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龙灯之乡舞蹈和灯笼舞服装新款的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春节为什么要舞龙灯
1、春节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与普及的过程。春节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底蕴。那么春节为什么要舞龙灯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2、龙灯,又称龙舞,是一种古老的中 *** 俗舞蹈,是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节日传统灯彩。相传龙是吉祥的象征,因此民间每逢春节、元宵节、灯会、庙会及丰收年,都举行舞龙灯的活动。
3、龙灯一般用竹、木、纸、布扎成,节数不等,均为单数。其形象按颜色不同,种类繁多,每节内能燃烧烛的称"龙灯"。
4、龙灯身长20米左右,直径60---70公分,内用铁丝做成圆形,安上灯泡或蜡烛,外用纱布包裹涂色而成。舞龙者由数十人组成。1人在前用绣球斗龙,其余全部举龙,表演二龙戏珠、双龙出水、火龙腾飞、蟠龙闹海等动作。
5、 *** 和祖国 *** 各地一样,春节,也叫过年,是民间最为热闹、时间最长的节日。一般从农历十二月十六日的“尾牙”开始,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上元节)过完,才算全部结束,历时整整1个月。
6、尾牙。每个月的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是 *** 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称为“做牙”。二月二日为最初的做牙,叫做“头牙”;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后一个做牙,所以叫“尾牙”。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这一天, *** 一般平民百姓家要烧土地公金以祭福德正神(即土地公),还要在门前设长凳,供上五味碗,烧经衣、银纸,以祭拜地基主(对房屋地基的崇拜)。各商家行号也要在今天大肆宴请员工,以犒赏过去一年的辛劳。
7、以前,如果老板在来年不准备续聘的员工,便在筵席中以鸡头对准他,暗示解聘之意。不过,这种风俗已绝迹。除了近年来日益盛行的尾牙聚餐外,按传统习俗,全家人都围聚在一起“食尾牙”。主要的食物是润饼和刈包。润饼系以润饼皮卷包豆芽菜、笋丝、豆于、蒜头、蛋燥、虎苔、花生粉、香茄酱等多种食料。刈包里包的食物则是三层肉、咸菜、笋干、香菜、花生粉等,都是美味可口的乡土食品。
8、送神。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家家户户举行祭灶活动,欢送灶神及其他诸神上天。灶神俗称“灶君”,也有叫“司命真君”、“灶君公”、“护宅天尊”。“灶王”等。其全称是“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因此也有人称之为“九天东厨烟主”。早期 *** 民间,每家厨房都有一个相当大的“灶”。相传灶有灶神,于每年的一月四日被玉皇大帝派来监视每一家的言行,直到十二月二十四日,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职,报告各家的善恶功过。
9、除夕:辞年、避债戏、围炉、守岁等。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是 *** 年俗中最重要的一个日子,习俗也相当多。先辞年,布置“厅头”,即在奉祀“观音妈”和诸神像的大厅上,换新版画和联轴。到了下午举行“辞年”仪式。在供桌上盛设五牲及各种年粿供奉诸神,然后拜祖先,行三跪九叩大礼,以表示感谢这一年来诸神明及祖先的保佑,并祈求新年更多的赐福。神桌前还要供“春饭”,即盛有饭的小碗,饭上 *** 上用红纸做的花。 *** 前各三碗,灶上一碗。这些花又叫“春仔花”或“饭春花”,这个饭叫“过年饭”。(在闽南语中,“春”与“剩”谐音,意思即怎么吃也吃不完,还有剩余)。桌前还摆放三堆橘子及一些红枣。红枣表示年年好。橘子到元宵才能拿下来,有句俗话“上元瞑(夜)拆柑棚。”最后,还要烧金纸、放爆竹,才算结束辞年仪式。
