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地质旅游,地质探险旅游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地质旅游的含义
1、一、地质旅游、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
2、地质旅游活动从18世纪就开始萌芽,直到最近30年才得到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新型旅游。对于地质旅游的认知,人们还是比较模糊。截至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地质旅游的概念,各国学者对地质旅游有着不同的诠释。地质旅游这个术语被普遍接受的定义主要是来自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Hose(1995)提出的地质旅游定义。他认为地质旅游是为 *** 、旅游者和临时休闲娱乐者提供超越一般艺术欣赏的美感,并能在专业的解说和优质的服务中获得遗产地的地质学和地理学的知识的经历。1997年美国国家地理和旅游产业联合会提出了不同含义的“地质旅游”术语,认为地质旅游是一种旅游,是为维护和提高一个地方的环境、文化、艺术、遗产和当地居民的良好生活的地理特征的旅游活动。这一含义受到一些学者的认同,同时也受到很多学者的质疑,认为其没有完全体现自然、生态、可持续的理念,仅是一种地理旅游,其正在对地质旅游这项活动产生混淆,而且完全不与世界其他地方同步。Stu *** 等(2002)认为地质旅游是关注保护目的地的地理特 *** ——某地整个人类和自然与其他地方区别开来的特 *** ,并认为地质旅游既包括关于旅游地的文化和环境的问题,也牵涉对地方社区旅游、个体经济和生活方式的影响。Newsome和Dowling(2006)的地质旅游定义与Stu *** 等的不同。他们认为地质旅游是地质学、地貌学和有关景观、地形、化石、 *** 和矿物等自然资源与旅游学的混合,强调领会正在创造或已经创造这些特 *** 的过程。Stokes等(2003)认为地质旅游是可持续旅游中正崭露头角的新市场,并集中于维护和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地质特 *** 。因此,地质旅游一旦建立,它将在提供给旅游者一次优美的旅游经历的同时又维护了目的地的 *** 个 *** 。Tongkul(2006)定义地质旅游为基于旅游教育的地质遗产资源利用。James和Hose(2008)认为地质旅游是一种特别有益的旅游形式,主要集中于地质学和景观形态。Dowling(2009)认为对于地质旅游来说,有五个关键原则是十分重要的,即地质旅游是基于地质学基础(即以地质遗产为基础)、可持续 *** (经济可行、提升社区和增加地质多样 *** )、教育 *** (通过地质解说来达到)、地方利益和提升旅游满意度。2008年8月在澳大利亚Fre *** ntle市召开的之一届世界地质旅游大会宣言认为:地质旅游有很强的传递给公众地球科学知识的教育要素,地质旅游增强了人类与地球的联系,使人们开始去感知地球的无生命景观部分,在很大程度上,人们也正是被这种无生命的元素所吸引而进行地质旅游,因此地质旅游是保护重要的地质特征及在保护方面做出极佳的开发和展示。
3、国内学者夏树芳(1987)认为地质旅游不同于观光赏景、接触民俗、选购土产、写作游记之类的一般旅游,而是以旅行手段进行地质考察,是具有学习专业知识 *** 质的科学旅游。地质旅行的目的是了解沿途地貌特征、了解沿途地层年代、了解山川的来龙去脉、了解沿途矿产资源情况、注意生物和人类的活动与矿床的关系、了解沿途经济地理与地质的关系、了解风景名胜与地质的关系、从文物考古资料了解地质事件。陈安泽(2006)提出地质旅游与旅游地球科学紧密相关,是旅游地理学、旅游地质学和相关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估、开发和保护的联合。庄寿强(2006)认为地质旅游是从地质,而且仅仅是从地质的角度对人们的旅行、游览活动进行重新的认识、 *** 和组合。因此,地质旅游虽然与地质密切相关,但它的本质却属于旅游,并认为地质旅游是从地质出发而且仅仅是从地质出发而进行的一种与地质密切相关的旅游活动,它以其具有的趣味 *** 、知识 *** 、参与 *** 和环保 *** 并完全符合“ *** ”等特点而超越于其他种类的旅游。陈辉(2009)认为地质旅游是指以地质遗迹与地质体直接有关的人类活动遗迹作为主要旅游资源的一种主题旅游,地质旅游是以游览考察具有观赏及科研价值的地质景观为目的的旅游活动。
4、总的来说,地质旅游是通过参观、考察一系列地质遗产和地质特征(地理风貌和景观);使人们了解地质学与地理学等相关科学知识的一项生态旅游和可持续旅游。
5、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地质自然遗产。地质遗迹是地质旅游的基础。
