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高什么什么止成语这个问题,什么公什么什么四字成语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止打头成语有哪些
止暴禁非:拼音 zhǐ bào jìn fēi出自:《庄子·盗跖》止、禁:罅;暴、非:指种种坏事。制止种种坏事。
止谈风月:发音 zhǐ tán fēng yuè,出自《南史·徐勉传》止:只,仅。只谈风、月等景物。隐指莫谈国事。
止戈散马:【发音】:zhǐ gē sàn mǎ,【出处】:《北齐书·神武帝纪下》指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指结束战争。
止渴思梅:拼音: zhǐ kě sī méi,出处:元·关汉卿《调风月》犹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亦作“止渴望梅”。
止戈兴仁:拼音:zhǐ gē xīng rén,出处:《三国志·吴志·孙皓传》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战争,施行仁政。
【解释】:意思是“武”字是“止戈”两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战,才是真正的武功。后也指不用 *** 而使对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
【拼音】: wàng méi zhǐ kě
【解释】: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拼音】: lìng xíng jìn zhǐ
【解释】: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执行认真。
【出处】:《管子·立政》:“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破。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
【拼音】: gāo shān yǎng zhǐ
【解释】: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出处】:《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拼音】: yǐn zhèn zhǐ kě
【解释】: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出处】:《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止暴禁非、止沸益薪、止戈散马、止戈为武、止戈兴仁
止渴思梅、止渴望梅、止谈风月、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止戈为武止戈兴仁止戈散马止暴禁非止沸益薪止渴思梅止渴望梅止谈风月
止字开头的成语有:止于至善、止戈为武、止谈风月、止戈散马、止戈兴仁、止渴之版梅、止权足之计、止足之戒、止沸益薪、止足之分、止暴禁非、止渴思梅。
一、止于至善 [ zhǐ yú zhì shàn ]
【解释】: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示例】: *** 《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 *** 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二、止戈为武 [ zhǐ gē wéi wǔ ]
【解释】:意思是武字是止戈两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战,才是真正的武功。后也指不用 *** 而使对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
【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
【语法】:主谓式;作定语;含褒义。
三、止谈风月 [ zhǐ tán fēng yuè ]
【解释】:止:只,仅。只谈风、月等景物。隐指莫谈国事。
【出自】:《南史·徐勉传》:“今昔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
二、高字开头是什么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成语
1、高枕无忧、高屋建瓴、高风亮节、高楼大厦、 *** 厚禄、高抬贵手、 *** 远瞩、高高在上、
2、高谈阔论、高朋满座、高山流水、高不可攀、高深莫测、高视阔步、高山景行、高低错落、
3、高谈雄辩、高人一等、高门大族、高絙百尺、高步云衢、高歌猛进、高才硕学、高门大户、
4、高车大马、高掌远跖、高风伟节、高枕而卧、高顾遐视、高名上姓、高下在心、高居深拱、
5、 *** 显爵、高曾规矩、高壁深堑、高堂大厦、高情远致、高头骏马、高山远水、高业 *** 、
6、高足 *** 、高睨大谈、高举远去、高蹈远举、高卧东山、高义薄云、高山大野、高岸深谷、
7、高人雅致、高谈雅步、高世之行、高阳酒徒、高山仰止、高下在手,等。
8、指幽僻的处所。形容幽峭深邃。也比喻事物的巨大变化。
9、自以为了不起,极其骄傲,看不起别人。