10、避债戏与讨债灯,是辞年时为躲避债主上门催债的节日活动。在除夕夜, *** 各寺庙都要祭神演戏。凡负债过年无法偿还的人,便跑到寺庙的戏台前,躲进人群中看戏。依照风俗,债主就不能问他讨债。若讨债者硬间至“避债戏”台下找人要钱,就会引起公愤,遭至群众 *** ,自讨没趣。这台戏要通宵达旦地演下去,直到翌日凌晨大年初一。负债者也就顺利地过完年。不过,债主也有办法对付,即在大年初一,穿着旧衣服,提着灯笼上门讨债,佯称自己是从年三十晚上追债追到现在尚未回家,灯笼还提在手上,不能算是“新年讨债”,这种灯就叫做“讨债灯”。但是,除非积怨很深,债主一般不会轻易使用“讨债灯”。
11、围炉、除夕之夜,也叫过年夜,出外谋生的家人,都要赶回老家来团聚,如果无法赶回,就要空出一个位子放那人的衣物,表示团聚。全家一起围着桌子吃一年之中最丰盛的菜肴,桌下置一火光熊熊的烘炉,炉边置一些铜钱,以示温暖如春,财气旺盛。围炉时所吃的一般都有象征意义。如一定要吃“长年菜”(芥菜做的,表示长寿)、“韭菜”(“韭”与“久”谐音,吃的时候要一根一根,从头吃到尾,不横吃,不咬断,年寿才能“久久长长”)。此外,还要吃萝卜(即菜头)表示好彩头;吃“全鸡”,表示全家福(“鸡”与“家”谐音);吃“蚶”取其繁殖力强之意,吃完后蚶壳要放在床下,表示会生蚶子蚶孙;吃鱼丸、虾丸、肉丸,取“三元及第”之意,(丸与元谐音,三元即是状元、会元、解元);吃所有的菜均不用刀切细,应以原形煮食。
12、 *** 有句谚语叫“二九老”,指除夕是如意大吉的日子。以前 *** 盛行收养异姓女子为“童养媳”。直养到十七八岁时,就与自己的儿子结为夫妇。家境富裕者多在 *** 后设宴招待亲友,举行婚礼。家境一般者,则在除夕合家团聚,将童养媳与儿子圆房,俗称“送做堆”、“合房”域“做大人”。通常结婚要选择黄道吉日,避免触动神明,惟除夕之日,神明皆已送上天,此时选择童养媳和儿子“送做堆”,就不用耽心遭受神谴。
13、年糕是用黏 *** 大的米或米粉蒸成的糕,是农历年的应时食品。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广东人喜欢把年糕切成片,放进锅里煎香了。一口咬下去,表面香气扑鼻,里面则是黏稠软糯的年糕,加上甜甜的味道,大人小孩都喜欢极了。
14、最传统的广式年糕呈深橙色,样子朴实无华,吃起来却别有一番滋味。现在,不少商家还将年糕做成鲤鱼的形状,既有年年高的意思,又有了年年有余的意思,成了双重好意头,不少人除了自己吃,还喜欢买这些鲤鱼年糕送礼。
15、以前未有现代的水龙头,水喉上只有一个尖尖的突起。每家每户总有一个中空的铁环,要取水时,将中间的小洞对准突起按下一扭,自来水便哗哗地流出来。这铁环被称为糖环。广东人过年也爱吃糖环,此糖环当然不同彼糖环,糖环由糯米粉做成,两个糖环唯一相似之处是形状,两个都像一个一个扣起来的环状物。
16、在广州过年,一定要吃煎堆,黄蹬蹬的煎堆像个大胖小子,稍微触动一下,随即滚动到老远。因此广东有句俗语:“煎堆辘辘,金银满屋”,意思就是吃煎堆能够为家里人带来财气。
17、煎堆由糯米粉做成,传统的煎堆分为两种:空心和实心。实心煎堆是常见的“苞谷馅”,吃起来又香又脆。不过老人家如果牙不好,吃这煎堆就成了折磨咯,搞不好还会磕了牙齿。
18、另一种是空心煎堆,顾名思义,空心煎堆没有馅料,只有薄薄一层煎堆皮。煎堆皮由糯米粉搓成,先要搓成一个小小的空心糯米粉团,然后主妇们像吹气球一样往里吹气,少顷,煎堆便鼓起来。等到丢进油锅炸好后,空心煎堆就成了金 *** 的圆球。放置一晚后,吃起来又软又香。
19、蛋散也是煎炸食品的一种,用薄条面皮旋扭后,丢进油锅中炸成。常见的蛋散有两种,一种是咸味,常常在面皮中揉进芝麻,吃起来又香又脆。另一种则是甜味,口感没有咸味的脆,却多了一份酥感,蘸了蜜糖丢进口,一咬下去就化掉了。
20、蛋散不像其他传统煎炸食品厚重,由于是用薄面条炸成,往往一碰就散掉。因此,广州人又喜欢把胆小怕事或不成气候没出息的小人物称之为蛋散。
21、小小的油角长得就像一只饺子,不同的是油角比饺子多了一条好看的花边,就像漂亮的荷叶形荷包。同样是油炸食品,油角里面的内涵就丰富多了:芝麻、花生白砂糖拌起来,就是香喷喷的油角馅。炸起来,放进口,又酥又甜,大人小孩都喜欢。时代发展,在传统的馅料基础上,现在市面上又有了葱油馅、椰丝馅等等,口味多样,任君选择。
22、油角给老广们带来的回忆,不仅是香甜的味道,也有浓浓的亲情。旧时临近过年,一家人会聚在一起,大人们擀面开“油角皮”,准备馅料,而后包油角,顺便拉拉东家长西家短。而小孩子则在旁边,边玩边等着吃油角。最开心是听到家里人一声“吃得!”小孩子们赶紧擦干净嘴角边的口水,一窝蜂地跑到放油角的桌边,伸了小手便要抢。不过,这行为通常引来大人们一顿海扁:“热气啊!衰仔!”
