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之乡风土,中国古银杏之乡在哪里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6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银杏之乡风土,以及中国古银杏之乡在哪里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兴安漠川乡银杏攻略
  2. 列举海盐的风土人情,详细一些(写 *** 用)
  3. 凉都六盘水风土人情

一、兴安漠川乡银杏攻略

兴安漠川乡,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的地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漠川乡的银杏林。每到秋天,这片银杏林便化身为金色的海洋,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漠川乡的银杏林更佳观赏时间为每年的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此时,阳光温暖,秋高气爽,银杏叶逐渐由绿变黄,最后化为一片金黄。在阳光的照耀下,银杏叶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美不胜收。

到达漠川乡的交通方式有多种选择。你可以选择乘坐飞机或火车到达桂林或柳州,然后转乘长途汽车或包车前往漠川乡。另外,如果你有自驾条件,也可以选择自驾前往。无论哪种方式,都需要注意路况和交通时间,确保行程顺利。

在漠川乡观赏银杏叶的同时,还可以选择当地的民宿进行住宿。这些民宿通常都位于银杏林附近,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你可以在这里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品尝地道的美食,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

1.保护环境:在欣赏银杏叶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不 *** 植被。

2.安全出行:在游览过程中,要注意人身安全,遵守景区规定,不要攀爬树木或进入危险区域。

3.合理安排时间:由于银杏林的观赏期较短,建议提前规划好行程,合理安排时间,以免错过更佳观赏时机。

总之,兴安漠川乡的银杏林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度过一个难忘的假期。

二、列举海盐的风土人情,详细一些(写 *** 用)

吃早烧,即早晨四五点钟吃烧酒。在浙北海盐澉浦一代仍沿袭着这种奇特的饮酒风俗。吃早烧的 *** 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不管刮风下雨,365天从不间断吃早烧。吃早烧的人很稳定。也很少串店,因此掌柜也掌握着每个客人的酒量。他们不多喝,一般每次只喝一开(即老秤2两,新秤1.25两)烧酒。吃早烧的常常是两三个人围一张桌子,很小的酒盅,情投意合地坐在一起慢斟细饮,娓娓而谈。除了喝酒聊天以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灵(谐音)市面,传播一些新闻、农事。早烧有两种吃法:一种是吃荤酒,另一种是吃素酒。吃荤酒就是用羊肉、猪头肉之类的荤菜下酒,价钱贵些;吃素酒则是用糕饼、油条、盐浸豆、豆腐干之类下酒。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每年入秋羊肉开始上市,很多周边的游客都慕名前来吃早烧,多以黄酒、红烧羊肉为主。滚灯滚灯的 *** 独具匠心,别出心裁。由许多根粗壮坚实的竹片扎成球体,球分内外两层,大球里边有一个小球,悬空吊着,大小球不会碰撞。小球表面用红绸或黑绸包贴,就像是个灯。小球内装有活动支架,能上下左右转动。而大球则只是一个空壳,不包贴绸布。滚灯可以滚、可以压、可以抛、可以掷,灯中烛火始终不会灭,灯壳也不会因抛掷滚压而破碎,这不得不归功于 *** 滚灯的民间艺人,给玩灯的人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好机会。支架上 *** 蜡烛,随便滚灯滚到什么位置,支架上的蜡烛则始终直立,所以烛光也就不会因此而熄灭了。滚灯在海盐有着700多年的历史,演久不衰。我县素有“滚灯之乡”的美誉。滚灯展示了男 *** 的阳刚之美,反映了海盐人民特有的尚武精神,是汉族民间舞蹈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海盐滚灯已被收入了《中 *** 族民间舞蹈集成》和《中国群众文化辞典》。海盐腔渊源于元代流行在海盐的南北歌调,经杨梓等人加工后成为一种戏曲声腔、剧种(据元代姚桐寿《乐郊私语》)。一说早在南宋末期即已形成,系寓居海盐之张锚所始创(据明代李日华《紫桃轩杂缀》)。明嘉靖年间曾在嘉兴、湖州、温州、台州等地流行。在发展过程中对戈阳腔、昆山腔的演变起了一定的影响。明万历以后日趋衰落而绝迹。现在已很难知其面貌。据《中国戏曲曲艺词曲》载:“现存海宁皮影戏的‘专腔’,有人认为还保存海盐腔的成分。”也有人认为浙江瓯剧所唱的昆腔,可能保存了海盐腔的余音。[1] *** 子歌 *** 子文书以文学本子(手抄本)为基础,用海盐方言说唱为表现形式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综合 *** 说唱艺术。其表演主要采用站唱、拆唱,也有走唱或坐唱等形式,具有它自己的独特风格。 *** 子歌是海盐民间待佛仪式的歌谣,与我国戏曲鼻祖四大声腔之一的“海盐腔”有着一定的渊源。