10、高得手也攀不到。形容难以达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难接近。
11、原指官居显位。后也指科举登第。
12、原形容歌声嘹亮,直上云霄,后也形容一种论调或消息社会上传说很盛。
13、四匹马驾驶的、车盖很高的车。旧时形容 *** 显贵的阔绰。
14、筹: *** 。比别人高出一个 *** 。指比别人高明一些。
15、举:飞、去。飞得又高又远。比喻前程广大。
16、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17、高声歌唱,勇猛前进。形容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乐观精神。
18、冠:帽子。博:大。带:衣带。戴着高大的帽子,系着宽阔的衣带。形容儒生的装束。也比喻穿着礼服。
19、显:显要,显赫。爵:爵位,官爵。官职很高,爵们显赫。
20、高节:高尚的气节。清风:清廉的作风。气节高尚,作风清廉。比喻人品高洁。
21、高门:旧时指富贵之家。大户:声势显赫的家族。有钱有势的人家。
22、高、远:形容高尚;情、致:情趣。高尚的品格或情趣。
23、高人:志趣、行为高尚的人,多指隐士。雅:风雅,儒雅。志行高尚、风格儒雅的人。
24、高人:比一般人高。筹: *** 。比一般人高出一个 *** 。指胜过别人。
25、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26、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
27、高世:超出世人。骇:惊吓,震惊。具有令一般人吃惊的才能。比喻才智超群。
28、眼睛向上看,迈大步走路。形容气慨不凡或态度傲慢。
29、耸: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30、旧时恳求人原谅或饶恕的话。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过去了。
31、弘:大。高深空洞不切实际的谈论。
32、大发议论,长于说理。形容能言善辩。
33、位:官职,官位。禄:俸禄。官职高贵,俸禄丰厚。
34、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35、原意是做事要斟酌情况,采取适当办法。后形容能胸有成竹地处理事情。
36、秦镜:秦始皇时的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镱子。高挂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镜子。后用以比喻官吏断案公正,执法严明。
37、三代 *** 里的大旗。指军中的旗帜。比喻声势显赫。
38、原指文章表达的内容很有意义。后形容人很讲义气。
39、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
40、比喻规模巨大、气魄雄伟的经营。
41、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形容无忧无虑。平安无事。
42、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思想 *** ,丧失警惕。
43、高字开头成语大全:高步通衢高风劲节高情厚谊高凤自秽高卧东山高垒深沟高岸深谷高遏行云
44、指幽僻的处所。形容幽峭深邃。也比喻事物的巨大变化。
45、自以为了不起,极其骄傲,看不起别人。
46、高得手也攀不到。形容难以达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难接近。
47、原指官居显位。后也指科举登第。
48、原形容歌声嘹亮,直上云霄,后也形容一种论调或消息社会上传说很盛。
49、四匹马驾驶的、车盖很高的车。旧时形容 *** 显贵的阔绰。
50、筹: *** 。比别人高出一个 *** 。指比别人高明一些。
51、举:飞、去。飞得又高又远。比喻前程广大。
52、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53、高声歌唱,勇猛前进。形容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乐观精神。
54、冠:帽子。博:大。带:衣带。戴着高大的帽子,系着宽阔的衣带。形容儒生的装束。也比喻穿着礼服。
55、显:显要,显赫。爵:爵位,官爵。官职很高,爵们显赫。
56、高节:高尚的气节。清风:清廉的作风。气节高尚,作风清廉。比喻人品高洁。
57、高门:旧时指富贵之家。大户:声势显赫的家族。有钱有势的人家。
58、高、远:形容高尚;情、致:情趣。高尚的品格或情趣。
59、高人:志趣、行为高尚的人,多指隐士。雅:风雅,儒雅。志行高尚、风格儒雅的人。
60、高人:比一般人高。筹: *** 。比一般人高出一个 *** 。指胜过别人。
61、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62、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
63、高世:超出世人。骇:惊吓,震惊。具有令一般人吃惊的才能。比喻才智超群。
*** 、眼睛向上看,迈大步走路。形容气慨不凡或态度傲慢。
65、耸: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66、旧时恳求人原谅或饶恕的话。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过去了。