二、高淳舞龙灯由来
1、高淳地处吴头楚尾,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史料记载:孔子、谢朓、李白、崔致远、杨 *** 、范成大等历代名人都到过高淳,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千古佳话;高淳也是伍子胥、周瑜、岳飞、杨辅清等古代名将的用武之地; *** 时期, *** 将军率 *** 一支队 *** 进驻高淳,留下了《 *** 初抵高淳》的壮丽诗篇。
2、淳朴的民风熏陶了高淳一代代志士仁人,南宋"吴门三贤"名震朝野;明代进士齐泰,取义成仁;"韩门三进士"功勋卓著。清代涌现了无数名流,他们为国为民的煌煌业绩,彪炳史册。
3、高淳的文物古迹、人文景观遍布全境,见证了高淳沧桑的历史。在众多的古建筑中,古戏楼尤为突出,其中省级文保单位就有4处,充分体现了高淳是一个戏曲之乡。
4、丰腴深厚的传统文化赋予高淳不朽的灵魂,非物质文化遗产绚丽多彩。千百年来,淳朴善良、勤劳智慧的高淳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独具吴风楚韵的地域特征。
5、近年来,我县通过开展非遗普查,进一步了解到我县非遗资源不但数量多、门类广,而且大多数传承有序。已列入高淳非遗普查资料汇编的共有13大类、540个项目。
6、之一,民间文学丰富多彩。反映了高淳的历史变迁、名人轶事和地方风情,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就民间故事而言,像卞和献玉的故事、伍子胥与浣纱女的故事、崔致远与双女坟的故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7、第二,高淳民歌分布广泛。高淳民歌手层出不穷,"出门山歌进门戏",这是对高淳儿女爱唱歌、爱看戏的生动写照。劳动之余,田野内回荡着嘹亮的山歌;新春佳节,送春歌手走进千家万户。在高淳最早流行的民歌是南朝时期的《华山畿》,载入《吴歌》。经胡适先生、钱南扬教授等名家考证,《华山畿》源于高淳。《华山畿》在高淳长期的流行过程中,演变成高淳民歌《十月陈梅》、《十二月望郎》,世代相传。劳动歌在高淳民歌在占主要位置,例如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扬名省内外的《五月栽秧》、《采菱角》,具有浓烈的水乡韵味。《五月栽秧》原歌曾被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作为教材。众所周知,14岁的邓丽君在1966年凭着一首《采红菱》的演唱,一炮走红,而日后成为华人乐坛的巨星。据有关专家认为,邓丽君演唱的这首《采红菱》,可能源于高淳民歌《采菱角》。劳动号子也是高淳民歌的一大特色。如打夯号子、车水号子、龙船号子,号声嘹亮悠长,具有劳动节奏感。而大量仪式歌如上梁歌、送房歌、哭嫁、洗衣歌等,生动体现了高淳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思想情感。
8、第三,高淳是中国传统戏曲发源地之一。长期流传在高淳的阳腔目连戏,被誉为"百戏之祖"。它是在宋元杂剧的基础上,汲取道佛音乐和地方民歌而发展起来的独特剧种。它至少起源于元,甚至可以追溯到南宋,从演员角色、舞台表演、唱腔设计、音乐伴奏等诸方面都为中国传统戏剧的发展铺垫了基础。
9、第四,高淳传统舞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文武兼备。
10、每逢新春佳节和其它重大节日期间,高淳城乡普遍开展舞龙灯、 *** 灯、打 *** 、叠罗汉、踩高跷、荡旱船等活动。东坝大马灯以其规模宏大、形式独特而著称,在全国已有一定的知名度。砖墙叠罗汉、 *** 打 *** 自南宋以来,世代相传。
11、高淳的龙舞品种很多,计有抬龙、康龙、板龙、双龙、单龙等。其中,淳溪镇长乐杨家抬龙规模巨大,气势恢宏,极为壮观。
12、生产习俗舞蹈主要有采茶舞、采菱舞、荡旱船、蚌仙舞等,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13、上述这些传统舞蹈,深深的扎根于高淳民间,目前传承发展态势良好。