南北湖古名永安湖,早在700年前的南宋就为游览胜地,素有"小西湖"之称。南北湖风景区在海盐县澉南北湖

浦镇西,东起长山闸,西至茶磨山,南自黄沙坞,北到六里堰,面积约30平方公里,是一个湖、海、山俱全,以自然景观为主,兼有文物古迹和现代建筑的旅游胜地。从澉浦城出西门,过凤凰山,约2公里便可到达湖边。南北湖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是个泻湖,水位高6.3米,平均水深1米。湖中间有一堤名"中湖塘",分湖为二,上为北湖,下为南湖,堤长500米,东西两端各有一小桥。东桥堍有"明星亭",是为当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胡蝶等 *** 演员来南北湖拍摄 *** 《盐潮》而建造的。西桥堍有馨谷亭,系1983年从蔡家山移建于此,纪念 *** 初年当地一位勇于抗暴扶弱,热心公益事业的农民朱馨谷。北湖 *** 有一称作"湖墩"的小岛,北湖边还有一座清代藏书楼西涧草堂。

南北湖的西南侧有一座鹰窠顶山,高186.8米,从山麓至山顶有九曲径、初憩亭、三休亭、狮头岩、鹰窠顶山

合掌岩等景点。山上有座云岫庵,始建于宋代,现有正殿、配殿、山门、石塔等。庵名出自晋陶渊明的"云无心以出蛐,乌倦飞而知还"的佳句。庵前有"鸟还亭",亭名、庙名密切呼应。庵前有古银杏大数围,庵内有水名"雪窦泉",为烹茗佳品。庵右即为鹰窠顶,据说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清晨,这里可观"日月并升"的奇景,自古以来,吸引了大批游人。

南北湖风景区处于我国柑橘载植区的北缘,据宋《澉水志》记载已有700多年的种桔历史。橘区集中于南北湖村及其黄沙坞山村一带,尤其是“黄沙坞”,面积约一平方公里,内桔园成林,被誉为“浙北桔园”,人称“世外桃源”。邑人陆秉仁《黄沙坞观橘林》诗云:“黄沙坞内好风光,千树万树橘金黄。几处楼台秋风里,行人无不叫‘好香’!”“采桔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黄沙坞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山海相连,形成了冬暖夏凉的独特气候。春季橘花盛开,香飘数里;秋季果实累累,满山金黄,是游人赏橘、品橘、采橘的更佳处。品种有本山蜜桔、红桔、橙子、香椽、福桔、无核桔、柑等,其中本山蜜桔色泽金黄、甜中略酸、皮薄肉厚汁鲜,最负盛名,年产量千余吨。高品质的无公害柑橘来源于科学的管理和先进的农技,常年聘请浙江省柑橘研究所专家为顾问,推广革新技术,采用复合肥代替单纯化肥,天然无 *** 残留,提高柑橘含糖量,据省农科院检测糖度更高达17度;全面使用生物制剂,每年多次喷洒微量元素,使柑橘吸收氮、磷、钾、镁等9种营养成分。2001年,南北湖村注册“黄沙坞柑橘”品牌,并引进选果机,实施产品包装化。近年来,黄沙坞柑橘走俏市场,先后获得“国家级无公害基地”、“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浙江省绿色农产品”、“嘉兴市名牌产品”等称号。