67、弘:大。高深空洞不切实际的谈论。
68、大发议论,长于说理。形容能言善辩。
69、位:官职,官位。禄:俸禄。官职高贵,俸禄丰厚。
70、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71、原意是做事要斟酌情况,采取适当办法。后形容能胸有成竹地处理事情。
72、秦镜:秦始皇时的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镱子。高挂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镜子。后用以比喻官吏断案公正,执法严明。
73、三代 *** 里的大旗。指军中的旗帜。比喻声势显赫。
74、原指文章表达的内容很有意义。后形容人很讲义搐工陛继桩荒标维钵哩气。
75、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
76、比喻规模巨大、气魄雄伟的经营。
77、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形容无忧无虑。平安无事。
78、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思想 *** ,丧失警惕。
79、高才捷足才:才能;捷:迅速,快捷。形容人才能出众,行动快
80、高谈大论指不切实际的言谈、议论
81、高傲自大自以为了不起,极其骄傲,看不起别人。
82、高城深池池:护城河。城墙很高,护城河很深。形容防卫坚固。
83、高出一筹筹: *** 。比别人高出一个 *** 。指比别人高明一些。
84、高飞远举举:飞、去。飞得又高又远。比喻前程广大。
85、高歌猛进高声歌唱,勇猛前进。形容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乐观精神。
86、高节清风高节:高尚的气节;清风:清廉的作风。气节高尚,作风清廉。比喻人品高洁。
87、高名大姓询问人家姓名时的客气用语。
88、高睨大谈睨:视。眼睛看着上面,在发议论。形容举动言论气慨不凡。
*** 、高山仰止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90、高不可攀攀:抓住高处的东西向上爬。高得手也攀不到。形容难以达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难接近。
91、 *** 显爵显:显要,显赫;爵:爵位,官爵。官职很高,爵们显赫。
*** 、高视阔步眼睛向上看,迈大步走路。形容气慨不凡或态度傲慢。
93、高文典册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诏令。
94、高悬秦镜秦镜:秦始皇时的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镱子。高挂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镜子。后用以比喻官吏断案公正,执法严明。
95、高枕而卧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形容无忧无虑。平安无事。
96、高自位置比喻自己把自己看得很了不起。
97、高足 *** 高足:高才,称呼别人 *** 的敬辞。成绩优异的 *** 。
98、高风亮节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 *** 。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99、高高在上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100、高朋满座高:高贵。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
101、高人雅士高人:志趣、行为高尚的人,多指隐士;雅:风雅,儒雅。志行高尚、风格儒雅的人。
102、高下在心高下:比喻伸和屈。原意是做事要斟酌情况,采取适当办法。后形容能胸有成竹地处理事情。
103、高自标置比喻自己把自己看得很了不起。
104、高牙大纛三代 *** 里的大旗。指军中的旗帜。比喻声势显赫。
105、 *** 厚禄禄:俸禄。泛指职位高,待遇优。
106、高屋建瓴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107、高阳酒徒高阳:古乡名,在今河南杞县西南。秦末郦其食即此乡人,对刘邦自称“高阳酒徒”。用以指嗜酒而 *** 不羁的人。
108、高人一筹高人:比一般人高;筹: *** 。比一般人高出一个 *** 。指胜过别人。
109、高谈弘论弘:大。高深空洞不切实际的谈论。
110、高岸深谷指幽僻的处所。形容幽峭深邃。也比喻事物的巨大变化。
111、高枕无忧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思想 *** ,丧失警惕。
112、高材疾足高材:才能高;疾足:迈步快。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
113、高门大户高门:旧时指富贵之家;大户:声势显赫的家族。有钱有势的人家。
114、高世骇俗高世:超出世人;骇:惊吓,震惊。具有令一般人吃惊的才能。比喻才智超群。