14、第五,高淳民俗文化独具地方特色。在吴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双重影响下,为民间风俗的发展与升华,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其生活习俗、礼仪习俗、生产习俗、节日习俗由来已久,在高淳人民的生活中,处处得到体现。在民俗文化活动中,淳溪镇薛城花台会、长乐龙吟车,至清代以来一直延续至今。
15、第六,传统手工技艺异彩纷呈。高淳人民勤劳智慧,心灵手巧,世世代代涌现出许多民间艺人。如高淳剪纸、蓝印花布、手工布鞋独具地方特色,尤其是高淳羽毛扇,久负盛名。明嘉靖年间,高淳羽毛扇就流入皇宫,被列为"贡扇"。清代中晚期,高淳县城已有十多户羽毛扇商号。 *** 以来,高淳羽毛扇作坊增加到十四户。1914年,高淳羽毛扇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银奖。解放后,高淳羽毛扇产销量大增,1957年,高淳成立羽毛扇工艺厂,产品销往欧美、大洋洲等23个国家和地区。目前高淳羽毛扇已成为旅游工艺品,深受游客的青睐。
16、第七,民间知识源远流长。高淳是江南鱼米之乡,反映物候天象、农林牧渔以及传统医 *** 等方面。这些民间知识至今对生产生活还有重要参考价值,尤其是传统医 *** --梁氏骨科疗法,在苏、浙、皖地区有很大影响。
17、鉴于高淳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东南大学陶思炎教授等有关专家认为,高淳是江苏省民间民俗文化的"富矿区"。
18、2008年,我县东坝大马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我县已有13个非遗项目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1个非遗项目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省名列前茅。
19、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DNA,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充分利用非遗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壮大文化旅游业,为打造文化灵秀高淳而奋斗!
三、舞龙灯作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 *** )。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舞龙灯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在很早很早以前,住在深海的龙王巡海归来,觉得腰间像是有 *** 一样痛。龙王坚持不住了就去凡间看病。龙王要变成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子。老郎中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按住腰,痛得满脸发青,就劝老人看病。郎中摸了摸龙王的脉门,吓了一跳,这人的脉门与人不同。龙王如实的说出了是龙王的事实。说来也怪,龙王的病一下子就好了。郎中转身就走,可龙王拉住他对他说:“谢谢你,恩人。要不是你,我就 *** 命难保了。”说完龙王一下子钻到海里。一会儿,就带着龙子和龙婆,端着一盘又一盘的海中珍宝向老郎中拜谢。郎中说什么也不要。他边推边说:“只要龙王保佑人间风调雨顺就好了。”龙王想了想说:“好吧!那每年开春,你们人间只要仿我的身子扎成龙,敲锣打鼓叫我。我老龙保证凡是每一年都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年年好气象啊!”打那后,每到了春节。人们就舞龙灯,敲锣打鼓,以庆来风调雨顺。舞龙灯的习俗也一代一代地传扬到现在。
在中国,有关龙的工艺品、壁画、装饰数不胜数,我家就有关于龙的工艺品——一盏十分精美的龙灯,我十分喜爱它。
这盏灯笼是我在龙年正月十五那天妈妈给我买的。那天,妈妈带我到小街上去买灯笼,街上的灯,有多边型的灯笼、有圆型的灯笼、有带音乐的灯笼、有会自动吹泡泡的灯笼、有美羊羊的灯笼、还有盘旋的飞龙、各式各样,让我眼花缭乱。不过,妈妈说龙年要买龙灯,于是妈妈给我买了盏带音乐的龙灯。
