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记忆模糊的成语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形容记忆力差的成语,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记忆模糊的成语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一、表示模糊不清的成语
1、【含糊不清】:hán hú bù qīng,指说话声音不清楚或事物没有分辨清楚。也指不能明辨是非。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态度。
2、【不明不白】:bù míng bù bái,指说话含含糊糊,很不清楚。也形容行为 ***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说话含糊不清。
3、【模模糊糊】:mó mó hū hū,思想上不清晰。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清晰。
4、【糊里糊涂】:hú lǐ hú tú,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作定语、状语;指对事物认识不清。
5、【 *** 惝恍】:mí lí chǎng huǎng, *** :模糊,不分明;惝恍:不真切,不清楚。形容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作状语、定语;形容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6、【含含糊糊】:hán hán hū hū,含混不清的样子。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清晰。
7、【含糊其词】:hán hú qí cí,含糊:不明确,不清晰。词:话语。故意把话说得模棱两可,不清楚,不明确。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话说得不清不楚。
8、【混 *** 沌】:hùn hùn dùn dùn,迷糊不清的样子,模糊一片,不分明。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分明。
9、【隐隐约约】:yǐn yǐn yuē yuē,指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作定语、状语;指模糊不清。
10、【茫然费解】:máng rán fèi jiě,茫然:渺茫,模糊不清。认识不清,不能理解。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可理解。
11、【睡眼朦胧】:shuì yǎn méng lóng,朦胧:模糊不清。形容双眼模糊不清的样子。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没睡醒。
12、【惝恍 *** 】:chǎng huǎng mí lí,惝恍:也作:“惝况”,失意的样子。 *** :模糊不清。指茫然若失而模糊不清的样子。
13、【懵里懵懂】:měng měng dǒng,指人糊里糊涂,神志模糊不清。作谓语、定语、状语;多用于口语。
14、【渺渺茫茫】:miǎo miǎo máng máng,辽阔无际的样子。亦指模糊;不清楚。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模糊不清。
15、【醉眼朦胧】:zuì yǎn méng lóng,朦胧:模糊不清。形容醉后两眼模糊不清的样子。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酒醉的样子。
16、【云雾迷蒙】:yún wù mí méng,迷蒙:形容模糊不清的样子。云雾笼罩,使景物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17、【若隐若现】:ruò yǐn ruò xiàn,若:好像;隐:隐藏;现:显现。好像隐藏不露,又好像显现出来。形容隐隐约约,看不清楚的样子。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记忆模糊。
18、【渺若烟云】:miǎo ruò yān yún,渺:渺茫;若:象。象烟云一样渺茫不清。比喻模糊不清,令人捉摸不定。
19、【云遮雾障】:yún zhē wù zhàng,云雾遮挡视线,看得很模糊。作宾语、定语;指看不清。
20、【暮色苍茫】:mù sè cāng máng,指时已傍晚,天色昏暗,眼前的景物已模糊不清。作宾语、定语;指黄昏。
21、【目眩心花】:mù xuàn xīn huā,眩:眼花;花:模糊不清。眼花缭乱,心神迷乱。作定语、状语;指人的心神。
22、【名纸生毛】:míng zhǐ shēng máo,名片都已磨出了毛,以致字迹模糊不清。比喻时间多次未见而不得见。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
23、【芒然自失】:máng rán zì shī,芒然:模糊不清。若有所失而又不知所以的样子。作谓语、定语;指不知所以的样子。
24、【睡意朦胧】:shuì yì méng lóng,朦胧:模糊不清。形容双眼模糊不清的样子。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没睡醒。
25、【眇眇忽忽】:miǎo miǎo hū hū,眇眇:辽远;忽忽:印象模糊。隐隐约约,看不清楚。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模糊。