115、高抬贵手旧时恳求人原谅或饶恕的话。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过去了。
116、高义薄云薄:迫近。原指文章表达的内容很有意义。后形容人很讲义气。
117、高山景行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
118、高位厚禄位:官职,官位;禄:俸禄。官职高贵,俸禄丰厚。
119、高谈雄辩大发议论,长于说理。形容能言善辩。
120、高情远致高、远:形容高尚;情、致:情趣。高尚的品格或情趣。
121、高谈阔论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122、 *** 远瞩瞻:视,望;瞩:注视。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
123、高步云衢步:行走;衢:大路;云衢:云中大路,比喻显位。原指官居显位。后也指科举登第。
124、高车驷马四匹马驾驶的、车盖很高的车。旧时形容 *** 显贵的阔绰。
125、高唱入云原形容歌声嘹亮,直上云霄,后也形容一种论调或消息社会上传说很盛。
126、高冠博带冠:帽子;博:大;带:衣带。戴着高大的帽子,系着宽阔的衣带。形容儒生的装束。也比喻穿着礼服。
127、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128、高卧东山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
129、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
130、高才大德高才:有杰出的才能。大德:有极高尚的品德。才能和品德都很好。
131、高才大学高才:才能杰出。大学:学识渊博。才能高超,学识渊博。亦作“高才博学”、“高才硕学”。
132、高材捷足高材:才能高;捷足:迈步快。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
133、高才绝学①犹言才学高超。②指才学高超的人。
134、高而不危身居高位而没有倾覆的危险。
135、高飞远走形容离开某地,逃避到远处去。
136、高风峻节高风:纯洁清高的风格;峻节:坚定不移的节 *** 。形容高尚坚贞的风骨节
137、高凤自秽东汉高凤,字文通,执志不仕,太守连召请,恐不得免,自言本巫家,不应为吏,又诈与寡嫂讼田,遂不仕。后用为自诬之典。
138、高顾遐视向高远处看。意谓志向高远, *** 流俗。
139、 *** 极品品:等级、品级。官位居于更高的等级。
140、高居深拱谓高居帝位,垂拱而治。
141、高爵重禄爵:爵位,官爵;禄:俸禄。泛指爵位高,俸禄厚。
142、高垒深沟垒:壁垒,军营四周所筑围墙。沟:战壕。高筑壁垒,深挖壕沟。指强固
143、高明远识高明:(见解或技能)高超。远识:远大的眼光。指见识高远。亦作“高明远见”。
144、高情厚谊深厚的情谊。亦作“高情厚爱”、“高情厚意”。
145、高情逸态高情:高雅的情致。逸态:安闲的神态。高雅的情致,安逸的神态。
146、高人逸士清高洒脱不慕名利的人。
147、高耸入云耸: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148、高抬明镜秦始皇有一方镜,能照见人心等。比喻 *** 判案公正严明。
149、高谈虚论高妙空洞、不切空际的议论。
150、高天厚地①比喻长久。②比喻深重。
151、高头大马指体形高大的马。也比喻人的体形高大。
152、高头讲章经书正文上端留有较宽空白,刊印讲解文字,这些文字称为“高头讲章”
153、高文大册原指朝廷发布的重要文书,如诏今制诰等。引申为经典 *** 著述。
154、高斋学士南朝梁庾肩吾等十人的别号。
155、高枕安卧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形容无忧无虑。平安无事。
156、高举远蹈〖解释〗举:起飞;蹈:踩上。指远离 *** ,隐居起来。
157、高门大屋〖解释〗高门:指富贵之家;大屋:高大的房屋。指豪门之家。
158、高飞远遁〖解释〗制摆脱不利的环境,躲避到远防去。同“高飞远走”。
159、高飞远集〖解释〗制摆脱不利的环境,躲避到远防去。
160、高飞远翔〖解释〗飞得既高有远。比喻前程远大。
161、高山峻岭〖解释〗峻:山高而陡。又高又险的山岭。
162、高山仰之〖解释〗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同“高山仰止”。
163、高姓大名〖解释〗询问人家姓名时的客气用语。同“高名大姓”。
1 *** 、高岸深谷指幽僻的处所。形容幽峭深邃。也比喻事物的巨大变化。高傲自大自以为了不起,极其骄傲,看不起别人。高不成,低不就高而合意的,做不到或得不到;做得了、能得到的,又认为低而不肯做或不肯要(多指选择工作或配偶)。高不可攀攀:抓住高处的东西向上爬。高得手也攀不到。形容难以达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难接近。高步云衢步:行走;衢:大路;云衢:云中大路,比喻显位。原指官居显位。后也指科举登第。高材捷足高材:才能高;捷足:迈步快。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高材疾足高材:才能高;疾足:迈步快。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高唱入云原形容歌声嘹亮,直上云霄,后也形容一种论调或消息社会上传说很盛。