6、地质遗迹是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着巨大的科学研究和文化学术价值,自然遗迹与人文景观相融合,存在着巨大的旅游价值,开发以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为核心内容的地质旅游活动,对宣传地球科学知识、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7、地质遗迹的主要类型包括:有重大观赏和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有重要价值的地质剖面和构造形迹;有重要价值的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遗迹;有特殊价值的矿物、 *** 及其典型产地;有特殊意义的水体资源;典型的地质灾害遗迹等。地质遗迹可能是一处景观、一组地形、单个地形、一处 *** 露头、化石群或单个化石。地质遗迹不仅是地质作用给人类创造、遗留下来的自然遗产之一,它还具有科学、旅游、科普及环境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等多方面价值,因此,这是一种独特的自然资源。
8、保护好地质遗迹,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客观要求。为保护地质遗迹, *** 教科文组织(UNESCO)针对有关地质遗迹保护建立了世界地质公园 *** 体系,并计划在未来,全世界有500个世界地质公园成员加入这个体系。另外,对于那些构成 *** 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构成 *** 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或具有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 *** 教科文组织通过考评将这些地域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像中国九寨沟的圆锥状喀斯特地貌和壮观的瀑布,黄龙的石灰岩构造、瀑布和温泉,武陵源3000余座尖细的砂岩柱和砂岩峰,三江并流地区的峡谷风貌;德国的保存完好的麦塞尔化石遗址(Messel Pit FossilSite)体现了距今5700万至3600万年间始新世生活环境的哺乳动物化石;意大利伊索莱约里(伊奥利亚群岛)[Isole Eolie(Aeolian Islands)]的火山地貌;美国的大峡谷公园(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的峡谷及其水平层次结构的岩层,黄石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的火山湖和间歇泉,夏威夷火山公园(Hawaii Volcanoes National Park)的冒纳罗亚火山(Mauna Loa)和基拉韦厄火山(Kilauea)奇幻的烟雾和喷涌的岩浆;加拿大的艾伯塔省恐龙公园(Dinosa *** Provincial Park)的石柱、山峰和重重叠叠的彩色岩层形成奇特的荒原形态及大量恐龙化石;澳大利亚哺乳动物化石遗址(里弗斯利/纳拉库特)[Australian Fossil Mam *** l Sites(Riversleigh/Naracote)]埋藏有大量哺乳动物化石等,这些世界遗产地中的地质遗迹都是地球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地质现象,显示了一定地质历史时期重要的地质活动特征。
9、部分地质遗迹也是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着巨大的科学研究和文化学术价值,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就是这种地质遗迹与人类历史文化的典型 *** ,如中国的黄山、泰山、武夷山、峨眉山与乐山大佛,英国的圣基尔达岛(StKilda),南非的夸特兰巴山脉/德拉肯斯堡山公园(Khahlamba/Draken *** erg Park),土耳其的希拉波利斯和帕姆卡莱(Hierapolis-Pamukkale),马里的邦贾加拉悬崖(多贡斯土地)[Cliff of Bandiagara(Land of the Dogons)]等都拥有丰富的以地质遗迹为主的自然遗迹和当地人类悠久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这种相互融合是吸引游客重要的资源要素,因此存在着巨大的旅游价值。
10、地质遗迹是地质旅游的基础,地质遗迹不仅给大地带来壮丽非凡的景观,也给地球未来的变化指明了前景,它们更多的是带给旅游者一种直接的美的观感。
