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诏安书法之乡的一些知识点,和诏安国画之乡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福建诏安有什么知名画家
诏安是书法之乡,沈耀初:1907年生于有书画之乡美誉的诏安县士渡村。毕业后在家乡教书育人,又创办燕石画社,从此以作画为乐。1948年,沈耀初应朋友之邀,只身赴 *** 求生求艺。南诏镇建有沈耀初美术馆。[51]
沈福文(1906.02—2000)中国著名美术教育家,杰出的漆艺实践家、创作家、新漆艺创作者,太平镇科下村人。1930年受左翼文艺 *** 的影响与陈卓坤、胡一川、李可染等人组建“一八艺社”,创作了不少反帝反封建反 *** 的木刻作品。[52]
沈柔坚(1919.10—1998.7)历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 *** ,中国版画家协会副 *** ,中国文联 *** ,上海市文联副 *** ,《辞海》美术科目主编,《中国美术辞典》主编,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沈冰山:诏安著名盲人画家,1934年生。1994年出版《盲人沈冰山书画集》,名载《中国残疾人名人词典》。
二、书画之乡是那里
北镇是 *** 命名的“中国书画之乡”,在这片肥沃的文化土壤上,曾经成长、造就了一大批名冠华夏的书画家。如今闾山的画家们更是信心十足,每日闻鸡起舞,灯下挥毫,书法绘画创作异常繁荣,创作队伍逐年壮大,常年从事创作人员已有600多人,在国家和外省市工作的北镇籍的书画家也多达200人。北镇书画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及北镇和锦绣之州一道瑰丽神秘的文化风景。
北镇书画在远古的月光下风生水起之所以名冠华夏,既有当代人的努力,也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北镇医巫闾山自古八方画师云集,一些绘画名流纷纷慕名来此作画。辽代的东丹王耶律倍、 *** 国妃萧氏;清代的傅雯、年希尧、王恩隆、王郁周、曹玉山、陈秀庭等均为绘画名家。辽太子东丹王耶律倍,曾于闾山绝顶筑学堂,习文绘画,他的《射骑》等中国画皆入宋秘府,收入《宣和画谱》,现为 *** 博物院和美国波士顿国家美术馆收藏;清代宫廷画家高其佩 *** 傅雯所画的《医巫闾山图》,至今被辽宁博物馆收藏。今天的北镇,已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书法绘画群体,他们被北镇的大自然所吸引,创作出了一批批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水墨画。他们在传统文人画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作品意境清新,笔墨凝练,乡土民情跃出绢素。最使人惊叹的是画中洋溢的纯正、朴厚的乡土气息和浓烈、率真的北国情趣。
北镇籍(出生在北镇庙朱屯)著名美术 *** 张仃生前说:“北镇的画家们在技法上是专业化的,在修养上是文人化的。他们通过笔墨传达自己的情感,情景交融,为作品赋予了生命。”谈及闾山画会发展的原因,张仃认为有三点:其一,有医巫闾山山水的滋养。闾山古为全国五大镇山之一,向以雄峻多姿、山水奇秀受到历代帝王名士的青睐,众多文人墨客纷沓而至,形成了闾山文化圈,赋予了北镇画家们神奇的力量。其二,闾山画家的绘画观是明确的,他们不为时风所囿,具有坦白、真诚的艺术气质及执着精神,他们把绘画作为抒发心境陶冶情 *** 的首要动机,所以他们的作品纯真。其三,北镇的优美环境和文化积淀,年复一年造就了一个画家群体,他们团结务实,在艺术上刻苦钻研,取长补短,形成了艺术创作的环境氛围。张仃说:“家乡北镇的画家经常到我这里来,我有时也回家乡与他们切磋交流写生。我为家乡有这么多醉心于国画事业的人而欣喜,为他们的执着精神而激动,更对他们的作品赞赏、摇旗呐喊。是闾山养育了我,也养育了北镇的画家,我热爱闾山,更热爱家乡那些勤恳上进的艺术家。”
中国连云港市东海水晶城由东海县供销合作总社主办,始建于19 *** 年,总投资达7000多万元,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营业面积36000平方米,现有精品房700多间,柜台700多节,经营人员5000多名。水晶城2005年交易额达到15亿元,预计2006年将突破20亿元,其中进出口额占30%以上。在水晶城的带动下,全县有10多万人从事水晶产业,整个产业年产值达60亿元,水晶产业已经成为东海经济的重要支柱。
