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铜像之乡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人物铜像铸造厂家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张謇铜像为什么在如东县大豫镇
1、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张謇出生在海门常乐镇。乳名长泰,取号吴起元。五岁入塾,15岁已修完《五经》、《四书》。
2、张謇的父母,都是饱尝过生活辛酸的平民百姓,在那个时代,要想改换门庭,摆脱受 *** 受剥削的地位,只有指望儿子读书做官。当张謇16岁时,父母就积极为他参加科举 *** 而张罗。
3、我国的科举 *** ,自唐以来,且不说它在束缚人才、挑选 *** 上有许多弊端,就其本身的许多规定,也是 *** *** 地为封建 *** 阶级服务的,“冷籍不得入试”就是其中的一条。所谓“冷籍”,在清代,即指三代以内没有做过官或三代以内不曾有人中过秀才、举人之类的家族。张家已是数世清贫,张謇的祖父张朝彦笆斗大的字识不了一箩,平日以耕种为业,兼以摇鼓卖糖聊助生计,后来入赘金沙镇上开瓷货店的吴家为婿,虽是衣食渐丰,但哪能入仕做官?其父张彭年继承祖业,除了耕种20多亩薄田而外,也只能兼及瓷业,虽是初通文墨,可哪可能迈进官宦之途?这实实在在的“冷籍”之家,怎能进入科场 *** ?眼看一年一度的“县试”将近,急得张彭年坐卧不宁。他东奔西走,到处打听筹划,总算探得一个补救的办法:按 *** 世俗的惯例,在同族中请一个做官的人出来“认保”,再请同县几个廪生连环“派保”,才可以去应试。张彭年别无他法,就去与儿子的老师宋璞斋计议。
4、宋先生也早就想到这一点,他介绍张氏父子与如皋东乡丰利张某相识。
5、张是当地的大户,有籍在册,子弟可以应考。
6、时值张某侄儿新丧,张謇就作为他的侄孙挽丁成礼,将吴起元改名张育才,取字树人,加入了如皋籍。次年2月,县学开考,张育才如期参加。临试之前,许多纨绔子弟华服翩翩,雄视古今,高谈阔论。唯有他还穿青布旧袍,站在大门旁的石鼓后面闷声不响。一连五场考了下来,张育才的成绩都不错,为他日后的仕途精进带来了希望与动力。但吉人未必天相,仕途的坎坷、世情的险恶像一个个巨浪向他扑来,他立定脚跟,从容以对,抱着“不与世间 *** 之人争闲气,而力求与古今上下圣贤豪杰争志气”的心态,以“唯受人轻侮一次,则努力自克一次”的积极行动,于21岁时,经礼部核批,于南通直隶州注册入籍。25岁时,改名为“謇”,取字“季直”。42岁时,得中甲午科状元,并被光绪帝钦授翰林院修撰。
7、如东为张謇迈向仕途的之一步助了一臂之力,尽管丰利张氏又一时糊涂伤害过张謇,但他皆以博大的胸怀将往事抛进了爪哇国,在他实业救国的一生中,仍然对如东情感深厚,与如东教育界、 *** 界交往频频,并与其兄张詧创办了大豫垦植公司,对沿海规模 *** 大开发擂开了首场锣鼓。特别令人感动的是,2004年春,丰利小学一百周年校庆时,张謇的嫡孙张绪武还偕同二姐张柔武与夫人孟广珍及儿子、儿媳同来参加庆典,足见如东在他们心目中的位置。
8、还有一件鲜为人知而又令如东人感到欣慰的事:如东吴氏女延续了张謇的血脉。