11、“地质公园”是自然公园的一种,是由 *** 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开展“地质公园计划”进行可行 *** 研究中创立的新名词。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 *** 、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它既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它是具有特殊地质意义且具有珍奇秀丽景观特征的自然保护区,这些特征是该地区地质历史、地质事件和形成过程的典型 *** 。
12、地质公园中包含有重要的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是开展地质旅游的主要场所。地质公园中的“地质”内涵是指它含有的地质遗迹,而且此遗迹必须是以自然状态赋存的。而正是其“地质遗迹”内容,使得地质公园有别于其他类型的公园,并表明它具有科学研究的价值。地质公园的“公园”特征,说明了地质公园所担当的社会角色及其所具有的经济作用和美学价值。作为广义 *** 公园的一种,地质公园具有满足人们的观赏、休闲和户外娱乐等方面的功能,此外其又有着自身的特 *** ,这主要是由其地质遗迹的内容所决定。因此,地质公园不仅是人们进行一般旅游活动的场所,而且是以传承地质文化、探寻地球秘密、宣传地球科学知识的地质旅游的重要基地。
13、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建立和发展地质公园,目前有100多个国家先后建立起1500多个国家地质公园或国 *** 园,其中,中国从2001年开始设立国家地质公园,至今已有182个国家地质公园。欧洲地质公园 *** (E *** opean Geoparks Network,EGN)建立于2000年,成立时仅有4名成员,至2010年4月,已发展成拥有37个成员,遍布欧洲15个国家的 *** 体系。2002年, *** 教科文组织原地学部(现为生态与地学部)提出建立地质公园 *** ,即世界地质公园 *** (GlobalGeoparksNetwork,GGN)。从2004年开始,世界地质公园 *** 正式吸收了来自中国和欧洲的25个成员,至2010年10月,该 *** 共有77个成员,分布在全球24个国家。目前世界上已基本形成世界地质公园、洲际地质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 *** *** 体系。
14、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许多人的一种高层次需求,旅游的内容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从传统游山玩水的风景旅游,到后来发展的民族、民风、古建筑等文化旅游,再到近来大量出现的工业旅游、农业生态旅游等,旅游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很明显,含有多种多样内容的地质旅游是属于旅游大家族中的一个分支,在这个大家族中,它与山水风景旅游、民族民风旅游、工业农业旅游处于同级地位。
15、旅游地质则不同,虽由旅游和地质两部分组成,但却属于地质学范畴。目前国内已有的有关旅游地质学教材,如陈安泽和卢云亭(1991)主编的《旅游地学概论》、陆景冈(2003)主编的《旅游地质学》、杨世瑜和吴志亮(2006)主编的《旅游地质学》、辛建荣(2006)主编的《旅游地学原理》、李同林和孙中义(2008)主编的《旅游地质学基础》等,基本围绕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和各自特点进行描述,主要侧重于介绍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地质遗迹景观的形成过程和最终表现特征等地质问题。因此,从理论上来说,旅游地质是从旅游的角度来认识和研究地质,因此它是与水文地质、构造地质、矿产地质等相并列的,它的本质是地质。旅游地质的最基本组成单位应该是各种类型的地质点,如安徽淮南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中的“三叶虫化石”点、“寒武系—震旦系地质界线”点,山东枣庄市熊耳山—抱犊崮国家地质公园中的“非整合面”点、“天青石矿”点等。
16、总的来说,地质旅游属于旅游范畴,是一种与地质密切相关的旅游活动,它是具有趣味 *** 、知识 *** 、参与 *** 和环保 *** 的一种生态旅游和可持续旅游。而旅游地质则属于地质学范畴,是一门研究服务于旅游活动的普及地质学知识的边缘学科。
二、地质旅游资源的特征
