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惩四字成语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严惩四字成语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惩四字成语是什么
1、惩四字成语:小惩大诫、惩前毖后、严惩不贷、哀矜惩创、旌善惩恶、劝善惩恶、除邪惩恶、扶善惩恶、惩羹吹齑、惩忿窒欲、惩一儆众
2、小惩大诫 [xiǎo chéng dà jiè]生词本基本释义惩:惩罚;诫:警告,劝告。有小过失就惩戒,使受到教训而不致犯大错误。
3、出处《周易·系辞下》:“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4、例句悖入非无悖出时,临歧知悔已嫌迟。~由来说,到底 *** 不可为。
5、近反义词近义词小惩大戒惩前毖后
二、描写惩罚的四字词语
1.惩罚的惩组四字词
惩恶bai劝善惩:责罚;劝:勉励。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惩恶bai劝善惩:责罚;劝:勉励。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惩忿窒欲惩:惩戒;忿:愤怒;窒:抑止;欲:嗜欲。克制愤怒,抑制嗜欲。
惩羹吹齑羹:用肉、菜等煮成的汤;齑:细切的冷食肉菜。被热汤烫过嘴,吃冷食时也要吹一吹。比喻受到过教训,遇du事过分小心。
惩前毖后惩:警戒;毖:谨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zhi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
惩一儆百惩:惩罚;警:警戒。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除邪惩恶dao惩:处罚。清除邪气,惩办坏人。
劝善惩恶劝:勉励;惩:责罚。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小惩大诫惩:惩罚;诫:警告,内劝告。有小过失就惩戒,使受到教训而不致犯大错误。
严惩不贷惩:处罚;贷:宽容。严厉惩罚,绝不宽恕。
惩一警百警:警戒,也做“儆”。惩罚一容个人以警戒多数人。
哀矜惩创哀矜:怜悯。怜悯又惩罚
[杀鸡哧猴]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同“杀鸡骇猴”。
[打草蛇惊]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同“打草惊蛇”。
[杀鸡骇猴]传说猴子怕见血,驯猴的人便杀鸡放血来恐吓猴子。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杀鸡吓猴]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杀鸡儆猴]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死无葬身之地]死了没有地方埋葬。形容惨死或严厉的惩罚。
[恶贯满盈]贯:穿线的绳子;盈:满。罪恶之多,犹如穿线一般已穿满一根绳子。形容罪大恶极,到受惩罚的时候了。
[贯盈恶稔]犹言恶贯满盈。形容罪大恶极,到受惩罚的时候了。
[恶贯已盈]形容罪大恶极,到受惩罚的时候了。同“恶贯满盈”。
[惩一警百]警:警戒,也做“儆”。指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
怜悯又惩罚出处:宋·苏轼《刑赏忠孝之至论》:“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不教而杀教:教育;杀:处罚, *** 。
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出处:《论语·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教而诛教:教育;诛:处罚, *** 。
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出处:《荀子·富国》:“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惩恶劝善惩:责罚;劝:勉励。
惩罚坏人,奖励好人。出处:《左传·成公四十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惩一戒百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同“惩一警百”。
出处:明·沈釆《千金记》第四十七出:“故依法律明惟问,惩一戒百难容忍。”惩一儆百惩:惩罚;警:警戒。
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出处:《汉书·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惩一警百警:警戒,也做“儆”。指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
出处:语出《汉书·尹翁归传》:“翁归治东海明察……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除邪惩恶惩:处罚。
清除邪气,惩办坏人。出处: *** 《集个集·编校后记》:“他爱看侠士小说,固此发了游侠狂,硬要到各处去除邪惩恶,碰了种种钉子。”
打草惊蛇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
