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鱼米之乡盛产小麦的一些知识点,和大米之乡在哪里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中国鱼米之乡是
1、中国被誉为“鱼米之乡”的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2、该平原位于中国东部,涵盖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是中国更大的平原之一。
3、这里的地势平坦,河流交织,湖泊星布,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
4、由于地处 *** 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5、“鱼米之乡”的美誉源于丰富的水产资源和粮食产量。这里是中国的更大淡水鱼产区,拥有鲫鱼、鲤鱼、鳙鱼等多种鱼类。
6、同时,长江中下游平原也是中国主要的水稻产区之一,种植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产量高且品质优良。
7、除了水稻和淡水鱼,这一地区还盛产小麦、棉花、油菜等多种农作物,是中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
8、“鱼米之乡”的称号不仅 *** 了其丰富的农业资源,也体现了这一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9、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中国的经济重心之一,也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美景胜地。
10、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化的推进,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在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农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11、这一地区的“鱼米之乡”美誉将继续传承下去,为中国的农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二、鱼米之乡和天府之国是指什么
1、"鱼米之乡"是指长江中下游平原,因为我国东部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所以气候湿润,物产丰富,被称为“鱼米之乡”.
2、天府之国现多指称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的富庶之地。在四川省,秦太守李冰在成都建成了举世闻名、万代受益的都江堰,使成都"水旱从人,不知饥谨",从此被誉为"天府之国"。
三、湖北江汉平原的鱼米之乡
1、由于具有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和发展优势,江汉平原成为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所依仗的农业经济基础之一,农业生产总量约占湖北省的近60%,占全国的5%~12%,为全国闻名的粮、棉、油和鱼、肉、蛋生产基地,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江汉平原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其次为小麦。粮食产量占全省的40%左右,被誉为湖北的“粮仓”,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自明朝以来就有“湖广熟,天下足”之称。
2、其中仙桃市耕地160万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全国重要的粮、棉、油、鱼、猪、蛋生产基地。年出栏生猪100多万头,出笼家禽8000多万只,禽蛋产量50万吨。水产量居全省之一,粮食产量居江汉平原之一。全市粮食面积100万亩,棉花面积40万亩,油菜面积100万亩,蔬菜面积60万亩,水产面积56万亩,淡水产品养殖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二。由于江汉平原土地肥沃,花生、红薯、大豆、高粱、玉米、土豆等经济作物的产量也相当可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前景十分广阔。其中监利县为产粮大县,大米产量在60万吨以上。江汉平原的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棉花产量占全省的65%以上,是湖北省更大的棉产基地,也是中国重要的高产优质棉区之一。其中天门市为产棉大县(市),棉花产量在3万吨左右。江汉平原的油料作物种类繁多,以油菜、芝麻、花生等为主,油菜产量占全省的20%以上,芝麻产量占全省的40%以上。江汉平原的湖区是我国著名的淡水渔业区之一,不仅盛产青、草、鲢、鳙四大家鱼,鲤、鲫、鳜、乌鳢等鱼类也非常丰富,还盛产虾、蟹、贝类以及莲、藕、菱、芦苇和水禽。其中荆州市的莲产量居湖北省首位,占到40%~60%;洪湖主产的野鸭是湖北的特产之一。
四、为什么称长江为鱼米之乡
长江中下游平原大部分属于 *** 带气候,这里的年平均气温14℃~18℃,最冷月均温0℃~5.5℃,绝对更低气温-10℃~-20℃,最热月均温27℃~28℃,无霜期210~270天。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大都集中于春、夏两季。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带 *** 土壤仅见于低丘缓冈,主要是黄棕壤或黄褐土。南缘为红壤,平原大部为水稻土。土地垦殖指数高。这一地区盛产稻米、小麦、棉花、油菜、桑蚕、苎麻、黄麻等。