东海水晶城已成为世界水晶的集散中心。每年从巴西、南非、 *** 等国进口的水晶原料近千吨,我县的水晶及其制品又远销欧、美、日、韩和 *** 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建成以来,市场交易额超过60亿元, 2004年已突破8亿元,上交各种税费1200多万元,其中进出口额已占交易额的30%以上。水晶产业成为东海经济的一大支柱。水晶城凭借其优美的环境和独特的经营方式,使“水晶之旅”已成为连云港市乃至江苏省的一大旅游项目,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35万人次以上。
为适应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东海县供销合作总社于2006年对市场二楼进行改造。经过半年多的不懈努力,水晶城二楼于2006年10月28日正式对外营业!工程总投资2300万元,新建多功能精品展销中心800平方米,新建精品房7000平方米,新 *** 空调、扶手电梯等经营设施,并对消防、供电等设施进行了改造。水晶城二楼投入使用后,为1500多名社会人员提供创业舞台。同时还成立了专业的 *** 科技公司——“淘晶网”和电子商务中心,在引导经营商户与互联网接轨的同时,不断提高网上交易额,着力打造现代化的商品交易平台。
水晶城在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获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其骄人的业绩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多次被评为市、县级文明单位和“江苏省文明市场”、“江苏省样板市场”、“江苏省十大市场”及“全国文明市场”、“全国供销 *** 先进集体”、“中国水晶工艺礼品城”等荣誉称号。
在上级供销社和县委县 *** 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水晶界广大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水晶城正阔步走上快速发展之路。根据东海县“十一五”规划和省市领导的要求,在未来几年时间内,要把水晶城建设为年交易额超百亿元的大市场,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国际 *** 水晶交易中心。到2010年,水晶城营业面积要达到50000平方米以上,市场总投资要突破1亿元,年交易额要突破100亿元,实现综合经济效益1000万元,把水晶城建设成为集购物、旅游、对外贸易、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 *** 现代化物流企业。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东海水晶城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
东海水晶的质量、储量和产量都位居全国首位:含硅量达99.99%,素有“东海水晶甲天下”之美誉;储量为30万吨,占全国的70%以上;年开采量在1000多吨,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一代伟人 *** *** 的水晶棺,就是精选东海水晶熔炼而成的,现存于中国地质博物馆的3.5吨中国水晶大王也产自东海。全县水晶及硅资源加工企业有2000多家,年产值已超过20亿元。2003年我县被授予“中国水晶之都”称号。
水晶原石类:紫晶矿石、紫晶洞、晶簇、水晶菊花石、天然水晶单晶体、合成水晶单晶体等;
水晶饰品类:项链、手链、手镯、胸花、钮扣、戒指、耳钉、耳坠、挂坠等;
水晶收藏品类:各种奇石、异石、孤品、绝品等;
水晶工艺品类:水晶雕件、水晶画、屏风、水晶观赏球、水晶鼻烟壶、水晶招财树等;
水晶日用品类:近视镜、老花镜、墨镜、酒具、茶具、印章、枕皮、枕垫、枕席、象棋、围棋等;
水晶法器类:佛像、观音、佛球、念珠、生肖等;
仿水晶工艺品类:各种礼品、办公用品、灯具等。
三、诏安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诏安县,福建省漳州市辖县,地处福建南端、闽粤交界处。南濒东海与南海交汇处,西邻广东省饶平县,北接平和县。陆域面积1293.6平方公里,其中县城区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7.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88公里,海域面积273平方公里。下辖16个乡镇(区)、7个国营农林场,1个省级工业园区和1个正建中的金都工业集中区(海洋生物产业园),231个村(社区),人口61.3万,其中农业人口占80%以上。
