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家饭(10道东北农家菜的做法)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下厨房 8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东北农家饭,10道东北农家菜的做法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东北饭豆怎么吃
  2. 东北农家菜有啥特色菜呢
  3. 东北有哪些民风民俗

一、东北饭豆怎么吃

问题一:东北饭豆大碴子的做法,东北饭豆大碴子怎么做东北饭豆大碴子的做法

2.加两倍以上的水泡至少六个小时

问题二:东北饭豆大碴子的做法有哪些东北饭豆大碴子的做法

2.加两倍以上的水泡至少六个小时

问题三:东北地区种植的饭豆栽培技术:

①深翻土地,施足底肥,灌好底墒。

②选用优质抗病品种,并用种衣剂加新高脂膜拌种(能有效隔离 *** 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 *** 发芽率)。

谷雨前后,点瓜种豆。眉豆应该在谷雨前后播种。

①苗期要做到水肥充足,NPK比例和墒情要合理匹配,要在植株开始分枝时喷施促花王3号,抑主梢疯长,促花芽分化,多开花,多坐果。

②植株生长进入开花结荚期,要在开花前喷施菜果壮蒂灵,可强花强蒂,增强授粉质量,促进果实发育,无空壳,无秕粒。这一阶段应及时灌水,适时追肥,多施磷钾肥。

注意防治蚜虫、豆荚斑螟、豇豆荚螟等。在病虫害发生期,要按作物需求,用针对 *** 剂进行灭杀。

问题四:饭豆与大米焖做饭怎么做饭豆先煮好,再加入大米,一起放入电饭煲就可以了,大米更好就东北大米,福品乡情五常稻花香大米,真的香真的好吃。。

问题五:东北大饭豆在西安多少钱一斤饭豆又叫做米豆、蔓豆、竹豆、精米豆和爬山豆等。起源于喜马拉雅山到斯里兰卡的热带地区。饭豆主要分布在 *** 东部和南部,主产国为中国、泰国、 *** 等;中国主产区为东北三省、 *** 、山西等地。饭豆多种植于热带和 *** 带的低海拔地区,耐高温,较抗旱,不耐涝,不耐寒冷。中国北方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南方于6月至7月间播种

问题六:饭豆是什么,属 *** 是?饭豆又叫做米豆、蔓豆、竹豆、精米豆和爬山豆等。起源于喜马拉雅山到斯里兰卡的热带地区。

饭豆主要分布在 *** 东部和南部,主产国为中国、泰国、 *** 等;中国主产区为东北三省、 *** 、山西等地。

饭豆多种植于热带和 *** 带的低海拔地区,耐高温,较抗旱,不耐涝,不耐寒冷。中国北方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南方于盯月至7月间播种

饭豆是一种富含营养的豆类食物。每100g含蛋白质19.1%-22.7%,脂肪0.6%-1.2%,碳水化合物60.7%-65.4%,粗纤维4.0%-5.8%,灰分4.2%-4.3%,钙142-257mg,磷301-480mg,铁7.2-10.9,维生素B1(硫胺素)0.39-0.57,维生素B20.08-0.21 mg,烟酸2.2-2.4 mg。与其他豆类比较,饭豆含钙更为丰富。

饭豆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含量(氮mg/100g)为:精氨酸462,组氨酸380,亮氨酸606,异亮氨酸387,赖氨酸769,蛋氨酸169,胱氨酸44,苯丙氨酸325,苏氨酸294,缬氨酸394。

饭豆作为饲草,在豆荚长到成熟时的一半大小时收割营养丰富。据测定,营养生长期营养成分为:干物质16.0%,其中纤维素31.5%,粗蛋白质18.0%,脂肪1.1%,无氮浸出物(氮mg/100g)39.9%,灰分9.5%,钙1.4%,磷0.35%。开花期营养成分为:干物质24.0%,其中纤维素32.1%,蛋白质14.5%,脂肪1.0%,无氮浸出物40.0%,灰分10.8%,钙1.2%,磷0.4%。

