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踏雪寻梅歌曲作者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踏雪寻梅英文版歌名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踏雪寻梅歌曲作者和踏雪寻梅英文版歌名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踏雪寻梅曲的作者
1、《踏雪寻梅》曲的作者是:我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
2、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是中国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在美国欧伯林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作曲。1 *** 9年回国,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国立音专理论作曲组任教,并兼任音专教务主任,热心音乐教育事业,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如作曲家江定仙、刘雪庵、贺绿汀、陈田鹤等人,都是他的 *** ,黄自是中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更大的奠基人。同时,也从事创作和著述,写下了交响音乐、室内乐、钢琴复调音乐、清唱剧等各种体裁样式的音乐作品共九十四首。主要作品有管弦乐序曲《 *** 》, *** 乐《都市风光幻想曲》,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九一八》、《热血》、《南乡子》、《花非花》、《玫瑰三愿》、《天伦歌》等。1 *** 9年到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教务主任和作曲系教授,1938年病逝。
3、黄自(1904~1938)中国作曲家。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生于1904年3月23日,1938年5月9日卒于上海。1916年入北京清华学校,开始接触西方音乐,参加学校乐队、合唱队,学习钢琴和声乐,1 *** 4年赴美国学习心理学,1 *** 6年入奥柏林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 *** 8年入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 *** 9年毕业,获得音乐学士学位。毕业作品管弦乐序曲《 *** 》曾在学院演出,这是中国作曲家创作的之一部交响音乐作品。1 *** 9年回国后任教于沪江大学。1930年任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作曲理论教授兼教务主任。1931年起创作了多首 *** 歌曲,如《抗敌歌》、《旗正飘飘》等。1934年与萧友梅等人创办《音乐 *** 》,1937年辞去教职,专事编写专业教材。他倡导音乐创作走民族乐派的道路,探索音乐的民族风格。他的音乐创作以声乐为主,作品的作曲技法娴熟,表现情感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 *** 。 *** 作品还有清唱剧《长恨歌》、歌曲《点绛唇》、《南乡子》、《玫瑰三愿》等,他还主持并实际参与编写了《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材》(共6册)。
他的主要作品有管弦乐《 *** 》,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热血》、《九·一八》,艺术歌曲《点绛唇》、《思乡》、《玫瑰三愿》等。《玫瑰三愿》是他著名的艺术歌曲。
5、黄自在短暂的创作生涯中,写作了多种体裁的音乐作品,其中最重要而且数量最多的是声乐作品。1933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印行出版了黄自的独唱歌集《春思曲》,其中包括《思乡》、《春思曲》和《玫瑰三愿》三首作品,均为黄自抒情歌曲的 *** 作。《思乡》由韦瀚章作词,1932年创作完成。顾名思义,此曲描写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曲为bE大调,开篇标有行板(Andante)速度,但在实际演唱过程中,常根据情绪上的需要做一些节奏上的变化处理。乐曲开始,在钢琴弱力度的铺垫下,伴奏旋律展开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早春画卷。伴奏旋律之一句的#F、G、bB三个音,在声乐旋律的之一句再现,对应歌词中“柳丝”二字,#F这个音乍听似乎觉得很多余,仅用G、bB两个音对应“柳丝”二字,在一拍半这么短的时间内也不会给听觉上带来多大的差异。