诏安县是“书画艺术之乡”、“中 *** 间文化艺术(绘画)之乡、“中国青梅之乡”、原 *** 苏区县、福建著名的侨乡和重要台胞祖籍地。
诏安地处闽粤界区。晋义熙九年(413年)起,诏安属义安郡绥安县地,至隋开皇十二年(5 *** 年),绥安县并入龙溪县,诏地遂属龙溪县。
唐垂拱二年(686年),析龙溪县南境故绥安地置漳州并立漳浦县、怀恩县,诏地遂属漳州怀恩县辖;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怀恩县撤销,地入漳浦县,诏地遂属漳州漳浦县。
明嘉靖九年(1530年),从漳浦县析出二都、三都、四都、五都建诏安县,治所设在南诏(镇),隶属漳州府。
诏安县在 *** 时期先后属福建西路、汀漳道,又直属省,又先后属省第六、第五行政 *** 区。1949年12月诏安解放后,先后属省第六行政 *** 区、龙溪区、龙溪专区、龙溪地区;1985年5月起,属地级漳州市。[2]
诏安建县后,沿用都、图的区划。时二都统2图、三都统10图、四都统5图、五都统5图。[3]
1701年县以下重新划定区域、编定保甲。除县城直辖外,二都统2图,下设金溪、四甲、南陂、九甲、官陂、秀篆等6个社、22个保;三都统10图,下设东关、西关、南关、北关、胡厝陂、德新、含英、东沈、溪南、官牌、白石、平路、宝桥、后岭、溪东、长田、西潭、长埔等18个约、44个保;四都统5图,下设菜园埔、悬钟、厚广、大兴、上湖、梅洲、梅山等7个约、20个保;五都(今属东山县,略)。[3]
1799年分四路划为4个都、22个图、109保、1个县城、4个关、583村。清末宣统间,划分为15个自治区,区下设保、甲。 *** 初年沿用旧制,历经数次变动,至1945年,全县撤区并为13个乡镇,即中山镇、遵化乡、梅中乡、东湖乡、碧湖乡、思政乡、白洋乡、景溪乡、平葛乡、官陂镇、秀篆乡、奇湖镇、梅林乡,辖162个保,2257个甲。1949年1月,又将梅林乡分为梅洲、竹港2个乡,至此,全县设11个乡,3个镇。[3]
1950年,诏安取消 *** 的乡镇保甲 *** ,全县划分为城关区和之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区,城关区设8个行政街道。其他6个区下设 *** 个乡。此后区划有所变动,1959年2月,全县有城关、四都、桥东、西潭、太平、官陂、秀篆共7个人民公社和建设、红星、金星、西山4个农场,实行政社合一。1984年10月,县属下建制政社分开,设2镇、10乡,下辖214个行政村,8个行政街道。至1996年,全县设南诏、四都、桥东、梅岭、深桥、太平、霞葛、官陂、秀篆9个镇;西潭、白洋、建设、红星、金星5个乡;建设、红星、金星、西山梅洲5个农场;岭下溪、湖内2个林场。[3]
2000年5月,从四都镇析出梅洲、梅东、梅西、梅北、梅溪、梅山7个行政村及梅洲华侨农场,成立梅洲乡。随着经济的发展,作为县城的南诏镇区域逐步拓宽扩建,社区相应增添,1999年5月增设文峰街居委会,光良街居委会;2000年8月增设秀峰街居委会。2002年,南诏镇下辖的12个街道居民 *** 会改称社区居民 *** 会。[3]
2001年起,诏安县进行乡(镇)级区勘界工作,至2004年,共勘定行政区划界线34条,总长度342.37公里。[3]
2007年,全县建制为9个镇(南诏镇、深桥镇、桥东镇、梅岭镇、四都镇、太平镇、霞葛镇、官陂镇、秀篆镇);6个乡(西潭乡、白洋乡、建设乡、红星乡、金星乡、梅洲乡);5个农场(西山、金星、红星、建设、梅洲);2个林场(建设、岭下溪),1个工业园区,1个边贸旅游区,下辖217个行政村、14个社区。[3]
国家高速G15沈海高速公路在此设有诏 *** 和诏安北两个互通,省
高速S35福诏高速公路缩短了诏安同漳州、福州的距离,324国道线、省道309线在境内交汇,交通便利。
厦深铁路过境,在此设有诏安站,办理客运业务,每天有动车组前往珠三角、长三角、厦门、福州等地。
诏安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闽粤
交界处,毗邻广东省饶平县,地理坐标为北纬23°35′—24°11′,东经116°55′—117°22′。漳诏高速公路、324国道过境。[7]
诏安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西侧以低山、丘陵为主,全县更高峰龙伞岽海拔1152米,中部谷地,东南沿海系平原台地。海湾深入内陆,海岸曲折多岩岸,沿海有沙泥滩堆积。岛屿3个。[8]
主要河流有东溪(长110千米,境内93千米,流域907平方千米,境
© 2015 Baidu- Data© N *** Info& CenN *** i&道道通
内145.3千方千米,支流有秀篆溪、金溪、长田溪、塔东溪)和西溪(境内长17.4千米,流域83.6平方千米);还有独流入海的坑溪、乌林溪、蛤鼓肠溪、盐仓溪、梅洲溪、石飒溪、赤五溪、田扑溪。港口人工潮系淡水湖,面积200公顷,人工湖还有亚湖水库等。[8]
