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烧尾宴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烧尾宴 *** 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什么是“烧尾宴”
从魏晋时 *** 始,官吏升迁,要办高水平的喜庆家宴,接待前来庆贺的客人。到唐代时,继承了这个传统,大臣初拜官或者士子登第,也要设宴请客,还要向天子献食。唐代对这种宴席还有个奇妙的称谓,叫作“烧尾宴”,或直曰“烧尾”。这比起前代的同类宴会来,显得更为热烈。
二、什么是烧尾宴
1、唐朝时,人民安居乐业,国力空前强盛。当人们都过上了好日子时,皇宫和民间的各种宴会开始多起来,不管大事小情都要摆席设宴。在众多宴席中有种“烧尾宴”,这是一种流行于唐朝 *** 的宴会,当有人高中状元或者升了官,就要大摆丰盛的宴席,宴请亲朋和同僚。如果做了大官,还要请皇帝吃饭呢。
2、为什么庆贺升迁的宴席叫烧尾宴呢?传说鲤鱼跃过龙门才能变成龙,但是黄河龙门水流湍急,鲤鱼很难跃过。如果有鲤鱼跃过龙门,就会有天火来烧掉鱼的尾巴,鲤鱼才能成为真龙。所以以“烧尾”来命名这种宴会,比喻高中的人如同鲤鱼一样跃过了龙门。
三、烧尾宴是什么意思
1、烧尾宴:古代名宴,专指士子登科或官位升迁而举行的宴会,盛行于唐代,是中国欢庆宴的典型 *** ,足堪与“满汉全席”相媲美。
2、“烧尾宴”是唐代著名的宴会之一,“烧尾宴”的风俗,是从唐中宗景龙(707—709)时期开始的,玄宗开元中停止,仅仅流行二十年光景。据史料记载,唐中宗(公元705—710年)时,韦巨源于景龙年间官拜尚书令,便在自己的家中设“烧尾宴”请唐中宗。
3、所谓“烧尾宴”,据《封氏闻见录》云:士人初登第或升了官级,同僚、朋友及亲友前来祝贺,主人要准备丰盛的酒馔和乐舞款待来宾,名为烧尾,并把这类筵宴称为“烧尾宴”。
四、烧尾宴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1、烧尾宴的得名,其说不一。有人说,这是出自鱼跃龙门的典故。传说黄河鲤鱼跳龙门,跳过去的鱼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从而转化为龙。功成名就则如鲤鱼烧尾,所以摆出烧尾宴庆贺。
2、不过,据唐人封演所著《封氏闻见录》里专论“烧尾”一节看来,其意别有所云。封演说道:
3、士子初登、荣进及迁除,朋僚慰贺,必盛置酒馔音乐,以展欢宴,谓之“烧尾”。说者谓虎变为人,惟尾不化,须为焚除,乃得为 *** 。故以初蒙拜受,如虎得为人,本尾犹在,气体既合,方为焚之,故云“烧尾”。一云:新羊入群,乃为诸羊所触,不相亲附,火烧其尾则定。唐太宗贞观中,太宗尝问朱子奢烧尾事,子奢以烧羊事对之。唐中宗李显时,兵部尚书韦嗣立新人三品,户部侍郎赵彦昭加官进爵,吏部侍郎崔浞复旧官,上命烧尾,令于兴庆池设食。
4、这样,烧尾就有了烧鱼尾、虎尾、羊尾三说。而热心于烧尾的太宗皇帝,也委实不知这“烧尾”的来由。一般的大臣只当是给皇上送礼谢恩,谁还去管它是烧羊尾、虎尾或是鱼尾呢。
五、烧尾宴的食单
1、[据《韦巨源.食谱》(部分)]:
2、饭食点心:巨胜奴(蜜制馓子),婆罗门轻高面(蒸面),贵妃红(红酥皮),汉宫棋(煮印花圆面片),长生粥(食疗食品),甜雪(蜜饯面),单笼金乳酥(蒸制酥点),曼陀样夹饼(炉烤饼)等。
3、菜肴羹汤:通花软牛肠(羊油烹制),光明虾炙(活虾烤制),白龙曜(用反复捶打的里脊肉制成),羊皮花丝(炒羊肉丝,切一尺长),雪婴儿(豆苗贴田鸡),仙人脔(奶汁炖鸡),小天酥(鹿鸡同炒),箸头春(烤鹌鹑)过门香(各种肉相配炸熟)等。
4、烧尾宴上美味陈列,佳肴重叠。其中有58款肴馊留存于世,成为唐代负有盛名的“食单”之一。这58种菜点有主食,有羹汤,有山珍海味,也有家畜飞禽。其中除“御黄王母饭”、“长生粥”外,共有20余种糕饼点心,其用料之考究、 *** 之精细,叹为观止。例如:光是饼的名目,就有“单笼金乳酥”、“贵粉红”、“见风消”、“双拌方破饼”、“玉露团”、“八方寒食饼”等七八种之多;馄饨一项,有24种形式和馅料;粽子是内含香料、外淋蜜水,并用红色饰物包裹的;夹馅烤饼,样子作成 *** 蒴果;用糯米做成的“水晶龙凤糕”,里面嵌着枣子,要蒸到糕面开花,枣泻外露;另一种“金银夹花平截”是把蟹黄、蟹肉剔出来,夹在蒸卷里面,然后切成大小相等的小段……。
5、筵席上有一种“看菜”,即工艺菜,主要用来装饰和观赏,这是古来就有的。食单中有一道“素蒸音声部”的看菜,用素菜和蒸面做成一群蓬莱仙子般的歌女 *** ,共有70件。可以想象,这道菜放在筵席上是何等华丽和壮观!
