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贵州省状元之乡和贵州出过状元吗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贵州历史上都有什么名人
张之洞、何应钦、王阳明、杨龙友、周渔璜等。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
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 *** 人物,出生于贵州兴义府,祖籍直隶南皮。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何应钦( *** 0年4月2日-1987年10月21日), *** 陆军一级上将,字敬之,贵州省兴义人。早年留学日本,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辛亥 *** 爆发后,回国参加沪军。二次 *** 失败后,再到日本就读于陆军士官学校。
1948年5月,任 *** 长,次年3月任行政院长,5月辞职,8月去 *** 历任总统府战略顾问 *** 会主任 *** 、 *** *** *** 会理事长、 *** 统一中国大同盟主任 *** 等职。
1945年9月,何应钦在南京 *** 中国 *** 接受冈村 *** 日本 *** 投降,这是一个中 *** 人所能享有的最 *** 耀!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
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杨文骢(1596年—1 *** 6年),字龙友,贵州人,明代画家。流寓金陵(今南京)。万历四十七年(1619)举人,六次会试不中,崇祯七年(1634)选为华亭县教谕,后迁青田、江宁、永嘉等知县。
为御史詹兆恒参劾被夺官。杨文骢博学好古,善画山水。为“画中九友”之一。生于贵筑,独破天荒,所作台蕖等图,有宋人之骨力去其结,有元人之风雅去其佻,出入巨然、惠崇之间。
周渔璜,清初著名学者,诗人。 *** 周国柱有四子,渔璜排行之一。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渔璜22岁乡试之一。三十三年(1694年),29岁时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
三十六年(1697年)散馆,授翰林院检讨。四十四年(1705年)任浙江乡试正考官。四十九年(1710年)擢升翰林院侍读。五十年(1711年)简任顺天学政。
五十一年(1712年)升侍读学士。五十二年(1713年)晋升詹事府詹理,奉命祭禹陵、明太祖孝陵,检阅浙江、江南两省兵。五十三年(1714年),终因 *** 劳过度,年近半百即逝世于任上。
二、夏同_状元第在哪
夏同_状元第中的_念“hé”,看到旅游网上有这个旅游推荐,小编怕丢丑,特地去查了这个字,查了下这个人的背景,发现不简单啊!随小编去看看那这个人的故居吧!
*** :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贤昌乡高枧村,距县城8公里。
夏同_一生经历丰富,他是贵州历史上仅有的两名文状元之一;是中国历史上之一个以状元身份出国留学的留 *** ;编著出版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近代行政法学书籍
——《行政法》;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法政学堂之一——广东官 *** 政学堂(今中山大学前身)并出任监督(校长);当选为 *** 之一届国会议员并被推选为宪法起草 *** 会六理事之一,参与起草《天坛宪法草案》;发起成立 *** *** 派组织——超然议员社;出任江西省之一任实业厅长并获得总统授予的二等大绶嘉禾章;与 *** 界高僧太虚 *** 等各界名流发起组建了世界 *** 联合会等等。
光绪二十四年( *** 8)三月初九日,正是乍暖还寒的时节,来自贵州的夏同_踏入了北京会试考场。自光绪十九年( *** 3)参加贵州乡试中举后,夏同_已经错过了光绪二十年( *** 4)、光绪二十一年( *** 5)连续两次会试,此次 *** 他是志在必得。和他抱有同样想法的还有从全国各地奔赴京城赶考的万名举子,他们历经多年通过县试、府试、院试(考秀才)、乡试(考举人)的漫漫征程,从万千读书人中脱颖而出,踌躇满志地来到天子脚下参加会试。会试一般三年举行一次,在乡试后第二年三月举行。这次 *** 录取后他们将获得资格踏入紫禁城接受当朝皇帝的 *** (即殿试),成为人人艳羡的天子门生,这使他们有机会进入国家 *** 的核心圈,有机会实现读书人“兼济天下”的理想。
