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的成语,指名不副实的成语

牵着乌龟去散步 成语 23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名不的成语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名不的成语以及指名不副实的成语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关于名的成语关于名的成语有哪些呢
  2. 不名什么什么的成语可倒读
  3. 名不什么的成语有哪些
  4. 名不见什么成语
  5. 名噪成语
  6. 空有其名 名不副实的成语
  7. 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四字成语有哪些

一、关于名的成语关于名的成语有哪些呢

1、阿世盗名:阿世:曲从迎合世人的欢心;盗名:窃取名誉。用欺骗的手段骗取世人的欢心来窃取个人名誉。

2、藏之名山: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形容著作极有价值。

3、藏诸名山,传之其人:诸:之于的合音;传:传布流传;其人:同道。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后来志趣相投的人。

4、驰名中外:驰:传播。形容名声传播到国内外。

5、砥砺名节:砥砺磨炼,立名立节。

6、钓名欺世:作伪求取虚名,欺骗世人。

7、鼎鼎有名:鼎鼎:盛大的样子。非常有名。

8、惑世盗名: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9、揽名责实:指观其名而考其实绩。

10、冒名接脚:假冒别人的名,接替他。

11、名不符实:名声与实际不符。

12、名落孙山:名字落在榜末孙山后。指 *** 没有被录取,榜上无名。

二、不名什么什么的成语可倒读

【拼音】: bù míng yī qián

【解释】: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出处】:《史记·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汉·王充《论衡·骨相》:“通有盗铸钱之罪,景帝考验,通亡,寄死人家,不名一钱。”

【近义词】:囊空如洗、家徒四壁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很贫穷

【拼音】: yī qián bù míng

【解释】:指身无分文。常以形容囊橐一空或甚为贫穷。

【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第十二回:“岑其身道:‘我也本来打算早办,只是大嫂同舍妹要在家多停几日。又兼我是一钱不名,还要张罗几文才能办事,因此耽搁下来。’”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解释】: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 16章:“老兄明白,弟半生书剑飘零,寄食 *** ,囊中不名一文。”

【举例造句】:他生活困难到了不名一文的地步。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非常贫困

【解释】:名:占有。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近义词】:一无所有、一贫如洗、囊空如洗

【反义词】:万贯家财、富埒王侯、腰缠万贯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贫寒

三、名不什么的成语有哪些

[出处]廖仲恺《对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训话》:“所谓盛名难负,名不符实,反为见笑。”

[释义]:表示名声与能力不相符合,差距较大,有弄虚作假的嫌疑

[出处]汉·祢衡《鹦鹉赋》:“惧名实之不副,耻才能之无奇。”三国·魏·刘邵《人物志·效难》:“中情之人,名不副实,用之有效。”

[释义]虚:假。传出的名声不是虚假的。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出处]《史记·游侠列传》:“然其私意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言,士不虚附。”

[例句]眼前的一座座冰雕,巧夺天工,北海道雪祭确实名不虚传

[释义]指宜有此盛名,果然不虚妄。

四、名不见什么成语

1、【解释】“经”是指山海经;“传”也是本古书,但已失传,经和传能涵盖世上所有的东西。经传上没有记载。后常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没有根据。

2、【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三字虽不见经传,却亦甚雅。”。

3、【语法】偏正式;作谓语。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地方不出名、没有名气或者太隐秘、太偏僻,还有很神秘的。

4、【反义词】 *** 皆知、闻名天下、举世皆知、举世闻名。

五、名噪成语

名噪一时,汉语成语,拼音是míng zào yī shí,意思是一时名声很大。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国师阅文偶误》:“娄上王辰玉、松江董元宰入都,名噪一时。”

作谓语、定语;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1、英国的 *** 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名噪一时。

2、这篇文章使他名噪一时,但他的高傲令读者 *** ,只是这种嚣张的气焰与文章的风格恰恰相得益彰。

3、这个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原来是个骗子。

4、券商、信托 *** 黯淡,基金对市场 *** 纵被规范,新的 *** 模式也孕育而生,那便是产业资本 *** ,而当时名噪一时的“德隆系”被誉为此类神话的 *** 。

5、只狐狸图案,后经高人做法处理,这就是名噪一时。

6、知识犹如海洋,那些在海面上手舞足蹈和拍击作响的人,往往要比默默无闻鉴入未经考查的海底去探寻宝藏的采珠者更加名噪一时,并更引人注目。

7、自己也没给宋远桥丢脸,武当山上这五年来,自己勤学苦练,终为侪辈之一,便是名噪一时的宋青书,比之自己,亦稍有不如。

8、这个禁制乃是数万年前当时名噪一时的‘幻影剑仙’剑尘子。

9、曾名噪一时的软件公司科利华,竟然沦落到拍卖其办公大厦的境地。

10、王经理现在虽然名噪一时,但在刚出社会时,他也曾经明珠暗投,无人赏识。

11、而外部就没什消息了,名噪一时的燕月楼因其楼主的离奇死亡,所有成员的突然失踪而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12、当时在河南禹县神垕的皇家窑场里,工匠们烧出了天青、天蓝、月白、玫瑰紫等一些罕见窑变色彩,也凭借着这些变幻无穷的颜色,使钧瓷名噪一时。

13、席殊书屋、明君书店、思考乐书局等曾在京沪名噪一时的民营连锁书店,都因为欠款、欠薪相继关门或被收购。

14、不错,当年作为渠道商的富豪确实是以销售现代内存而名噪一时。

15、也正是因为服部正成在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本能寺”之变事件后,秘密保护了德川家康将军,使得伊贺流忍者在当时名噪一时。

