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长葛市书法之乡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长葛书法家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长葛市书法之乡和长葛书法家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长葛有哪些古人
长葛相传是葛天氏故里,历史悠久,人文灿烂。“楷书鼻祖”钟繇,之一部论诗专著《诗品》的作者钟嵘,以“梁上君子”等典故诲人传世的贤达名吏陈实,三国名士徐庶等历史名流及当代《第二次握手》的作者张扬,国家一级美术家闫文喜,知名画家田零,书法家张继皆出自长葛。境内古社柏群、钟繇墓、钟繇洗砚池、郑庄公掘地见母处、敬史君碑等文物古迹都有很高的旅游、考古价值。
钟嵘(约468~约518),字仲伟,祖籍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县)人。著名文学理论批评家。齐代官至司徒行参军。入梁,历任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西中郎将晋安王记室。仿汉代“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写成诗歌评论专著《诗品》。《诗品》是他的诗歌评论专著,以五言诗为主,将自汉至梁有成就的诗歌作家,区别等第,分为上中下三品,故称为《诗品》。《隋书·经籍志》著录此书,书名为《诗评》,这是因为除品第之外,还就作品评论其优劣。后以《诗品》定名。
钟繇(151——230),东汉颍川长社人(今长葛市)人。繇生于书香门第,矢志勤学,爱好书法,盛暑严寒,练书不辍。旁有一池,常洗刷笔砚,致使池水尽黑。繇常以物画练字,长达数尺。睡前坐在床上,用手指当笔,在被子上摹画,久而久之,把棉被画出窟窿。繇与胡昭并师刘德升,又博采众长,兼善各体,尤精隶、楷,点划之间,多有异趣,结构朴茂,出乎自然,成为由隶入楷的创始者,后人尊为“楷书之祖”。梁武帝陈霸先说:“钟繇书法,如云鹤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也。”惜钟繇书法,真迹失传,法贴中所辑《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等,均出于临摹者之手。东汉未年,繇举孝廉,后任阳陵(今陕西高陵西南)令,因疾辞职。后为黄门侍郎,封武亭侯。建安二年(197年),关中马腾、韩遂等拥兵自恃,时曹 *** 在兖州,无暇西顾,推荐钟繇为待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繇到长安后,写信给马、韩等人,陈述利害,使其各派儿子入侍朝廷。建安五年(200年),曹 *** 在官渡与袁绍相持,繇送马1000余匹,以应急需。曹 *** 在给钟繇的信中说:“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魏国初建,繇为大理,迁相国、太尉,与华歆、王朗并称名臣。魏文帝称赞说:“此三公者,一代伟人,后世殆难继矣。”明帝即位,迁太傅。太和四年(230年),钟繇去世,明帝素服临吊,谥成侯。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他在书法史上首定楷书,对汉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陶宗仪《书史会要》云:“钟王变体,始有古隶、今隶之分,夫以古法为隶,今法为楷可也。”钟繇之后,许多书法家竞相学习钟体,如王羲之父子就有多种钟体临本。后张昶、怀素、颜真卿、黄庭坚等在书体创作上都从各方面吸收了钟体之长、钟论之要。
陈实(104-187),字仲弓,今长葛市古桥乡陈故村(东汉时属颍川许县)人。实少为县吏,勤奋好学,诵读不辍。县令邓邵见其聪敏过人,荐其到太学读书。学成归里,任颍川郡西门亭长。实德行高尚,司空黄琼荐其任闻喜(今属山西省)长,到任月余,离职服丧.后任太丘(今河南永城西北三十里)长,故时人称其陈太丘.实为官清正廉明,黎民安居乐业,邻县百姓多向其辖境迁徙.沛国(治所在今安徽濉溪县西北)加重赋税,陈实抗之无力,从之不甘,愤然弃官归里。东汉延熹九年“ *** 锢之祸”株连甚众,陈实未能幸免。受株连者有的逃避他乡,有的请求赦免,陈实却说:“吾不就狱,从无所恃。”请求拘禁。并为他人承担责任,后遇赦出狱。 *** 解除,朝廷多次征召,陈实辞而不就。中平四年(187年)病逝于家。大将军何进派人吊祭,参加吊丧者三万人,刊石立碑,谥为“文范先生”。