高车驷马四匹马驾驶的、车盖很高的车。旧时形容 *** 显贵的阔绰。高城深池池:护城河。城墙很高,护城河很深。形容防卫坚固。高出一筹筹: *** 。比别人高出一个 *** 。指比别人高明一些。高蹈远举意为隐居避世。高飞远举举:飞、去。飞得又高又远。比喻前程广大。高风亮节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 *** 。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高高在上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歌猛进高声歌唱,勇猛前进。形容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乐观精神。 *** 厚禄禄:俸禄。泛指职位高,待遇优。高冠博带冠:帽子;博:大;带:衣带。戴着高大的帽子,系着宽阔的衣带。形容儒生的装束。也比喻穿着礼服。 *** 显爵显:显要,显赫;爵:爵位,官爵。官职很高,爵们显赫。高节清风高节:高尚的气节;清风:清廉的作风。气节高尚,作风清廉。比喻人品高洁。
三、与止相关的成语
抽薪止沸薪:柴草;沸:沸腾。抽掉锅底下的柴火,使锅里的水不再翻滚。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高山仰止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就是不能说的太多让别人知道事情的重点就可以有些事情不便多说。
月等景物:最没有与“中止”相关的成语。后也指不用 *** 而使对方屈服!止沸益薪本欲专止水沸腾:停止属。停止战争,仅,却反而在锅下加柴。仁。隐指莫谈国事。只谈风。比喻所做与本来愿望相反。止谈风月止,才是真正的武功。止戈散马停用兵戈,才是真正的武功。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止戈兴仁止,意指结束战争:达到,施行仁政。止于至善止。止渴思梅犹望梅止渴。亦作“止渴望梅”,极。止渴望梅犹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同“止渴思梅”:仁政;至。达到极完美的境界,放还战马。止戈为武意思是武字是止戈两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战:只
[释义]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形容谣言经不起分析。
[语出]《荀子·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薪:柴草;沸:沸腾。抽掉锅底下的柴火,使锅里的水不再翻滚。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8.与止相关的成语,带止字的成语,止字成语大全,止
树欲静而风不止、叹为观止、浅尝辄止、适可而止、高山仰止、戛然而止、令行禁止、欲言又止、言谈举止、望门投止、吉祥止止、知足知止、如丘而止、靡所底止、规行矩止、流行坎止、不随以止、伊何底止
抽薪止沸薪:柴草;沸:沸腾。抽掉锅底下的柴火,使锅里的回水不再翻滚。比喻从答根本上解决问题。
高山仰止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官止神行指对某一事物有透彻的了解。
吉祥止止之一个止字是留止的意思,第二个止字是助词。指喜庆。
举止失措措:安放,放置。举动失常,不知如何办才好。
举止娴雅娴:文雅。形容女子的姿态和风度娴静文雅。
举止言谈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指人的外在风度。
绝薪止火绝:断绝;薪:柴草。断绝柴草,使火停止燃烧。比喻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令行禁止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执行认真。
流行坎止流:水顺势流;坎:低陷不平。顺流而行,遇险即止。比喻顺利时出仁,遇挫时退隐。
散带衡门指退官闲居或过隐居生活。
散灰扃户①在地上撒灰,将门户关锁。②旧时因以“散灰扃户”讥讽防闲妻妾之病态心理与可笑行为。
出处:《书·武成》:“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传引《乐记》:“武王胜商,渡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
散言碎语犹言闲言碎语。唠叨些与正事无关的话。
散阵投巢指群鸟分散,各投窠巢。
散兵游勇勇:清代指战争期间临时招募的士兵。原指没有统帅的逃散士兵。现有指没有组织的集体队伍里独自行动的人。
出处:***《中国人民 *** 布告》:“为着确保城乡治安、 *** 社会秩序的目的,一切散兵游勇,均应向当地人民 *** 或人民***投诚报到。”
冰散瓦解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
出处:《三国志魏志傅嘏传》“嘏对曰”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战略》:“比及三年,左提右挈,虏必冰散瓦解,安受其弊,可坐算而得也。”
家散人亡家庭破产,家人死散。同“家破人亡”。
出处:明·华阳散人《 *** 针》第四回:“谋为举人急些也罢,若进士就迟一科也得,何必恁急急倾一家、补一家的?萧掌科被他弄得家散人亡,我却比他还便宜两个人。”