饭豆也是一种古老的民间 *** 材,其 *** 用价值在我国2000多年前的古医书中就有记载。据《中 *** 大词典》记载:红饭豆 *** *** 平、味甘酸,无毒,入心、小肠经。有利水、除湿和排血脓,消肿解毒的功效。对治疗水肿、脚气、黄疸、便血、痈肿等病有明显的疗效,作 *** 材比小豆要好。但由于货源不多,已渐为红小豆代替。许多资料介绍,饭豆以粒小而赤褐色者可入 *** ,其稍大而鲜红色者,无治病效果。饭豆的叶可以治疗尿频、遗尿;花可清热、解毒、止渴,治疟疾、痢疾等病;豆芽可治便血、妊娠、胎漏等。

饭豆可以做粥、做汤,也可与大米同煮,做饭食用,也可与小麦等粮食混磨 *** 面条。幼苗、嫩荚和叶片可用作蔬菜,籽粒可以生豆芽、作豆沙。

问题七:东北有哪些好吃的呢?、酱骨架、酱牛肉、酱羊肉等等。这类菜一般是 *** 和酱香比较突出,更大的特点是淡淡的酱油的鲜香,不放其它更多的配料,食材熟了是什么味道就是什么味道,比较 *** 。这种菜从口感看来似乎是以蒸为主,但也比较讲究技术,做的不好则太腻。其中酱骨架一般选用腔骨,除了吃表面的肉,里面的骨髓和外面的筋味道更好。还有一类菜是京酱类,采用的是那种甜味酱(不同于这种酱油),要么放在肉丝里面,要么把做好的食材蘸点京酱,卷在白菜或者面皮、豆皮里面吃。这种菜有京酱的香甜,也有食材的香味和青菜的清口。二、小鸡炖蘑菇(嫩鸡和山榛蘑)、猪肉炖粉条、牛肉钝萝卜、豆角炖肉、杀猪菜、东北乱炖等等。这类菜主要以“炖”为特色,炖得酥烂的荤菜鲜香味,配以粉条和白菜之类的口感,一般颜色看上去都是褐色。有一些还放了酸菜作为配料,或者是浓重的醋味。三、东北拉皮。东北肉冻。比较爽口,有的还放了辣椒油和大蒜末。区别于西安凉皮的之处:外观上更加薄而透明,口感爽滑中更加细腻温厚,间或放有一丝丝大葱。四、大丰收。之一次点这个菜的时候,我充满了期待和想象。结果上来的一大盘洗好的 *** 净净的生菜,不禁哑然失笑了。大丰收的内容无怪乎大葱、黄瓜、白菜、白萝卜之类,红红绿绿的还怪好看的,配有一小碟酱和卷在蔬菜外边的豆皮。五、大葱炒肉。醋熘土豆丝。拔丝地瓜。酸菜肉丝。这些炒菜我还是比较喜欢吃的,大葱炒肉有点类似于洋葱炒肉,粘粘的口感中带有一丝丝甜味。醋熘土豆比较生,所以吃起来比较脆。拔丝地瓜是每次餐馆里最后送的,比较受女生喜欢的一道菜~~~~~也是容易长胖的一道菜哦!总的来说,东北菜据说源于鲁菜,以酱菜、腌菜等为主要特色,口味重,偏咸,吃多了也容易腻人。菜如其人,粗线条的东北菜,不拘泥于细节,颇像粗线条的东北人。有些人不喜欢,因为它不够精致;有些人喜欢,因为它比较 *** 。介绍如上,建议试试~~~~~~~~~自制血肠原料:猪鲜血、明肠做法:猪血和十多种 *** 材调配,灌制而成特点:软嫩、清肺保健作用,火候考究酱大棒骨原料:精选猪的棒骨,酱汤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做法:酱制而成特点:肥而不腻、酱香味浓韭菜盒子原料:嫩韭菜、鲜鸡蛋、特制面粉做法:煎特点:外型美观、口感清香粘豆包在古时候有个传说天气非常寒冷的时候,有个彦语(寒冬腊月,冻掉下巴)所以吃了粘豆包可以沾上。做法:大黄米做皮东北的饭豆做馅,包制而成特点:粘嫩、爽滑、香甜松仁烧鹿筋原料:此菜是用梅花鹿筋,大兴安岭的松仁做法:将鹿筋浸泡四个小时以上,烧制而成特点:颜色红润,鹿筋软嫩,有强筋壮骨的功效滑子茹炒黄瓜香原料:采集于长白山上的野菜,经功能实验证明长期食用,有清热解毒、防癌安神和免疫调节,保健作用。做法:烹调 *** 、炒溜而成家传砂锅鸡此菜原料采集于东北农家笨鸡,经韩家三代烹调结合做法,以家传做法有三十多种名贵草 *** 。文火煲五个多小时以上。特点:入口鲜嫩,味道浓郁,口齿留香锅包肉锅包肉是东北的溜肉段衍生出来的一道菜,只不过现在是肉片,外面包着用土豆做的淀粉,放在油里炸,所以又叫“锅爆肉”,外脆、酸甜,里面的肉嫩。