翰林杨佩璋故居:杨佩璋(1850~1 *** 0),字筱村,今后河镇后河村人。少失父母,衣食艰辛。堂伯丙昌携其至浚县训导任所,衣食教诲,待若亲生。筱村刻苦攻读,以案元入庠,同治十二年(1873年)拔贡,光绪二年(1876年)中举人,次年登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此时,周围同僚趋炎附势,相互推崇之风甚盛,而筱村以名节自重,岸然自守,杜门读书,不接权贵,故沉浮词馆二十余载无升迁。光绪二十四年( *** 8年)迁国子监司业,后转左春坊左中允司经局洗马。二十六年(1900年)补翰林院侍讲,次年迁待读,升侍讲学士。旋补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二十九年(1903年)署 *** 院副都御史,筱村以廉洁自守,以忠贞处世,不事逢迎,绝少私交,虽身居高位,而门可罗雀。尽管同僚讥诮,筱村却不改其素。筱村学博识广,善于鉴赏古书画,京师推为专家。为文独造, *** 雅正。书法颜柳,字字端楷。惜内向不露,所遗作品甚少, *** 9年(1 *** 0年)寿终。
吴增先生1955年生于河南长葛.中国当代民间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 *** 间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促进会重点推荐的优秀画家,世界艺苑和华夏风情 *** 集团特约画家.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会员,中国少林寺禅画院副院长,吴增美术学校校长.吴增承师祖遗风,潜心钻研几十年,终于攻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国活画艺术.吴增先生的作品立意创新,风格独特,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文化,开创了国画艺坛的新 *** .
洛阳出现中医名著《针灸易学》初刻本这本书在中国医学史上有重要位置,作者是清代长葛名医李守先。
著名画家田零(1916.2.11—1997)曾用名刘瑞峰、尤丁,笔名青望、夏里阳,字青望。河南长葛人。1937年投入 *** 救国运动,1938年赴延安抗大,1939年进延安 *** 艺术学院学习美术,1940年于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毕业。先后在晋察冀边区 *** 抗敌剧社、华北 *** 军 *** 部敌工部作美术宣传工作。1949年任《大众日报》(后改《工人日报》)社美术科长,1950年任天津艺术馆副馆长;1953年至1958年于北京人民美术工作室从事创作,曾从马克西莫夫学习油画;1963年至1966年任北京市美术家协会筹备会副主任;后任北京画院油、版、雕创作组组长;1985年离休。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花鸟画研究会顾问,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长于油画,兼及中国画。作品有《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分秒必争》、《鹰》等。19 *** 年在台北中华电视艺廊举办个展。 *** 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田零从艺50年画展。
著名作家张扬(1944年5月19日-)原名张尊宽,笔名周豫等,作家,1975年因小说《第二次握手》手抄本遭查禁被捕。张扬1944年5月19日出生于河南 *** 葛县。他仅两个月时, *** 就因参加 *** 武装被 *** 。1950年,母亲带他定居长沙。1961年10月,17岁已读高中三年级,以“周豫”的笔名在《长沙晚报》上发表 *** 作散文《婚礼》。1962年,高中毕业后未考上大学,在家读书和写作。1963年,他以舅舅的爱情悲剧为题材,写了一篇约1.5万字的短篇小说《浪花》,修改扩充为7万多字的中篇《香山叶正红》。1965年,张扬根据 *** “知识青年 *** ”的政策,被安 *** 湖南省浏阳县中岳人民公社的生产队落户当农民,劳动之余继续修改小说。 *** 期间流行的手抄本 *** 作, *** 期间列为 *** ,1979年作者 *** ,作品公开出版,引起巨大反响。