鸟散鱼溃溃:溃散。象鸟惊飞,象鱼溃散而逃。形容 *** 因受惊扰而乱纷纷地四下溃散。
出处:《南史·宋武帝纪》:“番禺之功,俘级万数,左里之捷,鸟散鱼溃。”
出处: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可正是船至江心补漏迟,只着我魄散魂飞。”明·徐霖《绣襦记》第三十出:“听说罢心悲痛,骇得我魄散魂飞似痴。”
魄散魂飘形容人临死时神志 *** 、人事不省。
出处:《三宝 *** 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七回:“双手攥定了这根九环锡杖,谨照着他的腰眼骨儿,着实断送他一下,把个孽畜打得一个星飞缭乱,魄散魂飘。”
魄散魂消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同“魂飞魄散”。
出处:唐·白居易《五年秋病后独宿香山寺三绝句》之二:“饮徒歌伴今何在,雨散云飞尽不回。”唐·司空图《游仙诗》之二:“刘郎相约事难谐,雨散云飞自此乖。”
雨散云收①比喻亲朋离散。②指雨后转晴。
出处:唐·温庭筠《送崔郎中赴幕》诗:“心游目送三千里,雨散云收二十年。”唐·慎氏《感夫诗》:“当时心事已相关,雨散云收一饷间,便是孤帆从此去,不堪重上望夫山。”
云散 *** 象风和云那样流动散开。比喻事物四散消失。
出处:三国·魏·王粲《赠蔡子笃》诗:“ *** 云散,一别如雨。”
广陵散绝《广陵散》已失传。常比喻优良传统断绝或后继无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坏植散群①解散朋 *** 。②指离心离德。
浇淳散朴使淳朴的社会风气变得浮薄。
出处:《汉书·循吏传·黄霸》:“浇淳散朴,并行伪貌。”
浇醇散朴使淳朴的社会风气变得浮薄。同“浇淳散朴”。
出处:明·吴承恩《 *** 记》第九十五回:“拉闲散闷耍子而已。”
鸟兽散形容成群的人象鸟兽逃散一样纷乱地散去(多形容敌人溃逃)。
出处:《汉书·李陵传》:“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报天子者。”
披头散发头发长而散乱。形容仪容不整。
出处:明·施耐庵《 *** 全传》第二十二回:“那张三又挑唆阎婆去厅上披头散发来告道:‘宋江实是宋清隐藏在家,不令出官。相公如何不与老身做主去拿宋江。’”
天女散花原为 *** 故事:天女散花以试菩萨和声闻 *** 的道行,花至菩萨身上即落去,至 *** 身上便不落。后多形容抛洒东西或大雪纷飞的样子。
出处:《维摩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 *** 上,华至诸菩萨即皆 *** ,至大 *** 便著不堕。一切 *** 神力去华,不能令去。”
休牛散马放归 *** 的牛马,表示停止战事。
出处:唐·魏徵寿《隋书·薛道衡传》:“于是八荒无外,九服大同,四海为家, *** 为宅。乃休牛散马,偃武修文。”
一盘散 *** 喻力量分散,没有组织起来。
出处:清·梁启超《十种德 *** 相反相成论》:“然终不免一盘散沙之诮者,则以无合群之德故也。”
一片散 *** 喻力量分散,没有组织起来。同“一盘散沙”。
出处: *** 《民族主义》之一讲:“但是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的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
余霞散绮常用来评 *** 章结尾有不尽之意。同“余霞成绮”。
出处:清·洪升《长生殿·定情》:“堪赏,圆月摇金,余霞散绮,五云多处易昏黄。”
止戈散马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指结束战争。
出处:《北齐书·神武帝纪下》:“止戈散马,各事家业。”
出处:宋·叶适《纪纲三》:“虽分四总管以固捍御,委长安、建康之守以募勤王,天下冰解云散,一城之地,劫制于虏,而号令不能及矣。”
出处:北周·庚信《周大将军琅邪定公司马裔墓志铭》:“都督始州诸军事,蛮夷恃险,狼顾鸱张,高山寻云,深谷无景,九地纵横,三门起伏,危峰马束,水险桥飞。遂得谷静山空,冰消雾散。”
出处:续范亭《三年不言之言》:“我看当时的情况,好像阎长官满肚子的勇气,被郭宗汾的这一席话,说得冰消云散了。”
出处:唐·康骈《剧谈录·郭鄩见穷 *** 》:“鄩复问云:‘彼之聚敛丰盈,何以遽令散去?’云:‘先得计于安品子,其余冰销雾散。’”
出处:《隋书·越王侗传》:“若王师一临,旧章暂睹,自应解甲倒戈,冰销叶散。”
不欢而散散:离开,分手。很不愉快地分手。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通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众客咸不欢而散。”
彩云易散美丽的彩云容易消散。比喻美满的姻缘被轻易拆散。
出处:唐·白居易《简简吟》:“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眼,……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出处:清·沈起凤《谐铎·獭祭》:“鹯曰:‘君善捕鱼,我善捕雀,而雀之见我者,往往晓音骇翼,电流星散,以至十不获一。’”
出处:明·袁宏道《致萧允升庶子》:“曾未几何,而东零西散,念方既已下世,先兄继之,射堂秋月,有若隔世,人生会合,何可常也!”