千佛阁位于海盐县城武原镇天宁寺路,始建于唐大历三年(768),名千佛 *** 阁,元末毁。明洪武楚千佛阁

石禅师重建;崇祯元年(1628)再建。清乾隆、同治年间两次重修。千佛阁面阔27。5米,进深17米,高23米,分上下两层,总面积一千平方米,重檐式歇山顶。阁四周侧脚方形石柱,内为圆形川柏侧脚木柱,内柱从地面通屋顶,柱础为石鼓形。顶用圆椽,盖筒形青瓦,屋角起翘,悬挂风铃。全阁共有斗拱136朵。在枫拱、堂轩、廊攀、雀替、隔架等构件上精心雕刻着花卉、鸟兽等图案,楠木正梁彩绘“双龙抢珠”副间彩绘“云鹤”。1985年至1987年重修,1988年春节竣工 *** ,赵朴初题额。现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绮园坐落在县城武原镇绮园路。清同治十年(1871)海盐商人冯缵斋建宅于此,名“三乐堂”。翌绮园

年,在宅后的明代废园上建“绮园”,俗称”冯家花园”,是冯缵斋将其岳父、清代著名剧作家黄燮清的“倚晴楼”之精华移建而成。解放后,冯氏后裔将宅园捐献给国家。绮园占地9887平方米,其中水面占25%,绿地占71。4%,建筑占0。25%。园内植物有58科、1158棵,其中百年以上古树有40余株。造园特点:以树木、山、池为主,略略点缀建筑,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各得其宜,与今日以风景为主的造园手法相似。绮园能集办州、扬州两地园林之精华,颇具江南山林野趣。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称“绮园”为“浙中数之一”。1963年6月,海盐县人民 *** 会批准绮园对外 *** 。1981年1月海盐县人民 *** 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月浙江省人民 *** 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被列为“全国十大名园”之一。著名油画家、书法家、邑人朱乃正为“绮园”题额。均有时花,如春有迎春、玫瑰,夏有荷花、月季,秋有菊花、木犀,冬有水仙、腊梅。群芳争艳,灿烂如锦。游人信步园中,怎么不神清气爽!摇缀,翠盖如云。最引游人逗留的是北山崖下之古藤,有碗口粗,如黄蟒蟠躯。根部离地尺许,可坐、可荡、可爬、可攀。树绿、水绿,在遍是绿色的视野中,岸边、草坪、路边、山上,一年四季均有时花,如春有迎春、玫瑰,夏有荷花、月季,秋有菊花、木犀,冬有水仙、腊梅。群芳争艳,灿烂如锦。游人信步园中,怎么不神清气爽!一般的江南文人私家园林,往往园中厅堂馆舍较多,而绮园的布局构思却不落窠臼。全园的亭台榭轩只有四处。一是西南入口处的主厅潭影轩,较宽大敞亮,可容近百人。二是北山顶的依云享,居全园更高,又名望海亭。再是北山脚下、东池边的滴翠享,与东堤罨画桥及其北堍的合抱樟树隔池相映,又与周围山水翠木和谐配合,组成一片旖旎的风光。电视剧《红楼梦》宝钗扑蝶一戏就在这一带拍摄。最后就是大池西北的水阁小筑。憩歇阁中,凭栏眺望,全园景色尽收眼底。

张元济图书馆坐落在县城武原镇文昌东路,是为纪念我国杰出的出版家、教育家、版本目录学家张元济先生而建造的, *** *** 为图书馆题写馆名。1987年落成,占地8000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 0平方米,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体现江南园林特色的仿古建筑。院内黛瓦粉墙、曲桥卧波、阁亭相接、自然成趣,是一个安静、舒适、典雅的读书园地,蜚声海内外。图书馆现有藏书15余万册,除了具有一般县、市级公共图书馆的职能外,还有其自身的两大特色:一是专设了张元济先生纪念室,陈列保存着张元济先生的著作、手稿和生平事迹资料,供研究参观之用;二是设置了商务印书馆版本阅览室,保存和陈列着商务印书馆100年来的出版物,其中一套《四部丛刊正编》精装150册,已成为 *** 收藏的 *** 商务版之孤本。

三、凉都六盘水风土人情

六盘水市辖钟山区、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四个县级政区,位于贵州省西部,界于北纬25°19′44"-26°55′33"、东经104°18′20"-105°42′50"之间,总面积9 *** 6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5.63%。市境东与安顺市相连,南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接壤,西与云南省曲靖市交界,北与毕节地区毗邻;钟山区的大湾镇、二塘乡、三合乡飞地嵌于毕节地区西南部。