据诏安县 *** 官方网站报道,[8]境内耕地1.77万公顷,林地7.75万公顷。林木蓄积量37.9万立万米,毛竹20.1万根。森林覆盖率62.2%。20公顷以上连片草场1.03万公顷,可利用9000公顷。水利资源理论蕴藏量4.57万千瓦,可开发3.59万千瓦。[8]
海岸线长 *** .9千米,诏安湾为东海、南海交界处,渔业资源丰富。[8]
诏安县年平均气温21.3℃;1月平均气温14.9℃,7月平均气温28.9℃;极端更高气温39.2℃,极端更低气温-0.6℃;≥10℃积温7628.8℃。日照时间长,气候温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8]
年降水量1447.5毫米,集中在4-9月,尤以6-8月为甚。无霜期360天。风向以东南,西南风为主,西北风次之。7-9月为台风季节,台风暴雨为境内主要灾害。[8]
境内矿产资源有钛锆砂、铜、铅、锌、银、硫、铁、钨、钍、 *** 、花岗岩、硅砂、石英石、水晶、高岭土、泥炭土、建筑用砂、机砖粘土、独居石、矿泉水、温泉、海盐水等。[9]
截止2008年5月,生物种类繁多,其中植物190科749属1323种60变种。[9]
在古地理条件下,中生代为时海时陆环境,即海陆交互相。因地层发育不全,在境内出现的中生代晚期陆地大面积上升,形成岩系后,又时有海水入侵,同时地面仍不断呈周期 *** 升降运动。到更新世纪晚期,因地壳差异升降运动,海侵海退,形成沿海地区 *** 阶地,即沿着海滨或河流自两岸伸展分布的阶梯状地形。进入全新世,后海水逐渐回升, *** *** 淹没,继而入侵区内。据省水文队综合资料,区海进始于7500年前,约6000年前后海进长达最盛阶段,海水淹没诏安盆地。[11]
县境内受北东向断裂带(泉州—汕头断裂带和滨海断裂带)控制,同时又受北西向断裂带(上杭—诏安断裂带)及其活动构造断裂的影响,形成山区地段和沿海地段。河流大多呈格子状水系网型式,大部分河流循北西及北东向断裂发育。[11]
根据华东地区学术讨论会研究表明, *** *** 在第四纪期间,曾有数次上升为陆地,使 *** 与 *** 直接连成一片,在上升为陆地的最后一次是1.1万年前,海水急剧退却,低于海平面50米以下,使 *** *** 形成广阔的海滨冲积平原。新中国成立后,诏安、东山及广东南澳等5个县渔民在兄弟屿、南澎列岛、七星礁附近海域中(距海岸十至几十公里,水深30~50米),打捞到大量房屋墙体的灰段、地板块、砖块、瓦片及生活用品,还有鹿、熊骨骼。邻区深沪湾海底,1986年发现有8000年前的陆生古森林(包括古油杉)。 *** 屏东县万山与东山县均发现与8000年前 *** *** 及风格相似的古岩画,证明粤东、闽南沿海人类史上曾是一块沉没的 *** 。[11]
2006年~2011年共引办外资企业82家,总投资3.7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验资)9395万美元;引进投资300万元以上民营企业1 *** 家,总投资36.48亿元;新增储备项目168个;建设重点项目241个。总投资59.3亿元的华润新能源等6个央企和大型国企项目先后引办投建,海洋生物、新能源、船舶修造、港口物流等临港重点产业和铁路支线、沿海大通道等一批骨干 *** 、支撑 *** 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纳入省、市规划布局,并陆续开工建设,累计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6.9亿元,年均增长28.9%。[12]
2009年,诏安在金都工业集中区内开始建设总面积18平方公里的金都海洋生物产业园。该产业园已被确定为“海洋生物产业技术转移示范基地”,列入福建省重点发展的海洋生物医 *** 产业基地,成为福建省“十二五”期间50个重大项目中唯一一个海洋生物医 *** 基地,并通过“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预审,争创“国家级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3]