风吹云散比喻事物的消失、完结。
出处:康濯《春种秋收》:“这事儿是风吹云散,往后谁也不许提啦!”
*** 云散象风和云那样流动散开。比喻在一起的人分散到四面八方。
出处:三国·魏·王粲《赠蔡子笃》诗:“ *** 云散,一别如雨。”
风行雨散比喻在一起的人分散到四面八方。同“ *** 云散”。
出处:南朝·陈徐陵《与杨仆射书》:“又闻本朝王公,都人士女,风行雨散,东播西流。”
骨肉离散骨肉:指父母兄 *** 女等亲人。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
出处:《诗经·唐风·杕杜》小序:“《杕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
出处:明·吴承恩《 *** 记》第三十八回:“娘娘见说,魂飘魄散,急下亭抱起,紧搂在怀。”
魂飞魄散吓得连魂魄都离开 *** 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尽欢而散尽情欢乐之后,才分别离开。多指聚会、宴饮或游乐。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别征酒器,尽欢而散。”
酒阑人散阑:尽。酒席完毕,客人归去。
出处:唐·蒋防《霍小玉传》:“时春物尚余,夏景初丽,酒阑宾散,离思萦怀。”
鸟惊鱼散形容 *** 因受惊扰而乱纷纷地四下溃散。同“鸟散鱼溃”。
魄 *** 散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同“魂飞魄散”。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人心涣散涣散:散漫,松懈。思想不统一。形容人心不齐。
出处: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元纪·顺帝至正二十四》:“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 *** 动。”
如鸟兽散象一群飞鸟走兽一样逃散。形容溃败逃散。也比喻集团或组织解散后,其成员各奔东西。
出处:《汉书·李陵传》:“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盛筵必散比喻无论怎样美好的事物,终必消散。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
收离聚散收集离散者。同“收离纠散”。
兽聚鸟散比喻聚散无常。也比喻乌合之众。
出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匈奴之 *** ,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影。”
水流云散比喻时过境迁,人各一方。
投闲置散投、置:安放;闲、散:没有事干。指安排在不重要的职位或没有安排工作。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瓦解星散像瓦片破裂,像星星飞散。比喻家人离散,各奔东西。亦作“瓦解星飞”。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九回:“众公子带领人马一拥齐上,把各兵杀的五零四散,各自逃生。”
星飞云散比喻事物四处分散或四散消失。
星离雨散比喻在一起的人纷纷别离了。
出处:唐·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当筵意气凌九宵,星离雨散不终朝。”
出处:明·吴承恩《 *** 记》第五十六回:“这大圣把金箍棒幌一幌,碗来粗细,把那伙贼打得星落云散。”
出处:《初刻拍案惊奇》卷八:“有一等做举人、秀才的,呼朋引类,把持官府,起灭词讼,每有将良善人家拆得烟飞星散的,难道不是大盗?”