9、张謇22岁时即同冶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公元1875年1月28日),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妻徐氏。迎亲路上,西风阵阵,花轿颠簸难行,似乎有什么不祥的预示。成婚后,夫妻恩爱,上下和睦,可徐夫人就是不见 *** 生子。在那个时代,俗话“一十二十望人家妻,三十四十望人家子,五十六十望人家死”,至光绪二十年(公元 *** 4年),张謇年已42岁,算来成婚也已20年,就是送子观音没有垂情。他的父母及徐氏夫人都很着急,尤其是徐夫人深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暗中留心物色身边及交往中的女子,选定梁、吴二女,意欲为夫君纳妾,并向老太爷禀告,张父也表示同意,并且“内定”下来。可这一年适逢大考,张謇于考前固然心无二用,考后立身朝廷,更是无暇顾及家室,这件事也就淡然处之。
10、这个吴氏,即吴道愔,曾一度于林梓沈祀先生家中帮工,虽是身份低微,但生得端庄美丽,贤淑和悦,凡与她相识的人,都对她充满好感,张謇到沈祀家作客也见过几次,对她印象不错,还特地选了个“愔”字为她取了个大名。张謇的好友陈君梅积极从中撮合,不抱门户之见的张謇也就顺应众人之意娶为侧室。婚后,张謇对她爱怜有加,她对张謇敬重体贴,于光绪二十四年(公元 *** 8年)正月十八酉时生下一个白胖胖的儿子,这就是后来品貌超群、才华出众,号称“四公子”之一,并出任过智利公使的张孝若。一子单传的张孝若,生下子女四人:长女张融武,现居 *** ;二女张柔武,一直生活在南通;三子张绪武, *** 时代就参加地下 *** ,后曾任江苏省副 *** 、 *** 财经 *** 会副主任、全国 *** 联常务副 *** 等职;四女张聪武,上学时就参加了 *** ,于黄桥战斗中光荣牺牲。这位唯一延续张家血脉的吴夫人,就是我县(当时为如皋县)双甸镇北乡五公里处的吴家庄人。吴家庄三里长街商铺林立,东西村口办有私塾学堂,是明末反清义士许元博的家乡,因而在大江南北很早就有名气。2004年 4月7日,张绪武怀着深厚的情谊去吴家庄探亲访友时,还欣然命笔,作了“访血缘故里,祝早日腾飞”的题辞。
二、泰宁县铜像群人物介绍及故事
1、泰宁“ *** 赋”青铜雕塑群,有主题雕塑和19组浓缩反映泰宁 *** 历史人文精华的大型青铜雕塑,记录了泰宁从战国末期至红军长征北上近2200来的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为目前国内县级首创和全国更大的青铜雕塑群。
2、青铜雕群由67个人物、10头牛、1口井及5匹马组成,浓缩再现了泰宁县虹彩斑斓的科举盛事、民俗风情和人文创举,具有丰富、深厚的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很强的艺术观赏 *** ,很值得一看,雕塑群由我国著名雕塑家张立旗先生创意、设计、铸造。
3、泰宁早在5000多年前的 *** 就有古人类活动的遗址,先秦一直到西汉,福建建立了闽越国,福建历史上之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君王闽越王无诸万年曾在泰宁的金饶山 *** ,并建行宫“乐野宫”、“高平苑”于县城,你看这组铜雕“弯弓射箭、香车宝马、从者如云、这种其实充分体现了无诸当时 *** 的一种王者风范。
4、不过既然是王者,为何他射的猎物不是豺狼虎豹而是一头野猪?实际上这是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野猪目前在泰宁数量较多,野猪对农作物 *** *** 非常大,所以暂时不受保护,不过考虑到以后野猪也会受到保护,所以你看就连这只野猪也没射中,这跟箭有被野猪给衔住了。
5、据县志记载,无诸死于泰宁,葬于泰宁城西的无诸坑。