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6.8亿元(比2006年增加76.8亿元,年均增长14%(下同))。其中,之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5.3亿元、48.3亿元和43.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5.2%、23.6%和12.9%;工业总产值完成153.7亿元,年均增长26.9%;农业总产值完成61.1亿元,年均增长5.2%;财政总收入完成5.2亿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3.9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5.1%和26.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1亿元,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8.9%和32.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3.9亿元,年均增长15.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4686元和8219元,年均分别增长13.8%和11.7%。三次产业结构从2006年的39.3︰28.4︰32.3调整为2011年的27.9︰38.1︰34.0,实现了从“一三二”到“二三一”的转变,工业主导型经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12]
2011年全县工业园区总面积达到47.4平方公里。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和生物科技等重要产业发展壮大,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0家,五年净增69家;全部工业税收完成1.5亿元,增长172.5%,新增纳税上千万元企业2家;新增上市后备企业10家、QS认证企业54家。培育了29家农业龙头企业、2个省级名牌农产品、5个市级名牌农产品、4个有机食品、11个绿色食品,建设了2个省级新农村联系点、6个市级新农村示范村、22个市级和59个县级村容整洁示范村。商贸物流、交通运输、旅游服务、房地产等第三产业稳步发展, *** 闽粤边特委机关旧址(乌山)旅游项目进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二期)名录,九侯山至乌山旅游公路列入国家旅游“十二五”规划项目盘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入推进。[12]
201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32.18亿元,按可比 *** 计算,增长12.6%。其中,之一产业增加值34.08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54.88亿元,增长19.6%;第三产业增加值43.22亿元,增长10.2%。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5.8:41.5:32.7。
诏安县境内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1.3℃,居全省之最,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农业自然资源丰富,生产具有多宜 *** 。
诏安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封建时期为自给、半自给状态的小农经济,耕作技术落后,农作物产量低,生产发展缓慢。由于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占有量逐渐减少,农民生活贫困。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 *** ,实现耕者有其田,使生产力得到解放。1960年开始推广农业机械化。1966~1976年,农业生产受“ *** ”影响。1982年后,全县农村经济体制 *** ,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双层经营体制,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与发展,农民实现自主经营,提高了生产积极 *** 和创造 *** 。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内部结构得到调整,逐步趋向合理化。推广农业新技术,改良和引进新品种,扩大杂优栽培面积,采用配方施肥、化学除草、植物保护、扩大灌溉和机耕面积,发展果 *** 生产,重视以蘑菇为主的食用菌和冬季蔬菜栽培。通过各种措施投入,农村逐渐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方向发展。剩余的农村劳动力逐步向第二、三产业转移。1996年,全县农业增加值57705万元,按可比 *** 计算,比1949年和1978年分别增加14.8倍和3.4倍。[14]