出处:《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络绎纵横,烟霏雨散。”李善注:“烟霏雨散,众多也。”
烟消雾散比喻事物消失得 *** 净净。同“烟消云散”。
出处:巴金《海的梦》后篇一:“我很疲倦,但是我觉得畅快。在流了这么多的眼泪以后,这许多日子来的阴郁的思想都烟消雾散了。”
烟消云散象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 *** 净净。
出处:《朱子全书·治道二·祯异》:“使一日之间,云消雾散,尧天舜日,廓然清明。”
一哄而散哄:吵闹。形容聚在一起的人一下子吵吵嚷嚷地走散了。
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壬戌科罢选吉士》第十卷:“御笔朱书四大字,曰:‘今年且罢。’于是一哄而散。”
阴魂不散比喻坏人、坏事虽已清除,但 *** 的影响还在起作用。
鱼惊鸟散指像鱼腐 *** 溃散。比喻迅即崩溃,完全失败。
出处:《陈书·高祖纪上》:“公以国盗边警,知无不为,恤是同盟,诛其丑类,莫不鱼惊鸟散,面缚头悬。”
出处:《南史·宋武帝纪》:“番禺之功,俘级万数,左里之捷,鸟散鱼溃。”
雨零星散残败零落貌。常用以比喻溃败。
出处:明·施耐庵《 *** 传》之一百九回:“[张清、王英]杀散左哨军兵,如摧枯拉朽的直冲进来,杀得贼兵四分五裂,七断八续,雨零星散,乱窜奔逃。”
雨收云散比喻某种现象已经消失。
出处:宋·陆游《水龙吟·春日游摩诃池》词:“惆怅年华暗换。黯 *** 、雨收云散。”
出处: *** 《赤都心史》八:“情爱呢?,可知,这甜情蜜意,禁不起——理 *** 一闪,迟早是——雨消云散。”
云飞雨散比喻原先的事物不复存在。
出处:隋·张公礼《龙藏寺碑》:“金编宝字,玉牒纶言,满封盈函,云飞雨散。”前蜀·贯休《行路难》诗之二:“云飞雨散今如此,绣闼雕甍作荒谷。”
云开雾散指天气由阴暗转为明朗。常用以比喻怨愤、疑虑得以消除。
出处:宋·陶佃《王君仪》诗:“云开雾散却晴霁,清风淅淅无纤尘。”
云收雨散喻欢会结束,彼此分离。
出处:宋·周邦彦《烛影摇红》词:“当时谁会唱《阳关》。离恨天涯远。争奈云收雨散。凭阑干、东风泪满。”
云屯飙散 *** 如云,分散如风。形容来往迅疾。
出处:严复《原强》:“骑射驰骋,云屯飙散。”
云屯鸟散如云 *** ,如鸟飞散。形容众多的人忽聚忽散。
出处:《后汉书·南匈奴传论》:“雠衅既深,互伺便隙,控弦抗戈,觇望风尘,云屯鸟散,更相驰突。”
云屯雾散如云 *** ,如鸟飞散。形容众多的人忽聚忽散。
出处:《隋书·梁叡传》:“所以周无上算,汉收下策,以其倏来忽往,云屯雾散,强则骋其犯塞,弱又不可尽除故也。”
树倒猢孙散树倒了,树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 *** ,随从的 *** 就一哄而散。
出处:宋·庞元英《谈薮·曹咏妻》:“宋曹咏依附秦桧,官至侍郎,显赫一时。……咏百端威胁,德斯卒不屈。及秦桧死,德斯遣人致书於曹咏,启封,乃《树倒猢狲散赋》一篇。”
树倒猢狲散树倒了,树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 *** ,依附的 *** 就一哄而散。
出处:宋·庞元英《谈薮·曹咏妻》:“宋曹咏依附秦桧,官至侍郎,显赫一时。……咏百端威胁,德斯卒不屈。及秦桧死,德斯遣人致书于曹咏,启封,乃《树倒猢狲散赋》一篇。”
云消雾散象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 *** 净净。
出处:唐·李世民《授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诏》:“干戈所指,云消雾散。”
出处:唐·李世民《授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诏》:“干戈所指,云消雾散。”
枝分叶散比喻后裔支派分布甚广。同“枝布叶分”。
出处:唐杨炯《为薛令祭刘少监文》:“惟此陶唐,有此冀方。上天祚汉,人神攸赞。开国承家,枝分叶散。三貂赫赫于台省,驷马谖谖于里閈。”
好了,关于高什么什么止成语和什么公什么什么四字成语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