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类似掩耳盗铃的成语,以及和掩耳盗铃相似的成语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一、与“掩耳盗铃”相近的成语有哪些
1、释义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2、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3、英文 plug one's ears while stealing a bell
4、故事从前有个小偷发现人家家门口挂着一口很大的铜钟,他想偷但一个人搬不动,想把他敲碎卖碎铜,担心敲钟时别人听到声音而偷不成,终于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就是把自己的耳朵用棉花塞住听不到声音,结果 *** 时被当场逮住
5、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二、像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
像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1.拔苗助长 2.叶公好龙、3.刻舟求剑、4.掩耳盗铃、5.画蛇添足、6.守株待兔
成语拼音:bá miáo zhù zhǎng
成语解释: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成语出处:郭沫若《雄鸡集关于发展学术与文艺的问题》:“命令主义就合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叫做‘拔苗助长’。结果被拔起的苗不仅不能成长,反而枯槁了。”
成语拼音:yè gōng hào lóng
成语解释:叶公:春秋时陈国的一个人;好:爱好。比喻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但并非真正地爱好它;甚至畏惧它。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新序杂事》:“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
成语拼音:kè zhōu qiú jiàn
成语解释:舟:船;求:寻找;寻求。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失落水中的剑。比喻办事 *** 不对头;死守教条;拘泥固执;不知道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
成语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成语解释: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 *** 不会听见。比喻自欺欺人。
成语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成语解释:画蛇时添上脚。喻指徒劳无益;多此一举。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成语解释: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成语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
三、掩耳盗铃相似的成语有哪些
1、与“掩耳盗铃”相似的成语有:自欺欺人、弄巧成拙、自作聪明
2、“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同“盗钟掩耳”。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自欺欺人。
3、掩耳盗铃(yǎněr dào líng):原为掩耳盗钟。出处:
4、《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四、和掩耳盗铃类似的有寓言故事演变来的成语有哪些
1、比喻不按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急于求成,结果适得其反。
2、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3、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
4、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5、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6、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7、买下盛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木匣中的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8、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9、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它野兽。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去欺压别人。
10、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五、与掩耳盗铃、狐假虎威等寓言故事相关的成语还有哪些
有刻舟求剑,掩耳盗铃,守株待兔,狐假虎威,农夫和蛇,曹冲称象,南辕北辙,坐井观天。
春秋时期,有个小偷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大钟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便想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急,使劲捂住了自已的耳朵,发现钟声变小了。小偷高兴起来,“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见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放手砸起钟来,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相传在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
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在奔跑中迷失方向,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从此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棵神奇的树根,等着再有一只兔子撞上去,可是奇迹怎么会再次出现呢?
人应主动努力,不要对任何侥幸的事情抱有幻想。
从前,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剑落到江中了。船上的人都提醒他,剑掉进水里了。这个楚国人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众人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印记。有人催促他说:“快下水去找剑。”
楚国人说:“慌什么,我有记号。”直至船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可是,他怎么能找得到呢,掉进江里的剑是不会随着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记号却在不停地前进。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
从前有一只老虎正在寻觅食物,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你不能吃我,上天派我做各种野兽的首领,如果你吃掉我,就违背了天帝的命令。你如果不相信我说的话,我在你前面走,你跟在我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
老虎觉得狐狸的话有道理,于是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跑,老虎不知道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以为是害怕狐狸。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是借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这种人虽借外力能逞一时英雄,但其本质却是最虚弱不过,不堪一击的。
从前,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赶完集回家的农夫在路边发现了一条蛇,农夫看到蛇冻僵了,非常可怜,于是就把它放在怀里,用体温让它苏醒过来。蛇受到了惊吓,等到完全苏醒了,便本能地咬了农夫, *** 了农夫。农夫临死之前非常后悔伤心地说:“我想要做善事,却由于见识浅薄而害了自己的 *** 命。”
这个故事是说,做人一定要分清善恶,只能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对那些恶人即使仁至义尽,他们的本 *** 也是不会改变的。在没有知道他人身份,不知道他人是否真诚的情况下,不要随意轻信他人。
六、掩耳盗铃类似的成语
1、[释义]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 *** 不会听见。比喻自欺欺人。
2、[语出]《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闻之;悖也。”
3、[用法]含贬义。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要设法掩盖。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4、[辨析]~和“自欺欺人”;都有“自己欺骗自己”的意思。但~专指“自己欺骗自己”;而“自欺欺人”除了“自己欺骗自己”以外;还有“欺骗别人”的意思。
5、[例句]个人主义严重的人;常常会干出~的蠢事;这又有什么奇怪呢!
好了,关于类似掩耳盗铃的成语和和掩耳盗铃相似的成语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