6、食单中的菜肴有32种。从取材看,有北方的熊、鹿,南方的狸、虾、蟹、青蛙、鳖,还有鱼、鸡、鸭、鹅、鹌鹑、猪、牛、羊、兔等等,真是山珍海味,水陆杂陈。至于烹调技术的新奇别致,更难以想象。试举数例如下:
7、炙是一种烤制食品。食单中的“金铃炙”,要求在食料中加酥油,烤成金铃的形状;“红羊枝杖”,要求用四只羊蹄支撑羊的躯体,可能是“烤全羊”;“光明虾炙”,则是把活虾放在火上烤炙,而不减其光泽透明度。凡此种种,足见其烧烤技术之高超。
8、“水炼犊”,就是清炖整只小牛,要求“炙尽火力”,即火候到家,把肉炖烂,从这里可以看出唐朝人对火候的重视。
9、“葱醋鸡”,把鸡蒸熟后调以葱、醋,是一种别有风味的吃法。“雪婴儿”,把青蛙(俗称田鸡)剥皮去内脏后,粘裹精豆粉,煎贴而成。银色白如雪,形似婴儿,故名。
10、羹汤最能体现调味技术。食单中的羹汤都是匠心独运的特色菜。如:“冷蟾儿羹”,即蛤蜊羹,但要 *** 后凉食;“白龙”,是用桂鱼肉做成汤羹;“清凉碎”,是用狸肉做成汤羹, *** 后切碎凉食,类似肉冻;“汤浴秀丸”,则是用肉末和鸡蛋做成肉丸子,如绣球状,很像“狮子头”,然后加汤煨成。
11、食单中还有一些加工食品,如:“通花软牛肠”,是用羊骨髓加上其它辅料灌入牛肠,做成香肠一类的食品;“同心生结脯”,是将生肉加工成薄片(这是对厨师刀工的考验),打一个同心结,风干后,成为肉脯;“丁子香淋脍”,是用 *** 油淋过的腌制鱼脍或肉脍。
12、58种菜点,还不是“烧尾宴”的全部食单,只是其中的“奇异者”。同时,由于年代久远,记载简略,很多名目不能详考。所以我们今天仍无法确知这一盛筵的整体规模和奢华程度。
六、烧尾宴有什么由来
1、 古代名宴烧尾宴历来声名显赫,是指士子登科或官位升迁而举行的宴会。此宴出现在唐高宗时期,距今已有1300余年了。“烧尾”一词源于唐代,有3种说法:一说是兽可变人,但尾巴不能变没,只有烧掉;二说是新羊初人羊群,只有烧掉尾巴才能被接受;三说是鲤鱼跃上龙门,必有天火把它的尾巴烧掉才能成龙。
2、 此三说都有升迁更新之意,故此宴取名“烧尾宴”。烧尾宴的风习,始于唐中宗景龙时期,终于玄宗开元年间,仅流行了 20余年。景龙三年(公元709年),韦巨源官升尚书左仆射,在家设烧尾宴奉请皇帝,肴馔丰美绝伦,世所罕见。《清异录》中记载了韦巨源设烧尾宴时留下的一份不完全的食单,使我们得以窥见这次盛筵的概貌。
3、 食单共列58种菜点。20余种糕饼点心中仅“饼”的名目就有“单笼金乳酥”、“贵妃红”、“见风消”、“双拌方破饼”、“玉露团”、“八方寒食饼”等七八种之多;馄饨一项,就有 24种形式和焰料……烧尾宴中的工艺菜也令人叹为观止,一道“素蒸音声部”,用素菜和蒸面做成一群蓬莱仙子载歌载舞,栩栩如生,华丽壮观。
4、 菜肴则水陆八珍,尽皆人馔。从菜名到烹调均新奇别致,超乎想象。有乳煮的“仙人脔”,生烹的“光明虾”,活炙的“箸头春”,冷拼的“五生盘”,笼蒸的“葱醋鸡”,油炸的“过门香”以及匠心独运的“蛤蜊羹”“冷蟾儿羹”……58种菜点并非烧尾的全部,我们已能显见此宴的奢华,无怪乎唐代另一个宰相苏琼得官,却不向皇帝进献烧尾宴,并义正词严地说:“宰相是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今关中大饥,米价很贵,百姓都吃苦头饱,所以臣不敢烧尾。
5、 ”从此。。烧尾宴也就渐渐消逝了。虽然如此,烧尾宴是中国筵宴史上的一座丰碑,它上承周代八珍席,下启宋朝万寿宴和清廷满汉宴,开了豪华大宴之先河。
关于烧尾宴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