26、【混淆黑白】:hùn xiáo hēi bái,混淆:使界限模糊。故意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制造混乱。指故意制造混乱,使人辨别不清。作谓语、定语;指故意制造混乱。
27、【茫茫荡荡】:máng máng dàng dàng,辽阔深远而又模糊不清。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28、【醉眼蒙胧】:zuì yǎn méng lóng,形容醉后两眼模糊不清的样子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酒醉的样子。
29、【精神恍忽】:jīng shén huǎng hū,精神:心神;恍忽:神志不清。形容心神不定,神志模糊。作谓语、定语;形容精神不集中。
30、【依希犹记】:yī xī yóu jì,依希:模糊,不清楚。模模糊糊还记得。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31、【 *** 恍惚】:mí lí huǎng hū, *** :模糊,不分明;惝恍:不真切,不清楚。形容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事物。
32、【惟恍惟惚】:wéi huǎng wéi hū,恍、惚:模糊,不清。指事物模糊无定体。
33、【远人无目】:yuǎn rén wú mù,在远处看不清人的眼睛。形容距离太远,只能看到模糊的轮廓。
二、形容记忆模糊的成语
1、惝恍 *** 惝恍:也作:“惝况”,失意的样子。 *** :模糊不清。指茫然若失而模糊不清的样子。
2、倒三颠四形容言行无条理或神智不清,精神恍惚。
3、出处:明·兰陵笑笑生《 *** 词话》第八十六回:“你信我奶奶倒三颠四的,小大姐扶持你老人家一场,瞒上不瞒下,你老人家拿出箱子来,拣上色的与他两套。”
4、颠颠倒倒①指神思迷糊错乱。②指事情不顺或言行无条理,不可置信。
5、出处:《朱子全书》卷六:“向时有一截学者贪多务得,要读《周礼》、诸史、本朝典故,一向尽要理会,得许多没紧要底工夫,少刻,自己都恁自地颠颠倒倒,没顿放处。”《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彼此夙缘,颠颠倒倒,皆非偶然也。”
6、胡里胡涂形容不明事理或对事物的认识模糊。
7、出处: *** 《伪 *** 书·新 *** 》:“不过对于误服这 *** 的病人,却能够使他不再寻求良 *** ,拖重了病症而至于胡里胡涂的死亡。”
8、糊里糊涂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9、昏昏沉沉形容人神志不清的样子。
10、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
三、形容糊涂的成语有哪些
1、原意是浑厚而严正。汉扬雄《法言·问神》:“虞夏之书浑浑尔,《商书》灏灏尔,《周书》噩噩尔。”后用以形容质朴天真。现多形容糊里糊涂,什么事也不懂的样子。噩(è)。
2、形容头脑昏乱,迷失方向:风浪很大,船把我摇晃得~。这道题真难,把我搞得~。
3、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4、形容马虎或记忆力不好而好(hào)忘事。
5、人马都被打得翻倒在地。形容惨败的狼狈相。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6、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中的人物。赵简子到中山地方打狼,为民除害。狼中箭逃跑,求救于东郭先生。东郭先生千方百计地救了狼,结果几乎为狼所害。后借指那些对恶人讲仁慈的糊涂人。
7、眉目不清,形容一塌糊涂的样子。也指没有脸面。
8、发出很大的声音,使昏聩的人觉醒,耳聋的人感知。比喻用语言文字等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9、“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指下棋的人,旁观者指看棋的人。比喻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的考虑太多,认识不客观,反而不及旁观的人看得清楚。
10、犹言振聋发聩。使昏昧糊涂、不明事理的人为之震惊,受到启发。
11、旁观的人看得清楚。见〖当局者迷〗。
12、偏信:只听信一方面的话;暗:糊涂。只听信一方面的话,就不能明辨是非。
13、比喻众人沉迷糊涂,独自保持清醒。
四、模糊的四字成语有什么
1.想起来模糊的4字成语
若隐若现
[释义]好像隐没了;又好像现出了。形容隐隐约约、依稀可见的状态。
[语出]唐太宗《大唐三藏圣教序》:“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现;运有福而长今。”
[用法]有时形容景色似有似无;有时形容记忆模糊不清。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①前方有几个人影;~;不知是干什么的。
②远处似乎有一处灯光;隔着小树林~的。
五、形容记忆力非常差的成语有哪些
1、意思:落:漏掉。形容人因记忆力不好或粗心而忘事。
2、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俗话说的:‘夯雀儿先飞’;省的临时丢三落四不齐全。”
3、举例:老年人记忆力衰退,做事常常丢三落四,年轻人应体谅。
4、意思:过目:看一遍。看过一遍就能记住。形容记忆力特别强。
5、出处:唐·房玄龄《晋书·苻融载记》:“耳闻则诵,过目不忘。”
6、翻译:听过就能背出来,看过一遍就能记住。
文章分享结束,记忆模糊的成语和形容记忆力差的成语的 *** 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