境内岩溶地貌类型齐全,发育典型。山峦众多,延绵起伏;沟壑纵横,深履险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面更高点为乌蒙山脉的韭菜坪,海拔在2900.3米,人称“贵州屋脊”;更低点在六枝特区毛口乡北盘江河谷,海拔586米。境内平均海拔在1400-1900米之间。海拔1400米以上的山峰共1020座。

土壤类型主要有黄壤土类,山地黄棕壤土类,山地灌丛草甸土类,石灰土土类、紫色土土类、水稻土土类、潮土土类、沼泽土土类8种,分为24个亚类74个土属,141个土种。土壤面积933.0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2.74%。黄壤是境内地带 *** 土类,分布广,面积472.32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50.62%。

市境内 *** 带湿润季风气候地区。整体气温变化幅度小,年均温13-14℃,1月均温3.0-6.3℃,7月均温19.8-22.0℃。无霜期230-300天。降雨量1200-1500毫米。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地形起伏较大,局部地区气候差异明显。全市总水量约142.1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体平均年流量 *** 亿立方米。

六盘水市地处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区。长江水系以乌江上游三岔河为干流,展布于市境北部;珠江水系以北盘江为干流,由西向东横贯市境中部;南盘江支流分布于市境南部边缘。受岩溶地貌影响,地表河网与地下河网均有发育,互有衔接,且反复出现。境内10公里以上河流43条,多呈现河谷深切,河床狭,水流急,落差大,水利资源丰富。

境内地理环境复杂,植被种类繁多,展布错杂,地理区域分异明显。地带 *** 植被为中 *** 带常绿阔叶林,东部植被为湿润 *** 中 *** 带常绿阔叫林,西部植被为中 *** 带半湿润阔叶林。由于境内海拔差异较大,垂直分异特征也较明显。境内原生植被 *** 严重,现存植被多为次生植被。森林面积208万亩,灌林面积135.45万亩,森林覆盖率22.5%。

贵州省六盘水市通过我国有关气象专家论证和权威部门评审,获得“中国凉都”称号,成为全国首个以气候资源打造的都市品牌。

中国科学院、国家环保 *** 、中国 *** 的有关专家,通过观测和探测实验,对六盘水市夏季气候特点进行科学分析,认为这里夏季“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具有唯一 *** ,可称“中国凉都”。

六盘水市 *** 局长 *** 贵介绍说,六盘水处于孟加拉湾水汽环流、西伯利亚冷气环流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环流交汇区,雨水充沛,气温适宜,尽管坐落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原上,但紫外线辐射却被高空1000米厚、湿度为70%的大气云层减弱,使紫外线辐射适中。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六盘水市气候凉爽,常年无夏,春秋相连。专家们通过检索中国730多个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与全国17个避暑胜地对比,六盘水市夏天的 *** 感觉舒适程度占明显优势,夏季平均气温不超过20℃,其中六月、七月、八月的平均气温分别为18.3℃、19.8℃和19.2℃。夏季96%的时间感觉舒适,91天白天感觉舒适, *** 天夜晚感觉舒适。

进入新世纪,西部煤都六盘水在展示高原新城风姿的同时,也在逐渐褪去面纱,显现出它古老迷人的奇山秀水。

银杏之乡风土,中国古银杏之乡在哪里-第1张图片-

六盘水山奇水秀,气候宜人,容民族风情和喀斯特地貌风光为一体的旅游别具一格。喀斯特自然风貌、古文化遗址、30多个民族灿烂的民俗民风和民间文化,犹如颗颗明珠镶嵌在这块乌蒙大地。在六盘水市中心区,有“地海浮山”之誉的麒麟洞公园;在六枝江风景名胜区,有夜郎古国遗风、 *** 仅有的生态民俗长角苗博物馆,有北盘江峡谷奇山异景;竹海风景名胜区,有记载人类起源、进化和环境演变的全国重点文大洞旧石器遗址,有以半部藏经闻名的丹霞山,有徐霞客游记记载的岩溶幽景,有提供古植物演化过程的妥乐千株古银杏、县大大洞旧石器文化遗址、高原草场、、老厂万亩竹海;水城野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天生桥,红军第二第六军团盘县会议会址,以及南开苗族跳花节、玉舍和普古彝族火把节、坝湾布依族“郎节山”等。加之优越的地理环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条件,为展现六盘水丰富的旅游资源提供了天时、地利。

