者的活动受到了一些 *** ,使中、上级官员、皇室减少了一些特权,而乡村上户地主和下户自耕农则减轻了部分差役和赋税负担,封建国家也加强了对直接生产者的 *** ,增加了财政收入。各项新法或多或少地触犯了中、上级官员、皇室、豪强和 *** 者的利益,最终被罢废。
三、王安石的家乡在京口,还是瓜洲,还是钟山
1、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王安石出生于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他的 *** *** ,时任临川军判官。王安石自幼聪颖,酷爱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稍长,跟随 *** 宦游各地,接触现实,体验民间疾苦。文章立论高深奇丽,旁征博引,始有移风易俗之志。
2、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3、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 *** 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4、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_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5、东乡王安石故里位于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距离县中心25公里,该村始建于北宋、迄今已逾 *** ,保存下来的建筑主要是明清以来修建的,是展示中国明清建筑艺术及其发展历史的文物保护区。
四、王安石的家乡在哪里
1、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 *** 家、思想家、文学家。
2、抚州市位于江西东部,东邻福建省。南接赣州地区,西连吉安、宜春,北毗南昌、上饶。抚州市山川秀丽,文化昌明。先后产生了北宋大 *** 家王安石,著名文学家曾巩,以及被誉为“东方 *** ”的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人才辈出。
王安石贵之乡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王安石最终下场、王安石贵之乡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