6、汉武帝歼灭了闽越国之后,将闽越族 *** 批量的迁移到淮河以北地区,他们的血统和文化自然逐渐的被当地的***给同化了,一个民系也自此在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了,我们知道,历史是人民创造的,闽西北这片广袤的山林中,由于没有人类的活动,历史的进程也由此中断了,这种现象一直持续了一千余年。
7、当然,在这漫长的一千余年中,依然有些先知、先觉者,你看他手持书卷,眺望远方,还在探究,思索….当然,也正因为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不断涌现出这些先知先觉者,才为泰宁的发展进程奠定了良好基础。
8、在泰宁留下遗迹最早的除了闽越王无诸,其次就要属西汉的梅福最早了。
9、梅福,字子真,汉元帝时九江寿春人,王莽篡汉,梅福便弃家修道,传说泰宁上清溪景区下码头的栖真岩便是梅福当年炼丹的场所,上清溪的得名,也正是因为当年梅福在栖真岩修道,所以位于栖真岩附近的溪流便取道教“三清”“上清”“玉清”“太清”之一的“上清”二字,溪流风景如画,幻若仙境,上清二字又是天镜的代名词,溪流的得名由此而来。
10、隋唐五代时,泰宁尚未开发,当时还只是一个属于建州府的偏僻小镇,叫归化镇。
11、“榛芜旦野,烟火仅百家”正是形容当时归化镇的现状。
12、一直到公元909年,王审知被封为闽王后,任邹勇夫为尚书左仆射(ye),并派他到泰宁的大杉岭镇守闽疆边关。
13、邹勇夫到任后率领军士广修房舍,招徕安顿了大批因避兵乱而南逃的中原***。
14、由于邹勇夫励精图治,使得归化镇的人安居乐业,外景人口也不断增多,到了北宋时,归化县已是闽中的大县,后人为了不忘这位对泰宁有开拓之功之人,因此把邹勇夫尊称为“开泰公”这位“开泰公”也是南宋状元邹应龙的先祖。
15、李纲,福建邵武人,字伯纪,他也是著名的抗金英雄。
16、宋高宗赵构泥马渡江,建立南宋后,起用李纲为宰相,但他在职仅77天,就因为投降派的排挤而被罢官。
17、被变为单州团练副使,安置在海南。
18、于建炎四年也就是1130年在泰宁的丹霞岩居住了一年多,与众多的诗词爱好者结为好友。
19、在丹霞岩中写成了《易经内外篇》一书。
20、《瑞光岩丹霞禅院记》、《修供罗汉岩因访丹霞长老》诗一首。
21、这里说的“龟山”说的是宋代的一位大理学家——杨时。
22、杨时,福建将乐人,他是朱熹的老师,二十九岁时他拜河南学者程颢、程颐为师,并将二程创立的洛学带到福建来。
23、著名的“程门立雪”典故说的便是杨时拜师的感人故事。
24、他曾在泰宁聚徒讲学,他的洛学后经朱熹等几代人的传承发展,终于创立了一个体系完备、内容博大精深的宋 *** 学。
25、杨时身边的这位便是杨时形影不离的好友——邹裴。
26、邹裴,泰宁人,他这一生大多在外地为官,他与杨时是忘年交。
27、朱熹,福建尤溪人,祖籍在江西婺源,宋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在十九岁时就考中进士,但他不爱做官,一生过得也很清贫,在他的一生中除了在江西、浙江、湖南安徽逗留了三年多之外。
28、其余七十多年都在福建的闽北讲学,朱熹晚年被打入“伪学派”于1197年到泰宁投奔他的 *** ——赵时馆。
29、我们眼前这春夏秋冬四季诗就是朱熹当年在泰宁时所留下的。
30、这四季诗的壁板已陈列在国宝单位—尚书第。
31、这奇葩说的便是泰宁非常有名的地方土戏——梅林戏。
32、因发源于泰宁县朱口镇的梅林村,因此在1960年组建专业剧团是取名为“梅林戏”19 *** 年梅林戏剧团创作的《贬官记》被 *** *** 命名为“天下之一团”,并荣获国家 *** 优秀剧目、编剧、演员三项大奖。