生态旅游是六盘水旅游的一大优势。在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和罗咪期生态旅游度假区,我们领略到了莽莽 *** 的魅力,只觉整个森林就像一台巨无霸的自然空调,吐纳着沁人心脾的空气,使人在正午最闷热的时候竟感到和夜里一样的幽静、芬芳、凉爽。

巨型铜鼓“夜郎布依铜排鼓”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陇脚布依族乡月亮河布依族生态园落成。夜郎布依铜排鼓由主鼓和6个副鼓组成,主鼓厚1.4米,底径3. *** 米,腹径3.60米,面径3.33米。铜鼓是我国古代南方诸方国(包括夜郎国)的重要礼器。

关于铜鼓,范晔的《后汉书?马援传》中有:“援好骑,善别名马,于交趾得骆越铜鼓。”这是对铜鼓的最早记载。晋人裴渊在《广州记》中写道:“俚僚铸铜为鼓,鼓唯高大为贵,面阔丈余。”房玄龄《晋书?南史》:“广州夷人,宝贵铜鼓。”当时的广州地域很大,包括今两广绝大部分。骆越系秦汉以前百越民族中的一个部族,即今之壮族。隋唐以来的文献中,更多见到两广、滇、黔、川和湘西等地有关铜鼓的记载。《隋书?地理志》:“自岭以南,二十余郡……并铸铜为大鼓,初成,悬于庭中,置酒以招同类。”唐代杜佑《通典》:“铜鼓,铸铜为之,虚其一面,覆而击其上。”提到只有一个鼓面。唐代刘恂在《岭表录异》中描写铜鼓形象时写道:“蛮夷之乐有铜鼓焉,形如腰鼓,一头有面,鼓圆二尺许,面与身连,全用铜铸,其身遍有虫鱼、花草之状,通体均匀,厚二分以外,炉铸之妙,实为奇巧,击之响亮,不下鸣鼍。”南宋诗人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其制如坐墩,而空其下,满鼓皆细花纹,极工致,四角有小蟾蜍。

折溪傩戏(农历正月初三至三月初三)

农历正月初三至三月初三,六枝折溪乡的彝族同胞在村里演出傩戏,以祭神驱 *** 。集神、 *** 、人于一体的傩 *** 扮相生动,人物 *** 格突出。每逢演出,观者踊跃,热闹异常。

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滑石板村和邻村邻县数千苗胞 *** 于村东侧的一个洞前,唱情歌,吹芦笙、直箫,边吹边歌,人头涌动。不少男女青年以这种方式谈情说爱,寻求对象,故名“ *** 洞”。

水城县南开乡三口塘每年都要举行当地苗族(小花苗)同胞最喜庆的传统节日——“跳花坡”。届时成千上万苗族同胞 *** 在此,身着盛装,载歌载舞,欢庆自己的节日。这是贵州省规模更大的民族节日之一。

玉舍乡海坪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都要举行盛大的彝族“火把节”。所有活动均在篝火旁、月色中举行,所以又称为“晒月亮”。

凉都——六盘水市小吃很多,恬人的气候下,无论吃多辣的菜都不会感到燥热难耐,而当地最有特色的要数米豆腐和烙锅洋芋了。鲜红 *** 的辣椒油,让人胃口大开,研磨好的辣椒面,点缀在烙锅洋芋上,喷香 *** 。另外,荷叶糯米鸡·康家脆哨面·蓝家牛肉粉·烙锅羊肉粉、丝娃娃也是当地比较特别的小吃,是到六盘水旅游不可错过的美味。