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汊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湖泊面积约有2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平原面积的10%。在两湖平原上,较大的湖泊有1300多个,小湖泊更是不计其数,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方。其中包括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大淡水湖。这些湖泊均与长江相通,具有调节水量、削减洪峰的天然水库作用。长江水域盛产鱼、虾、蟹、莲、菱、苇,还有中华鲟、扬子鳄、白鱀豚、扬子江豚等世界珍品,在中国水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温热的气候条件和充沛的水源,使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中下游流域是中华文化的诞生地之一,这里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 遗址几乎遍布长江中游的江汉地区,并且大多集中在江汉平原,仅湖北已发现的 *** 遗址就有450多处,经发掘和试掘的有60多处。这其中就包括了早中晚期文化特征都具备的屈家岭文化,其以薄如蛋壳的小型彩陶器、彩陶纺轮、交圈足豆等为主要文化特征。畜 *** 也相应发展,饲养的动物种类增多,并已有了渔业。
位于长江中游的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有着从旧石器时代晚期过渡到 *** 早期完整而清晰的地层堆积。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美合作农业考古,在遗址 *** 早期地层中,发现了距今1万年前的水稻栽培稻植硅石,把世界水稻栽培种植的历史提前了1万年,成为目前已知世界最早的水稻栽培稻起源地之一。同时,该地层中还发现了距今1.7万年前发展有序的大量原始陶片,是目前世界已知的最早原始制陶的发源地。
长江下游的 *** 文化序列以河姆渡文化、马家洪文化和良渚文化为 *** 。20世纪50年代,还在长江流域陆续发现了一批殷商文化遗址。
五、全国产粮大省前十名
作为农业大省,黑龙江省是中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有着“中华大粮仓”之称,黑龙江省的粮食产量已经连续十多年位居全国之一,其2021年粮食总产量为7867.1万吨,约占全国粮食产量的11.5%,中国之一产粮大省当之无愧。
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同时也是产粮大省,粮食产量常年位居全国前列,其2021年粮食总产量为6 *** 4.2万吨,约占全国粮食产量的9.5%,仅次于黑龙江省。河南省的产粮区主要分布在豫北平原、豫东平原、豫南平原,土地肥沃、耕种方便,是中国有名的粮仓。
山东省的粮食主产区主要位于鲁西、鲁南区域,该区域平原面积广阔,靠近大河地区灌溉方便,其2021年粮食总产量为5500.7万吨,约占全国粮食产量的8%,是全国产粮第三多的省份。作为农业强省,山东是我国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和加工转化大省,是保障全国粮源供应的重要“根据地”和“大粮仓”。
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和全国主要5个粮食净调出省之一,安徽 *** 期以来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安徽省的粮食主产区主要分布皖北、长江沿岸和巢湖流域,2021年安徽粮食产量为4087.6万吨,约占全国粮食产量的5.9%,在各省市粮食产量排名第四。
作为中国十大产粮大省之一,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中部,地处世界闻名的黑土带,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高,因而粮食单产量很高,是国家粮食主产区之一。吉林省的粮食主产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2021年吉林省粮食产量为4039.2万吨,约占全国粮食产量的5.9%,在各省市粮食产量排名第五。
作为中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之一和6个粮食净调出省区之一, *** 自治区的粮食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集中种植区域分布在东部的大兴安岭沿麓地区和西部的土默特、河套灌区。2021年 *** 粮食产量为3840.3万吨,约占全国粮食产量的5.6%,在各省市粮食产量排名第六。
河北省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盛产小麦与玉米两大粮食作物,粮食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冀中和冀南地区。据相关数据统计,河北省的粮食产量已连续9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其中2021年河北粮食产量为3825.1万吨(765亿斤),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5.6%,不愧是中国十大产粮大省之一。
江苏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以种植小麦和水稻为主,粮食主产区主要分布在苏北地区。据相关数据统计,江苏省的粮食总产量已连续七年保持超过3500万吨,其中2021年江苏粮食产量为3746.1万吨,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5.4%,在各省市粮食产量排名第八。
四川省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主要粮食产地分布在成都平原、岷江、沱江、嘉陵江、长江沿岸及安宁河谷一带,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更是我国西南、西北地区唯一的粮食主产区。2021年四川粮食总产量为3582.1万吨,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5.2%,在各省市粮食产量排名第九。
湖南省自古就有“鱼米之乡”和“湖广熟、天下足”之说,粮食产量常年位居全国前列,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粮食主产区主要分布在益阳、岳阳、邵阳、常德等地。据相关数据统计,湖南省2021年粮食总产量为3074.4万吨,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5%,在各省市粮食产量排名第十。
文章分享结束,鱼米之乡盛产小麦和大米之乡在哪里的 *** 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