钟会(225-2 *** )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三国时期魏将,太傅钟繇之幼子,钟毓之弟。公元263年,他与邓艾分兵攻打蜀汉,导致蜀汉灭亡。此后钟会欲据蜀自立,与蜀汉降将姜维共谋其事,却因部下的反叛而失败,自己也死于部将兵变。正始年间(240-249),任命为秘书郎,后升迁为尚书中书侍郎。钟会正元元年(254),封为关内侯。正元二年(255),毌丘俭叛乱,随大将军司马师 *** ,主管机密事件。司马师死于许昌,司马昭统领大军。当时朝廷派尚书傅嘏传令,以东南刚刚平定为理由,让卫将军司马昭留在许昌,负责内外接应,由傅嘏率领 *** 回朝。钟会于傅嘏商议,让傅嘏上表,于是钟会与司马昭一同启程,把部队屯在雒水以南。因此朝廷拜司马昭为大将军、辅政。钟会升迁为黄门侍郎,东武亭侯,邑三百户。甘露二年(257),朝廷任命诸葛诞为司空,当时钟会守丧在家,算定诸葛诞必不从命。后来诸葛诞谋反,圣驾停驻在项,司马昭率领大军到寿春,钟会随行。当时东吴右大司马全琮之子全怿、孙全端、全翩、全缉等率领大军来 *** 诸葛诞。全怿兄长的儿子全辉、全仪留在建业,因为他二人与其他家有官司,所以带着他的母亲河家将数十人渡江,投降了司马昭。钟会秘密作书,派遣全仪、全辉的家人去给全怿报信,说吴主因为全怿等不能拿下寿春而暴怒,想要尽杀他的家人,所以逃到北方。全怿等闻讯,内心恐惧不安,于是开城投降。后来攻破寿春,钟会功劳更大,当时的人都称他为张子房。景元年间(260-2 *** ),司马昭以为蜀国大将姜维屡屡 *** 扰边疆,想要派大军伐蜀。群臣皆曰不可行,唯独钟会说蜀可取。景元三年(262),封钟会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军事。景元四年(263),魏举兵伐蜀,钟会为主将统兵十万,分别从斜谷、骆谷进兵。命牙门将许仪为先锋开路,自己率领大军在其后,当经过一座桥时,钟会的战马蹄陷入坑中,钟会大怒,不顾及许仪先父许褚的功绩,将许仪 *** 。当时蜀军下令,没有据险而守,而是将部队收回驻守汉城和乐城。钟会让护军荀恺、前将军李辅各统领万人,分别包围汉城和乐城。钟会西出阳安口,派遣人祭拜诸葛亮之墓。又派护军胡烈等走在前面,攻破关城,得到那里的金银珠宝及粮食。钟会派遣田章等从剑阁向西,出江油。钟会想专权,密报司马昭说诸葛绪畏缩不进,于是把他装上囚车送往朝廷,这样一来,大军都由钟会统领了。钟会大军攻打剑阁,却被姜维绊住,久攻不下。这时邓艾奇袭得手,击杀诸葛瞻,刘禅率众投降。姜维得知消息后,归降于钟会。蜀亡后,钟会有谋反之心,密报司马昭邓艾居功自傲,想要谋反,司马昭命钟会把邓艾关进囚车解压回朝,钟会遣卫瓘在前,把司马昭的手谕传达给邓艾的士兵,于是邓艾的士卒皆放下 *** ,把邓艾压入囚车。既除邓艾,钟会自以为再无敌手,假传太后遗诏,准备起兵灭掉司马昭,后胡烈用计致使全军混乱,几天后,胡烈之子胡渊号召本部人马 *** ,看到这情况诸军皆反,钟会死在乱军中。
二、长葛名人名士
长葛,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被誉为葛天氏故里,自秦初即设为颍川郡。历史上,长葛涌现出众多杰出人物,如“楷书鼻祖”钟繇、文学批评家钟嵘、贤达名吏陈实、三国名士徐庶、清末翰林杨佩章等。
钟嵘,字仲伟,祖籍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县)。他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齐代官至司徒行参军。在梁代,他仿照汉代的著作,编撰了诗歌评论专著《诗品》。《诗品》以五言诗为主,将汉至梁代有成就的诗歌作家,根据其成就分为上、中、下三品,因此得名《诗品》。此书影响深远,成为后世诗歌评论的典范。
钟繇,东汉颍川长社人,生于书香门第,勤学书法,夏日酷暑、冬日严寒,始终坚持练习。他常用池水洗刷笔砚,池水因此而变黑。钟繇的书法独树一帜,尤精隶、楷,点划之间,独具异趣,结构朴茂,被誉为“楷书之祖”。他的书法对汉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陈实,字仲弓,是长葛市古桥乡陈故村人。他勤奋好学,学成归里后,任颍川郡西门亭长。陈实为官清正廉明,深得百姓爱戴,邻县百姓多迁往其辖境。在东汉末年,陈实曾因 *** 锢之祸而受到牵连,但他坚守道义,请求拘禁,后遇赦出狱。
杨佩章,字筱村,是长葛市后河镇后河村人。他少时失怙,后被堂伯收养,刻苦攻读,终以案元入庠,成为举人、进士。他以名节自重,不趋炎附势,沉浮词馆二十余载,虽身居高位,却门可罗雀。
吴增先生,1955年生于河南长葛,是中国当代民间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 *** 间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促进会重点推荐的优秀画家,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会员,中国少林寺禅画院副院长。他承师祖遗风,潜心钻研,攻克了前无古人的中国活画艺术。