1、地质旅游资源是地球演化的产物,是巧夺天工的神来之笔,所以它既具有旅游资源的一些基本特 *** ,同时还具有一些独到之处。我们在总结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地质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2、在地质旅游资源中,除少数矿物资源被加工、制造成地质旅游产品外,其他所有地质旅游资源皆因其主要景观形态、色泽、组合以及所在周边的地质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而构成观赏 *** 。所有的旅游者都喜欢具有观赏 *** 的旅游资源。无论是名山大川、奇峰异洞,还是风土人情、文物古迹等,都是因为具有观赏 *** ,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观赏 *** 越强,吸引力越大,价值就越高,游人就越多。像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雅丹地貌等,都因观赏 *** 极强,每年都有无数的游客前来观赏。
3、地质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其复杂 *** ,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地质景观。由于复杂的地质作用过程,生成了形态各异、内涵丰富、科学价值较高的地质景观。例如同为岩浆活动,既可以形成巨大的花岗岩体,围岩被剥蚀后形成花岗岩山峰,也可以形成典型的火山地貌,如五大连池。再如同为流水作用,由于地质地貌不同就有瀑布、河流、湖泊等景观。地层如同厚厚的日记本,记录着曾经的地表上发生的点点滴滴,如地层中留下的大量的古生物化石。从第四纪人类出现以来,在地层 *** 现了新的关注点,即古人类的活动遗迹以及化石遗骸。较为著名的地质景观有:云南澄江寒武纪动物群、山东山旺中新世古生物群、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和山顶洞人遗址等。总之,地质旅游资源的多样 *** 是由客观世界的复杂 *** 决定的,同时,也与游客的需求多元化有密切关系。
4、地质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区域 *** ,如在总体地貌景观上,我国有“南秀北雄”这一区域 *** 的概括。“南秀”在地域上, *** 秦岭淮河以南的“杏花春雨江南”的秀美景色,再细分,有西南的灵秀,华南的丽秀,这主要是因为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广泛分布于南方所致;“北雄” *** 黄河流域“骏马西风冀北”的雄浑。这种浑厚与黄土高原相映生辉。再如喀斯特地貌,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 *** ,该地质景观只可能出现在具有大面积的可溶 *** 岩地区。区域特征的形成主要原因就是地质作用。各种地质旅游资源既是整个空间环境的组成部分,同时,他们的形成和演化又受其时空下的地质作用的制约。随着地质作用的区域变化,旅游资源必然存在着相应的区域差异。
5、这一特 *** 是地质旅游资源所独有的。这里所讲的古老 *** 不同于一些历史人文景观的悠久 *** ,历史人文景观的时间尺度不过是几十年至数 *** ,而这里所讲的地质旅游资源,其时间尺度是万年至亿年。据科学考证,地球的形成年龄为46亿年,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发现的最古老的 *** 约为43亿年。这意味着地质作用在43亿年前就已开始。地质作用是迄今未能得到全面正确的解释和模拟的事件,是人类所未经历的漫长过程。探求地球的形成、发展、演化及其未来趋势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话题。地质旅游资源所展示的点点滴滴以及其所反映的地质历史画面,都可以满足人们的求知欲,并激发起人们对大自然的敬仰与热爱。
6、对于整体地质旅游资源来讲,其具有多样 *** ,而对于单一的地质旅游景观来讲,则具有明显的独特 *** 。基本每一处地质旅游景观都 *** 一种或几种典型的地质现象,具有其独到的审美、科普和研究价值。如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就具有极强的独特 *** ,能与张家界砂岩峰林进行比较的地貌区域在全世界仅约有四处。再如世界更大的 *** 矿床—— *** 白云鄂博,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河北唐山 *** 遗迹等地质旅游景观,都具有极强的独特 *** 和 *** *** ,其价值对于整个人类是极其巨大的。
7、地质旅游资源的吸引功能是组合 *** 、整体 *** 的吸引功能。必须重点指出的是区域旅游资源整体 *** 吸引功能在旅游资源自身主要体现为一种“美”,这是一种组合之美,整体和谐之美,代称为“区域美”。一定地域总会以一定的审美状态呈现出来,被外界所感知,形成各自的美感效应,如泰山的雄、峨眉的秀、黄山的奇、华山的险、青城的幽。正是这种“区域美”,体现了区域旅游资源在类型、数量、特征等方面的组合 *** ,以及旅游资源单体、单类各自所呈现的审美状态的组合 *** 与融合 *** ,旅游资源整体吸引功能由此而产生,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也是由其地质作用决定的。