这盏龙灯高十六厘米,宽十八厘米,高高昂气的龙头,脚下踏着祥云,似乎立刻要飞腾。龙有两个圆圆的眼睛,一按开关就会发出红色的光来。它头上有两对触角,十分像鹿角。绿色而细长的两条龙须盘在张开的红色大嘴两边。它的身体是红黄相间的,身上的鳞片,凹凸不平,宽大的尾巴高高地翘起。一副神气的样子。龙的下面还有四个轱轮儿,一按开关就可以跑起来,威风极了。
望着龙灯,看着看着,它好像变成了一条真龙,它跑了起来、飞了起来,速度真快呀!连风都赶不上它。它盘旋在空中。和小鸟们一起聊天,和云朵玩捉迷藏的游戏、再比比谁的力气大……我好久才回过神来。
我的龙灯即漂亮,又象征着 *** 欢腾和完美,我喜欢我的龙灯。
正月十五闹龙灯,是家乡人民的传统节日,今年也不例外。我们一家人早早就吃了晚饭,去看龙灯。
今天真是个好天气。夜空朗朗,月亮明亮的挂在天边,很大很圆。因为是元宵,整个村灯火通明,平时宁静的乡村,此时既生气又繁华。
我们一家人手拉着手,怀着欢跃的心情来到草坪上,只见这里早已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我一头扎进人群里,随着 *** 在龙灯前细细地欣赏着。好个龙灯的世界呀:短的长的,圆的方的,三角的,圆柱的,真是应有尽有,看得我眼花缭乱。不过最精彩的还在后头,那就是舞龙灯了。
一阵锣鼓声响起来了,要舞龙灯了。首先舞的是一条长龙,你看那威武龙头,用灯泡做成的龙眼,炯炯有神。十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穿着 *** 的衣服,腰里扎着红丝带,一个个显得那么精神。看,他们舞起来了。只见那条“巨龙”在龙灯的指挥下上下翻滚。还不时地嬉戏着一颗红色龙珠。龙珠一会儿被吞进龙嘴,一会儿被喷得老高,逗得小孩拍手称快。灯笼里放射出明亮的光,使漆黑的夜空显得更加绚丽多姿。在烟雾里、彩花中,穿梭往来,时隐时现,看得我眼花缭乱。那些围观的人们把鞭炮扔在他们中间,鞭炮炸开了,他们舞的更欢了。
长龙过后,其它的灯也一一上场,精彩的节目一个接一个,看得我们应接不暇。舞动的龙灯,吉祥的龙灯,给乡村的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古老的风俗,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显得更兴旺,更有生机。
盼望着、盼望着,春节终于来了。打我记事起,在我的老家---金华兰溪,每逢正月,乡亲们都会举办各种舞龙灯,用来祈福新的一年里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正月初八那天下午5点左右,我在房间里正专心致志地做着作业,突然听到村头那边传来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三步并着两步迅速跑到窗边,看到大家都往村头方向跑去,猜想着估计是龙灯来了,便再也按耐不住,也跟着大伙儿一起狂奔起来。
突然,一个很大的龙头从拐角处窜了出来,真的是龙灯!我兴奋极了,手舞足蹈的看着浩浩荡荡的龙灯队由远及近,慢慢地向我舞了过来。
近了,近了,伴随着响彻天际的锣鼓声,那条巨龙舞动着它庞大却又灵活的身躯到了我的面前。我仔细地打量着它,斗大的龙头上一对龙角金光灿灿,一双龙眼瞪得铜铃般大,龙身由各种不同颜色的布编织起来的,龙鳞由很多块红黄相间的布交叉着缝起来,看起来特别精神,特别喜庆。它时而在空中窜来窜去,时而向下俯冲,绕着地面盘旋,一圈一圈的舞着,仿佛真的是一条龙在飞翔,那威风凛凛霸气十足的样子使我着迷,深深的映在我的脑子里。
舞龙灯是我们村正月里最热闹的,每当这个时候,全村人都会 *** 在一起开开心心的,我也希望这项习俗能一直这么传下去。
正有十月五晚上,我们全家吃完元宵,爸爸妈妈就陪着我去街上看舞龙灯,可是龙灯怎么也不来,我都急死了。可是过了一会儿,随着锣鼓声,龙灯来了,我心里很激动。
你瞧,那龙头上有很多个灯笼,五彩斑斓,龙身那就更好看了,密密麻麻的龙鳞像拼图一样装点着龙身,五颜六色的彩灯仿佛天上繁星一般灿烂;龙尾上还有四个字——一帆风顺,这时我伸出手来数龙节,一、二、三、四————一共十二节,真长啊!但这时又来了一条“龙”来凑热闹,它俩长得真是太像了,静时像两条蛇,舞起来时全场沸腾了。
观众们鼓掌、欢呼,连旁边的烟火都给他们打气了,舞龙的叔叔和爷爷们舞得更欢了,他们一会儿舞出了双龙戏珠,一会儿舞出了大龙卷小龙,一会儿舞出了双龙盘旋,真像活了一样。它们又分又合,却一直没有打结,我佩服舞者的高超技艺!
舞龙灯结束了,龙灯走远了。我好喜欢舞龙灯,因为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快乐!