洛阳《针灸易学》初刻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医学史上的一项重要成就。作者是清代长葛名医李守先,这本书对中国医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著名画家田零,曾用名刘瑞峰、尤丁,笔名青望、夏里阳,是河南长葛人。他自小投身 *** 救国运动,后在延安 *** 艺术学院学习美术,作品《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等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著名作家张扬,1944年出生于河南长葛,以小说《第二次握手》著称,作品在 *** 期间遭禁,后 *** 出版,引起广泛反响。
钟会,字士季,是三国时期魏将,太傅钟繇之幼子。他参与了蜀汉的灭亡,后因谋反计划失败而死。
枣据,字道彦,是颍川长社人,其先避仇改姓。他是文学家,曾担任大将军府辟官、山阳令等职。他所著的诗赋论四十五首,在乱世中多有遗失。他的儿子腆、弟弟嵩也以文章显赫。
长葛市隶属河南省许昌市,位于豫中平原腹地,南邻魏都许昌,北接省会郑州,东观汴京开封,西望古都洛阳,辖和尚桥、后河、坡胡、石固、老城、大周、董村、南席8个镇和增福庙、官亭、石象、古桥4个乡及长兴、长社、金桥、建设四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 *** 8.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79万人,其中市区25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约16.4万人。
三、河南长葛市有什么历史文化
1、长葛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与神农氏、伏羲氏齐名的葛天氏故里,秦初即设为颍川郡。彪炳史册的"楷书鼻祖"钟繇;著名文学批评家、我国之一部论诗专著《诗品》作者钟嵘;流芳千古的贤达名吏陈实;三国名士徐庶;清末翰林杨佩章等皆诞生于此。历史遗迹遍布全市,文化轶事脍炙民间.
2、钟嵘(约468~约518),字仲伟,祖籍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县)人。著名文学理论批评家。齐代官至司徒行参军。入梁,历任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西中郎将晋安王记室。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以后,仿汉代“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写成诗歌评论专著《诗品》。《诗品》是他的诗歌评论专著,以五言诗为主,将自汉至梁有成就的诗歌作家,区别等第,分为上中下三品,故称为《诗品》。《隋书·经籍志》著录此书,书名为《诗评》,这是因为除品第之外,还就作品评论其优劣。后以《诗品》定名。
3、钟繇(151——230),东汉颍川长社人(今长葛市)人。繇生于书香门第,矢志勤学,爱好书法,盛暑严寒,练书不辍。旁有一池,常洗刷笔砚,致使池水尽黑。繇常以物画练字,长达数尺。睡前坐在床上,用手指当笔,在被子上摹画,久而久之,把棉被画出窟窿。繇与胡昭并师刘德升,又博采众长,兼善各体,尤精隶、楷,点划之间,多有异趣,结构朴茂,出乎自然,成为由隶入楷的创始者,后人尊为“楷书之祖”。梁武帝陈霸先说:“钟繇书法,如云鹤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也。”惜钟繇书法,真迹失传,法贴中所辑《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等,均出于临摹者之手。东汉未年,繇举孝廉,后任阳陵(今陕西高陵西南)令,因疾辞职。后为黄门侍郎,封武亭侯。建安二年(197年),关中马腾、韩遂等拥兵自恃,时曹 *** 在兖州,无暇西顾,推荐钟繇为待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繇到长安后,写信给马、韩等人,陈述利害,使其各派儿子入侍朝廷。建安五年(200年),曹 *** 在官渡与袁绍相持,繇送马1000余匹,以应急需。曹 *** 在给钟繇的信中说:“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魏国初建,繇为大理,迁相国、太尉,与华歆、王朗并称名臣。魏文帝称赞说:“此三公者,一代伟人,后世殆难继矣。”明帝即位,迁太傅。太和四年(230年),钟繇去世,明帝素服临吊,谥成侯。
4、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他在书法史上首定楷书,对汉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陶宗仪《书史会要》云:“钟王变体,始有古隶、今隶之分,夫以古法为隶,今法为楷可也。”钟繇之后,许多书法家竞相学习钟体,如王羲之父子就有多种钟体临本。后张昶、怀素、颜真卿、黄庭坚等在书体创作上都从各方面吸收了钟体之长、钟论之要。