问题八:东北地区大众饮食以什么为主东北人是以米饭为主食的.首先一点东北不产小麦,东北的冬天实在太冷太长不利于小麦过冬.东北的主要产物是大米,大豆(东北民间叫黄豆.大豆在东北是另一种豆品,俗称饭豆)玉米.其中东北大米应该在全国来说是非常出名的了。因为东北冬天太冷,所以一年只有一季稻,成熟期非常长的.另外就是因为冬天太冷太长,所以土地冬天只好休养生息.不像南方一年两季或三季稻,成熟期很短,吸收的养份肯定少,而且土地没有休息的时候,只好靠化肥来增加产量.味道上肯定比不了东北的大米.另一点就是在东北吃面食是要比吃米饭贵的.这个很好理解,因为你不产面吗,要从外地引进所以自然主贵了.在东北认为更好的面主是山东产的面了,其实东北冬天的蔬菜水果都是从山东那引进的.

北方吃面食的多是中原地区,山东的馒头,河南的烩面,陕西的凉粉,天津麻花,兰州的拉面.不过这在东北人眼里是南方人啦,或者是关外人.其实东北 *** 是非常爱吃面食的,但不是以他为主食的,大家要明白.

问题九:东北人最常吃的是什么菜? 1、酱骨架、酱牛肉、酱羊肉等等。

这类菜一般是 *** 和酱香比较突出,更大的特点是淡淡的酱油的鲜香,不放其它更多的配料,食材熟了是什么味道就是什么味道,比较 *** 。

这种菜从口感看来似乎是以蒸为主,但也比较讲穿技术,做的不好则太腻。其中酱骨架一般选用腔骨,除了吃表面的肉,里面的骨髓和外面的筋味道更好。还有一类菜是京酱类,

采用的是那种甜味酱(不同于这种酱油),要么放在肉丝里面,要么把做好的食材蘸点京酱,卷在白菜或者面皮、豆皮里面吃。这种菜有京酱的香甜,也有食材的香味和青菜的清口。

二、小鸡炖蘑菇(嫩鸡和山榛蘑)、猪肉炖粉条、牛肉钝萝卜、豆角炖肉、杀猪菜、东

北乱炖等等。这类菜主要以“炖”为特色,炖得酥烂的荤菜鲜香味,配以粉条和白菜之类的口感,一般颜色看上去都是褐色。有一些还放了酸菜作为配料,或者是浓重的醋味。

三、东北拉皮。东北肉冻。比较爽口,有的还放了辣椒油和大蒜末。区别于西安凉皮的之处:外观上更加薄而透明,口感爽滑中更加细腻温厚,间或放有一丝丝大葱。

四、大丰收。之一次点这个菜的时候,我充满了期待和想象。结果上来的一大盘洗好的 *** 净净的生菜,不禁哑然失笑了。大丰收的内容无怪乎大葱、黄瓜、白菜、白萝卜之类,红红绿绿的还怪好看的,配有一小碟酱和卷在蔬菜外边的豆皮。

五、大葱炒肉。醋熘土豆丝。拔丝地瓜。酸菜肉丝。这些炒菜我还是比较喜欢吃的,大葱炒肉有点类似于洋葱炒肉,粘粘的口感中带有一丝丝甜味。醋熘土豆比较生,所以吃起来比较脆。拔丝地瓜是每次餐馆里最后送的,比较受女生喜欢的一道菜~也是容易长胖的一道菜哦!