唐末宋初,境内已有陶瓷、原盐、茶油等作坊。明、清时期,造船、建材、制糖、酿酒、凉果业相继发展。进入 *** 时期,家庭手工业作坊散布城乡集镇。 *** 28年(1939年),日军入侵后,各业萧条。至1949年,县内仅有一家小型印刷厂及一些手工业作坊。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 *** 着手恢复发展工业生产。195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44万元(按1990年不变 *** 计算,下同),创税利7.04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293元。至1957年,先后兴办印刷厂、电厂、糖厂、油厂、碾米厂等26家国营工业企业;全县93%的城乡手工业者加入56家生产合作社、组。是年,全民、集体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1188万元的98.6%,确立了公有制工业的主体地位。
1958年,大搞“全民办工业”,“小土群”工厂一哄而上,加上1959年起连续3年自然灾害,工业生产 *** ,效益明显下降。1963年起,工业经过调整后,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全县工业企业55家,工业总产值1637万元,创税利261.9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5 *** 5元。食品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63.3%,占主导地位。蜜饯、蜡烛、神香、茶叶、香茅油、抽纱开始成为外贸出口产品。1966年“ *** ”开始后,工业又遭挫折。1970年,工业总产值比1966年下降14%。1971年后,开展工业学大庆,投资兴建日榨500吨诏安糖厂等,全县工业又有所发展。197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952万元。
1981年,兴建日榨2000吨花墩糖厂。1985年后,通过整顿和技术改造,扩建、新建橡胶制品厂、蜜饯厂、罐头厂、农械厂、印刷厂、之一食品厂等国营骨干企业。实行 *** *** 后,全民、集体、个体和“三资”等各种所有制工业蓬勃兴起,化塑、建材、纺织、机械、饲料等行业快速增长,改变长期食品工业为主的工业行业结构,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1986年,全县工业企业157家,工业总产值1.08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关,创税利193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5018元。1990年,全县工业企业3047家,工业总产值2.97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0.5%,创税利3 *** 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7612元。
1996年,全县工业企业6008家,工业总产值27.33亿元(其中,乡及乡以上 *** 核算工业企业232家,工业总产值6.28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4.6%,创税利1911.6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32963元。[15]
截至2011年底,共有23所中学,其中7所完全中学,15所初级中学,1所一贯制学校。诏安一中于2006年被福建省教育厅评为福建省普通中学一级达标学校。[16]
截至2011年底,共有190所小学,其中175所小学,14个小学教学点,1所一贯制学校。诏安县实验小学于1980年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省重点小学。[17]
截至2011年底,共有176所幼儿园。[18]
另有一所特殊学校:诏安县启智学校。[19]
截至2011年底,有诏安县医院、诏安中医院、诏安县第二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桥东皮肤科医院等多所医院。[20]
建有中山公园、良峰公园等,是群众晨练、休闲的悠雅场所。[21]
诏安县图书馆,前身为 *** 县立民众教育馆,建国后