33、这里展示的便是梅林戏中非常著名的表演:原始傩舞,踩高跷,跑汉船等。
34、是我国古典戏曲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35、现在所展示的都是泰宁在宋代最为辉煌的科举盛况。
36、因为中国科举 *** 从随带开始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上有两千多个县,共处了五百多位状元,泰宁这个偏远的山区居然一个县就出了两位,而且都是在宋代出现的。
37、这“隔河”指的便是北宋、南宋各出的状元,这位在马上的人物便是泰宁北宋的庄园——叶祖洽,叶祖洽,字敦礼。
38、 24岁中状元,泰宁 *** 叶家窠(ke)人。
39、南宋的便是泰宁的第二位状元——邹应龙。
40、邹应龙,泰宁水南人,25岁高中状元,他在 *** 里宦海沉浮了41年,为官清廉,最后官职枢密院签书兼参知政事。
41、并把邹应龙当做神一样的人物来供奉,后人都尊称他为“广佑圣王”
42、泰宁,在宋代文风蔚起,科甲兴盛。
43、庆元五年,为表彰状元叶祖洽、邹应龙,解元黄应南、江庭宾。
44、释褐萧舜咨等五位在科举 *** 中勇拔头筹,以及为家乡的父老争光的优秀学子们而在县城西建立了一座五魁坊,因年代久远古时的五魁坊已坍塌。
45、为了让子孙后代都能像这些光荣的学子们学习,因此,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尚书街的牌坊也是仿五魁坊而建的。
46、叶祖洽18岁中乡试之一名解元,除了老师的教导之外,他也时常接受母亲的教诲,终于在宋熙宁三年,也就是1070年被新登基的神宗皇帝钦点为“龙飞状元”。
47、他这一生主要的功劳是诏改了家乡的县名。
48、“甘露岩”为泰宁更大的四大名岩之一,他是叶祖洽为长还母亲夙愿而建造的,它位于泰宁金湖景区境内,因整个寺庙建在一个上宽下窄的岩穴中,传说,叶祖洽的母亲结婚多年久未得子,于是不远千里来到当时只是供奉送子观音的一个小寺庙来虔诚许愿,他许愿,如果得一子,必来修此庙,岩穴有多大,就建多大的庙,夜晚做梦菩萨对她说叫他多做善事,后来叶祖洽的母亲做了很多善事,在第二年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叶祖洽,据说是魁星下凡,叶祖洽高中状元后,叶母便对叶祖洽说了这个夙愿,御史叶祖洽便准备建此庙。
49、据说,当时请了宫廷名匠—周斫头来建此庙。
50、由于地势非常的险峻,周斫头一直为建庙发愁。
51、有一天,他看见一位壮汉扶着一根巨大的木头很轻松的放在一个树杈上休息,他由此受到了启发,于是便建成了“一柱 *** 地,不加片瓦”的甘露岩寺。
52、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劳动人民也是我们获取智慧的源泉。
53、定光古佛是闽西北一带家喻户晓的地方神,泰宁人称之是“南安公“。
54、县志记载南安公名自岩,法号定光。
55、宋韩德年间(963-968)到泰宁,驻在泰宁城西的保安寺。
56、传说,南安公法力高深,有一天他见小孩喝溪边浑浊的溪水,于是便随手往地下一指,地面立即陷成了一个方坑,坑底便冒出了一股清泉,后人在坑边垒砌石块,遂成一井,名“圣公井”后来,泰宁人民为纪念南安公教民凿井取水,防止疫病蔓延,因此,在东门圣庙巷建塑像,世代奉祀,并定每年农历八月初十日为南安公庙会日,现在,已逐渐演变成一年一度的商品交易盛会。