总的来说,东北菜据说源于鲁菜,以酱菜、腌菜等为主要特色,口味重,偏咸,吃多了也容易腻人。菜如其人,粗线条的东北菜,不拘泥于细节,颇像粗线条的东北人。有些人不喜欢,因为它不够精致;有些人喜欢,因为它比较 *** 。

做法:猪血和十多种 *** 材调配,灌制而成

特点:软嫩、清肺保健作用,火候考究

原料:精选猪的棒骨,酱汤有二十多年的历史

原料:嫩韭菜、鲜鸡蛋、特制面粉

在古时候有个传说天气非常寒冷的时候,有个彦语(寒冬腊月,冻掉下巴)所以吃了粘豆包可以沾上。

做法:大黄米做皮东北的饭豆做馅,包制而成

原料:此菜是用梅花鹿筋,大兴安岭的松仁

做法:将鹿筋浸泡四个小时以上,烧制而成

特点:颜色红润,鹿筋软嫩,有强筋壮骨的功效

原料:采集于长白山上的野菜,经功能实验证明长期食用,

有清热解毒、防癌安神和免疫调节,保健作用。

此菜原料采集于东北农家笨鸡,经韩家三代烹调结合做法,以家传做法有三十多种名贵草 *** 。文火煲五个多小时以上。

特点:入口鲜嫩,味道浓郁,口齿留香

锅包肉是东北的溜肉段衍生出来的一道菜,只不过现在是肉片,外面包着用土豆做的淀粉,放在油里炸,所以又叫“锅爆肉”,外脆、酸甜,里面的肉嫩。...>>

问题十:这是什么豆子,叫什么,怎么做菜?这是芸豆粒的种,我们东北人就叫它饭豆,很少用它做菜,都是用它与高粱米和玉米碴做饭,冬天的时候,用它做豆馅包豆包。

二、东北农家菜有啥特色菜呢

1、东北菜独特的菜肴口味,朴实、醇厚、自然的本质特点,为东北菜的文化魅力与生命力所在。那种花拳绣腿式的菜品模式大相径庭。“食”所以为之食,菜最终还是要吃的,不是为了看,不是为了玩儿,可吃、好吃、爱吃、吃了更爱吃,应当是菜品的属 *** ,也正是传统东北菜的特点。利用东北特产原料和纯绿色食品原料,许多菜肴表现了嫩而不生、透而不老、烂而不化或者外脆里嫩、外酥内烂的特征,口味醇厚香浓,菜肴丰富又实惠。现在创新菜很多,但是,东北人骨子里,还是最认可这些东北老家常菜,经久不衰,百吃不厌,下面一起看看都有哪些菜肴,你都喜欢吃吗?

2、【锅包肉】锅肉原名锅爆肉,是一经典东北菜,锅包肉用猪里脊肉和淀粉 *** 而成,色泽金黄,口味酸甜。在金黄的外表里还包着一片片肉,绿色的香菜和橙色的胡萝卜丝便散落其间。光绪年间始创自哈尔滨道台府府尹杜学赢厨师郑兴文之手。郑兴文就把原来咸鲜口味的“焦烧肉条”改成了酸甜口味的锅包肉。虽说锅包肉是一道东北菜,可是黑龙江,沈阳和内蒙的做法却不尽相同,味道也不一样,一般来说,锅包肉主要分为以糖醋调味为主的龙 *** ,以番茄酱调味为主的辽宁派,以及以酱油调味、咸口的内蒙派。在东北以外,东北菜馆吃到的锅包肉以龙江风味为主,这种锅包肉也被一些人叫做“老式锅包肉”。

3、【熘肉段】熘肉段也是一道东北传统的特色菜,味道咸鲜,外焦里嫩。熘肉段一般使用猪瘦肉或五花肉食材,裹上淀粉炸制,在熘制而成。熘肉段的口味更加实在,外焦里嫩、咸香的口感更受欢迎,也是一道下酒硬菜,用来下饭而是不错的。

4、【地三鲜】地三鲜是一道东北传统菜, *** 材料是三种地里时令新鲜的食材:茄子、土豆和尖椒。地三鲜不仅在于鲜浓的味道、天然绿色的食材,经过 *** 让三种非常普通的食材,搭配在一起,做成咸鲜味美,老幼皆宜的佳肴。