改称文化馆。 *** *** 成立县图书馆,与县文化馆合署办公,馆址设在文昌宫。1997年搬到旧 *** 办公大楼。2004年2月县长办公会决定,由县财政拨款30万元,将原 *** 办公楼改建为县图书馆大楼,三层建筑,面积为2335平方米。工作人员5人。中级1人,初级1人,3人工勤。内设报纸阅览室、书刊阅览室、电子及 *** 信息公开查阅室、采编室、地方文献室、古籍室、外借部、读者工作部、书库等。2003年实现自动化管理, 2005年软件升级,有四个终端,2010年完成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读者实行一 *** ,可借阅图书、 *** 及上网查阅资料,图书全部实行开架借阅。[23]
2008年,诏安县加大支农力度,全年财政投入支农资金1993万元,增长23%;加强农民就业和培训工作,全年共培训农村劳动力56 *** 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37万人。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六千”水利工程建设完成投资985.3万元,全年修复各类水毁工程102处,恢复灌溉面积2480公顷,新增灌溉面积566.67公顷,东溪水坝和亚湖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第四标段)相继完工投入使用;完成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低产田改造486.67公顷、节水示范片建设666.67公顷,治理水土流失2086.67公顷。[24]
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投入7500万元完成16个村700户“一池三改”,拆除旱厕群216座和违章搭盖256处,疏通排水沟45千米,清理路面障碍632处,种植绿化苗木24.97万株,四都镇林头村、梅岭镇下河村分别通过省级、市级示范村验收。完善交通路网建设,共投入7500万元完成42千米农村等级水泥路建设和4座危桥改造。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投入3559万元完成村级供水工程23处,整治清淤河道10.3千米,治理水土流失21.34平方千米,除险加固小型水库8座,改善灌溉面积0.22万公顷,新增灌溉面积0.18万公顷。重视就业工作,完成转业转岗和职业技能培训5377人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256人,累计劳务派遣9701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4万人。[24]
2008年,诏安县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规划,修编完善了县城总体规划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区规划面积从原来的33平方千米扩大到100平方千米,基本形成“一城四区”发展格局。[25]
2008年,诏安县科技工作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申报实施省级、市级科技项目10个,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1家。全县共申请专利12个,获批省级科技项目2个、市级项目3个,“诏安县乌龙茶品质改良技术集成及产业化”成为漳州市唯一获省科技厅支持的“一县一业”重大科技项目。[24-25]
2008年清偿化解“普九”债务3 *** 8万元,投入校舍维修资金879万元。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支持资金2400万元。 *** 上线万人比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教育工作顺利通过省、市教育督导评估验收。[24-25]
2008年改善农民就医条件,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 ,农民参合率达到76.4%,全年兑现医疗费补助742万元。理顺村建站、环卫、水利管理等事业单位体制 *** ,计生协会“ *** 联创”和医院“ *** 房托管”的典型经验在全省得到推广。截止2008年累计发放各类基本社会保障金1.24亿元,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达76.4%,群众获得补助1759万元。[24-25]