在我的家乡,每逢正月十五,都有舞龙灯这个节目。每年那个时候,大街小巷都沸腾起来。人们各个兴高采烈,好不热闹!今年,我恰好来到那里,变亲眼见到了舞龙灯。
到了晚上,夜幕降临,舞龙灯开始了。一时间,锣鼓喧天,一下子出来了四条龙。只见其中一条嘴里 *** 珠子。它的下巴上哪密密麻麻的胡须,还有身体上红红火火的鳞片,真是极为精致。这条龙在锣鼓声下摇头摆尾,真神气!这时一声哨响打破了平静,那三头龙也开始活跃了。它们和那条龙围成一个圈,紧接着它们快速的分散到四个地方,开始摇头晃脑,赢来一片观众热烈的掌声。突然,四条龙汇聚在一起,摆成十字形,昂首扬尾,神气十足。快结束时,四条龙大步流星的奔下台去。
看了这次表演,我想知道舞龙灯的由来,便去问爸爸。爸爸说:“舞龙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舞蹈。舞龙和舞狮是一年中大型的节目之一,随着华人 *** 到世界各地,现在的舞龙文化,已经遍布各个华人集中的地区,成为中华文化的标志。”
龙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它的发明已遍布世界各地,它的科技已领跑于世界前端。我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
舞龙灯,这种耳熟能详的民间艺术表演在我家乡人的心目中可是一项重要的传统活动。
每当纯洁的晚上,家乡的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广场上,都会有五十来个人,将高贵威严的龙头高高举起。随后,一条条五彩斑斓、珠光闪烁的彩龙便开始蜿蜒盘旋,顶空翱翔,为新的一年拉开了序幕。
舞龙灯是一种传统的艺术活动,每逢经过舞龙灯的表演现场,人们都不忍离去,都会被这五光十色的表演所吸引,留下来驻足观看。龙灯舞到一半,有的 *** 急的观众觉着站在那看没意思,逐摩拳擦掌,纷纷加入到了舞龙灯的队伍当中。绚丽的彩龙开始向别处飞去,飞过一条条宽阔的街道,飞过一条条狭窄的小巷,飞过一栋栋高大的楼房,飞过每一户人的家门口,飞进每一个家乡人的心中。动听嘹亮的锣鼓声伴随着飞翔的彩龙,龙飞过的地方,都留下了一道道绚丽的彩虹,为星年的夜晚平添了一抹幸福的色彩。
舞龙灯的队伍中,有这各种年龄、各种职业、各种身份的人。大男人们在用他们粗壮的手臂,将龙身高高举起;老人和妇人都在一旁,敲打着自己手中的传统乐器,用锣鼓钹清脆的声响增添节日的喜气;小孩子们有的在 *** 观看,有的走上前去,为自己的父母加油鼓劲。舞到精彩处,围观的人无不拍手叫好。无论是舞龙灯的,还是在一旁观看的,人们的脸上都荡漾着幸福的微笑。
虽然舞龙灯没有春节联欢晚会的华丽,也没有 *** 开幕式的隆重,可舞龙灯朴实无华但喜气洋洋的表演,已深深地烙印在了家乡人的心里。
今天,我们学校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还有幸邀请到了聚湖院的舞龙团。龙在中华民族 *** 了吉祥、尊贵、勇猛,更是权力的象征。
同学们来到 *** 场,只见一条巨龙展现在我们眼前,它 *** 的龙身,金灿灿的龙鳞,长长的身躯,斗大的龙头。一双又亮又闪的龙眼,煞是威武。随着咚锵、咚锵、咚咚锵的锣鼓声,那条金色的巨龙舞动了起来。首先,他们齐心协力地为我们表演了划龙舟。只见他们往前走两步再往后退两步,脚步是那么地一致,两边的棍子合在一起,就像一艘龙船在大海中前进。这时,同学们的掌声、欢呼声掩盖了舞龙团的乐声。紧接着,龙头引着龙身在场地里穿梭,舞出了门的样子,它的寓意是希望我们的学习能像鲤鱼一样越过龙门,更上一层楼。不一会儿,巨龙又舞动起来,龙头和龙尾 *** 在一起,形成了一朵花的样子,龙把人给托了起来,就像盛开的花儿一样美丽娇艳。这时候,同学们的欢呼声再次响彻校园上空。最后,龙尾在地面舞动着,龙身一层层地叠在一起,就像一堵高墙,它寓意着我们的未来步步高升,越来越美好。这次的舞龙团的表演可以用一首诗来总结一下:齐心协力划龙舟,更上层楼跳龙门。龙花盛开千家富,盘龙似锦节节高。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都要有开拓进取、与文明共同进步的精神。不断地去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舞龙灯是中 *** 间热闹又有趣的习俗。
在寒假春节里,我竟然有一个意外的机会可以亲眼目睹那壮观的龙灯!我的老家在金华,当我在那过完年,快要回绍兴的几天中,龙灯,居然要举行了!按奈不住心中的那一分激动,我连忙拉上姐姐一起去看。更幸运的是,龙灯还要经过姐姐的同学家,所以我们又可以近距离的观察啦!
夜幕慢慢降临,抬手一看,时间差不多了。哇!好准时!只见不远处闪现出一道亮澄澄的光,随后一只巨龙“闯”入我的视线!