东北农家饭(10道东北农家菜的做法)-第1张图片-

5、【皮冻】肉皮冻是满族人的一大发明,一到了冬天,他们的 *** 会受到很大影响,生存也会很艰难,于是他们学会了养猪、养羊等。在冬天食品短缺时,将猪杀后,把肉冻上,再将猪皮煺毛后,切成小块加水煎熬成粘状,盛入容器里,凝固后切成小块食用。这就是后来的“皮冻”。过年的时候,很多家里都会提前熬制一些猪皮冻,来客人切上一盘,非常方便,在节日餐桌上也非常受欢迎,大人小孩都喜欢吃。

三、东北有哪些民风民俗

1、节日:和全国都一样,过年吃饺子,放鞭炮,贴春联,串门什么的。晚上守岁之后还要吃一次饺子。

2、饮食:特色————当当当当~~~~酸菜。这个是别的地方没有的。就是在入冬的时候买许多白菜(也有大头菜,但不如白菜好吃~),洗赶紧,放进缸里,撒上盐,密封。一直到一个月左右。东北人爱吃炖菜。因为天气冷。还有人参,鹿茸。这是特色嘛~东北菜量大,味道重。还有蘑菇,野菜。东北人喜欢吃面条,生蔬菜蘸大酱。最喜欢饺子。各种馅的。还有杀猪菜。比如血肠。杀猪菜都要用刚刚 *** 的猪做。

3、生活:用芴噜草做铺盖。既暖和,又可以用来防潮。在晚饭后,老年人喜欢 *** 在一起,扭秧歌。还看二人转。“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东北人 *** 格豪爽,重感情。长春还被评为“最有人情味的城市”。让我再想想还有什么……其实我就是长春人……

4、饮食方面:吃炖菜,喜辣味(受 *** 影响合气候原因,口味为酸辣),腌制蔬菜,如酸菜、辣白菜(腌制辣白菜与 *** 饮食相似),东北大饺子驰名。

5、休闲文化方面:扭秧歌,表演和观看二人转,东北的小品(与南派小品形成我国两大小品派系,目前东北一派成为主流)。

6、东北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唱蹦子、吉剧、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是由东北民歌演变而来的东北土生土长的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之一。二人转属走唱类曲艺,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东部三盟一市。

7、虽然二人转偶尔会有些低俗的词句和动作,但还是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和观赏价值的。因此,现代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对二人转如此评价:她好像一个天真、活泼、淘气、灵巧、泼辣甚至带点野 *** 的姑娘,既很优美,又很自重,也可以说是带刺儿的玫瑰花。

8、二人转集中反映了东北民歌、民间舞蹈和口头文学的精华,是在东北地区喜闻乐见,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东北人文化生活中最普及的一种民间文化。在东北,上自七、八十岁老人,下到几岁孩子,都会唱上几口,什么《王二姐思夫》、《西厢记》、《猪八戒背媳妇》、二人转小帽等。唱二人转,几乎是东北人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是东北人民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文化。长期以来深受东北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喜爱。

9、二人转的唱本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充满生活气息。最初的二人转,是由白天扭秧歌的艺人在晚间演唱东北民歌小调(俗称“小秧”),后来,随着关内居民的增多,加上长期以来各地文化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二人转的内涵。在原来的东北秧歌、东北民歌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莲花落、东北大鼓、太平鼓、 *** 鞭、河北梆子、驴皮影以及民间笑话等多种艺术形式,同时揉进了其他演唱形式的一些曲牌、民间小唱逐渐演变而成,因此表演形式与唱腔非常丰富。在民间中流传着“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传”的说法,可见“二人转”在群众中的影响之深。可以说,二人转最能体现东北劳动人民对艺术美的追。