8、地质旅游资源是地质资源中能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部分。因此旅游地质资源包含有地质科学的所有内涵,如地球的形成、地球的物质及其结构、地球的发展、地球的现状和未来、地球及地球生命的演化发展、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及地质景观。旅游地质资源科学 *** 和观赏 *** 的识别、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都是以地质科学为基础、以地质科学为依据的。地质科学构成了地质旅游资源科学 *** 的核心和地质旅游资源的品位。
9、地质旅游资源是地球内外力地质作用的结果,是大自然的结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一旦 *** ,便无法复原,所以地质旅游资源具有永续 *** 和不可再生 *** ,地质旅游资源主要用于观赏、科考等。
三、地质旅游资源的分类
地质旅游资源的分类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由于分类原则、标准、角度不同,其方案也多种多样。现将主要分类方案简列于后。
—— *** 教科文组织设立专门的地质古生物遗产景点工作组,于1993年对地质遗迹类型提出了一个分类方案。即把地质古生物遗产分为13大类,每一类中分为若干类型,总称为景观类型,这是较全面的一个分类方案。
(1)古生物类,包括动物、植物、生物遗迹、层叠石等。
(2)地貌类,包括洞穴、火山、瀑布、山地、风化地貌、峡湾、岩溶。
(3)古环境类,包括古气候、全球环境变化。
(4) *** 类,包括火成岩、变质岩、沉积岩的结构与构造。
(5)地层类,包括地质事件、层序地层、主要地层界线。
(7)构造类,包括主要区域构造或主要构造现象。
(8)经济地质,包括所有矿床类型:侵入的、喷出的、接触的,如金刚石金伯利岩管、金矿、金属和非金属矿坑或采矿。
(9)其他,具有历史意义的地质景点。
(12) *** 和海洋尺度的地质特征,包括板块构造和它的边界等,如大裂谷、岛弧系。
(13)海底地貌,包括 *** 架、海底黑烟洞、深海沟、海山、海底断层。
——《旅游地学概论》(陈安泽和卢云亭,1991)一书,将自然旅游资源分为5大组15类,而地质旅游资源包括了其中的 *** 圈旅游资源和水圈旅游资源两大组(表2-1)。
表2-1《旅游地学概论》中地质旅游资源分类
资料来源:国家旅游资源开发局、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编.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 *** .
——《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中的地质旅游资源分为两类(表2-2)。
表2-2《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中地质旅游资源分类
资料来源:地质矿产部环境地质研究所编.中国旅游地质资源图说明书.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
——《中国旅游地质资源图说明书》将地质旅游资源分为35种,即:重要地质剖面,重要化石产地,有特殊价值的产物,峰林地质景观,碳酸盐山岳丘陵地质景观,高山钙化地质景观,砂岩峰林地质景观,土林地质景观,丹霞地质景观,雅丹地质景观,沙漠地质景观,花岗岩地质景观,火山及熔岩地质景观,变质岩山岳丘陵地质景观,海岸地质景观,现代山岳冰川地质景观及登山地,古冰川遗迹,冻融地质景观,峡谷,瀑布,河流地质景观,温泉及地热地质景观,具有特殊意义的泉, *** 遗迹,崩坡、滑坡、泥石流遗迹,陨石 *** 遗址,重要古代水利工程,古采矿、古冶炼遗址,古烧瓷遗址,古窑、岩画及摩崖题刻,其他地质景观,多种地质景观。
——陈安泽研究员提出一个可以满足各类需要的综合 *** 地质景观类型划分方案,把地质景观分为4大类,19类,52亚类:
(1)地质类:层形剖面、区域标准剖面、典型沉积层序剖面、事件地层剖面。
(2)构造类:典型全球 *** 构造、典型区域 *** 构造、典型中小型构造。
(3) *** 类:典型火成岩(区、体)、典型沉积物(区)、典型变质岩(区)。
(4)矿物类:典型金属矿物(产地)、典型非金属矿物(产地)。
(5)矿床类:典型金属矿床(坑)、典型非金属矿床(坑)。
(2)古动物类:古脊椎动物埋藏地、古无脊椎动物埋藏地。
(3)古植物类:古植物化石埋藏地、古孑遗植物产出地。
(4)古生物群落类:古生物群落埋藏地。