长达五十多米的龙灯!我惊呆了!上百盏灯火放在只有一只“脚”的板凳上,整个队伍大约有上百上千个人!走到这儿了,我仔细探前一瞧,每个人的头上都渗出了汗水,看来这大家伙分量可不轻!这时,奇怪的景象出现了:领队的人,抬着龙头走进这位同学家,从龙灯上端下一盏灯笼,点燃了他们准备的蜡烛。只见同学的妈妈还塞给了他个红包!到最后时,抬龙尾的那个人,走到同学家的门口,把龙尾使劲地对大门摇了几下,边摇还边嘀咕着什么,只可惜我没听懂。
龙灯真是太奇妙!有机会我还要看!
在我的家乡水吉,每逢正月初十都要舞龙灯。每到那时候,大街小巷都沸腾起来,大家兴高采烈,热闹极了!
夜幕降临,在锣鼓声中,一条“巨龙”出现了,它穿着一件黄澄澄、亮闪闪的“龙袍”,神气地仰着头。我们伸出手指,数着“巨龙”的`节数:“1、2、3、4……”一共45节。“好长啊!”我们惊叹道。“巨龙”为何如此自豪?一定是因为它身后有许多可爱的“龙孩子”。你瞧,一条条“小龙”昂首挺胸,大步流星向前走,每隔一段,就活动活动筋骨:转转圈、打打滚……
“龙孩子”最拿手的要数“抢龙珠”了。沙沙作响的龙珠飞到上方,“龙孩子”扑了上去;龙珠又迅速地落在地上,“龙孩子”也飞快俯 *** 去;龙珠又玩“ *** ”,滚到“龙孩子”的身后,“龙孩子”转身紧追不舍。每次眼看就要抢到,可都被龙珠躲开,但“龙孩子”总不肯放弃,依然奋勇向前……
舞龙灯焕发着龙的精神,激发着人们向上、进取。我喜欢舞龙灯!
正月初三的下午,村子里人来人往、锣鼓喧天,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在晚上准备舞龙灯了,大家正准备着呢!
我们家也不例外。爸爸和叔叔正干得津津有味,他们捋起袖子,拿起榔头就是干。把迎灯的木架子做得既精致又简单,上面还 *** 上了漂亮的花。
夜幕降临,随着一声鼓声龙灯蠢蠢欲动,鞭炮一放,龙头就动了起来。舞龙灯开始了,那华丽的大龙头灵巧极了,一会儿摇来摇去;一会儿东转西转,一点儿也不笨拙。还有,龙灯所到之处,鞭炮、 *** 齐放,一束束 *** 飞上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烟火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十分热闹、隆重。
龙灯先游到了村口,又绕了村子舞了一圈,还游进了村民的家里哩!是的,龙灯也来我家到此一游过呢!那威武的大龙头和后面长长的身体在我家门前还拜了几下呢,那样子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仿佛是真龙下凡!
最壮观的要属龙灯舞到 *** 场时的情景了,龙灯在 *** 场一圈一圈地转着,龙头在中间,龙身围绕着龙头,一盏盏红灯闪闪发光,就像一个庞大的银河系。不仅如此,村民们的心情也是相当激动,还有的竟情不自禁地吼了出来,热闹非凡!
大约过了三四个小时,龙灯结束了,但还会连续三个晚上继续舞呢!村民们早已累得满头大汗、筋疲力尽,却仍然沉浸在舞龙灯时的欢乐、激动中。
舞龙灯虽然结束了,但那些美丽、快乐、喜庆的场面仍停在我的脑海里、心坎里,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大年初五的晚上,妈妈带我去广场看舞龙灯表演。广场真是人山人海呀!把广场围得个水泄不通。我和妈妈找了一个更高的位置,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向里面望去。
接着,响起一阵阵的锣鼓声,舞龙灯表演终于开始了。前面一下子跳出来好几条“火龙”,有的摇头摆尾,有的满地打滚,有的跳上跳下,还有的来了个海底捞月。特别是中间那两条红通通的“火龙”显得威风凛凛,神气十足,一双铜玲般的大眼睛一眨一眨地看着前方。突然,只见那长长的“火龙”扑向前方的龙珠,好像想把它一口吞掉,只见那个拿龙珠的壮汉把龙珠从左手敏捷地换到了右手。“火龙”扑了个空,它似乎没有放弃,继续向龙珠扑去。