风猪,是贵州荔波布衣族地区的特产。清代《荔波县志》记载:“本县小猪特别肥嫩,风猪烧猪素有名。”如今,风猪已成为高级宴席上一道特色名菜。特点:用小猪腌制,风干而成。成菜肉质细嫩,滋味极鲜,异常适口。将肥壮小猪宰杀,治净,顺头骨、脊骨进刀斩成二爿,取出脑髓和脊髓,挖出眼珠。将火硝、 *** 、白芷、细辛、桂皮、花椒、山姜、陈皮研成细末,与细盐混合,均匀地抹遍猪内腔,放入大缸内腌渍一天 *** 后,将糯米酒倒入缸内,将猪淹没,盖好浸10天。取出,用竹片将猪腹撑开,晒一周,里外抹上一层菜油或麻油,风干即成。食用时,取肉适量,切块加调味蒸食,或配以菜蔬烹制,其味均佳。

猕猴桃,是原产我国的野生藤本果树。唐《本草拾遗》载:"猕猴桃味咸温无毒,可供 *** 用,主治骨节风,瘫缓不随,长年白发,痔病等等"。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猕猴桃"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诸名,闽人呼为'阳桃'。"在美国称为"中国醋栗",新西兰称为基维果(RiwFruits);英国称为"中国鹅莓",日本称为"中国猴梨"。贵州则呼为山羊桃,俗称"马屎果"。

六盘水的深山中遍生着弥猴桃树,这里生长的猕猴桃,果型大,单果重在70至100克之间,果皮黄褐色,密披细毛,形如马粪,故有"马屎果"之称。果肉呈绿色、 *** 或浅 *** ,横切面有浅色条纹,果心为白色或浅 *** , *** 黑褐色或紫褐色。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特别高,一般每100克鲜果中含维生素C100至200毫克,高者可达420毫克,是桔的3-14倍,甜橙的2-8倍,桃的17-70倍,苹果的20-84倍,梨的30-140倍。含糖8-14%,总酸1-4.2%,含有白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异白氨酸,颉氨酸,丙氨酸,卜氨基了酸,羟丁氨酸等12种氨基酸,并含有猕猴桃碱,蛋白水解酶、单宁、钙、磷、钾、铁等各种矿质元素。据医 *** 家临床经验,认为猕猴桃果实 *** 酸、甘、寒,有调中理气,生津润燥,解热除烦之效。主治肝炎、消化 *** 、食欲不振,呕吐,烧烫伤,维生素C缺乏等症。

近年来,有些医疗单位把猕猴桃鲜果和果汁用于临床试验,对麻疯病、消化道癌症、高血压、心血管病等具有一定的防治或辅助治疗作用。果实除鲜食外,可加工制果汁、果酒、果酱、果脯、果冻、果粉(晶)等,是高级的滋补营养食品。

杜仲,来源为杜仲科杜仲属的多年生落叶乔木植物, *** 用其干燥树皮。

杜仲在我国之一部 *** 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医家推崇的主要常用中 *** 之一。杜仲盛产于贵州娄山山脉和四川大巴山脉。贵州大部分地区都产杜仲,在《 *** 物生产辨》中就有"杜仲产四川、贵州者更佳"的记载。贵州省遵义杜仲林场,现为全国更大的专业 *** 经营林场,其质量和产量都在不断提高和发展。

六盘水深山里天然里天然生长的杜仲尤珍贵,素以片张大而厚,平整,色泽暗紫,无粗皮,加工发“汗”好而著称,产量也居全国优势地位。野生杜仲的更高年产量曾达五十一万多斤。

杜仲味甘,微辛, *** 温。入 *** 功用多,尤以补 *** ,强筋骨,安胎,降血压见长。专用于治疗肾虚腰痛,腰膝无力,胎动不安,先兆流产,高血压等病症,为常用的助阳 *** 物。贵阳中 *** 厂以杜仲为主要原料生产的男用“杜仲补天素”、“杜仲虎骨丸”、“复方杜仲片”等中成 *** ,在国际上被评为优质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港澳地区市场,享有盛誉。

杜仲作为贵州省的传统出口商品,正逐步进入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市场,它作为天然的珍贵 *** 品,展示出良好的前景。

天麻,为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 用其干燥块茎。天麻原系野生,生长于1000米以上高海拔的山谷林地。目前人工栽培天麻已获得成功。