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和“创建绿色家园”活动顺利通过省级验收,4个重点治理镇和40个整治村的卫生环境明显改观。在全国率先成功 *** 出让海域使用权。完成垃圾处理场建设,着手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编制 *** 《诏安县海洋环境保护规划》,亚湖水库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达到国家优质饮用水标准。[24-25]
平安建设通过省级“平安县”验收,被授予“省级平安县”称号,群众来信来访办结率达96.03%,是2008年漳州市没有进京 *** 的县(区)之一。制订完成各种应急预案80个,组织开展 *** 应急、消防安全等6次专项应急演练。[24-25]
城区内的怀恩古井系唐 *** 凿,清泉不竭;九侯山誉称“南闽之一峰”,有九侯禅寺(九侯岩)、望海楼、福胜岩、陈吊洞和历代名人题刻;闽粤通衢分水关有“闽粤之交”、“
漳南之一关”石坊,郑成功曾屯兵于此;梅岭是俞大猷、戚继光抗倭纪念地;乌山有 *** 闽南地委机关旧址;秀篆镇有总长约3.5公里的龙凤谷;太平镇白叶村为元初畲汉农民军陈吊眼出生地和首义地点;诏安湾北岸港口人工湖游览区内接田园庄舍,外连 *** 人海,城州岛绿草如茵。其他的名胜古迹还有:城区澹园院,南门关帝庙、梅岭悬钟城、望洋台,祥麟塔,七贤庵,西潭斗头岩,深桥南山寺,桥东甲洲临江亭、洋尾桥。[27-30] [31-34]
乌山位于诏安县东北部,距红星乡 *** 北部9公里处,因山外表呈乌黑色,故名乌山。四周陡峭险要,地势呈南北走向,南北长45公里、东西宽20公里,面积900平方公里。地质为燕山期间露出地表的晶润岗岩、流纹岩构成。主植被为松和杂木,覆盖率55%。主峰海拔1117米。丛崖、奇石、深洞、巨壑、雨林构成乌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分为早春探梅、乡野觅趣、九侯怀古、金溪漂流、西山探险、乌山览胜、红土寻根、亚湖泛舟等8大景点。[27]
九侯山,福建省重点旅游风景名胜区,它位于诏安县城东北方向约11.5公里处。有九大山峰,有“闽南之一峰”之誉,更高为天柱峰。属花岗岩地貌,奇岩、怪石鳞峋,有天开石、棋盘石、天桥石、鲤鱼石、花瓶石等。方圆十余里,层峦叠嶂,烟岚起伏。唐朝已成为人们赏玩和进香礼佛的胜地,至宋朝声名大噪。[28]
山上有天开门、九侯禅寺、五儒书室、棋盘石、香炉石、风动石、云根石、天然桥、牛眠石、鲤鱼石、观音石、三宝石、飞来佛、罗汉洞、松涧泉、瀑布泉、花瓶石、福胜岩等二十四个景点。[29]
腊洲山又名麒麟山,海拔 *** .5米,原是诏安宫口港东南海上小岛,名腊洲屿,后因河海冲积和筑堤围垦,遂与陆地连成一片。塔立于腊洲山东峰顶,故又称腊洲塔。[30]
点灯山位于太平镇大布村,距县城25公里。海拔 *** 4米,总面积9.12平方公里。点灯山自然景观雄奇灵秀,人文
景观丰厚多彩,民间流传诸多故事佳话,蕴含宝贵的文化内涵。游客络绎不绝,逐成观光朝圣、登山探险、避暑休闲的好去处。[34]
点灯山景点有点灯 *** 、石脚桶、观音送子峰、姑娘洞、金灯寺、明灯寺、英姿亭、众仙姑宫、天狮人面峰、青蛙石、八戒峰、神龟石,山山有物、石石有景,若隐若现,似人似物,成了许许多多的神话和故事。[34]
分别有位于南诏镇的城隍庙、武庙、观音庵、功臣庙、朝天宫、东岳庙等。[31]
从城关的县前街到东门中街,连绵700多米的古建筑民居群中,坐落着7座恢宏华丽、气宇轩昂的古牌坊,按照建造时间顺序排列,依次是夺锦坊、卿典坊、百岁坊、天宠重褒坊、父子进士坊、诰敕申貤坊、关帝坊。[32]
这些技艺高超、精美细腻的历史遗产,融汇了建筑、雕刻、书法、诗词等多种艺术技巧,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在封建社会,为了表彰在“忠孝节义”等各方面功勋显赫、贡献杰出者,当朝皇帝常常批准在这些人的故里村头,修建功德牌坊,借以号召人们以此为榜样报效朝廷。诏安明代牌坊群也不例外。2000年7月,诏安县人民 *** 已将其申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另外还有一座功覃闽粤坊,位于闽粤交界分水关上。[32]
主要分布在秀篆、官陂、霞葛、太平、红星等乡镇。土楼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圆的、有方的、有八角的,还有大楼套小楼的。其中较大的较出名的有官陂大边村的在田楼、新坎村的溪口楼、秀篆陈龙村的龙潭楼、寨坪村的大坪半月楼等。[33]
在田楼为八角带圆,直径99.8米,5层,气势宏伟,基本保留完好,规模居全省土楼之首。被称为“世界上更大的超级土楼”、“中国仍住居民的更大直径的生土楼”。[37]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