5、陈实(104-187),字仲弓,今长葛市古桥乡陈故村(东汉时属颍川许县)人。实少为县吏,勤奋好学,诵读不辍。县令邓邵见其聪敏过人,荐其到太学读书。学成归里,任颍川郡西门亭长。实德行高尚,司空黄琼荐其任闻喜(今属山西省)长,到任月余,离职服丧.后任太丘(今河南永城西北三十里)长,故时人称其陈太丘.实为官清正廉明,黎民安居乐业,邻县百姓多向其辖境迁徙.沛国(治所在今安徽濉溪县西北)加重赋税,陈实抗之无力,从之不甘,愤然弃官归里。东汉延熹九年“ *** 锢之祸”株连甚众,陈实未能幸免。受株连者有的逃避他乡,有的请求赦免,陈实却说:“吾不就狱,从无所恃。”请求拘禁。并为他人承担责任,后遇赦出狱。 *** 解除,朝廷多次征召,陈实辞而不就。中平四年(187年)病逝于家。大将军何进派人吊祭,参加吊丧者三万人,刊石立碑,谥为“文范先生”。
6、翰林杨佩璋故居:杨佩璋(1850~1 *** 0),字筱村,今后河镇后河村人。少失父母,衣食艰辛。堂伯丙昌携其至浚县训导任所,衣食教诲,待若亲生。筱村刻苦攻读,以案元入庠,同治十二年(1873年)拔贡,光绪二年(1876年)中举人,次年登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此时,周围同僚趋炎附势,相互推崇之风甚盛,而筱村以名节自重,岸然自守,杜门读书,不接权贵,故沉浮词馆二十余载无升迁。光绪二十四年( *** 8年)迁国子监司业,后转左春坊左中允司经局洗马。二十六年(1900年)补翰林院侍讲,次年迁待读,升侍讲学士。旋补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二十九年(1903年)署 *** 院副都御史,筱村以廉洁自守,以忠贞处世,不事逢迎,绝少私交,虽身居高位,而门可罗雀。尽管同僚讥诮,筱村却不改其素。筱村学博识广,善于鉴赏古书画,京师推为专家。为文独造, *** 雅正。书法颜柳,字字端楷。惜内向不露,所遗作品甚少, *** 9年(1 *** 0年)寿终。
7、吴增先生1955年生于河南长葛.中国当代民间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 *** 间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促进会重点推荐的优秀画家,世界艺苑和华夏风情 *** 集团特约画家.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会员,中国少林寺禅画院副院长,吴增美术学校校长.吴增承师祖遗风,潜心钻研几十年,终于攻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国活画艺术.吴增先生的作品立意创新,风格独特,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文化,开创了国画艺坛的新 *** .
8、吴增先生1955年生于画圣吴道子的故里----河南长葛.中国当代民间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 *** 间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促进会重点推荐的优秀画家,世界艺苑和华夏风情 *** 集团特约画家.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会员,中国少林寺禅画院副院长,吴增美术学校校长.吴增承师祖遗风,潜心钻研几十年,终于攻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国活画艺术.吴增先生的作品立意创新,风格独特,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文化,开创了国画艺坛的新 *** .
9、吴增先生自幼酷爱艺术,秉承师祖遗风,广泛汲取发间绘画艺术精华,不断探索和大胆创新,悉心专研中国画数十年,绘画水平达到了泼墨如酒,惜墨如金,枯墨不死,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其画中的”神鸡”,宛若峨装瑞壁,利爪削黄金.更为神奇的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到了晚上则会出现银光闪闪的”观音”,”财神”,真可谓---“活画艺术”中的精品”神画”,画坛当代的吴道子.
10、吴增先生之作非但墨活,水活,且神乎!作品的人物能象人一样感知天气阴晴冷热,夏 *** 冬棉.植物也能感知春秋四季,梅花冬时争芳门艳,春来一身铁骨.白天的山水画到晚上无光时就变成财神,观音等图像.国内外数十家媒介报道.先后被美国,日本,新加坡, *** , *** ,德国,法国,加拿大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及名人收藏.