天麻作为珍贵名产,身价可与茅台酒齐名;作为地道 *** 材,名气堪与人参媲美。日本 *** 学博士难波恒雄在其《汉方 *** 人门》专著中,断言"天麻佳品出贵州"。天麻"神奇"之处,从它的别名中可见一斑。例如,天麻地上茎全株不含叶绿素,单一直立,宛如箭杆, *** 谚云:"赤箭钻天,有风不动能定风,无风自动可驱风。因此又名赤箭、定风草、独摇、神草;天麻的 *** 细微如粉状,体轻似绒毛,成熟 *** 多随风飘去,不易收植,所以 *** 农有"天麻、天麻,天生之麻,神仙播种,凡人采挖"的传说。因此,又称 *** 督邮、白龙皮等。

天麻是著名中 *** 材,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入 ***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天麻(当时名称赤箭),味甘, *** 平,有医治惊风、平肝息风、神志 *** 、提气益神的功能。善治头晕目眩、眼花、肢体麻木、神经衰弱、风寒湿痹、小儿惊风、癫痛、高血压病、耳源 *** 眩晕等症。临床应用证明,对血管神经 *** 头痛,脑震荡后遗症等有显著疗效。贵州著名的"人参再造丸"、"大活络丹"等中成 *** 都用天麻作主料。近年一些卷烟和饮料酒也往以天麻配料,运用范围越来越广。

贵州是我国天麻的主产地,贵州天麻多系野生,所产天麻个大、肥厚、色黄白、半透明状、饱满、体重质坚实、无空心,为野生中之佳品。全省更高年产量达6万斤,年平均调出量在1万斤左右,出口量1500斤左右。60年代起,贵州出现了天麻种植热,道真、正安、德江、贵定、龙里、 *** 等地县已建成了天麻商品生产基地。

天麻是贵州传统的名牌出口商品,具有悠久的历史,驰名海外贸易市场,远销港澳地区及东南亚、欧美各国,享有很高声誉。

核桃油味美芳香,富含饱和脂肪酸,容易消化,吸收率高,是一种高级食用油,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用油,在美术油画着色和制造油漆配剂,以及作机油代用品方面都是重要原料。核桃树是重要的国防用材,核桃外果皮、树皮可提取单宁,果壳可加工 *** 成活 *** 炭,核桃仁榨过的油饼可以作饲料。核桃用途极广:核桃仁是一种珍贵的果品,营养非常丰富,含有铁、磷、钙、脂肪、蛋白质、维生素A和B、核黄素、胡萝卜素、尼古酸和硫胺素。核桃仁是一种“补气养血、润燥、化痰、温肺、润肠”的滋补良 *** ,也是 *** 甜食糕点、糖果的上等料。

位于贵州的西南部,北贴毕节,东靠安顺市,南连黔西南,西接云南省,河道交织,水系纵横之间又是重峦叠嶂的起伏。

--------------------------------------------------------------------------------

它是一片古老而文明的土地,历史悠久。

--------------------------------------------------------------------------------

六盘水市下辖的三个县,分别叫六枝县(现为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

--------------------------------------------------------------------------------

六盘水是一座美丽而富饶的新兴工业城市,它以煤炭工业为主,因此被誉为“江南煤都”、“高原明珠”

--------------------------------------------------------------------------------

274万,在这块神奇古老的土地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聚居着彝、苗、布依、回、仡佬等30多个少数民族.

--------------------------------------------------------------------------------

六盘水风景美不胜收,牂牁江峡谷中河水汩汩,远山绿树若翠玉般镶嵌于峭壁之上;依泥沙河溶洞的奇石怪洞中还透出一丝沧桑,隔世的尘埃被游人扬起,与世无争,任由人们发出啧啧的感叹;民族气息浓厚的岩脚古镇,以其古色古香及远离都市的喧嚣而闻名,加上做工精致的岩脚斗笠和当地的银饰、铜器等,更成为游客心中的别样世界。

六盘水的姜茶、烙锅洋芋及米豆腐等特色小吃,也是让人难忘六盘水的原因之一,清淡可口,如六盘水的景,细致独特,在食者的心中留下无数回忆……

银杏之乡风土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国古银杏之乡在哪里、银杏之乡风土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标签: 风土 银杏 中国 哪里 杏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