57、何恩是元代的一位举人,明处湖光按察副使何道旻的 *** ,何恩,是一位重德青财、乐于行善的人,他的儿子——何道旻也是继状元叶祖洽,邹应龙之后又一位泰宁的俊杰,虽说他居官四十年,身居高职,但却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在何道旻还未出生之前,他的 *** 何恩每逢春雨季节时期因河水浑浊,城东的居民都要靠挑喝水饮用,为了解决乡人饮水困难,因此,他在家人的帮助下在城东建了三口井,即“崇仁三井”。
58、目前还现存“大头头井”和“牌楼下井”。
59、俗话说“吃水不忘打井人”,人们为了纪念何恩,在大头井的井圈上还刻有“崇仁三井,何恩公立”八个大字,至今仍清晰可见,他的义举也正如井中清甜的井水一样永远滋润着后人的心田。
60、关于何恩凿井还有一个传说故事,相传何恩结婚多年都未得子。
61、何恩对此非常着急,有一晚他 *** 神仙托梦,告诉他要施万旦粮,方可得一子,何恩醒后非常着急,何恩两袖清风,别说万旦了,白旦粮都是施不起的,他的夫人看见他整日愁眉不展于是就问他发生什么事,何恩就把这个梦告诉了他的夫人,他的夫人给何恩出了个主义。
62、当时泰宁的老百姓都是喝河水为生的。
63、春秋季节雨水多,河水非常浑浊,何不在城中凿三口井,以水代粮,这样就不只是白旦粮了,万旦都有,于是何恩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在城中凿了三口井。
*** 、第二年果然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何道旻。
65、泰宁建县后,久未筑城,只在县治东南面设隘,早晚启闭,明朝正统年间。
66、沙县邓茂七农民 *** ,进军泰宁,百姓受害深苦,于是,县令熊鄂于明朝嘉靖三 *** ,公元1460年,率众筑城,各里甲筹资,分片包干,历时五年零七个月竣工,总长2363米,城墙高达3米,有8个城门,四大四小,喻义四通八达,技能抗敌又能防洪,历时近600年,1958年才陆续拆除。
67、邹铉,宋状元邹应龙 *** 玄孙,元代著名医学家,晚年订正、扩编宋人陈直的《养老寿亲书》,增补成《寿亲养老新书》,以其科学见解、详尽论述的贡献而被收入纪晓岚的《四库全书》
68、伍宁,泰宁开善乡上坑村人,28岁中举,他一生从事教育工作达四十年,桃李满天下,历任浙江淳安县教育(教师加督学)浙江台州、湖广辰州、广东肇庆教育等职,明朝中叶连中三元的内阁大学士商辂就是他的门生。
69、明朝科举90次,取进士2407人,商辂是唯一一位连得三个之一名的。
70、商辂,浙江淳安县人,为表达对老师的谢意,便在伍宁的家乡建有一座牌坊——青云坊。
71、上有商辂亲笔题名的对联“敢谓三元魁大对,深知一得有渊源”。
72、黄元实,元至顺元年举人,才思敏捷,文词优美,诗词一经写出即被争相传抄,他写成了泰宁春、夏、秋、冬风景的诗作共有十首,流传后世作品有《春江十咏》诗十首,《金饶山》赋一篇,《双溪渡》记一篇。
73、这位是明朝万历三十五年的进士——江日彩,曾在江西任过知县,也曾在浙江担任过监察御史。
74、官至太仆寺少卿(正四品)他一生为官清正,极受父老乡亲的爱戴,他这一生更大的功劳就是推荐袁崇焕出守辽东,袁崇焕当时还只是邵武知县。
75、后来历史证明袁崇焕是明代最卓越的军事将才,是一位令人扼腕的民族英雄。
76、这位就是明朝的兵部尚书——李春烨,李春烨,尚书府第就是他告老还乡之后建的,李春烨他这一生六岁开始读书,十六岁中秀才,三十六岁中举人,四十六岁中进士,为官十年晋升十四级,后人便用:大器晚成,青云直上,急流勇退。
77、在未为官之前,为了敬孝心给79岁的母亲过寿,但又无力筹措精美的食品,便写了一篇《求言小引》,请老师和同学写些文章为 *** 过寿,文章感情真挚,言辞恳切, *** 情深,催人泪下。
