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明月几时有是什么歌曲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明月几时有是什么歌曲以及明月几时有歌曲歌词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明月几时有歌曲原唱
1、明月几时有,出自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时“明月几时有”也是歌的名字。看到月亮像个钩子,让人想起了团圆。崔萍(1938),原名崔秀兰,原籍江苏,在东北哈尔滨出生,1950年跟随家人来港定居,1956年受作曲家王福龄赏识,介绍入飞利浦唱片。
2、数年间已有多首成名歌曲,1959年转投百代唱片,事业更上一层楼,有“抒情歌后”之称。她的《今宵多珍重》、《梦里相思》、《南屏晚钟》直至今天,尤其是1961年唱的《心恋》,还让人回味无穷。
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哪首歌
1、是王菲演唱的歌曲《但愿人长久》。是改写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梁 *** 作曲,收录在王菲1995年7月1日发行的专辑《菲靡靡之音》中。
2、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shèng)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4、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6、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7、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8、扩展资料:
《但愿人长久》歌词
三、明月几时有是什么歌
1、明月几时有是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该歌曲是北宋词人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该歌曲不仅仅是一首流行一时的曲调优美的流行歌曲,更是一首对生命与人生进行深度思考的作品。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这首歌曲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流传至今仍然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和传唱。其歌词内容充满诗意,韵律优美,表达了人们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对于生命的美好向往。无论是歌声还是歌词,都给人一种高远而清新的感觉,让人仿佛置身于月光之下,感受到那无尽的宁静与美好。这种美妙的艺术表现,使得这首歌曲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歌曲诞生于古代文学的高峰时期,背后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哲理思考。它通过明亮的月光以及时空变换的意象,描绘了自然宇宙的无穷变化和生命的短暂脆弱。苏轼以其高超的文学造诣和对生命的深刻体悟,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对自然之美的描述中,传达出一种豁达开朗的人生观和超越自我的精神境界。这种深远的艺术影响力和感染力使得这首歌曲得以流传 *** 之久,成为永恒的艺术瑰宝。
四、明月几时有的歌曲是谁作的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2、《明月几时有》,出自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4、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5、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五、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歌曲叫什么
1、《明月几时有》出自王菲演唱的歌曲《但愿人长久》。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
3、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寒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4、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何似在人间,转寒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但愿人长久歌词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这首词描写的是作者苏轼赏月之时,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之情。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8、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9、如果我有个弟弟,并且与弟弟分离很长时间,我也会感觉很悲痛。我认为,一个人如果为了做官而牺牲感情的话,就不会有苏轼那种纯真的感情了!
10、下片开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转朱阁”,谓月光移照华美的楼阁。“低绮户”,谓月光照着有离愁别恨的人,使其不得安眠。“朱阁”“绮户”,与上片“琼楼玉宇”对照。既写月光,也写月下的人。这样就自然过渡到个人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去。“不应有恨”两句是用反诘的语气、埋怨的口吻向月亮发问。“不应有恨”而恨在其中,正是“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意思。下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转为安慰的语气;既然月有圆缺,人有离合,自古皆然,那是没有什么可悲伤的了。惟愿兄弟俩彼此珍重,在远别时光里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蝉娟”,月色美好的样子。此句从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句蜕变而来。理解到远别的人可以“千里共婵娟”,也就能做到“不应有恨”了。以美好境界结束全词,与上片结尾“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样,是积极乐观的。一方面是对兄弟不能团聚的安慰,同时也是对自己 *** 遭遇的安慰。
11、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 *** 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 *** ,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