这时只见壮汉来了个左右上下穿花,“火龙”也跟着龙珠穿起花来,火红的龙珠上下飞舞,“火龙’不断地飞呀,扑呀,抢呀,这样来来 *** 好几次,看的我眼花缭乱,精彩到了极点,好啊!只听见观众的欢呼声和热烈的掌声。
随着掌声的安静,表演也结束了,我揣着高兴的心情期待明年的表演。
大年初三,爸爸带我们一家人去黄山游玩。
下午,我们来到了宏村,正好赶上那里举办的舞龙灯表演。那里真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我拉着妈妈使劲的才挤进人群里,一阵锣鼓喧天,舞龙灯表演终于要开始了。前面一下子跳出金光闪闪的七八条“龙”,有的摇头摆尾,有的满地打滚,有的腾云驾雾,有的遨游海底……。
我正看的眼花缭乱,身后突然传来震耳的喝彩声。我扭头一看,哇塞!一位壮汉,双手举着龙珠在“龙”的前面逗它。那条“龙”金光闪闪,头和尾巴特别长,一双铜铃般的大眼,显的威风凛凛,神气十足。
只见“龙”扑向龙珠,只见那位壮汉把龙珠从左手传到右手。“龙”似乎不甘心失败,又扑了上去。壮汉手中的龙珠又迅速的左右穿了几次,身手敏捷的左躲右闪……好哇!只听见人们欢呼起来。
锣鼓越敲越响,越敲越急。刹那间,锣鼓声,掌声,欢呼声,喝彩声响成一片。“龙”舞得更加欢快了,红色的龙珠上下飞舞,“龙”不断的飞呀,扑呀,抢呀,跳呀……。这样来来 *** 好几次,精彩极了。底下的观众更是叫好声不断。
多有趣的舞龙等表演呀!我还是之一回见过。辛亏爸爸带我们来到宏村,不然,就错过了这么激烈的舞龙灯表演了。
我的家乡是六横,六横是一个非常美丽,拥有许多风景线的小镇。正月初一舞龙灯便是这其中能让人驻足痴望的风景线之一了。
正月初一早上“咚咚当当”的一阵敲锣打鼓声把我从睡梦中叫醒,我穿好衣服来到楼下原来是在舞龙灯。只见金黄的龙头特别精致,整条龙是由无数个“鳞片”组成五彩斑斓的好看极了,我突然发现两条龙的尾巴上都分别写着:一帆风顺和喜迎春节,不一会儿奶奶下来了她问我:“你知道龙有几节吗?”我认真地数了起来:“一、二、三……两条龙共有二十四节。”奶奶点了点头。
这时舞龙的队伍往广场去了,我跟奶奶也来到了广场,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人群都围成了一个圈,两条龙在中间不停地表演着,一会儿是双龙戏珠、一会儿是黄龙卷蓝龙、一会儿又是波浪翻滚。仔细看可以瞧见领头的阿姨头上冒出了许许多多的汗珠,因为所有的动作都是她在带头,龙头又特别重,所以很是吃力。忽然一个身穿黄大褂,手拿大扇子的大头和尚来到了我面前,立刻我就躲到了奶奶身后,因为我怕大头和尚,不一会儿大头和尚就离开了,我就问奶奶:“为什么要有大头和尚呢?大头和尚好恐怖哦!”奶奶回答我说:“因为大头和尚能为我们带来欢乐,如果没有他,那舞龙灯就没意思了。”
龙灯远去了,人群离去了,我跟奶奶也回家了。舞龙灯虽不是六横独有的特色,但它却给我们的春节增添了不少欢乐和色彩。
咚咚锵!咚咚锵!咚咚咚咚锵!一年一度的舞龙灯开始啦。
大年初一的一大早,我还在被窝的时候,就听到了敲锣打鼓的声音。我急忙跑下楼去看,远远的看到龙灯队伍向我走来。他们穿着红色的衣服,带着红色的帽子,系着一条 *** 的腰带,看上去好气派。龙头上呢,粘了好多做戏人,龙尾上有几十盏灯笼挂着,那场面是相当的好看、壮观。龙灯划到哪一家,那一家就要烧起稻草,这意味着家家户户红红火火。紧接着的场面最让人激动人心,锣鼓节奏变快了,声音也响起来了。整个龙灯队伍飞快地跑进一个空旷的场地。龙头站在中间,龙尾围着龙头转,越转越快,就像一条真龙在空中飞舞。也就在那一瞬间,空中响起了一阵阵的炮烟声,那 *** 像一朵朵美丽的菊花在天空中绽放了。龙头点着头,龙尾甩着尾,他们像在对我们说:“祝大家团团圆圆,新春快乐!”我们个个也在龙灯旁边欢呼拍手,热闹极了!
这一天,过得既快乐又有趣,因为我参加了一个传统节日。如果下次同学们也要看这么精彩的舞龙灯,那就来我乡下奶奶家看,这里的龙灯每一年都是这么精彩。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龙灯之乡舞蹈和灯笼舞服装新款的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