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出处: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
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打草蛇惊打草惊了草里的蛇。
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同“打草惊蛇”。出处:《景德传灯录·省念禅师》:“问:‘四众围观,师说何法?’师曰:‘打草蛇惊’”大快人心快:痛快。
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出处:明·许三阶《节侠记·诛佞》:“李秦授这厮,今日圣旨杀他,大快人心;兄请正坐了,就决了他,使小弟得以快睹。”
大义灭亲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出处:《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恶贯久盈贯:钱串;盈:充满。
罪恶像钱串一样堆满。形容罪大恶极,已到了该受惩罚的末日出处:唐·陆贽《议汴州逐刘士宁事状》:“伏以刘士宁昏荒暴慢,恶贯久盈,事迹彰著。”
恶贯满盈贯:穿钱的绳子;盈:满。罪恶之多,犹如穿线一般已穿满一根绳子。
形容罪大恶极,到受惩罚的时候了。出处:《尚书·泰誓》:“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恶贯已盈形容罪大恶极,到受惩罚的时候了。同“恶贯满盈”。
出处:《金石萃编·唐玄宗〈批答裴耀卿等奏〉》:“小蕃背诞,恶贯已盈。”恩威并行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
现也指掌权者对手下人,同时用给以小恩小惠和给以惩罚的两种手段。出处:《三国志·吴书·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恩威并用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现也指掌权者对手下人,同时用给以小恩小惠和给以惩罚的两种手段。
出处:《三国志·吴书·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撑眉努眼】:竖起眉毛,瞪大眼睛。形容态度严厉而专横。
【词严义正】:词:言词,语言;严:严谨;义:道理;正:纯正。指言辞严厉,道理纯正。
【词言义正】:词: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辞色俱厉】:措辞和神色都十分严厉。
【辞严气正】:言辞严厉,义理正大。同“辞严义正”。
【辞严义正】:辞: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辞严谊正】:言辞严厉,义理正大。同“辞严义正”。
【辞严意正】:言辞严厉,义理正大。同“辞严义正”。
【当头棒喝】: *** 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他醒悟。比喻严厉警告,促使人猛醒过来。
【恶言厉色】:说话和脸色都很严厉。
【行峻言厉】:行:行为;峻:严厉。指一个人的行为和言语都非常严厉。
【回霜收电】:比喻改变原来冷漠严厉的态度。
【疾声厉色】:疾:急速。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疾言厉色】:疾:急速。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口沸目赤】:形容人情绪激动,声音脸色都很严厉的样子。
【苦 *** 利病】:良 *** 苦口对病有好处。比喻严厉的劝诫或批评有利于人的进步。
【雷动风行】:①指万物运动变化迅速。②比喻推行政令的严厉迅猛。
【雷厉风飞】:①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同“雷厉风行”。②严厉威猛。
【雷厉风行】:厉:猛烈。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雷令风行】:犹言雷厉风行。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美疢不如恶石】:疢:病;石:砭石,古代用以治病的石针。美言疾病,不如用砭石去治疗疾病。比喻明知有害而一味顺从,不如严厉批评。
【美疢 *** 石】:疢:病; *** 石:古时指 *** 和治病的石针。比喻虚伪的逢迎不如严厉的批评。
【内峻外和】:内心严厉而外貌和蔼。
【声色并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同“声色俱厉”。
【声色俱厉】:声色: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厉:严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死无葬身之地】:死了没有地方埋葬。形容惨死或严厉的惩罚。
【死无葬身之所】:形容惨死或严厉的惩罚。同“死无葬身之地”。
【碎 *** 万段】:极言对罪大恶极者予以严厉的惩罚。
【问罪之师】:问罪:宣布对方罪状,作为出兵的理由。 *** 犯罪者的 *** 。也比喻前来提出严厉责问的人。
【夏日可畏】: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盱衡厉色】:盱衡:举眉扬目;厉:严厉;色:面色。横眉怒目,面色严厉。
【悬为厉禁】:悬:公开揭示。公开严厉禁止。
【严惩不贷】:惩:处罚;贷:宽容。严厉惩罚,绝不宽恕。
【严词拒绝】:用严厉的话加以拒绝。
【严词厉色】:色:脸色。说话很严厉,脸色很严肃。
【严父慈母】:严:严格;慈:慈爱。严厉的 *** ,慈祥的母亲。