11、居高声自远,誉高客自来.200年8月,应 *** 特别行政区社会邀请,他创作了57幅”神画”赠与社会各界.吴增”神画”在西欧,北美和东南亚广为流传.
12、不断创作出全新风格的艺术作品,反映了他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活画大画家吴增之作,活到使人难以置信;神到比神还神.耳闻目睹者都说:”吴增大画家不是人乃神也.”先生自幼酷爱艺术,秉承师祖遗风,广泛汲取发间绘画艺术精华,不断探索和大胆创新,悉心专研中国画数十年,绘画水平达到了泼墨如酒,惜墨如金,枯墨不死,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其画中的”神鸡”,宛若峨装瑞壁,利爪削黄金.更为神奇的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到了晚上则会出现银光闪闪的”观音”,”财神”,真可谓---“活画艺术”中的精品”神画”,画坛当代的吴道子.
13、吴增先生之作非但墨活,水活,且神乎!作品的人物能象人一样感知天气阴晴冷热,夏 *** 冬棉.植物也能感知春秋四季,梅花冬时争芳门艳,春来一身铁骨.白天的山水画到晚上无光时就变成财神,观音等图像.国内外数十家媒介报道.先后被美国,日本,新加坡, *** , *** ,德国,法国,加拿大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及名人收藏.
14、居高声自远,誉高客自来.200年8月,应 *** 特别行政区社会邀请,他创作了57幅”神画”赠与社会各界.吴增”神画”在西欧,北美和东南亚广为流传.
15、不断创作出全新风格的艺术作品,反映了他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活画大画家吴增之作,活到使人难以置信;神到比神还神.耳闻目睹者都说:”吴增大画家不是人乃神也.”
16、洛阳出现中医名著《针灸易学》初刻本这本书在中国医学史上有重要位置,作者是清代长葛名医李守先
17、本报讯“李守先是长葛名医,他刻苦钻研、创新医学的精神也值得家乡人学习弘扬。因此,我希望能把这本书介绍给许昌人民。”昨天,河南科技大学教授在接受记者 *** 采访时,郑重地介绍他一个月前在洛阳发现的《针灸易学》初刻本。
18、据《针灸易学》作者自序称,作者李守先,字善述,长葛茶亭(今和尚桥镇茶亭村)人,生于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他热爱针灸医术,以自学的方式钻研医书,但这些医书常常写得不明不白,给他带来了很多困扰。苦学针灸6年后才为人治病。
19、到他51岁那年,当地疟疾流行,他才拿起银针,治病救人,在22天里,有437人病情得以好转。由此,他名声大作,一边授徒行医,一边更加深入地研究医术。
20、鉴于自己当初学医的艰辛,李守先他将平生所得以“浅而易知,显而易明”的语言记录下来,著就《针灸易学》一书。此书分两卷,卷上为针灸源流、手法和认症三部分,重点介绍了针灸的 *** 及要穴的应用。卷下记述十四经穴及奇穴。
21、在这部书里,李守先提出“首学手法,次学认症,而以寻穴为末务”的学习针灸法,反映了清代前中期针灸医家对手法的重视,对后世影响很大。由于此书易懂易学,问世后便广为流传。仅近代石印本就有十几种之多。解放后,此书也得以整理再版。
22、《针灸易学》一书凝聚着李守先的毕生心血,却未能在他生前问世。直到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在他的儿孙及受业门生的共同努力下,才由宛南经元堂梓行。书中所列的14位门生,来自禹州、新郑、洧川、襄城、密县、许昌、温县、长葛等地,最远的一位籍贯在山西阳城。由此可见,李守先的医术有着广泛的影响。
23、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医学词典称此书早在1798年便有自刻本行世。由此引发了一场版本学上的争议。专家学者根据许天锡的序言,认定此书于1847年之前尚未梓行。所谓的“自刻本”,实系据“道光本”重刊的赝品。
24、据胡公洛教授介绍,近代以来,《针灸易学》一书不断有新的版本出现,但同原著略有出入。一些专业辞典在介绍李守先和他的著作时,内容也有不足甚至错误之处。因此,《针灸易学》初刻本对校勘后书,全面领会原书精神大有裨益。他说,“长葛是《针灸易学》的发源地,当地民间或许还保留着一些初刻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发现。”
OK,关于长葛市书法之乡和长葛书法家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