78、这里杨柳依依,秀才牵着马, *** 打着小洋伞过桥,看似非常浪漫的一个场景,但实际上这里上演了泰宁有史以来最为凄惨、悲壮的历史,清朝顺治二年,清军攻陷北京,天下改朝换代,清兵入住中原之初,推行了一系列的 *** ,强迫***臣服,激起了江南***强烈反抗,顺治三年,明末江日彩的儿子江豫、江复因不堪满族 *** 者的民族 *** ,便带领城关、朱口一带的居民逃到石辋村的南石寨。
79、清兵冲入石辋峡谷后, *** 老弱妇孺两万余人,制造了令人发指的 *** *** ,江日彩的两个儿子也因此献上了自己不足三十岁的生命。
80、泰宁古称“金城场”“金泉场”因有一条金溪沙金含量非常高,也是福建唯一盛产金矿的一个县,四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仍有江西一带的淘采工来淘金,至今在金溪旁边仍建有和宝山金矿。
81、现在还建有和宝山金矿,据说在挖和宝山金矿隧道的时候,发现古时已有人挖过,据考证,很可能是宋朝时的遗迹。
82、泰宁是农业县,水牛是农人主要的生产工具,也是泰宁人民忠实的伙伴,它陪伴着农人共同耕耘着土地,给农人带丰收和希望,我们可以看到这里一共有九头牛,这里主要是雕塑家希望咱们泰宁有种积极向上的“牛气”精神,同时在这里也可以让我们感受一种“田园牧歌”的田园风光。
83、清兵入关后,泰宁一批不愿臣服异族 *** 的知识分子,归因山野,不入村市,不事新朝,其中最有名的是:明末爱国举人邱嘉彩,隐居金湖肖岩;举人李向奎,隐居莲岩;诸生肖士骏,遁居山林,三人不愿改明朝人服侍,足迹不入城市,三人常相互诗词唱和,人称“岁寒三友“
84、清朝顺治二年,清兵入关之初,强迫***按满族的习俗剃头编辫子,因***崇尚儒学,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要他剃头,无疑要他背弃 *** ,极大地伤害了***的民族感情,引起了他们的强烈反抗,这位网金先生不知何处人,也不知姓什么,他带着两个仆人逃到了邵武光泽县的古庙里,后来被清军抓到强行摘取了他的网巾,这位先生说:网巾乃太祖高皇帝所创,君子即便死去,也不能忘记 *** 的规矩呀。
85、御史,他便让两位仆人找来笔墨在额头上画出一幅网巾,天天如此,清兵见了都感到滑稽可笑,后来,网巾主仆被送到泰宁,交给坐镇泰宁的福建总兵王之纲处处置,王之纲都网巾先生说“你如果肯剃头梳辫。
86、我可免你一死。”网巾先生说“我连网巾都不肯除去,何况是头发呢!”就这样网巾先生被暴 *** 道路,人不敢视,后来一位叫谢韩的诸生将他们三人收葬。
87、泰宁古为闽越族,东汉末年开始有***陆续迁入,现在***占99%之多,泰宁文化也陆续从中原传来,这是客家民间艺人将他们的一些有趣的杂耍带到泰宁,使得这个山城增添热闹。
88、泰宁是有着光荣的 *** 斗争历史,中国工农红军在第二次“反围剿”斗争中,将泰宁开辟为 *** 苏区21县之一,1931年至1933年,红军三进三出泰宁, *** 、 *** 、 *** 、 *** 、 *** 等都曾在这里指挥红军作战过,我们所看到的这两位便是 *** 总司令和 *** 总政委,率领红军作战,对 *** 充满信心的英勇气势,当时有2800余名优秀儿女参加红 *** 伍,县城内至今仍有红军总部和东方军司令部旧址。
三、詹天佑铜像下方的人物介绍会写些什么呢
1、詹天佑铜像下方的人物介绍刻写着500余字的“詹天佑先生生平”:
2、詹天佑(zhanTianyou1861—1919)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字眷诚。原籍安徽婺源县(今属江西),出生于广东南海县。