【严如鈇钺】:鈇:铡刀;钺:古兵器;鈇钺:指刑戮之具。指揭发、指斥、抨击坏人坏事极其严厉。
【严师出高徒】:严:严厉,严格。严格的师傅才能培养出手艺 *** 的徒弟。
【严于鈇钺】:鈇:铡刀;钺:古兵器;鈇钺:指刑戮之具。指揭发、指斥、抨击坏人坏事极其严厉。
【折笄之杖】:笄:簪子。折断簪子的棍棒。比喻对晚辈进行严厉的教训。
【正色厉声】:态度严正,言辞严厉。
【正色立朝】:正色:严肃或严厉的神色。在朝廷上态度严肃。比喻不阿谀逢迎。
【正言厉色】:正:严正;厉:严厉,严肃;色:脸色。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
【正颜厉色】:颜:面容。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
1、罚不当罪 fá bù dāng zuì
释义:当:相当,抵挡。处罚和罪行不相当。
出处:先秦·荀子《荀子·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翻译:品德与地位不相称,才能与职务不相称,奖赏与功劳不相当,惩罚与过失不相当,没有比这更不好的了。
释义:嗣:后嗣,子孙。惩罚有罪的人不能株连他的子孙。
出处: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唐臣传·任圜》:“然罚不及嗣,子可以轻。”
翻译:但是惩罚有罪的人不能株连他的子孙,他的子孙可以从轻发落。
3、罚不责众fá bù zé zhòng
释义:罚:惩罚;责:责罚;众:多数人。指某种行为即使应片惩罚,但很多人都那样干,也就不好采取惩罚的办法去处理了。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回:“况罚不责众。”
翻译:何况也不会把所有人都处罚了。
4、罚一劝百 fá yī quàn bǎi
出处:唐·韩愈《谁氏子》:“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不晚耳。”
翻译:处罚一个人以惩戒众人才是为政之道,如果到时候犯了再惩罚也不迟。
5、罚当其罪 fá dāng qí zuì
释义:罚:处罚,惩罚。所作处罚和所犯罪行相当
出处:唐·王方庆《魏郑公谏录·对百官应有堪用者》:“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
翻译:奖赏与功劳相称,没功劳的人自然会退散,惩罚与过失相当,想作恶的 *** 会感到恐惧。
含有罚字的四字成语有赏罚信明、赏罚分明、赏劳罚罪、罚一劝百、罪不当罚、奖罚分明、赏罚严明、信赏必罚、明罚敕法、以毁为罚、赏罚无章、赏罚不信、明罚勑法、赏信必罚、二罪俱罚、罚不当罪等。
【解释】: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同“赏罚分明”。
【出处】:《汉书·王嘉传》:“孝宣皇帝赏罚信明,施与有节,记人之功,忽于小过,以致治平。”
白话文:“孝宣皇帝赏罚信明,实施与控制,记人之功,忽然在小错误,以达到治理平。”
【解释】: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
【出自】:汉·王符《潜夫论·实贡》:“赏罚严明,治之材也。”
白话文“该赏的赏,该罚的罚,根据材质来治理。”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解释】:奖赏有功的人,惩罚犯罪的人。同“赏功罚罪”。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四回:“吾人奉命讨之,诸君幸皆努力向前。大军到处,不得扰民。赏劳罚罪,并不徇纵。”
【解释】:处罚一个人以惩戒众人。
【出自】:唐·韩愈《谁氏子》:“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不晚耳。”
白话文“罚一劝百政的经,不同意而被不晚啊。”
【拼音】:[ zuì bù dāng fá ]
【出处】:***《湖南农 *** 动考察报告》谁个惩办要严,谁个处罚从轻,农民都有极明白的计算,罪不当罚的极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赏罚信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赏罚分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赏劳罚罪
三、带惩和戒的四字成语
1.带有惩字的成语
严惩不贷惩:处罚;贷:宽容。严厉惩罚,绝不宽恕。
严惩不贷惩:处罚;贷:宽容。严厉惩罚,绝不宽恕。
小惩大诫惩:惩罚;诫:警告,劝告。有小过失就惩戒,使受到教训而不致犯大错误。
劝善惩恶劝:勉励;惩:责罚。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除邪惩恶惩:处罚。清除邪气,惩办坏人。
惩一警百警:警戒,也做“儆”。惩罚一个人以警戒多数人。
惩一儆百惩:惩罚;警:警戒。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惩前毖后惩:警戒;毖:谨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
惩羹吹齑羹:用肉、菜等煮成的汤;齑:细切的冷食肉菜。被热汤烫过嘴,吃冷食时也要吹一吹。比喻受到过教训,遇事过分小心。
惩忿窒欲惩:惩戒;忿:愤怒;窒:抑止;欲:嗜欲。克制愤怒,抑制嗜欲。
惩恶劝善惩:责罚;劝:勉励。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哀矜惩创哀矜:怜悯。怜悯又惩罚
四、惩罚的四字成语是什么
1.惩四字成语是什么