(5)古生物遗迹或可疑古生物遗迹类:古生物遗迹埋藏地、可疑古生物遗迹埋藏地。
(1) *** 类:古 *** 遗迹、历史 *** 遗迹。
(2)火山类:古火山遗迹、现代火山。
(3)冰川类:古冰川遗迹、现代冰川。
(4)陨石坑:古陨石坑、现代陨石坑。
(5)其他环境地质现象类:滑坡遗迹、泥石流遗迹、地面沉降遗迹。
(1)山石景观类:花岗岩景区(点)、火山岩景区(点)、层状硅铝质岩景区(点)、碳酸盐岩景点(点)、黄土景区(点)、沙积景区(点)、变质岩景区(点)、其他山地景区(点)。
(2)洞穴类:可溶 *** *** 洞穴、非溶 *** *** 洞穴。
(4)水景类:风景河流、风景湖泊、风景海湾(岸)、瀑布、泉水、温泉、泥石流及泥泉、其他水景。
——《中国地质旅游资源》(冯天驷,1998)一书,将地质旅游资源分类如下:
(1)山岳地貌旅游资源:如①花岗岩地貌景观;②变质岩地貌景观;③火山及熔岩地貌景观;④丹霞地貌景观;⑤砂岩峰林景观;⑥冰山雪峰景观;⑦岩溶山地景观。
(2)岩溶、洞穴旅游资源:①溶洞;②峰林、峰丛;③高山钙华;④其他岩溶景观。
(3)河流、峡谷旅游资源:①风景河段;②峡谷;③漂流河段。
(5)泉水旅游资源:①明泉、冷泉;②温泉、矿泉;③奇泉、怪泉。
(8)冰川旅游资源:①现代冰川;②古冰川遗迹。
(9)风沙地貌、黄土地貌旅游资源:①沙漠、雅丹地貌;②黄土及土林。
(10)重要地质剖面、构造及地质灾害遗迹:①重要地质剖面;②典型地质构造;③陨石坑;④ *** 遗迹;⑤崩塌、滑坡、泥石流遗迹。
(11)重要化石产地及古人类遗址:①重要化石产地;②古人类遗址。
(12)典型矿产地及古采冶遗址:①典型特殊矿产地;②古采矿、古冶炼、古烧瓷遗址。
——《旅游地质学》(杨世瑜和吴志亮,2006)一书对旅游地质资源做了比较细致的思考,将地质旅游资源分为科考/科普 *** 、观赏 *** 、商品 *** 三大类,比较具有创新意义,其具体分类如下:
(1)地壳演化—地质遗迹类:①地质构造;②地层序列;③地质事件;④古生物;⑤古环境。
(2)环境地质—地质灾害遗迹(新构造运动):① *** 遗迹;②地面沉降;③地块抬升;④近代火山活动;⑤陨石及陨石坑;⑥滑坡;⑦泥石流;⑧崩塌;⑨侵蚀沟;⑩坡面侵蚀。
(3)经济地质—人类地质活动遗迹(人类活动对地质的干预):①典型(特色)矿床(类型);②矿产开发遗迹;③典型水利工程。
(1)第四纪—现代地质景观:①岩类山岳地貌景观;②地质构造地貌景观;③侵蚀/蚀余地貌景观、岩溶景观(喀斯特)、丹霞地貌、峡谷景观、淋溶景观、风蚀景观、洞穴景观、侵蚀阶地、奇峰异石(象形山石);④盆地谷底。
(2)雪山—冰川地质景观:①现代冰川景观·雪山景观·冰川景观·冰碛物景观;②消亡冰川景观(古冰川)。
(3)河流—湖泊景观:①湖泊;②河流;③峡谷;④瀑布;⑤泉;⑥洞;⑦暗河;⑧海(湖)岸;⑨海岛;⑩沙砾石滩。
(4)文物 *** 地质景观:①摩崖字画;②石雕;③石窟;④名人石题(词);⑤石质文物建筑。
根据我们对地质旅游资源的定义可知,地质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科学普及价值。为了人们在旅游观光的同时能更好地理解这些景观的科学 *** ,本书按照成景的地质作用类型,对地质旅游景观分类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以便读者在游览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从而在感 *** 和理 *** 两方面都能有所收获。
我们根据已有的地学知识,以内外力作用为基础对地质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我们对外力地质作用采用其对地貌改造的不同阶段进行划分,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我们将内力地质作用分为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 *** 。在对地质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时,我们主要以该地质旅游景观所反映的地质作用过程为主要划分依据,对各种地质旅游景观进行分类,其分类具体方案如表2-3。
该分类尚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有一些景观具有双重属 *** ,不易对其进行简单分类,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今后的研究思考中会对其进行完善。但此分类 *** ,对于不具备地学素养的一般游人能更好地理解地质旅游,理解景观的科学 *** 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从而在深层次上实现寓学于游。
关于地质旅游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