3、1872年(同治十一年),随中国之一批幼童飘海赴美留学。1878年(光绪四年)以优异成绩中学毕业,考取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铁道工程学。1881年又以全班之一的优异成绩,获学士学位回国。然而当时的中国,由于封建顽固派极力反对修造铁路,以致英雄无用武之地, *** 改学驾驶海船,耽误了七八年。
4、1887年,“中国铁路公司”在天津成立。第二年,经留美同学邝孙谋推荐,才得以 *** 精通的铁路工程工作,成为中国之一名铁路工程师。开始负责修筑塘沽到天津的铁路,仅用80天就完成铺轨工程。后又参加修筑天津至山海关的铁路,需要在滦河修一座铁桥,面对英、日、德工程人员建造这座铁桥相继失败,毅然挺身承担造桥任务,最后出色地完成了全部工程。更大贡献,在于他成功地修建了京张铁路。
5、1905年,担任京(北京)张(张家口,铁路总工程师。这条路穿山越岭,全长200多公里,工程之艰巨为他处所未有。他亲自勘测,选定路线。在北京青龙桥东沟,采用人字形轨道,用两台大马力机车调头互相推挽的办法,解决坡度大机车牵引力不足的问题。又与工人一起,采取各种措施,解决隧道工程中渗水、塌方等困难。
6、京张铁路于1909年完成,比原计划提前两年,总费用只有外国承包商索价的五分之一。后受聘川汉、粤汉铁路会办或 *** 兼总工程师。辛亥 *** 后,任汉粤川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督办等,克服种种困难,修建了从武昌至长沙365公里的铁路。晚年编写出版《京张铁路工程纪要》、《京张铁路标准图》等工程技术书籍,以及《华英工程词汇》这部我国最早的土木工程辞典。
7、1919年逝世。中华工程师学会为该会之一任会长詹天佑在青龙桥车站建了一座全身铜像,永远纪念这位杰出的爱国的铁路工程师。
8、詹天佑,1861年生于广东南海。10岁考取清廷官派首批赴美留学幼童班,1881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铁路工程专业。回国后毕生致力于我国早期铁路建设。他的妻子是 *** 好友谭伯邨的女儿,名叫谭菊珍。
9、当年清 *** 招考赴美留学幼童时,就是谭伯邨获得了消息,力促詹天佑报名的。当时,詹天佑的父母对于儿子远赴重洋、奔赴异国疑虑重重。谭伯邨提出:“只要天佑出国学习,我就把女儿谭菊珍许配天佑为妻。”詹天佑父母大为感动,遂决定送子出洋。
10、1887年,詹天佑26岁时,与谭菊珍举行了结婚典礼。此后,夫妻感情笃厚,相伴一生。詹天佑常年在祖国各地修建铁路,夫 *** 随之四处奔波。两人育有五子三女,分别出生于广州、直隶林西、山海关、锦州、北京五地。
11、詹天佑所处的时代,蓄妾之风相当盛行,清代甚至还流行着“粤人好蓄妾”的说法(《清稗类钞》)。詹天佑在晚清和 *** 都曾担任 *** ,收入也极丰厚,既具有纳妾的社会环境,也具备纳妾的经济条件。但他终生奉行一夫一妻主义,绝不纳妾。妻子身体不好,常年卧床,有人曾劝詹天佑纳妾,被他严词拒绝。
12、他不仅不纳妾,而且还从心底里敬爱、尊重妻子。他不仅是卓越的铁路工程师,更是当之无愧的模范丈夫。
13、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詹天佑铜像
14、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模范丈夫"詹天佑拒绝纳妾
关于铜像之乡和人物铜像铸造厂家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