但仔细一想,“柳”这个字在汉语声调中读上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三声(∨),试将伴奏旋律中的D音填充至声乐旋律的空半拍上,音响效果就变成了D、#F、G,在五线谱上依次排开,产生了这样的旋律线条。这三个音的构成不正是“柳”这个字的声调吗?虽然D这个音并没有从演唱者的口中唱出来,而是由钢琴演奏出的,但他们结合在一起产生的效果,带给听众的正是上声音的感觉。试将#F去掉,只用G、bB二音,“柳”字就容易带给人阳平,也就是二声“刘”的感觉。如由初学演唱或普通话音韵掌握不好的 *** 来演唱,很容易带给听众错觉。黄自一向很注意旋律和歌词声调的配合,注重旋律在表情达意方面所起的作用,这一切得归功于黄自年少时喜爱歌唱的亲身体会吧。也正因为他深厚的家教渊源和日后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造就了其良好的文学功底,才使得歌词与曲调之间能够结合得如此完美。
二、踏雪寻梅创作者资料及背景
1、中国近现代音乐家、教育家黄自,字今吾,1904年出生于江苏川沙(今上海),家庭背景显赫, *** 黄洪培是黄炎培的堂兄。黄自自幼聪颖,3岁即能唱歌,小学时成绩优异。12岁进入北京清华学校,音乐才华初露,参与鼓笛队和合唱队,分别担任单簧管演奏和男高音声部。在美国深造期间,他因名额 *** ,转攻心理学并获得文学士学位,后加入欧柏林音乐学院专研音乐理论作曲,最终在耶鲁大学音乐学院以音乐学士身份毕业。他的毕业作品《 *** 》是我国首部交响乐,也是首部在外国乐团演出的中国作品,获得好评。
2、1 *** 9年回国后,黄自先后任教沪江大学和上海音专,不仅教授理论作曲,还教授音乐史和音乐欣赏。他的音乐作品如《 *** 》和《抗敌歌》等激励了中国音乐家的创作热情。在 *** 期间,黄自创作了许多爱 *** 曲,如《热血歌》,表达了强烈的民族情感。他的清唱剧《长恨歌》讽刺了不抵抗政策,同时也展现了他的艺术才华。
3、黄自对中国音乐教育的贡献显著,他编写的教科书如《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影响深远,创作了多部艺术歌曲和儿歌。他的音乐理念深受 *** 们的敬仰,如贺绿汀所言,黄自不仅是他的老师,也是中国近代作曲界的先驱,培养出了众多音乐界杰出人才。
4、1935年,黄自为中国 *** 《都市风光》创作了片头音乐,这是中国 *** 音乐史上的里程碑。他的音乐理论著作丰富,对音乐史和音乐风格的探讨深入,被誉为音乐理论家。遗憾的是,他在 *** 期间英年早逝,但他的音乐遗产却持续影响着后人。
5、刘雪庵,这位与黄自同时期的音乐家,同样才华横溢,他的作品如《踏雪寻梅》等,典雅高洁,深受喜爱,对中西音乐的融合有独特见解。他的音乐创作在中国和海外都产生了广泛影响。
6、踏雪寻梅梅未开,伫立雪中默等待。是踏雪寻梅的典故:张岱的《夜航船》里记载,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形容文人雅士赏爱风景苦心作诗的情致。
三、歌曲踏雪寻梅是什么年代的作品
1、《踏雪寻梅》创作于1934年(小品文年),属于20世纪30年代(黄金十年)的作品。
2、这是一首欣赏冬天自然美景的歌曲,表达了青少年 *** 骑着毛驴,踏着冬雪去欣赏梅花绽放的情景。
3、歌曲以轻快活跃的曲调抒发了人们赏梅时的兴奋、愉快的心情,词曲并茂。
4、全曲是以骑驴赏梅、铃儿的叮当响声为意境来编配的。在A段中,第二声部主要以叮当声为骑驴行走的背景来衬托之一声部的形象。B段的第二声部是以和声式 *** 配置的,它与之一声部和谐地结合,形成“如影随形”的效果,使歌曲显得丰满,加强了歌曲的表现力。
四、歌曲《踏雪寻梅》的曲作者是谁
歌曲《踏雪寻梅》的曲作者是音乐家刘雪庵。具体介绍如下。
1.求学之路:刘雪庵,1905年出生在铜梁巴川镇东门盐店一个绅士家庭。他自幼失去父母,在同父异母兄长的私塾中,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兼习昆曲。他聪明好学,先后考入铜梁县立中学、成都私立美术专科学校。1 *** 9年,刘雪庵去上海,求学于陈望道创办的中华艺术大学,受教于欧阳予倩、洪深等文艺名流。次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从师肖友梅、黄自学理论作曲,从俄籍教师吕维钿夫人学钢琴,从朱英学琵琶,从吴伯超学指挥,从龙榆生学中国韵文及诗词,从李维宁学赋律和 *** 作曲。真可谓“学贯中西,习通古今”,一颗音乐巨星冉冉升起。
2.创作歌曲:在校求艺期间,刘雪庵便开始了音乐创作。他的早期作品主要为抒情乐曲,其中《踏雪寻梅》、《飘零的落花》、《菊花黄》、《枫桥夜泊》、《红豆词》等乐曲典雅高洁,温柔敦厚,艺术韵味浓郁,深为当时的文化人所喜爱。另一类抒情乐曲则借鉴古乐府的通俗易懂,如《早行乐》、《采莲谣》、《布谷》、《淮南民谣》等乐曲婉转动听,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民间广为传唱,并漂洋过海,惊动异城,当时的东京、巴黎、纽约等大都市的出版界和音乐界也为刘雪庵作品的出版的演唱繁忙过,兴奋过。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