10、二人转最初就来源于地头文化,过去的东北农村,文化生活很贫乏,在田间地头,随意一块空地,一男一女不用任何道具就可以畅快淋漓的唱上一出,二人转给寂静的山村带来了欢乐。那些动作比如扔手绢,转扇子、互相打情骂俏,以及唱腔都是一种发泄,一种随意。东北人生来强壮,过去靠游牧或渔猎生存, *** 不羁的 *** 格使人们可以无所避讳地谈 *** 。东北的冬季十分漫长,农民只好坐在炕头上磨嘴皮子,这时“荤段子”就成了他们 *** 科打诨的作料。因此解放前的二人转里就有很多“荤 *** ”,“荤口”,演员在台上口无遮拦率 *** 而为,“荤嗑”、“粉词”满天飞,用以吸引观众。甚至有人说,二人转是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的一盘“农家菜”,是东北民风民俗的一种体现。如果二人转没有了 *** 文化,失去了它的“粗”和“俗”,二人转也就失去了生命力,也失去了农村广大市场,也不能称之为二人转了。

11、二人转由男(“下装”)、女(“上装”)二人(“一副架”)演唱,“上装”以“手玉子”、“下装”以小木棒为道具。基本曲调有“文咳咳”、“武咳咳”、“喇叭牌子”、“大救驾”、“四平调”、“十三咳”、“红柳子”、“胡胡腔”、“小翻车”、“大悲调”等。常演节目有《打鸟》、《卖线》、《阴功报》、《古城》、《蓝桥》、《西厢》、《坝桥》、《双锁山》、《华容道》、《游宫》、《报号》、《赔妹》、《盘道》、《禅鱼寺》、《杨八姐游春》等。

12、原生态的二人转被称为“ *** ”二人转,经过改造的二人转被称为“绿色”二人转。但东北人却认为,二人转最抢眼的地方就是“浪”字,略带 *** 的段子在二人转中表演得出神入化,既直露、火爆、不羁,又让初来乍到的你在冷不丁目瞪口呆、面红耳赤之后,心里暗自叫绝,咧嘴儿会心一笑。一笑之际,彻底放松,台下的观众在笑声中显露了其生活真实的一面,二人转毫不掩饰它彻底的娱乐精神。

13、二人转的表演手段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二人化装成一丑一旦的对唱形式,边说边唱,边唱边舞,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一种是一人且唱且舞,称为“单出头”;还有一种,是演员以各种角色出现在舞台上唱戏,称“拉场戏”;伴奏乐器以二胡、板胡、唢呐、电子琴为主。

14、二人转的演员的表现手法,有“四功一绝”之说。“四功”即唱、说、扮、舞;“一绝”指用手绢、扇子、大板子等道具的特技动作。四功“唱”为首,高亢红火,风趣幽默,讲究味、调、劲;“说”指说口,多采用民间生动活泼的语言,以 *** 科打浑为主,机智灵活;“扮”则指扮演人物以形写神,以假乱真,讲究“二人演一角,人分神不分”,“一人演多角,人不分神分”;而“舞”更是别具一格,肩功、腰功、步法很有特色,尤其腕子功,包括平腕、翻腕、甩腕、压腕、绕腕、抖腕等多种,不一而足,令人拍手称奇。二人转的“一绝”,以手绢花和扇花较为常见,这部分与东北大秧歌相似。右手持大板子的舞者,左手通常持甩子,能舞出“风摆柳”,“仙人摘豆”,“金龙盘玉柱”,“黑虎出山”,“金鼠归洞”,“缠头裹脑”等高难动作。

15、解放前,民间艺人在农闲季节,邀集成班,多数是“唱屯场”,演唱在夜间进行。三五日后,请当地乡绅当“齐头”,向各家各户“齐钱”或“齐粮”(即收钱或收粮)。少数是到城镇“串店门子”,在大车店中演唱,在演唱中向观众(多为旅客)“齐钱”。

16、解放后,人民 *** 关怀、支持二人转的繁荣发展,举办二人转老艺人训练班,新学员培训班,请老艺人向学员传艺,组织二人转艺人互相观摩,特别是近年流行的通俗唱法和电声乐器等也已揉进二人转中,逐渐演变成现在的一门综合曲艺形式,表演形式与唱腔也更加丰富了。二人转的不断发展完善,充分体现了东北劳动人民对艺术美的追求和与时俱进的创造精神。在演唱内容上除优秀的传统节目外,增加了反映现实生活的节目,在表演形式方面基本上剔除了“浪”、“逗”等低级趣味的东西,随着女演员的不断增多,男串 *** 的现象也已少见了。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东北 农家饭 农家菜 做法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