惩四字成语:小惩大诫、惩前毖后、严惩不贷、哀矜惩创、旌善惩恶、劝善惩恶、除邪惩恶、扶善惩恶、惩羹吹齑、惩忿窒欲、惩一儆众
惩四字成语:小惩大诫、惩前毖后、严惩不贷、哀矜惩创、旌善惩恶、劝善惩恶、除邪惩恶、扶善惩恶、惩羹吹齑、惩忿窒欲、惩一儆众
小惩大诫 [xiǎo chéng dà jiè]生词本基本释义惩:惩罚;诫:警告,劝告。有小过失就惩戒,使受到教训而不致犯大错误。
出处《周易·系辞下》:“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例句悖入非无悖出时,临歧知悔已嫌迟。~由来说,到底 *** 不可为。
近反义词近义词小惩大戒惩前毖后
含有罚字的四字成语有赏罚信明、赏罚分明、赏劳罚罪、罚一劝百、罪不当罚、奖罚分明、赏罚严明、信赏必罚、明罚敕法、以毁为罚、赏罚无章、赏罚不信、明罚勑法、赏信必罚、二罪俱罚、罚不当罪等。
【解释】: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同“赏罚分明”。
【出处】:《汉书·王嘉传》:“孝宣皇帝赏罚信明,施与有节,记人之功,忽于小过,以致治平。”
白话文:“孝宣皇帝赏罚信明,实施与控制,记人之功,忽然在小错误,以达到治理平。”
【解释】: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
【出自】:汉·王符《潜夫论·实贡》:“赏罚严明,治之材也。”
白话文“该赏的赏,该罚的罚,根据材质来治理。”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解释】:奖赏有功的人,惩罚犯罪的人。同“赏功罚罪”。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四回:“吾人奉命讨之,诸君幸皆努力向前。大军到处,不得扰民。赏劳罚罪,并不徇纵。”
【解释】:处罚一个人以惩戒众人。
【出自】:唐·韩愈《谁氏子》:“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不晚耳。”
白话文“罚一劝百政的经,不同意而被不晚啊。”
【拼音】:[ zuì bù dāng fá ]
【出处】:***《湖南农 *** 动考察报告》谁个惩办要严,谁个处罚从轻,农民都有极明白的计算,罪不当罚的极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赏罚信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赏罚分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赏劳罚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罚一劝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罪不当罚
1、罚不当罪 fá bù dāng zuì
释义:当:相当,抵挡。处罚和罪行不相当。
出处:先秦·荀子《荀子·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翻译:品德与地位不相称,才能与职务不相称,奖赏与功劳不相当,惩罚与过失不相当,没有比这更不好的了。
释义:嗣:后嗣,子孙。惩罚有罪的人不能株连他的子孙。
出处: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唐臣传·任圜》:“然罚不及嗣,子可以轻。”
翻译:但是惩罚有罪的人不能株连他的子孙,他的子孙可以从轻发落。
3、罚不责众fá bù zé zhòng
释义:罚:惩罚;责:责罚;众:多数人。指某种行为即使应片惩罚,但很多人都那样干,也就不好采取惩罚的办法去处理了。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回:“况罚不责众。”
翻译:何况也不会把所有人都处罚了。
4、罚一劝百 fá yī quàn bǎi
出处:唐·韩愈《谁氏子》:“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不晚耳。”
翻译:处罚一个人以惩戒众人才是为政之道,如果到时候犯了再惩罚也不迟。
5、罚当其罪 fá dāng qí zuì
释义:罚:处罚,惩罚。所作处罚和所犯罪行相当
出处:唐·王方庆《魏郑公谏录·对百官应有堪用者》:“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
翻译:奖赏与功劳相称,没功劳的人自然会退散,惩罚与过失相当,想作恶的 *** 会感到恐惧。
惩恶劝善惩:责罚;劝:勉励。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惩忿窒欲惩:惩戒;忿:愤怒;窒:抑止;欲:嗜欲。克制愤怒,抑制嗜欲。
惩羹吹齑羹:用肉、菜等煮成的汤;齑:细切的冷食肉菜。被热汤烫过嘴,吃冷食时也要吹一吹。比喻受到过教训,遇事过分小心。
惩前毖后惩:警戒;毖:谨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
惩一儆百惩:惩罚;警:警戒。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除邪惩恶惩:处罚。清除邪气,惩办坏人。
劝善惩恶劝:勉励;惩:责罚。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小惩大诫惩:惩罚;诫:警告,劝告。有小过失就惩戒,使受到教训而不致犯大错误。
严惩不贷惩:处罚;贷:宽容。严厉惩罚,绝不宽恕。
惩一警百警:警戒,也做“儆”。惩罚一个人以警戒多数人。
哀矜惩创哀矜:怜悯。怜悯又惩罚
关于本次惩四字成语和严惩四字成语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