本次会试主考官是户部尚书孙家鼐,他是咸丰九年(1859)状元、光绪皇帝的老师、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的创办者。孙家鼐和其他考官一起从万名举人中录取了346名,录取后他们被称为贡士。和夏同_一起被录取的还有日后曾出任北洋 *** *** 的钱能训、著名藏书家傅增湘、著名红学家俞平伯之父俞陛云、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父冯台异、礼部尚书李端_之堂弟李端_等等俊杰之士。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四日( *** 8年6月9日)清晨,夏同_来到紫禁城保和殿参加殿试,正在酝酿一场变革的主考官光绪皇帝就“求才、经武、绥远、理财”
四个方面的问题发问,夏同_就这四个问题进行了逻辑缜密的回答。他首次提出“法则治”的理念,稳健、慎重地指出要使国家振兴,最重要的是因时制宜制定出有效的 *** 并认真贯彻执行,如不能贯彻执行,变法只能是一纸空文。当夜幕降临,夏同_起身交上自己的答卷,走出了保和殿。此时的紫禁城显得很安静,但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的未来,都如同这渐渐沉去的暗夜一般变得更加莫测。
殿试两天后(6月11日)光绪皇帝断然发布《定国是诏》,震惊中外的“戊戌变法”运动拉开了帷幕,同样是科举精英的进士康有为和举人梁启超是这场变法运动的主力军,他们试图使中国实现资产阶级的变革。
6月12日,所有的贡士们齐集东长安门外,变法并没有影响既定的程序,刚在头一天宣布变法的光绪皇帝“御笔钦点”夏同_为戊戌科一甲一名进士(状元)。
变法在推进,但状元的头衔,依然是那个时代读书人的更高荣耀。夏同_金榜夺魁的消息从紫禁城传出后,京城内外的贵州人无不为之振奋,这是贵州 *** 科举史上出现的第二位文状元,历史的迅速转变将这种荣耀定格,夏同_成为贵州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夺魁之后的夏同_随即授修撰一职,进入翰林院。
他的宅邸建于清光绪年间,为外砖内木结构建筑,坐北向南,由门楼、两厢及正厅等建筑组成,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9.51平方米,正厅面阔三间,通面阔17米,进深2间,通进深7.3米。穿斗式硬山青瓦顶,格扇门窗。院内天井石板铺墁,宽8米,长10米。门楼竖挂“状元第”蓝底烫金匾一块。门面侧书刻“随时爱景光,努力嵩明德”楹联一幅。门楼共3间一栋,两厢房及正厅组成四合院,外有砖墙围护。
作为一个贵州人,他是贵州人的骄傲,小编内心对他充满崇敬之情,有时间一定去看看他的故居。
三、2006年贵州文科状元:农家男孩圆了北大梦
1、他们都来自于农村家庭,他们都有着一张尚显稚嫩的脸,以及谦逊的表情——昨日,贵州省2006年 *** 成绩出炉,六盘水市水城县二中的黄厚翰和贵阳市清华中学的姜君,分别考取文理科之一名。
2、仔细聆听了这些考生以及他们的家长、教师的讲述后,记者发现,这些高分考生所具有的执着、自信、坚强,看似平常,却处处动人。
3、寒窗苦读期间,黄厚翰、姜君二人每个星期都要回一次家,之后又要乘坐1个多小时的班车,再赶回学校。每次,他们只能带上为数不多的生活费,“这些钱不光是用来吃的,还得买肥皂和牙膏……”黄厚翰和姜君的“苦”与“累”,显然是许多城里孩子无法想象的。
4、比之物质优越的学习环境,黄厚翰和姜君有着另外一种“优越”,那就是他们的家庭均未带给他们过多的 *** 压力。
5、“学习上我们一点都帮不上他,但我们也不去给他任何压力。”姜君的母亲如是说。
6、在记者采访的四位高分考生中,有三人都是复读生。以他们去年的成绩,足以考取一所名牌大学。然而,去年落榜心仪的学校后,他们依然心怀“我的理想是北大、清华”的信念,继续刻苦学习,毫不气馁。这一次,他们成功了。
7、瘦瘦高高的黄厚翰显得很低调,他说:“要感谢学校和老师。”
8、几乎每个月总会有这么一天——他提着七八斤蔬菜或者面条、黄豆,步出家门,走过一段山路后,乘上开往县城学校的小面包车。通常,载客7人的面包车里会挤满10多名乘客,黄厚翰就这样在人堆中沉默不语……
9、黄厚翰的家,位于六盘水市水城县木果乡双河村,距离县城学校足有35公里。
10、 2005年 *** ,黄厚翰虽然考取了 *** 5分的高分,但还是和北大“失之交臂”。复读,这是一个困难的决定——黄厚翰父母都是农民,四个兄弟姐妹中,大哥刚从贵师大毕业,二哥目前仍就读于长春大学, *** 还在读高中——如果复读,这对本不宽裕的家境来说,肯定又增添一层负担。
11、然而,黄厚翰父母、兄妹给了他更大的支持,鼓励他复读。接受采访时,瘦瘦高高的黄厚翰显得很腼腆,他说:“要感谢学校和老师。”
12、黄厚翰的 *** 告诉记者,这个孩子从没让家人 *** 心过。“每次回到家,我们都很少见他看书,除了和家里人聊聊学校和城市里发生的事,他就知道打篮球。”嫂紫这样评价黄厚翰。
13、在学校里,黄厚翰绝对是学习最认真的一个。水城县二中的王校长说,“他每次 *** 都是之一,头脑灵活,老师说的东西一遍就能领悟。”
14、据悉,黄厚翰在 *** 后估分为660分左右,但他没想到会是全省之一。这次,他填报的还是北大,并打算选择经济方面的学科。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贵州省状元之乡和贵州出过状元 *** 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