六、空有其名 名不副实的成语

1、备位充数备位:如同 *** 位,意即徒在其位,不能尽职;充数:用不够格的人来凑足数额。是自谦不能做事的话。

2、出处:《汉书·萧望之传》:“吾尝备位将相,年逾六十矣。”《晏子春秋·谏下》:“其女子往辞晏子之家,托曰:‘负郭之民贱妾,请有道于相国,不胜其欲,愿得充数乎下陈。’”

3、不舞之鹤舞:舞蹈。不舞蹈的鹤。比喻名不副实的人。也用来讥讽人 *** 。

4、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昔羊叔子有窑主善舞,尝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而不肯舞。”

5、鹅存礼废存:保存。指古代礼节形式已经消亡,仅存食物

6、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如今却把这奠雁的古制化雅为俗,差个家人送来,叫作通信,这就叫做鹅存礼废。”

7、空心汤圆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利或不能落实的诺言。

8、出处:茅盾《“九一八”周年》:“华盛顿也许要来‘周年’:重申《九国条约》,再给高等华人空心汤圆。”

9、滥竽充数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10、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 *** 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1、卖狗悬羊犹言挂羊头卖狗肉。意指名不副实。

12、名不副实副:相称,符合。名声或名义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

13、出处:汉·祢衡《鹦鹉赋》:“惧名实之不副,耻才能之无奇。”三国·魏·刘邵《人物志·效难》:“中情之人,名不副实,用之有效。”

14、南郭先生比喻无才而占据其位的人。

15、出处:《晋书·刘寔传》:“推贤之风不立,滥举之法不改,则南郭先生之徒盈于朝矣。”

16、强凫变鹤指硬把野鸭变作仙鹤。喻滥竽充数,徒多无益。

17、出处:语出《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18、徒负虚名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同“徒有虚名”。

19、徒拥虚名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同“徒有虚名”。

20、徒有虚名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

名不的成语,指名不副实的成语-第1张图片-

21、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

22、土龙刍狗泥土捏的龙,稻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实。

23、出处:《三国志·蜀书·杜微传》:“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

24、土偶蒙金在泥塑人像外面涂上金粉。比喻因袭模仿,徒有其表。

25、蜗角虚名蜗角:蜗牛的角,比喻细微。微小而没有作用的名声。

26、出处:宋·苏轼《满庭芳》词:“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27、行 *** 走肉行 *** :可以走动的 *** ;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躯壳。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

28、出处:晋·王嘉《拾遗记》卷六:“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 *** 走肉耳。”

29、绣花枕头比喻徒有外表而无学识才能的人。

30、出处: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六回:“顶冠束带,居然官宦人家,谁敢说他是个绣花枕头,外面绣得五色灿烂,里面却包着一包稻草。”

31、出处:《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孔颖达疏:“言维此天上,其南则有箕星,不可以簸扬米粟;维此天上,其北则有斗星,不可以挹■(奭斗)其酒浆。”

32、玉卮无当卮:古代盛酒的器皿;当:底。玉杯没有底。后比喻事物华丽而不合实用。

33、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为人主而漏其君臣之语,譬犹玉卮之无当。”

34、鬻鸡为凤指以次充好,混淆优劣。

35、出处:唐·黄滔《谢试官》:“伏念鬻鸡为凤,有识咸惊,投砾参琼,良知足鄙。”

36、鬻良杂苦指 *** 货物时弄虚作假,以次充好。

37、出处:《文选·张衡〈西京赋〉》:“而乃商贾百族,裨贩夫妇,鬻良杂苦,蚩眩边鄙。”薛综注:“良,善也,先见良物,价定,而杂与恶物,以期惑下士之人。”

38、质非文是徒有华美的外表,而无相应的实质。

39、出处:汉·扬雄《法言·吾子》:“其文是也,其质非也……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40、挂羊头卖狗肉比喻以好的名义做幌子,实际上名不副实或做坏事。

41、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第31卷:“悬羊头,卖狗肉,知它有甚凭据。”

42、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43、出处:《后汉书·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七、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四字成语有哪些

1、默默无闻、无声无臭、籍籍无名、不见经传、无声无息。

2、白话释义:不出名;不为人知道:他经常~地为大伙儿做好事。

3、出处:《剪灯余话》:“而使之昧昧无闻;”

4、翻译:而让他不出名;不为人知道

5、白话释义:比喻默默无闻,不被人知道

6、出处:《诗经·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7、翻译:天生万物来施行,无有声响无气息

8、白话释义:用作形容没有知名度、不为人知的人。

9、出处:《减字木兰花·赠润守许仲途》:“落笔生风,籍籍声名不负公”

10、翻译:落笔生风,赫赫有名的名声不负你。

11、白话释义:经传中没有记载,指人或事物没有什么名气,也指某种理论缺乏文献上的依据。

12、出处:·《鹤林玉露》第六卷:“三字虽不见经传;却亦甚雅。”

13、翻译:三字缺乏文献上的依据。却也很文雅

14、白话释义:没有声音和气息,比喻没有动静或没有什么影响、作为。

15、出处:《 *** 书信集·一○四七·致胡风》:“一到里面去;即酱在无聊的 *** 中;无声无息。”

名不的成语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指名不副实的成语、名不的成语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标签: 成语 名不副实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